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举止不端,读书无益,古人说有三种人不能读书

Posted 古人

篇首语:知识,只有知识,才能使人成为自由的人和伟大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训|举止不端,读书无益,古人说有三种人不能读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训|举止不端,读书无益,古人说有三种人不能读书

✎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 ”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 ”相由心生”之意,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冰鉴》更为大气,颇有止恶扬善之功,读之耐人寻味。以下为部分章节↓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为什么有人只能当个书办下吏一类的小职员呢?因为量平胆薄,不堪大用。 「 ”丞簿”是古代官府的文秘人员,负责文书档案 ,属于辅助理事的中下层官吏。「 ”下吏”多指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职员。 此一句话描述的正好与上一句话相反,有些人论才学、论智力并不太差,为什么只能做书办下吏呢?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发心太小,没有高远的志向。宇宙间的真理是「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百折不挠的人。一个人的愿心有多大,天地就给他多大的舞台,你退心了,舞台就缩小,你倒志了,天地就将舞台收回了。这乃是迷信的话,天地哪里能给你舞台,其实是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生活的空间就有多大。能包容的厚道人,就有人缘 ,朋友就多;鼠肚鸡肠的人,两个人都要吵架。 ✧ 每个人生活的时空都不一样,不要以为宇宙只有一个,那是唯物论的宇宙观。你自己内心的安放处,就是你自己的宇宙时空,何止三维四维,何止六道轮回。有什么样的心念,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命运是你自己的时空。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要改变自己宇宙观,即改变自己的心地,使之象大地一样宽广、方正、深厚。 佛家说要「 ”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了如此的胸襟、气度、胆识,才有可能作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否则,就干脆认命,做一个本分的小公务员,谁让我量平胆薄呢。只要认命知足,日子一定过得不错。如果既不认命,又没有能力条件,还要与人攀比,那日子就难过了,好日子也会过成苦日子。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盘旋文词,靠教书糊口呢?因为胸无大志,行为拘谨。 「 ”明经教职”,指古代的教书匠、西席先生。「 ”明经”,是盘旋文词,「 ”教职”,是教书糊 这里讲了另外一种人,这种人很常见。有些人书读得好,通经明典,知识渊博,说起来头头是道,干起事来一塌糊涂,砸锅的时候多,无法担当大任。等而上之者,可以做个谋臣,等而下之者,就只好带带顽童,靠教书糊口了。像乾隆时的名士郑板桥,他没有考取功名前,也是在扬州教书的,很可怜。郑板桥在教书时,东主刻薄,每天给他吃稀饭。有人形容说「 ”粒米煮成粥一瓯,鼻风吹动浪悠悠。”一粒米煮出一罐子粥,当然鼻子一出气,饭碗里就波浪翻滚了。所以「 ”命薄不如趁早死,家贫无奈做先生。” 有的人虽通经明典,却只能教书糊口,个中原因固然多,但最主要还是「 ”志近行拘”。《红楼梦》里有幅名对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人生最高的名言。世事洞明透彻,那是真学问。「 ”练”是人生经验多,「 ”达”是人情世故通达,这是大文章。人一辈子的修养能够做到这两句话,就非常成功。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不是读书能读出来的,书不是读得越多越好。 ✧ 大凡知识渊博的人,多缺乏果敢和勇气,所以志近行拘,只能为辅为助,很难挑大梁、成大器。故此,古人说有三种人不能读书:第一种是坏人不能读书,书读得越多人越坏,也就是林则徐说的「 ”举止不端,读书无益”。第二种是钻到书里出不来的人不能读书,书会害了他。第三种是天赋高的人不能读书,不读书头脑中没有框框,还敢想感做,读了书反而坏了他的大事。所以古时候的名师,都会根据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不会浪费你这块材料,否则就是误人子弟。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为什么有些人看着是好苗子却成不了才呢?因为作人愚蠢,行事荒唐;为什么有些人只得到虚名虚利,人生没有结果呢?因为自以为是,且德行有亏。 「 ”苗而不秀”,是只见长苗不见抽穗,中看不中用。「 ”秀而不实”是叶穗开花 ,但不结果实,形容人生没有结果。「 ”自贤”,是自己认为不错,自我感觉良好;「 ”短行”,是行动上跟不上,或者品行有缺陷。 以上两句的用典,出自《论语·子罕篇》。子曰:「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这是孔子感伤颜回死得太可惜,三十二岁就死了,只看到他的进步,没有看到他的成就,才说了这两句话,同时也是孔子对人生的感叹。 ✧ 有些植物种子种下去,发出的芽很好,应该前途无量,但却长不起来,枝叶并不茂盛,这就是「 ”苗而不秀”。自古以来,苗而不秀的人很多,小时候的神童,长大了什么也不是,不成器。再进一步就是「 ”秀而不实”,虽然花叶扶疏,但没有结出果实来。有许多人年轻时都是聪明进取,前途无量,但越来越停滞,最后没有结果,人生没有结论。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的人生,也大多是秀而不实。

相关参考

为什么古人常说 ”五十亲三人,如玩火自焚”到底是哪三种人呢

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每一个人都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身边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朋友或者陌生人,因此学会和每一个人和谐的相处就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当然在不同的年龄段与人相处的模式也不同,就比如在自己打拼的年纪,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5、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

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有哪些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臧克家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3、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狄德罗4、凡读无益之书,皆是玩物丧志。——(清)王豫5、读书对于智慧,就象体操对于身体

古人为了读书不仅悬梁刺股还挥刀自宫

我们都知道悬梁刺股的故事,这是两个为了学习而对自己下狠手的人。“悬梁”说的是汉朝孙敬为了刻苦学习,每天都学习到深夜。而因为疲劳瞌睡,总会不自觉的犯困。孙敬为了防止瞌睡,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

康熙一生从不录用三种人 现在企业却疯狂招揽

康熙帝掌权长达60余年,是清朝统治最长的一位皇帝,有学者称之「千古一帝」,康熙之所以能统治大清那么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善于用人。那么康熙有什么用人之策呢?就是有3种人绝对不用。第一不用是「傲气之人」

一场千古骗局

小时候,常听老师讲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说有个孩子叫车胤,很喜欢读书,可是家里穷,买不起灯油,就让他娘缝了一个白色的纱布口袋。车胤逮了几十只萤火虫装入口袋,在夜晚做油灯的替代产品。那时候,我们早就用上了

古代骂读书人的时候,为什么要骂穷秀才?

  在古代,读书人自然都是想要考取功名,有的人成功进入朝堂,流芳百世,但是大多数其实还是籍籍无名,就算是考中了状元也不例外,那些真正成为国家栋梁的,基本上没有几个是状元出身。而古人面对读书人,也不都是

康熙读书曾累到咳血 清代皇子一年只能休息5天

...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端午、中秋、皇帝生日、自己生日,此外连除夕都不能放假。虽然是凌...

保持体力脑力有三招

核心提示:他还喜欢打桥牌,曾和许多桥牌高手较量过,据内行讲,他的桥牌技艺相当有水准。他的夫人刘沙曾对记者说:“读书、打桥牌、打网球,是他晚年保持体力、脑力的三个招数。”吕正操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康熙不为人知的身世,竟然有三种血缘,很少人知道

康熙不为人知的身世,竟然有三种血缘,很少人知道,康熙帝出生在帝王之家,可谓是「”天潢贵胄”。这是他和普通百姓子弟最大的区别,但他的出身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他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其一,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