上校旅长带数百伤兵,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Posted 日军
篇首语:知识的价值不在于占有,而在于使用。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上校旅长带数百伤兵,日军惶惶不可终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上校旅长带数百伤兵,日军惶惶不可终日
作者:铁锤杰克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卢沟桥一声枪响,无数抗日救国军民不屈抗争,在日军后方掀起一阵阵「 ”抗日风暴”。不但有利地支援了正面战场,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军实力,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至于有的日军老兵战后都不愿提及「 ”那个如同泥潭一般的中国战场”。 让日军「 ”陷在这泥潭里面,无法自拔”的,就是游击战。 长城抗战期间,向日军开火的中国守军 相较于正规的阵地战,游击战从打法上讲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从参战对象上讲,人人都能参与,可以说「 ”全民皆兵”;从作战时机上讲,无时不可,具备突然性。面对中国抗日军民不按常理出牌的打法,侵华日军可以说每天都活在恐惧之中。 而被日军视为「 ”大后方”的苏、浙、皖地带,有一位将军灵活运用游击战法,沉重地打击了嚣张跋扈的日军。他就是被称之为「 ”虎胆将军”的谢升标。 谢升标生于浙江临海一个农户之家。少时在私塾念过两年书,因家境困难,在8岁那年辍学务农。家中迫于生计,将他送到临海城一家杂货铺当学徒。这并没有让谢升标消沉,成年后他怀着一颗报国之心,投身军旅。 1926年,谢升标考入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后加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师第34团,成为机枪连连长。在北伐与孙传芳部的战争中建有军功,被招入庐山军官训练团,后晋升中校团长。1935年时,又因表现突出,被蒋某人抽调至防空学校深造,结束后晋升上校旅长。 谢升标将军肖像(1903-1938) 1937年8月爆发的淞沪会战,是谢升标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身为上校旅长的他,在上海南翔作战期间,亲率一个小分队假扮日军,接连闯过数道关卡,在敌人的大后方大造声势。他声东击西,突袭日军重兵把守的弹药库,引发连环大爆炸。不但将日军囤积的侵华物资付之一炬,还使其阵脚大乱,士气锐减。随即,谢升标在友邻部队的协助下,里应外合,一举将日军击溃。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全面撤退而告终,但不可否认,日寇扬言的「 ”三个月之内灭亡中国”「 ”一战取胜”的美梦已然成为泡影。而谢升标则因南翔阻击战有功,被授予「 ”虎胆英雄”称号,同时晋升少将。 国军庆祝胜利 随着江浙一带接连沦陷,1937年12月,第3战区前敌总指挥薛岳下令,自黄山山脉及天目山山脉一带组建抗日游击队。同月,薛岳任命谢升标为苏、浙、皖边区的游击总司令。在江苏宜兴建起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斗争。 一开始,与谢升标随行的官兵只有几百人,大多数还是从淞沪战场带伤撤下的伤兵。但谢将军并没有气馁,他亲自编辑和印刷小报《边游日报》,贴爱国对联,抵制日货,对民众展开抗日爱国宣传。同时,对宜兴当地的汉奸毫不手软,一旦发觉必先除之。他求贤若渴,招募热血青年参加游击队,并亲自与有谋略者商讨抗日大计。半年不到的时间里,这支几百人的「 ”败兵”,愣是发展成了一支三万之众的大军! 长矛、大刀、盒子炮、甚至是拳头!只要能杀鬼子,一切都都是抗日武器! 残暴的日军对待被俘的游击队员,从不会心慈手软 在谢升标的领导下,这支抗日游击队广泛活跃在苏、浙、皖三地,破交通,袭日寇,炸据点,召民众,屡建奇功。宜兴、溧阳一带驻扎的小股日军,一度被「 ”虎胆英雄”吓得惶惶不可终日,连城都不敢出。1938年1月11日,谢升标通过侦察兵了解到,宜兴的日军打算撤退。他随即派人烧毁日军撤退时必经的宁杭国道轸村公路桥,命令部下石一峰(第2中队队长)领着32名战士设伏,全歼了这股日军的同时,还顺带解放了宜兴城。 在宜长公路上,日军驻扎有一个小队(班)。这个小队的任务就是保护交通线,防止游击队渗透。面对如此扎眼的「 ”钉子”,谢升标随即率领长兴抗日游击队,天天袭扰这个小队。不但使得这群日本兵寝食难安,还抓走了一名日军俘虏,烧了一辆汽车。难以忍受如此折磨的日军小队长,最终在上级的要求下灰溜溜地逃回长兴。 根据地广泛开展地道战、运动战,在乡村、在田野与日寇斗智斗勇,使日军防不胜防 气急败坏的日军,不愿坐以待毙。1938年2月21日,为保护公路交通线,日军调集诸多兵力,自下新河据点开拔,沿别桥一带展开「 ”扫荡”。