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门之变后,为何是于谦和王文被冤杀,而非他人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夺门之变后,为何是于谦和王文被冤杀,而非他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夺门之变后,为何是于谦和王文被冤杀,而非他人

前引 景泰八年正月二十日,这是「 ”景泰”作为大明的年号以来,被天下万民使用的最后一天。 巍峨恢弘的承天门外,三法司、五府九卿衙门、锦衣卫各堂上官、以及科道言官齐聚当廷,众人脸上肃穆萧杀,各怀心思的注目着廷下所站的十余「 ”人犯”。 这些「 ”人犯”当首的老人寒霜傲骨,气禀刚明,乃是有保全社稷功劳的少保于谦。其他各人如大学士王文、陈循、商辂、尚书江渊、俞士悦等也都是当朝重臣。 正月十七日,徐有贞、石亨等发动了夺门政变,拥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当日在午门外宣谕完上皇登位诏书后,如狼似虎的官校立即就逮捕于谦和王文下锦衣卫狱。 徐有贞和石亨给于谦、王文罗织的罪名是,勾结司礼监太监王诚、舒良等图谋迎立外藩入继大统。 随即在十九日,徐有贞、石亨等又唆使言官弹劾陈循、江渊、萧镃、商辂等党附于谦,朋比为奸,祸乱朝纲。重新登上帝位的英宗皇帝将几人如数下狱,令群臣当廷杂治问罪,这便有了二十日开头的一幕。 附庸石亨等人的御史言官,急于表现,一个个摩拳擦掌,义愤填膺,纷纷抨击于谦、王文等意欲迎立襄王来京,行大逆不道之举,按罪应凌迟! 面对无中生有的指控,内阁大学士王文析折条辨,并指出迎复外藩之罪的最大漏洞: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事之有无,稽此可知! 按照明制,藩王无诏不得进京,要想召请藩王,流程上就相当繁琐,需要尚宝、印绶诸司内官依旨取出秘藏的亲王金符,交予宣旨之人赴封地与亲王所存另一半金符核验无误后,藩王方才能奉诏进京,不然无金符信物擅自离开封地,等同谋反。因此但凭金符取出难度,就不是于谦和王文能轻易办到的,况且那时金符仍在内府,迎立藩王一说无从谈起,更何况遣使还要兵部车驾司发给马牌,方才能够使用驿传往来,有没有人去召襄王,一查便知。 此言一出,众御史登时语结。 于谦俛首不辩,环顾廷上衮衮诸公不屑道:辨也死,不辨也死,朝廷赦得我,众人亦不肯。 影视图片 作为主审的都察院右都御史萧维祯大为惭愧,尴尬道:事出朝廷,不承亦难免。 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軏,对萧维祯的话大为不满,所谓事出朝廷不就是告诉天下人,是朝中有人要治于谦等人的罪吗?作为夺门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张軏得为这次廷审定下调子。 张軏瞪着萧维祯道:此辈自犯,如何谓出朝廷? 萧维祯沉默不答,同审的刑部右侍郎刘清想要分辨,却被张軏怒斥:看你这等脸嘴,也不是这才料。 如今所谓的夺门功臣们,其势正张,在场百官无不阿附谄媚,皆不敢拂逆张軏之意,开始大肆诋毁于谦等人,至于冤枉了忠臣?不存在的,君不见南宋岳飞之事乎? 徐有贞最后给出了绝妙的借口:事虽传闻,情实显著。 前有「 ”莫须有”,今有「 ”事虽传闻,情实显著”,罪名承不承认不重要,朝廷认为你有罪那便在所难免。 正月二十二日,天空阴霾,晦暗不明,在英宗正式遣使祭告太庙陵寝,改元天顺的第二天,钦命斩于谦、王文于西四牌楼下,一代名臣终将一腔热血洒向了他保卫过、挚爱着的土地上。 历史留给了后人无限的叹息,我们在感怀之余,不禁审问,于谦怎么就成了政变的牺牲品,而王文也因何遭此厄难? 接下来笔者便试为大家分析一二。 千古冤案 杀害于谦、王文绝不是政变集团临时起意,正如徐有贞对英宗皇帝道:若不至谦等于死,今日之事为无名。 凡事讲究个师出有名,这是国人古来已有的传统,夺门政变,从法理上讲还是有些瑕疵的。 当初英宗失陷土木,郕王临危继位,虽也不符合正常的皇权交接程序,可事急从权,后来也补上了英宗的退位诏书,这让景泰帝成为了大明朝野认可的合法君主。彼时景泰病重,虽无子嗣为储君,可按照祖制礼法,下任皇帝无论是谁也应是景泰皇帝钦定才是,可偏偏石亨、曹吉祥和徐有贞等趁乱发动了政变,迎复英宗复辟,让大明的皇位传承再起波澜。 所以徐有贞、石亨等人为了给此次政变披上合法外衣,自然要撺掇英宗皇帝替夺门正名,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早在奉天殿外登位当天,英宗看着错愕的群臣就曾宣慰:卿等以景泰皇帝有疾,迎朕复位,其各仍旧用心办事,共享太平。 群臣是想要确立新君,但不一定都属意太上皇,这时候人心不定,英宗如此这般说,既是给群臣认可自己找台阶下,也是给自身复位找合理的借口。 群臣在经过短时间的不知所措后,都开始接受了太上皇的说辞,皆呼万岁朝退。 景泰不豫,英宗复位其实也是不错的选择,至少可以安定社稷,朝中重臣诸如王文、胡濙甚至于谦,都默认了这个事实,所以若以此大势观,其实英宗那事的合法性还是毋庸置疑的。 在退朝后,英宗摆驾文华殿,命徐有贞入阁,协助首辅陈循草拟即位诏书,安定中外人心。中午时便在午门上宣示诏书,称:当今皇帝不豫,四日不视朝,中外危疑,无以慰服人心,再三固请复即皇帝位,朕辞不获,请于母后,谕令勉副群情以安宗社,以慰天下之心。 