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间接毁灭了孔雀帝国

Posted 月氏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间接毁灭了孔雀帝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帝国与匈奴的战争,间接毁灭了孔雀帝国

公元前2世纪,亚洲局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东亚到西亚,从海岸到高原,汉帝国、匈奴联盟、安息帝国和孔雀帝国,全部被推入了波谲云诡的大棋局中。古老的亚洲没有一寸土地是无主之地,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利和发展的空间,几大势力陷入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级鏖战中。 汉帝国和匈奴的纵横捭阖 汉帝国从初建国祚起,始终被北方虎视眈眈的匈奴所威胁。自从刘邦北伐失败,其后的几位皇帝都试图和平地化解外部威胁,以便他们能专注于国内的事务。汉帝国利用经济上的优势与和亲政策收买匈奴,仅仅汉文帝就让至少四位宗室女嫁给了匈奴单于。汉文帝在公元前163年左右发布的《和亲匈奴诏》,阐述了和亲的原因,汉文帝先自责说「 ”朕既不明,不能远德,使方外之国或不宁息”,然后表示和亲是为了「 ”计社稷之安”「 ”以全天下元元之民。” 汉帝国版图最大时 汉文帝对匈奴的退让和妥协,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比如博士贾谊就极力反对汉帝国向匈奴示好,他认为「 ”今匈奴嫚厉侵掠,至不敬也”,而且匈奴人口不多,「 ”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汉千石大县也。”以汉帝国的实力,足以战胜匈奴。 不过,贾谊的观点被认为太偏激,他本人也被排挤出了朝廷,直到三十年后,主张对匈奴强硬的声音才再次出现。汉武帝的大臣王恢力主对匈奴作战,他在跟将军韩安国的辩论中,主张深入匈奴境内,彻底击垮匈奴,因为「 ”蛮夷”只有完全被打败,国家才能安全。韩安国却从军事角度剖析了王恢计划的漏洞,他认为匈奴过着游牧生活,无法被一次打败,另外,开启对匈奴的战事,势必会对边境造成不可估量的破坏。 最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认为忍耐已经到了极限,汉帝国不能继续坐视匈奴肆无忌惮地攻击了,于是发动了对匈奴的全面战争。汉武帝的军队人数从四十万飙升到六十万,大量骑兵被单独编制,形成了史无前例的远征军。虽然汉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出塞,但最终功亏一篑。 战斗结果并没有打击汉武帝北伐的决心,因为他的视野越过了北方的沙漠,一直延伸到了中亚,他想获得中亚贸易路线的控制权,特别是战略要地河西走廊。河西走廊对汉朝至关重要,因为这里不仅有良马,而且可以将匈奴与其他势力分割开来。 与此同时,匈奴也在积极备战,以应对汉帝国锐利无比的兵锋。匈奴位于鄂尔浑河谷(Orkon Valley)的据点在蒙古高原深处,这里被群山包围,不仅有丰富的水源、森林,还有最重要的大草原。虽然此处比不上汉帝国的中心关中平原,但也属于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匈奴祖先掌控了鄂尔浑河谷,并不断吞并鄂尔浑河谷与汉帝国边境之间的游牧部落,最终成立了松散的联盟。 鄂尔浑河谷(Orkon Valley) 到了公元前2世纪,冒顿单于统治了大约两百万左右的游牧民,手下有数十万善于骑射的骑兵。与人们印象中茹毛饮血的形象不同,当时的匈奴文明程度并不低,考古学家从发现的匈奴墓葬中找到了数量惊人的黄金和玉雕,这是他们生前财富的象征。匈奴首领不仅控制蒙古高原上的牧民,他们还控制了一部分汉帝国边界的农民,依靠牧民和农民的税收维持匈奴联盟的运行。 西汉末骑兵俑 与汉帝国相比,匈奴联盟最大的优势是骑兵,汉帝国的马无法与匈奴的草原马相抗衡,号称「 ”智囊”的大臣晁错在《言兵事疏》中就说匈奴马很厉害,「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另外,晁错还表示匈奴武士十分善战,「 ”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从这方面看,虽然汉帝国在经济、军事装备以及后勤上远胜匈奴,但农业帝国和游牧联盟生活方式的鸿沟,弥合了部分战斗力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汉帝国花了一个多世纪,才成功将匈奴联盟击败,把南匈奴纳入了「 ”天下”体系。公元前2世纪,汉帝国对匈奴的战争,推倒了亚洲国家关系联动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孔雀王朝的覆灭和贵霜帝国的建立 汉帝国对匈奴的持续打击,导致了印度次大陆的剧变。由于在东北亚的发展受到阻挠,匈奴自然而然将精力的重心放到了西边。匈奴对中亚的游牧民族发起咄咄逼人的攻势,使得后者在逃亡的过程中加速了中东和南亚诸王国的毁灭。 