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夺取天下的畅想,北灭曹魏,东破孙权,刘备一统天下
Posted 孙权
篇首语:当生活如同炼狱,必须自己创造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夺取天下的畅想,北灭曹魏,东破孙权,刘备一统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夺取天下的畅想,北灭曹魏,东破孙权,刘备一统天下
公元219年5月,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击败曹操成功夺取汉中,解除了曹魏对川蜀的威胁,取得了战略优势,随后派遣刘封,孟达攻取东三郡(魏兴、上庸、新城),同年,远在荆州的刘备部将关羽发动襄樊战役,一举歼灭曹仁兵团野战部队,并在随后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趁势围困襄樊,襄樊几乎城破,关羽威震华夏,刘备方势力达到顶点,随后就是熟悉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刘备方由盛而衰,完全失去了逐鹿中原的资格。那么以后来者的上帝视角去畅想,我觉得刘备方是完全有机会破局,取得争夺天下的先机的。 汉中之战 襄樊之战 汉中之战后刘备夺取汉中和东三郡,这两地都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的地方,汉中大部分都知道我就不继续赘述了,这边详细介绍下东三郡的重要性。东三郡两面是山(西面秦岭米仓山,南面大巴山),另两个方向相对而言却是坦途,是川蜀和汉中的天然屏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其位于襄樊的上游,如果顺江而下,对襄樊将是极大的威胁。如果关羽能攻下襄樊,那么襄樊将会和东三郡互为犄角,汉中,荆州将连为一条线,形成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整个蜀汉政权将会固若金汤,退时可龟缩于汉中,东三郡,襄樊一线,组成相互支援易守难攻的防线,进攻时可以以此三点为基地,向北直插曹魏中心,向东顺江而下直捣孙吴黄龙,基于这个重要原因关二在尚未做好万全准备(兵力不足,刘备其他军团刚打完汉中之战,没有能力援助关二)的情况下,悍然发动襄樊战役,实在是这个诱惑太大了。以后来者来看,如果当时关二能够做好万全准备,等刘备其他军团休整一段时间,届时关二以荆州军团进攻襄樊,刘备其他部队以东三郡为基地顺江而下,配合关二的军事行动,以关二的军事能力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一举攻破襄樊(关二以一军之力差一点攻下襄樊,此时加上汉中东三郡兵力,攻下襄樊概率极大),至于荆州后方,有了刘备汉中东三郡等地的兵力支持,关二将可以分出足够多的兵力留在后方防范孙吴的偷袭,至于历史中的糜芳,士仁投降孙吴,以他们俩与刘备的关系,在兵力足够的情况下,是必定不会发生的。 东三郡地理位置 在取得襄樊,汉中荆州连为一线后,荆州地区可采取守势,而刘备在汉中方向可凭借马超在羌族中的巨大声望,攻略曹魏统治力薄弱的雍凉地区。雍凉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地广人稀,民风彪悍,西汉末年隗嚣凭一郡之地对抗刘秀,董卓凭西凉铁骑称霸天下,蜀汉在获得雍凉后可凭借马氏家族在当地的威望迅速安定人心,招募勇壮和少数名族雇佣兵组建精锐骑兵,在以此为基地,凭借雍凉地区对关中高屋建瓴的地缘优势,进攻魏国。 雍凉地区 蜀汉在北面攻取雍凉,并以雍凉为基地,蚕食魏国关中地区土地人民,荆州地区采取守式,东面防住东吴,并不时出兵骚扰魏国,拉扯魏国防线,这样等待时机,如曹魏境内发生大规模叛乱这样的的好契机,蜀国从雍凉,襄樊,东三郡三个方向出兵发动大规模灭国战争,这样天下指日可待。 当然,很多人会说你这个完全是YY,做梦,历史根本不会按你设想的去发展,但是我想说的是正是因为我在观看三国历史的时候会存在诸多的遗憾,所以有时候会将自己代入其中的角色或者站在上帝的视角上重新去审视,畅想历史可能的发展,这也算是读史的一种乐趣吧。相关参考
公元222年,蜀主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收复荆州,发动倾国之兵,向东吴孙权发动了猛攻。谁知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火烧连营,从此以后蜀汉大衰,军力不复出三峡以东。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为了摆脱四面受敌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称后主,他在位四十二年,虽然早期被诸葛亮架空,不过后来还是自己亲政了。关于刘禅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他是大智如愚的聪明人。
历史人物 三国中刘备若是最终一统天下,他会效仿刘邦杀掉关羽和张飞吗?
每次只要谈论起三国,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可以让我们讨论,虽说三国最后的结局有些令人意外,曹魏后来被司马懿篡位,最终是司马家笑到了最后,但是三国中那些雄才伟略的君主让我们至今仍无法忘怀,其中蜀汉昭烈帝刘备
历史秘闻 此人是刘禅麾下大将,一战狂灭曹魏十万大军,导致曹魏灭亡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刘禅是蜀汉的第二位皇帝,史上称后主,他在位四十二年,虽然早期被诸葛亮架空,不过后来还是自己亲政了。关于刘禅的评价,一直是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有人说他是大智如愚的聪明人。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权平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孙曹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曹操暂时无法南下,遂向汉中进军。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夺取益州,剪除刘备,占领长江上游之地,对孙吴形成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东南,刘备与孙权平分荆州后,又夺取益州,刘孙曹三足鼎立之势已然形成。曹操暂时无法南下,遂向汉中进军。意图以汉中为跳板,夺取益州,剪除刘备,占领长江上游之地,对孙吴形成
小说《三国演义》受正统思想的局限和影响,在内容上重点突出的是蜀汉和曹魏的人物事件,无形中把东吴放在了一个配角的地位,这也给我们喜爱三国历史的读者们产生了很多的误解。其实孙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
> 众所周知: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争天下的时代,然而说到底,三国之争,很大程度上还是人才之争,谋士之争,将帅之争。无论是曹魏、蜀汉、还是东吴,都把自己的人力资源的建设看得十分重要,就是
历史军事 夷陵之战后孙权为什么不趁势消灭蜀国?东吴拿下蜀汉能打赢曹魏么?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前期最大的转折点,蜀汉步入到了寒冬期,而东吴和曹魏的国力依旧强盛。主要是刘备伐吴实在太过冲动,虽然整备了几年,但似乎太急于求胜,每一步都在陆逊的算计当中,最后陆逊一把火将蜀军烧的节节
得到川蜀之地后,刘备的地盘扩大了许多,整体实力虽然依旧赶不上曹操,但他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诸葛亮、法正及刘巴的努力下,蜀汉的军事、经济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刘备对一统天下充满了信心。然而,在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