他们沿路烧杀抢掠,试图用「 ”三光”政策,彻底消灭抗日游击队势力。见此情形,谢升标集中游击队兵力,阻击日军「 ”扫荡”,掩护老百姓转移。游击队在陈家桥旧兜圩一带与敌激战七天七夜,付出惨重伤亡,将日军「 ”扫荡”企图彻底粉碎。仅陈家桥一战,游击队就歼灭日军136人,伤敌数百,还抓住34名俘虏。不仅如此,还击毙了日军少佐(相当于大队长)一人,其副官成了俘虏。 粉碎敌人「 ”扫荡”后,谢升标又配合友军,沿苏、浙、皖三地边界展开大规模游击攻势。他们神出鬼没,常常打得日军后院起火,人人自危。也正是谢将军的英明指挥,使得日军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为正面战场(徐州会战)提供了有力支援。 以「 ”天炉战法”在长沙大破日军的薛岳,对谢升标的评价很高 缴获良多的国军士兵 1938年3月,日军杀至溧阳。谢升标主动向薛岳请示,请求率部在广德凤凰岭、金鸡山一带破敌后路。18日,游击队在运动过程中与敌遭遇,随即枪炮大作。面对中国军队第59、第60步兵师的强大攻势,孤注一掷的日军将全部希望压在了金鸡山。他们疯狂地对谢升标部队发起进攻,甚至形成了反包围态势。谢升标沉着应敌,坚守阵地。4月,为重夺优势地形,谢将军亲率部队佯攻,却遭日军炮击,壮烈殉国。牺牲时,谢升标仅35岁。 1939年,谢升标被追晋为中将。1988年5月25日,谢升标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杭州武林广场的浙籍抗战英烈塑像群,立有谢升标像相关参考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恩恩怨怨,可能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但是日本人对中国,永远都是很多亏欠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善良了,当年澳大利亚人看到日本人屠杀他们的战俘和平民,直接杀了十七万日军战俘。而中国在战后却十分优待
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治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命于当地的日军占领军并受其严密控制,为日军的侵华战争
导读:在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革命的同时,数百外国人也参加了太平军,他们作战英勇,多人牺牲,被领导人亲切称为「洋兄弟」。英国人呤唎是他们当中最突出的代表。> 经李秀成同意进入太平军> 呤唎是英国人
李铣安徽合肥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育总队第一期毕业。曾任第八十九师上校师附兼军官队队长,后又任旅长、副师长。1938年任第三十一集团军高参。1939年6月28日任少将。1940
谢建东广东高要人,1945年3月4日生。先后毕业于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第三十六期、三军大学陆军学院1979年班、三军大学战争学院1985年班。曾任台湾陆军第二八四师上校旅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参谋三处处长、陆
香城固战斗中,日军的坦克写上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这样的标语,至少清楚地表明,在抗日战争中,三八六旅是日军眼中的劲旅,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三八六旅是由政委王新亭和旅长陈赓指挥的。事后,王新亭说:
李三万摘要:战争年代,部队突围时行走不便的伤兵怎么安置?这个问题闻得好,很多人关注战史,主要看的就是战役进行的过程,而对于普通的基层士兵,尤其是伤兵的命运基本是忽略的,答案很残酷!战争年代,部队突围时
...校攻读军事。1930年入国民党陆海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他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场迎来了一位异域使者:来自遥远的北美洲加拿大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一年半之后,为了抢救中国伤员,他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从此,中国大地上一直回荡着这个响亮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
1938年,中国的抗日战场迎来了一位异域使者:来自遥远的北美洲加拿大一位医术高超的医生。一年半之后,为了抢救中国伤员,他把生命永远留在了这里。从此,中国大地上一直回荡着这个响亮的名字——诺尔曼·白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