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御驾亲征,总算铲除了噶尔丹
Posted 康熙
篇首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御驾亲征,总算铲除了噶尔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御驾亲征,总算铲除了噶尔丹
文|逆北 01逼近京师的蒙古军团 清康熙二十九年春的北京城内,物价飞涨,人心惶惶,来往的行人小声议论着这样的事情——「 ”一支强大的蒙古军队,正在不断向清帝国的政治中心逼近”。为了应对眼前的威胁,京城内的八旗禁旅倾巢出动,大街上人喊马嘶,更让人们感到兴奋与不安。这支蒙古军队从哪里来?他为什么会距离北京如此之近呢? 葛尔丹 这支蒙古大军,具体言之,是由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汗王噶尔丹统率的。早在十四年前,噶尔丹就凭借自己灵活的政治手腕与骁勇善战的骑兵军团,将今天的新疆南北变为了自己的天下。噶尔丹不满足于此,他想像成吉思汗那样称霸整个蒙古。因此,他看中了相邻的喀尔喀蒙古的牧场等财富,挥动大军直扑漠北。喀尔喀王公抵挡不住,连忙向清朝皇帝求援。 康熙一开始有些犹豫,因为噶尔丹远在漠北,出动大军征剿需要粮饷补给,这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别忘了,此时的清王朝,刚从三藩之乱的打击下缓过神来。所以,面对困乏的财政,他除了好言安抚诸位王公外,仅是派西北的清军密切注意噶尔丹动向,并适时增援。 就在康熙为是否出兵犹豫不决时,噶尔丹进展神速,劫掠了漠北草原后,又挥师南下,直扑青海与甘肃。其他蒙古部族连忙组织防御,结果招致惨败。甘肃提督手握重兵,一看噶尔丹势大不好惹,竟然按兵不动,原地观望,这自然又让不少蒙古贵族感到失望。前线的变故传回京师,康熙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他知道,满蒙联盟,是清王朝立国的根基,一旦在噶尔丹进犯这件事上作壁上观,那么将会有更多的蒙古贵族投向准噶尔一方。因此,他一面调兵遣将,一面派人打探准部动向,以便自己将其一举歼灭。 02噶尔丹深入中原,遭遇迎头痛击 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再度挥兵东进,这一次,他们不仅有庞大的骑兵军团,还获得了俄国人支援的火器。由于冷热兵器搭配得当,清王朝一方的蒙古骑兵被打得溃不成军。对手的失败,刺激了噶尔丹的野心。他不顾手下异议,宣布全线推进,直逼中原。康熙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 噶尔丹军深入蒙古腹地,很快就把大营扎到了距离北京不远的乌兰布通一带。消息传到北京,自然引起了城内军民的不安,于是也有了我们开头描绘的一幕。康熙认为噶尔丹自投罗网,一面亲自率军出长城古北口,从正面迎战噶尔丹,一面命令恭亲王常宁率领精兵突袭噶尔丹的后方,试图前后夹击,打败对手。 噶尔丹的轻敌冒进,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清军的火炮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出了准噶尔的主力,除此以外,清军的迂回进攻也达到了目的。准噶尔部眼看攻不破清军的正面防线,侧翼的清军又收紧了对他的包围圈。在部下的劝说下,噶尔丹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 由于撤退命令下达仓促,准部在与清军厮杀中又过于分散,难于聚拢,露出了破绽,结果在清军反攻下兵败如山倒。康熙抓住机会,派军队尾随掩杀。京师的警报解除,清王朝先胜一局。 03噶尔丹之死与策妄的崛起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来自蒙古内部的强敌,康熙暗中积蓄力量,康熙三十五年,噶尔丹果然不甘心失败,派军再度劫掠喀尔喀蒙古部族。康熙闻讯后,立即御驾亲征,并在漠北的昭莫多扎下营盘,等待噶尔丹大军的到来。 噶尔丹复仇心切,并没有认真总结上次失败的教训,他集中主力,仍然向昭莫多的清军主阵地猛攻,双方互有伤亡。一些准噶尔骑兵杀散清兵,占领了他们的一些前沿炮位,但旋即因后援不至,反被聚歼于清军阵地。正当噶尔丹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其远离故土,在伊犁称王,并宣布联合清军夹击自己,噶尔丹大惊失色。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清军的迂回部队,再度将噶尔丹补给线切断。在战事不利与内部变乱的双重打击下,噶尔丹再也顾不得手下死活,他拼命逃亡,眼看清军死追不放,他干脆服毒自杀。噶尔丹一死,他的部下大部分归降策妄阿拉布坦,准噶尔部又崛起了一个新的政治强人,而康熙,还为打了胜仗洋洋自得呢。 康熙显然低估了这个年轻人,策妄阿拉布坦一开始对康熙极尽恭顺,暂时迷惑了这个盛世君主,暗地里,他抓紧时间扩充自己手下的骑兵军团。康熙五十七年,策妄阿拉布坦除以小股部队牵监视西北的清军外,另派其亲信由伊犁出发,横穿南疆,经昆仑山攻入拉萨。 拉萨住着当时蒙古部族的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策妄阿拉布坦这一招,明显是希望通过控制达赖,从而掌握整个蒙古的命运。他成功了,准噶尔部的骑兵不仅占领了拉萨,还将西藏原来的世俗统治者拉藏汗处死于布达拉宫。 康熙不禁大惊失色,此时,他正被诸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事搞得疲惫不堪,眼见准部入藏,更是急火攻心,险些昏晕过去。 影视剧中的十四阿哥 面对西藏发生的变故,康熙决定派自己的十四阿哥胤祯领兵驱逐盘踞在西藏的准部。由于入藏的准部军队补给困难,清军进展神速,又于唐古拉山口外的楚马拉池一带大破其军,策妄阿拉布坦看到捞不到便宜,只能下令撤军,清王朝扳回一局,算是跟准噶尔部又恢复了之前对峙的状态。相关参考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
康熙帝刚与沙皇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安定了中国北部与东北部的边疆后,又遇到西部蒙古族部落的首领噶尔丹反叛的挑战。明末清初,中国北方的蒙古族分为三大部分:漠南蒙古,居住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一带,早就归顺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天,因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屡次率兵进扰内蒙,威逼北京,康熙帝决意御驾亲征。他命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城,负责处理各部院的奏章,监国理政。那一年,康熙帝43岁,皇太子胤礽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天,因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屡次率兵进扰内蒙,威逼北京,康熙帝决意御驾亲征。他命皇太子胤礽留守京城,负责处理各部院的奏章,监国理政。那一年,康熙帝43岁,皇太子胤礽
看过《康熙王朝》的朋友,都知道噶尔丹这个人,他是准噶尔汗国的首领,在位期间不断扩张,与清朝产生矛盾。后来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才把噶尔丹彻底击败。但在历史上,噶尔丹虽然死了,但他的亲族还在,与清朝的战争
噶尔丹是在继成吉思汗之后,蒙古族人中的杰出人物,一生都在和清廷争夺天下,梦想重现铁木真时期的辉煌,成为清朝政府最大的麻烦。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驾亲征,才终于把他打败。>>噶尔丹的迅速崛起,无疑对清廷构成了
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呢?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呢?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呢?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康熙被称为文治武功臻于极致的难得的帝王,他的一生有诸多功绩,其中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件就是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那么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呢?康熙帝为什么三次亲征噶尔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