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

Posted 科举

篇首语:所谓的成熟、其实就是在不断看开狠多事情之后、更好的生活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最后一场科举考试————你会做吗

历史书告诉我们,科举考试是封建专制思想禁锢读书人的工具,可是我们现在接受新式教育的学生们在前人的面前,真的算不上有学识和见地了。能在科举中游刃有余的人物,真的是人中龙凤了。读四书五经出身的士子们可以做到经世致用,我们这些号称系统接受西式教育培养的大学生,反倒陷进书本不能自拔,确实值得人深思了 第一场,史论5篇: 「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 ”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1题藩镇,第2题平戎,第3题举贤,第4题变法,第5题以夷制夷) (纵横古今中外事实,观点,论证,所以才叫史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 ”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 ”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 ”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这种题目放在现在考都够用了,未必有几个人能答得出来)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 ”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相关参考

历史上零录取率的一场科举考试,李林甫为何这样做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林甫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

清末最后一次科举考试题

当今的高考,古代叫做科举考试。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两朝之时,已日臻完善,不过与此也益发暴露出其腐朽的一面,因而这一切也最终结束了它千余年的历史。进士科考试是明清科举的主要形式,它共分为三级:院试,乡试,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实行,作弊...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实行,作弊...

历代科举考试如何防范考生夹带这种作弊行为?

...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科举考试本来是一项非常公平的选拔人才的形式,特别是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途径,但随着科举考试的实行,作弊...

一岁儿童竟高中榜眼! 探秘史上最离奇科举

一场“零录取率”的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相隔1300年,中国第一位状元和最后一位状元的人生竟如此相似

聊如今的高考,说古代的科举考试,人们往往对状元感兴趣,科举作为古代行之有效的人才选拔制度,自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

秦桧不满一岁孙子中榜眼 史上离奇科考

一场“零录取率”的考试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者揽延人才、收买人心的一种手段,在封建社会的几千年历史中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你不要再来参加考试了

​在封建社会,从隋唐开始,统治者实行科举取士。何为科举取士呢?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

揭秘三大公务员考试作弊案 下场还不如当公公

在古代想成为公务员也就两个方法,一个是来一刀,切了身上某个部分直接进宫;而另外一个便是科举考试。科举制度的历史可算是长久,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最后一次科举,朝代虽然换了很多,但这一制度却一直被沿用,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