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举取士的时代,为什么进士及第一甲二三名称为榜眼,探花

Posted 榜眼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在科举取士的时代,为什么进士及第一甲二三名称为榜眼,探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在科举取士的时代,为什么进士及第一甲二三名称为榜眼,探花

本文由作者不是撞到别人独家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科举取士的时代,榜眼、探花是进士金榜上的两个特殊名次,一般金殿考试之后,排榜分为一甲、二甲、三甲。第一甲共三个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称谓录》指出:「 ”榜眼名目始于北宋。古者原以第二、三两名为一榜眉目,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皆为榜眼。后以第三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为榜眼。”《朋史·选举志》在谈到状元、榜眼、探花之时指出:「 ”此三种名目系明太祖所定。”就名称来说,其实还要早些。状元在明代以前早已有之,自不必说。关于「 ”榜眼”一名,明以前也早已出现。北宋王禹偁《小畜集》十一《送第三人朱严先辈从事和州诗》:「 ”赁船东下历阳湖,榜眼科名释褐初。” 小畜集 《宋史》二六一《陈思让传》:「 ”思让之孙若拙,素无文,中第二名,当时以第二名为榜跟,遂以若拙为瞎榜。”《周必大题跋》中也写道:「 ”天圣八年(1030年)春,参政欧阳公国学首荐,冠名南宫,是年廷试榜眼则丞相刘公。”所以「 ”榜跟”一名北宋时期就已有之。而元代则更有具体的记载。元人欧阳圭《斋记》记载:「 ”泰定丁卯(1327年),状元至国学谢师,物眼刘思、探花郎徐容亦拜于侧。”高叨《琵琶记》眼、探花之称。可见「 ”榜一名产生于明化以前是无可的同「 ”榜眼”一名相比,「 ”探花”则出现得更早,店仆士及第之后有隆重的庆典,其中之一便是杏园大宴,初实之时,常让同榜进士之中最年少的两个人采折名花,称之为「 ”探花郎”。 刘公雕像 唐人李淖《秦中岁时记》中明白写道:「 ”逃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宋人魏泰《东轩笔录》卷六也记载:「 ”进士及第后,例期集一月,共醵罚钱奏宴局,什物皆请同年分掌,又选最年少者二人为探花使,赋诗,世谓之探花郎。”宋人戴埴《鼠璞》中又写道:「 ”本朝故事,吴旦榜冯拯为探花,”太宗赐诗曰:二三千客里成事,七十四人中少年、。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探花词》之三中有「 ”六十人中数少年风流谁占探花筵”两句,这些都表明,「 ”探花”一名产生于明朝以前。清人赵翼又根据宋太宗时,朱严以第三人及第,王禹偁又在送别诗中称他为榜眼,于是断定「 ”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 从现有的资料看来,南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指出当时人把殿试第二人叫做「 ”榜眼”,《周必大题跋》中也有类似记载,由此可知,南宋时期殿试进士以后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的称谓已经初步形成。到元代种称谓就更为明确了。清代科举,沿袭明代的制度,殿试之后,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也止取三人: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清代几百年间,状元110人左右,榜眼、探花也各有110人上下。榜眼、探花虽然比状元的名位差一些,但有清一代,却出现不少著名人物,在清政府的政治、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云麓漫钞 榜眼如顺治年问的熊伯龙,康熙年问的王鸿绪、严虞悖、顾河图,道光年问的冯桂芬,探花如康熙年问的姜宸英、徐干学,嘉庆年问的王引之,同治年问的张之洞,光绪年间的商衍鎏,都非等闲之辈,其中王引之、冯桂芬、张之洞更是出类拔萃。王引之(1766—1834年),既是清朝大臣,又是著名的训究,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字伯中,号,E3(高邮)人。他于嘉庆已未年(1799年)登进士筑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工部尚书,在治化学中,是官位较高的人之一。 张之洞 王引之家学渊源深厚,祖父国在雍正甲辰年(1724年)考中进士,为一甲第二名,原来寒微,及第后步人仕途,虽官至吏部尚书,但衣食器用,仍不改其旧,平生注重家教,着意以经学教育子孙。王引之的父亲王念孙也是一代鸿儒,几岁时便能读《尚书》,被当时人视为神童,在乾隆年问考中进士,官位虽不及其父显赫,但在小学方面颇有建树。他受业于休宁戴震,精于音韵、训诂之学、其《广雅疏证》《读书杂志》为难得的力作。王引之生长在书香门第,继承乃祖、乃父之风,仕途和学问两方面皆有可观之处,官职最后升到工部尚书,而在文字训诂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不愧为一代大师。他一生中著有《: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康熙)字典考证》等力作。尤其是他所提出的「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对后来的洋务派与改良派都有巨大影响。 王引之、王念孙 在近代教育思想改革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将维新派的改良政策全盘废弃,并重新开始八股取士,张之洞上《妥议科举新章折》,主张以《四书》义(初期八股)代替以往首场的《四书》文,并将首场的《四书》文改为第三场,对八股文决定命运的科考试有所改进。在当时「 ”变法图强”的呼声中,慈禧也不得不采纳他的变通之策。张之洞一直重视教育,癸卯年(1903年)上奏商办京师大学堂,重视师范教育,而且还拟出了各级师范学堂的章程。当然,张之洞毕竟受到封建阶级的思想局限,庚子年(1900年)力主镇压义和团。但从总体上说,他不失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在清代科举出身的人物中实属凤毛麟角。 参考资料 ·《朋史·选举志》 ·《小畜集》