月氏人雕塑 公元前180年左右,匈奴的侵略使得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西迁,丧失故土的月氏人夺占了乌孙人的领地,乌孙人与匈奴结盟,最终把月氏人赶出了伊犁河谷地。月氏人顺着伊犁河进入中亚,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然后他们故态复萌,杀心再起,于公元前145年焚毁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首都。 巴克特里亚人雕塑 巴克特里亚王国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产物,它是一个希腊化的中亚国家,希腊历史学家西西里岛的狄奥多罗斯(Diodorus Siculus)称赞巴克特里亚,说其堡垒高高耸立在东亚、南亚与中亚之间的贸易路线之上。巴克特里亚的繁荣归功于阿姆河与费尔干纳(Ferghana)盆地的肥沃山谷。 虽然巴克特里亚文化昌明,但「 ”怀璧其罪”,因为占据着水草丰美的费尔干纳盆地,早就被周围游牧民族所觊觎,作为外来文明,巴克特里亚也担心当地游牧民族势力太过强大,会对其生存造成威胁,所以即便脱离了塞琉古帝国的控制,但还保持着跟塞琉古帝国若即若离的关系,但他们没想到,最致命的威胁不是周围的老邻居,而是来自东方被匈奴驱逐而来的月氏人。 在长年累月的攻击下,巴克特里亚最终屈服于月氏人,后者不仅占据了费尔干纳盆地,还获得了向印度河-恒河平原挺近的通道。在中亚的胜利,让月氏人的野心急剧膨胀,他们希望征服印度,而当时整个印度的情况,对于月氏的征服计划来说十分理想。 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于公元前232年去世,整个帝国陷入持续的衰退中,不断有领主谋求独立,印度次大陆的版图再次四分五裂,各个势力互相攻伐,民不聊生,在这些势力中,比较大的有三个,控制着恒河以及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的巽伽王国(Shunga kingdom);控制德干高原的百乘王朝(Satavahanas);控制印度南部的潘地亚王朝(Pandya)和羯陵伽国。 诃提衮帕铭文(Hathigumpha Inscription) 羯陵伽一位国王在石头上刻下的诃提衮帕铭文(Hathigumpha Inscription),描述了印度当时的混乱局面,这篇铭文的内容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 ”末日”景象一模一样:土地上到处充斥着战象和战车,随处可见掠夺和杀戮,世界陷入自相残杀中无法自拔。 巴克特里亚出土的贵霜人像 印度次大陆的国家争斗不休,完全没有意识到西北方向蠢蠢欲动的月氏人,等到印度学者大声疾呼注意外来蛮族时,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了。就像希罗多德谴责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一样,印度当地学者也怒斥本地王公贵族为了蝇头小利,不断跟侵略者合作,最终消磨了整个印度的抵抗力量。尽管印度处于分裂状态,但月氏人还是花了一整个世纪,才在稳定中亚的基础上,打下了印度河-恒河平原。公元30年,月氏正式建立了贵霜帝国。这个多元文化帝国的出现,横亘在汉帝国、安息和罗马之间,为日后丝绸之路和古代外交圈的建立,留下了一个大大的伏笔。 亚洲的大棋局 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期间,欧亚大陆东部最重要的事件是汉帝国的崛起、孔雀帝国的瓦解,以及贵霜帝国的建立。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三个帝国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它们三者存在一种时间逻辑上的联系。 公元2世纪,从东到西,分别是汉、贵霜、安息、罗马 首先,汉帝国从秦末战争中脱颖而出,在经历了休养生息与和亲政策之后,开始了对匈奴的北伐。其次,匈奴在汉朝和亲与军事进攻的双重打击下,为了避免损失,不断朝西方发展,驱逐了月氏人。再次,月氏人受匈奴影响,从伊犁河谷进入中亚,击败巴克特里亚王国,并进逼印度,使得一盘散沙的孔雀王朝彻底崩溃。最后,荡平中亚和印度河-恒河的月氏人建立了贵霜帝国。也就是说,由于汉帝国和匈奴的战争,开启了周边民族一波又一波向西的迁徙潮,促使老旧帝国灭亡,以及崭新帝国的建立。公元前亚洲各势力的博弈就像一盘大棋局,坐在棋盘周围的玩家只要挪动一个棋子,势必造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这场旷日持久的比赛,影响了其后数千年的历史走向。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匈奴传》 《晋书·北狄匈奴传》 《匈奴史稿》陈序经 《匈奴:古代游牧国家的兴亡》泽田勋 《中亚史》蓝琪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吴于廑主编