说辞虽然冠冕堂皇,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景泰帝病危,总得有人主持朝政吧,太上皇曾为君十四载,作为先帝宣宗钦命的继承人,从各方面来说都是合理的皇帝人选,这也是短短半天时间内,大明中央衙署都普遍接受英宗复位事实的主要原因。 但也就在半天时间内,英宗原本共享太平的态度登时大变,当场就逮捕了于谦、王文。 这中间当然不会是英宗眼看人心顺服,便立刻翻脸的缘故,笔者认为更多的是石亨、徐有贞劝说造成的。 正如前边所论述的那样,英宗继位虽不合规,但绝对合法!他没必要杀于谦,只需笼络好于谦等重臣,天下不是更容易归心吗? 可坏就坏在,这样并不符合政变集团的切身利益,若是于谦为首的老臣在朝,哪有他们这些投机者晋身的余地? 所以徐有贞、石亨等需要清除景泰朝的老臣,为他们掌权铺平道路,而他们原本在朝堂的话语权并不大,要想快速站稳脚跟,杀人立威便成必要的首选方案,这也是在夺门之前便有的打算。 既然确定了要杀人立威,杀谁也是有讲究的。 首先这次迎立计划中石亨、张軏等武将是主力军,当然不能动杀武臣勋贵的心思,那唯一可以任他们宰割的只能是文臣。 文臣按照官位排序,六部堂官中以王直、胡濙、于谦为尊,内阁大学士则以陈循、高谷、王文为主,所能起到立威效果的,也只能从这几人中选。 影视图片 先说王直和胡濙,都是五朝元老,在朝中左右逢源,才干不一定最高,但人缘绝对第一,两人为官数十载,门生故吏遍天下,杀他们效果好是好,却可能引起文官们的抱团反抗,政治成本太高;而杀陈循也是同样道理,作为首辅,长袖善舞,调和内外,本身在朝廷上下的影响力就大,政变集团可以后续弹劾贬谪他,唯独不能率先杀他,朝中舆论干扰会很大的。 从私人恩怨上讲,于谦为人太过正直,一心为社稷,他曾呵斥过徐有贞南迁之言,从而导致徐有贞成为朝内笑柄,数年不得升迁;而对于于谦亲手提拔的石亨,在京师保卫战后,石亨获封侯爵,为了讨好于谦,曾上疏景泰帝,恩荫于谦之于冕,但被于谦拒绝,还道:「 ”国家多事,臣子义不得顾私恩。且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臣于军功,力杜侥幸,决不敢以子滥功。”石亨大恨。 徐有贞和石亨都对于谦有私怨,杀他两人都是赞同,况且于谦「 ”视诸选耎大臣、勋旧贵戚意颇轻之”,于谦虽然被诬陷,可凭他孤直的性格,也根本不会有大臣开口替他辩解。再者说,当初英宗被也先挟持叩关,于谦严令守将禁闭城门拒不迎奉,这套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做派,难道英宗心里就没有丝毫芥蒂? 影视图片 再说说王文,《明史》形容他为「 ”面目严冷”,「 ”然中实柔媚”,也就是说王文,为人太过严苛,但他不像于谦表里如一,实际心中有机谋算盘,曾在科举中为子孙谋利,私节还是有亏的,以至于获罪被杀后「 ”人皆知其诬,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杀王文这样的重臣当然也不会引起百官反弹,反而起到极好的震慑作用,为政变集团张势。 因此算来算去,只有于谦和王文官职既高又能杀之立威。 影视图片 更重要的一点,王文和司礼监太监王诚,关系密切,约为兄弟。构陷王文,不但可以将司礼监牵涉进来,一网打尽,还能构成清晰的罪名链,于谦和王文勾结司礼监太监企图迎立藩王入继大统,虽然是诬告,可至少看起来像那会事。 所以综上所述,徐有贞、石亨等选中于谦和王文作为这次政变的牺牲品,是最有利他们快速掌握朝中的大权的不二选择。 最后一点,杀害于谦是政变集团的诉求,但最终拍板的却是英宗皇帝,史书上说英宗对杀害于谦是有悔意的,这点虽说有替英宗遮掩之嫌,可笔者认为也是符合史实的。 正月二十日,百官会审的结果就已经呈递英宗,直到两天后,英宗才下定决心将于谦等处死,不能不说,英宗在这两天内是犹豫不定的。于谦有大功,磨杀不掉的,悍然杀害是否得当,也是英宗考虑的问题。 土木大败,英宗只身被俘,此等污点让他在复辟后面对朝臣时,难免不自信,本来可以清晰看透的朝局,也在英宗皇帝眼里变得迷蒙、多疑起来。徐有贞、石亨的游说,偷换了概念,将英宗登位的法理变成,为阻止于谦等谋立外藩乱祖宗法统而不得已发动的,这样一来其实是英宗自己在否定原来已有的合法性,反倒让政变集团有了泼天大功。 没有认清局势,陷入徐有贞、石亨等人逻辑陷阱的英宗,在发现并没有太多人替于谦争辩,便同意处死于谦,替「 ”夺门政变”正名。 几个月后襄王来朝,英宗发现于谦等迎立襄王乃无稽之谈,渐渐回过味来,之后几年又有李贤等人不断替他分析当时局势,才使英宗恍然大悟,在处理完曹石之乱后,英宗也自下罪己诏,彻底否定了当初的夺门政变。 只是英宗一生,先是宠信王振,又有土木之耻,复位之后冤杀忠臣,滥用石亨等祸乱朝政,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颜面尽丧,威严扫地。他已经没有勇气再承认戕害忠贞的事实,所以终天顺一朝,未能替于谦翻案,直到其子朱见深继位,才以「 ”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为于谦平反。 正义缺席了十年,才姗姗而来,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大遗憾。