相关参考

科举考试第三名为什么叫叫探花?探花是什么意思

“探花”一词始创于唐朝。殿试取中的前三名进士,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鼎甲。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

除状元、榜眼、探花外,第四名叫啥

殿试一甲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叫什么?殿试一甲的一二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甲第一名叫什么?科举考试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第四名叫什么?隋唐以降,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就有了一条新的

状元榜眼探花是怎么来的?细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进士的第一名。它为什么叫“状元”而不叫别的呢?原来,唐朝的科举考试结束后,要由主考官将录取档案交到门下省,再由门下省写成状子,呈报给皇帝恩准,这份状子里的头名当时叫“状头...

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在现在是什么文凭

  古代的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一直沿用至今,只不过现如今的考试制度,和古人的科举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除了考试的方式,考试的内容,考试的时间等各个方面,还有考试的成绩判定。古人科举的最高一段是殿试,

清朝状元知多少——池州状元曹曰玮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级进行,分别产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一甲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童生先参加州县级的考试,称院试,及格的称做"秀才",进入府

宋朝科举中个状元有多难,要有实力,还要具备颜值,地域等因素

科举最高的荣誉自然是名列三甲,这就代表你已经高中。如果你位列一甲,那就是精英中的翘楚了,因为一甲只有三个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的文化修养,策略分析,应变等能力绝对是一等一的高。宋代是一个很重视

7岁能吟诗作对,17岁金榜题名

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创了科举考试制度,从此寒门学子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朝廷也通过科举制度招揽了不少人才。与其他比赛一样,科举考试也是择优录取,一甲第一名则会被皇帝钦点为状元,二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其

以正人心为己任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谥文忠。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泉交河人,清朝嘉庆十七年(1812)出生。父亲胡达源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一甲三名进士(探花),官至詹事府詹事,对宋明理学极

买卖能挂上末科状元、榜眼、探花、传胪合写的四条屏才叫有面子

备受尊崇的状元公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状元成为了一个历史性的名词,随后刘春霖留学日本,归国后做官,但均不甚突出。民国之后,他曾一度受大总统袁世凯的青睐,任大总统府内史,组织过「”中央农业试验场”。徐

榜眼不服气名次靠肉搏当上状元 宋代科举雷人事

古代的高考,就是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从设立时起就被确立为一种制度,有着严格的规范性操作。但我们在阅读相关史书时,却发现科举考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雷人的事。榜眼不服气肉搏成状元北宋初年,王嗣中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