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不这么干

Posted 天子

篇首语:人要心强,树要皮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明可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不这么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明可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不这么干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 ID:shuosanguo 明明可以「 ”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袁绍不这么干? 汉末乱世,我们都知道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占据了道德高地之后,曹操成功一统北方,成为三国中最具王者之相的那个人。但当时的北方,袁绍曾经是强于曹操的存在,在迎接献帝的硬件上来说远远强于当时的曹操,那为何袁绍没有迎汉帝呢?是没有想到吗?还是其中有所内情?没错,今天我们就是来说说袁绍为何不「 ”挟天子”。 先看袁绍当时有没有想到「 ”挟天子”这件事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我们在史书中就看到了这一段: 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献帝传曰:沮授说绍云:「”将军累叶辅弼,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毁坏,观诸州郡外托义兵,内图相灭,未有存主恤民者。且今州城粗定,宜迎大驾,安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绍悦,将从之。郭图、淳于琼曰:「”汉室陵迟,为日久矣,今欲兴之,不亦难乎!且今英雄据有州郡,众动万计,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若迎天子以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授曰:「”今迎朝廷,至义也,又于时宜大计也,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也。夫权不失机,功在速捷,将军其图之!”绍弗能用。案此书称(郭图)〔沮授〕之计,则与本传违也。 ——《三国志 袁绍传 引注 献帝传》 我们可以看到,郭图与沮授都曾向袁绍提出迎天子的建议,只是我们的袁大头没有同意。 这个就令我们生疑了,像荀彧,郭图,沮授这样的名士都提出了迎天子的策略,可见这至少符合天下士族豪门的意愿。而在乱世中,争取士族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迎接汉帝可以在声望上,道德上占据绝对至高点,这是一个大优的战略设想,袁绍为何不同意呢? 接着我们就要了解袁绍为什么不想迎天子了 这一点我们就要从袁绍开始任官说起。袁绍当时被汉灵帝任命位中军校尉,成为西园八校尉之一。但事实上,袁绍的入仕就已是何进一派的人。当时何进的靠山为何皇后,其子为刘辩,即是后来即位的汉少帝。而从政治倾向来说,袁绍是跟随何进,是汉少帝的一派。 所以在董卓进京之后,欲废少帝扶刘协之时,袁绍明显持反对意见,但碍于董卓的势力,他选择了跑路。 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是时绍叔父隗为太傅,绍伪许之,曰:「”此大事,出当与太傅议。”卓曰:「”刘氏种不足复遗。”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奔冀州。 ——《三国志 袁绍传》 从政治立场来说,袁绍更愿意扶持少帝,而非献帝。因此当郭图,沮授劝说袁绍将天子迎至邺城之时,袁绍的内心是矛盾的: 其一:担心汉献帝知道袁绍对其称帝不满后会记仇,之后对他不利。 其二:担心汉献帝到邺之后,政令将不再由自己把控,反被累赘。 这样的顾忌没有问题,对于当时的袁绍来说已坐拥天下大州——冀州!且袁家四世三公的影响力也帮他招揽到了一批的能人和士族支持。当时的他已经在所有诸侯中最有霸者之相。在拥有了足够的实力和足够的影响力的情况下,在袁绍眼中,汉献帝能带来的正面效应微不足道,负面效应反而可能会被扩大。正是在这样的思考下,袁绍拒绝了郭图,沮授的建议。 但此消彼长,当时的曹操在混乱的兖州正需要这样一面道德大旗,聪明的他充分利用了汉献帝这面旗帜,对内稳定军心,对外竖立了朝廷正统的道德至高点。这也使得缺少强力背景的他在拥有天子旗帜后成功开启了外挂模式。

相关参考

第六十七章 袁绍不听张郐之言遭惨败

  官渡之战前,曹操因袭取袁绍在鸟巢的屯粮之所而取得了战事的转机。乌巢既为袁军的屯粮之处,更是其全部战事的关键所在之一,对于这样关系全局的处所,袁绍的谋臣将士中难道就没人注意到其重要吗?不然。张就意识

袁绍为何不听取田丰的建议

袁绍是三国时期的霸主,当时和曹操对峙,一时间曹操还不是袁绍的对手,曹操挟持汉献帝,曾拜大将军,封袁绍为太尉。袁绍不同意,曹操就把大将军的职务让给袁绍,曹操知道袁绍不好对付。曹操攻打刘备,因为当时刘备占

袁绍的谋士为何总是习惯窝里斗

《三国志》另有一种说法,是郭图劝说袁绍迎接汉献帝,建都邺城,袁绍不采纳。迎接汉献帝是当时最大的事情,沮授又是当时袁绍手下职位最高的谋士,这样大的事情为什么没有沮授的意见?当然了,即便沮授和郭图意见不一

历史人物 袁绍明明可以有实力称霸一方 为什么却窝囊的赴死呢

袁绍是怎么死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都避免不了一死,关键是怎么个死法,死后有什么价值。在三国乱

历史人物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就是把皇上挟持在自己身边依靠皇上的势力来命令其他人说白了这样的皇上就是傀儡真正发号施令的是挟持他的人东汉末年曹操平定黄巾之乱时就这么干过,从而为今后的基业奠定了基础。挟天子以令诸侯

历史人物 曹操本来就有实力可以称帝 为何他却没有这么做呢

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操为何不称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曹操虽然终生并未称帝,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实际上已经有不臣之心,因此被后世称之为国贼,曹操之所以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奇才是谁

   沮授五策中,四策是教袁绍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第五策则是为复兴汉室伏笔。沮授的心中,忠于汉室是人臣大义,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世代蒙受朝廷恩惠,就算是其他人反叛,唯独袁绍不可以反叛。  我们

曹操考虑是否处死吕布时,郭嘉明明站在一旁,为何他要去问刘备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在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之后,曹操将目光逐渐投向于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对当时的曹操来说,盘踞在徐州一带的吕布乃是当之无愧的首要目标,于是在汉建安三年(公元1

三国历史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奇才是谁

   沮授五策中,四策是教袁绍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第五策则是为复兴汉室伏笔。沮授的心中,忠于汉室是人臣大义,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世代蒙受朝廷恩惠,就算是其他人反叛,唯独袁绍不可以反叛。  我们

历史人物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奇才是谁

  导语:沮授五策中,四策是教袁绍如何才能壮大自己,第五策则是为复兴汉室伏笔。沮授的心中,忠于汉室是人臣大义,作为四世三公的袁绍,世代蒙受朝廷恩惠,就算是其他人反叛,唯独袁绍不可以反叛。>  我们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