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村庄,因为名字好听,成了八百年的中国都城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人无常识,百事难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原本只是村庄,因为名字好听,成了八百年的中国都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原本只是村庄,因为名字好听,成了八百年的中国都城

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拉开了天下反秦的序幕。刘邦起于沛县,经历了亡秦和灭楚两场大规模战争,终于打下了大汉朝万里江山。在经历了秦末汉初的战火洗礼之后,中夏大地一片废墟。刘邦打下了天下,却发现没有一座适合建都的城池。 刘邦一开始把都城建在洛阳,但是对洛阳不太满意。刘邦一直有迁都的想法,但是不知道新的都城应该选在哪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娄敬的谋士,求见刘邦,建议刘邦把都城定在关中地区。娄敬给了刘邦三条理由,劝刘邦迁都关中。 《汉书》记载,娄敬给刘邦的第一大理由,就是:「 ”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 战国时期,秦国地处崤山以西的关中地区。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地处崤山以东,所以被称为山东六国。关中地区,四面八方都有雄关大河,地势十分险要,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秦国在与山东六国争霸的过程中,一直据守关中大地,进而吞并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关中地势险要,人口有百万之众。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就有了「 ”得关中者得天下”的说法。 项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汉书》记载,娄敬给刘邦的第二大理由就是:「 ”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 天府指的是物产丰饶之地,就像是天子的府库一样。现在的天府之国,一般是指沃土千里的四川地区。历史上一共有八个地方,被称为「 ”天府”。最早被称为天府的地方,就是关中地区。 从先秦到隋唐时期,中国的农作物,主要是旱地作物。稻作文明,是唐朝末期之后才逐步进入鼎盛期。我们所说的「 ”五谷丰登”的五谷,一开始是指「 ”麻、黍、稷、麦、菽”。稻作文明兴起之后,五谷才变成「 ”稻、黍、稷、麦、菽”。 麻是织布的农作物,是古代布料的最主要原料。麻是旱作植物,非常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黍是黄米,也是旱作植物,非常适合在关中地区种植。麦也是旱作植物,非常适合在关中地区生长。菽是豆类植物,非常适合在关中地区生长。 我们来重点说一说「 ”稷”,稷长得像特大号狗尾巴草。稷又称粟,俗称小米。粟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农作物,没有之一。我们常听古人说「 ”江山社稷”,这里面的稷就是稷坛。稷是朝代的象征,其重要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关中地区的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合种植小米。 刘邦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丰富的物产,使得关中地区成了天府之域。秦国能供养百万大军,就是因为有天府之域的军粮,源源不断地供应部队,才成就了横扫六国、天下一统的伟业。娄敬让刘邦定都关中,就是想让大汉朝「 ”得之天府”。 娄敬让刘邦迁都关中,给出的第三大理由,就是:「 ”山东虽乱,秦故地可全而有也。” 关中地区有兵有粮,易守难攻,进可攻打山东六国,退可固守三秦之地。娄敬认为,就算是山东地区乱了,只要定都关中,就可以凭借天府之域的粮食和人马平定叛乱。 娄敬给刘邦讲了迁都的三大理由,让刘邦有了迁都关中的想法。刘邦与大臣们讨论迁都关中的事情,遭到了大臣们的一片反对之声。这件事情,用《汉书》的话说,就是:「 ”高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周王数百年,秦二世则亡,不如都周。” 大臣大部分是山东人士,他们都喜欢定都洛阳。留侯张良和娄敬一样,虽然是山东士人,但是以大局为重,劝刘邦定都关中。张良的话,给刘邦吃了定心丸。刘邦在张良建议迁都关中的当天,就启程前往关中,寻找适合建都的地方。 张良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刘邦派出的先遣人员,到达了今天的西安市未央区的一个村庄,问村民这里是什么地方?村民回答说:「 ”此乃长安村也”。 有司衙门的人一听,就觉得长安村的名字寓意非常好。长安者,长治久安也。无论哪个朝代,都希望国家长治久安。大臣觉得长安村地名好听,就报告给了刘邦。刘邦一听说「 ”长安村”,也非常高兴。刘邦当即下诏,以长安村为起点,修建长安城。 长安城建好之后,刘邦就把长安定为大汉帝国的首都。大汉朝以此为中心,成就了「 ”江河所指,皆为汉土,横日之民,皆汉赤子”的伟业。 汉长安城,原本只是长安村,因为名字太好听,结果成了中国八百年的都城。在西汉到南北朝时期,长安不是中国的首都,就是中国的别都。 隋文帝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汉长安城修建的时候,建造了大量的渗井。渗井是排污井,上面是一层钻孔的石板,用于过滤大的杂质。第二层是厚厚的沙子,用于过滤小的杂质。经过两层过滤之后,污水就直接排入地下。渗井的排污效果不好,经历了八百年之后,汉长安城的地下水就被污染了。 《资治通鉴》记载,汉长安城历经八百年风风雨雨,后来因为「 ”水皆咸卤,不甚宜人”,被隋文帝放弃。隋文帝在距离汉长安城不远的龙首原一带,修建了大兴城。大兴城就是隋唐长安城,著名的大明宫就是李世民家族新建的宫殿。 汉长安城和隋唐长安城,都位于现在的西安市。由于汉长安城的心脏地带是未央宫,所以汉长安城的遗址,现在就在西安市未央区。 西安市是陕西省会城市,也是国家认可的十五座新一线城市之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得西安成了著名旅游胜地。有机会的朋友,不妨放下手中俗务,去西安城旅游一番,感受一下强汉盛唐的历史古迹。 本文资料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于赓哲教授视频公开课《隋唐人的城市生活》《西安的前半生》 本文引用古籍:《汉书》《史记》《隋书》《新旧两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相关参考