相关参考

汉武帝的北伐与贵霜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2世纪,亚洲局势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从东亚到西亚,从海岸到高原,汉帝国、匈奴联盟、安息帝国和孔雀帝国,全部被推入了波谲云诡的大棋局中。古老的亚洲没有一寸土地是无主之地,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利和

班超称霸西域与逼退贵霜帝国进攻的间接战略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班超在西域的行事风格?随着班超的初步成功,北匈奴势力开始从西域各地退场。但敌人却没有给他们以喘息的机会,很快就让班超成为了孤悬在外的一

改革与反改革,孔雀帝国,以及产生的影响

以法、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作为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宗教制度最基本的部分,最初,雅利安人信奉的雅典的部落神都是自然力的化身,如因陀罗为雷和战争之神,这些自然之神对畜牧业是很合适的,但是,当雅利安人定居

日耳曼人大迁徙与半个罗马帝国的毁灭

文/木子君侃史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刘彻元狩三年,罗马建城第634年。乍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十分宁静的年份,罕见的和平笼罩着整个罗马城。经过三次布匿战争和三次马其顿战争,迦太基和马其顿这两大死敌均已被

历史上罗马帝国与汉朝军队唯一的一次交手

...这两个在领土大小、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方面都相近的帝国,除旅行者讲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了解。如果中国人与罗马或印度帝国及其先进文明有过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同的更开放的对待外...

历史上罗马帝国与汉朝军队唯一的一次交手

...这两个在领土大小、发展水平、国力和成就方面都相近的帝国,除旅行者讲述的故事外,基本上互相不了解。如果中国人与罗马或印度帝国及其先进文明有过接触,他们很可能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一种不同的更开放的对待外...

帝国不得不毁灭——二战末期德国战略力量的枯竭

作者:弹痕在许多架空类的军事题材作品中,都会出现诸如「”假如德国能再支持五年”这一类的假设。对于军事爱好者们来说,提出这一类假设的动机无外乎是对战争末期,纳粹德国一系列停留在设计图纸阶段或刚完成原型样

雄踞中亚的吐火罗人帝国 竟被波斯和突厥联手攻灭

公元6世纪中期,源自大月氏的白匈奴帝国雄踞中亚。他们不仅占据了整个阿富汗山区,还将势力扩充到北印度、河中、西域与呼罗珊东部。但他们的盛极一时,也随即为自己招来了毁灭性打击。作为老对手的萨珊波斯帝国,已

大秦帝国毁灭的替罪羊

  公元前206年,大秦帝国的第三任统治者,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子婴被项羽所杀,“秦诸公子宗族”也被斩草除根,全部诛杀。由此,子婴成为了毁掉大秦帝国的替罪羊,尤其是他投降义军导致宗族被灭一事颇受后世指责。

从《帝国的毁灭》走进纳粹德国的最后几天

1945年5月2日,柏林战役以苏联的战胜而告终。几天后,德国武装部队彻底停止一切对同盟国部队的敌对行为,德国无条件投降。这也使柏林战役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役。电影《帝国的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