相关参考

夺门之变,囚徒朱祁镇如何得以复辟成功

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危急时刻,以于谦为首的一众朝臣挺身而出,拥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为帝,朱祁镇被奉为太上皇,诛杀奸臣以平息民愤,及时调兵遣将护卫京师,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一举击败

夺门之变为什么能成功,“夺门之变”为何一举成功

为什么明代的“夺门之变”能够成功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乃发生於明朝代宗在位时期的一场政变,太上皇明英宗起兵复辟,取回了其原本的天子之位.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瓦剌胡人俘虏,其弟弟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推举

夺门之变怎么没人反抗,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登上皇位,为何他本

明英宗通过“夺门之变”登上皇位,为何他本人却非常忌讳“夺门”二字?主要是因为皇位本来就是明英宗的,是经过土木堡之变自己玩丢了皇位,后来发动政变夺取了皇位。历史上古人本来就看中“正统”二字,用“夺”这个

朱祁钰信赖的石亨,为何背叛他,帮助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

朱祁钰信赖的石亨,为何背叛他,帮助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景泰七年(1456年),正月十七早上,天已经微微亮,大明皇帝朱祁钰拖着病躯起床洗漱,他打算今天临朝,安排后事。

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汉语拼音:Duomengzhibian)中国明代将领石亨、太监曹吉祥等于景泰八年(1457)拥明英宗朱祁镇复位的政变。又名南宫复辟。以石亨等攻破南宫门,奉英宗升奉天殿复辟,故名。正统十四

什么是夺门之变

景泰八年(一四五七年)正月十六日凌晨,凛冽的北风冲刷北京城,白日凌空,没有丝毫温暖的感觉,宫廷中,文武百官正在朝房静候明景帝朱祁钰临朝,钟声响起后,徐有贞径入朝房,宣读谕旨,说是太上皇朱祁镇已重登金殿

朱见深为何要给朱祁钰、于谦翻案,其实朱祁镇早就布了一个局

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成功获得皇位以后,对朱祁钰和于谦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他下诏指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废了朱祁钰的帝号,又给了他一个「”郕戾王”的恶谥,还不准

明代的成化帝朱见深为什么要肯定朱祁钰和于谦,为了他们翻案了

让明朝陷入动荡并几近于倾覆的“土木堡之变”一直没人买单,一直到了“夺门之变”之后才由明代宗朱祁钰和于谦买单。土木堡之变是谁之过呢?毋庸置疑是明英宗朱祁镇的过错。虽说王振有所谓的“欺君之罪”,明英宗也是

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称帝 他是如此对待自己的弟弟的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夺门之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明朝时期,随着明代宗唯一的一个儿子病逝以后,他就开始为继承人的问题感到头疼,他不想将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皇位,再还给哥哥英宗一系的手中。

“夺门之变”的中石亨、曹吉祥以及徐有贞最后下场如何

“夺门之变”的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最后是什么下场?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首先说说三人里倒霉最早,下场也最“幸运”的一位: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徐有贞。其实,在谋划这场丑剧前,名声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