历史上最好听的 ”四大姓氏”,随便起个名字都会超级好听

名字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你的名字好不好听、有没有内涵,都是别人认识你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历史上有很多很好听的复姓,下边这个四个,当得起一个「”最”字,因为无论

中国这6个复姓,一个比一个唯美,起啥名字都好听,有你的姓吗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它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早在先秦之前,姓和氏是独立的,如千古一帝秦始皇,则为嬴姓赵氏。秦汉之后,姓和氏逐渐合为一体。现如今,我们经常见到的姓都为单姓,

不管取什么名字,都感觉很好听

导读:姓氏文化,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一,距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一般来说,我们每个人的姓,都是先祖所留下了财富,不会随意改动,这就是所谓的“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很小的时候,父母就会教我们背诵《百家姓》

植地庄抗日英雄故事

植地庄隶属番禺南村镇里仁洞村,如果不是因为六十一年前那场战役,这里可能会和无数珠三角的小村庄一样,只是地图上一个普通的名字——一个以当地村民姓氏命名的村庄。应该说,当年的那场战役,在整个抗日战争史上,

中国曾经有个名字很好听的地方,因得罪左宗棠,地名被加上反犬旁

在新疆和甘肃的交界线,有一处隘口,它的四面峰峦叠嶂,两旁危岩峭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就是新疆的东大门——星星峡。当年林则徐遭贬即是由此入疆。不过,在近代很长一段时间,星星峡并不叫星星峡

安徽一小县城,人口不到50万,京剧的发源地,名字好听但很难认

安徽,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极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省于康熙六年,因东周时期的古皖国,遂简称为“皖”。明清时期的徽商,可谓是繁盛一时,鼎盛时期曾经占有当时全国总资产的半壁江山,因此留下了“

一座深山的小村庄,发现一块神秘墓碑,揭开了几百年前的谜团

贵州省岑巩县,有一个名为“马家寨”小山村,原本它只是一座不出名的村庄,却因一块神秘墓碑的出现,不仅使其名声远播,而且揭开了一个几百年前的谜团。这座墓碑的主人是谁呢?几百年前在此地究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历史好听的皇子的名字

1.古代皇子太子的名字有哪些1.汉高祖刘邦皇太子刘盈;2.汉惠帝刘盈皇太子刘恭;3.汉文帝刘恒皇太子刘启;4.汉景帝刘启首任皇太子刘荣;5.汉景帝刘启次任皇太子刘彻;6.汉武帝刘彻首任皇太子刘据(追封

甘肃一神秘村庄,家族规矩是不能看岳飞传,不然会被打,为啥

我国的姓氏传承来源于久,在漫长的岁月里也演变成了宗族文化,尽管已经到了新世纪,但不少人还是有宗族思想,遵守族规约定,比如说甘肃一个流传九百年的神秘村庄,至今还在保留先祖留下来的族规,该村的名字就是完颜

三国中的这5为将领,名字都非常好听,第一帅到没朋友

三国很多人的名字都是单字,这样叫起来可能不是特别好听。如果能够把他们的名结合他们的字叫起来那感觉就是完全不一样了。比如赵云这个名字很普通,如果叫赵子龙,那就非常的帅气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中有哪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