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崩盘的催化剂,浅析雁门之围对隋朝和突厥的影响

Posted 可汗

篇首语: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王朝崩盘的催化剂,浅析雁门之围对隋朝和突厥的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王朝崩盘的催化剂,浅析雁门之围对隋朝和突厥的影响

导语:在我国中原王朝对抗抗击游牧民族的历史上,有三次危急时刻曾经差点改写或者已经改写了历史的走向,这三次世间分别为: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隋炀帝雁门之围,以及明朝朱祁镇土木堡之变。 前者几乎成为冒顿单于一生最大的功绩,也是有汉一朝刻骨铭心的耻辱,此后汉朝历代皇帝无时无刻不再想要报始祖刘邦之仇,而土木堡之变更是成为明朝和残蒙两股势力在我国北部地区攻守转换的重要标志,而英宗被擒则是明代史无前例的灰暗时刻。而隋炀帝雁门之围则在这两者的对比下,似乎毫无特点可言。而实际上,这次被围困的经历,同样是隋朝和匈奴两个势力对待彼此策略转换的关键因素。那么,雁门之围究竟是如何改变两个势力的呢? 隋朝与东突厥势力对比 一、中原王朝和突厥的宿怨以及北巡被围 突厥,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是一个十分熟悉的名字。事实上,中原王朝早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就由于常年的分裂和征伐,受到过突厥的袭扰。北地的后周和后齐都曾经受到这个势力的严重威胁,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同样也未达到削弱敌人的目的,这两个国家都曾经派遣使臣出使突厥,以重利诱使其袭扰自己的敌国。 突厥剧照 而到了隋朝建立之后,习惯运用平衡之术来分化瓦解敌人的隋文帝,则采取了长孙晟 「 ”远交近攻 , 离强合弱” 的阳谋,离间其各部,以至于突厥最终分裂为东西两部。在此时,东突厥所领导的启民可汗则与隋朝保持了难得的和平。甚至为了躲避西突厥的侵扰,启民举其部落 , 入臣天子。这一阶段的突厥和隋朝所经历的,其实也是整个隋唐时期最为平和的阶段。然而,和柔然、匈奴等游牧民族类似,自草原而来的突厥人即使是在最谦恭的时刻也不会让刀剑入库。 突厥骑兵 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时,启民可汗还对于隋朝显示了自己的谦卑,并答应为其充当征讨高句丽的马前卒。然而等到隋炀帝第一次征讨高丽失败后,启民可汗就已经显现出了不臣之心。面对隋炀帝催调其突厥兵马入辽的要求,启民可汗充耳不闻。这其实已经违背了这两人之前在隋炀帝北巡时启民可汗的许诺。 这种态度上的改变在大业年间曾经多次出现,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启民可汗如何想要重新获得突厥王的威权,但是畏惧大隋甲士的他终其一生都没有敢真正意义上的背叛大隋。然而其儿子始毕可汗却有着足够的朝气来做成此事。 隋炀帝剧照 此时,隋炀帝已经经历了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其性格上急功近利的特点以及自大的本质让他继续选择北巡长城,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挽回战争失败的颜面,这种对于突厥态度的失察才是酿成雁门之围的直接原因。在其抵达雁门长城后,始毕可汗竟然亲率数十万骑兵试图劫夺隋炀帝的车驾。雁门41座城池有39座被攻破,若非隋军救驾及时,那么隋炀帝将会代替朱祁镇成为第一个在战阵上被游牧民族掳走的皇帝。 二、雁门之围对于突厥的影响 在雁门之围前,草原各部落均奉隋朝天子为天可汗或者是圣人可汗。其含义可想而知。而在大业三年隋炀帝北巡之时,为表谦恭,东突厥启民可汗更是曾经为隋炀帝亲自除草,此举虽然被后世人解读为这位可汗的韬光养晦,然而隋朝在草原各族心中的地位也由此巩固。而雁门之围却直接将这一幻象打破。在这之后,也许是为了一报其父亲身除草之耻,突厥在对待中原问题时,也变得更加激进。 就拿起兵反隋,后又成为突厥马前卒的刘武周来说,其封号为定杨可汗,这里的杨自然就是隋朝的国姓「 ”杨”了。原本将大隋视为天朝上国的畏惧心理自此消失,而企图推翻其统治建立新政权的野望开始充斥于这位突厥可汗的心中。 雁门关照片 而这种心理优势还不仅仅只存在于突厥可汗一人心中,在这之后,突厥就已经从事实上成为东南亚地区最为强悍的政权,其优势地位几乎达到了南北朝时期北齐北周对立时的情景。剥去大隋的空架子后,突厥人开始对中原地区开始窥伺。而一些试图通过搅乱时局,伺机在乱世称王的豪杰奸雄同样开始与突厥合作,除了前面提到的刘武周,就连最终终结了隋末大乱,建立了李唐政权的唐太祖李渊,也曾经向匈奴求援借兵,而这也是后来唐代初年间突厥与李唐恩怨的由来。 更令人玩味的是,这一阶段,突厥之名开始成为新的大旗。就拿前文提到的李渊借兵事件来说,这位未来君王仅仅只是向突厥借得骑兵数百人。而他却以此为名,将突厥人的旗号搭起,并用于震慑与之交锋的李渊。 雁门之围作战图 三、雁门之围对于隋王朝的影响 而这一事件对于隋朝的影响更为剧烈和深远。各地的反隋势力开始在这一阶段浮出水面,而因为雁门之围而深受打击的隋炀帝更是在此之后一蹶不振。既不敢筹措兵马重新复仇,又不敢继续在北地逗留。 有人认为,之后隋炀帝滞留江都的原因之一,就是其畏惧北地突厥的势力,害怕再次上演雁门之围的惊魂时刻。当然,这样的说法有些太过感性,大多数史学家认为,这一阶段的隋炀帝之所以选择离开北地,当然有着对于突厥问题的考虑。而更为重要的可能是为了防止北方叛军的侵袭。甚至防备自己的御林军因为勾结叛军而将自己谋害。然而无论如何,隋炀帝离开北方,前往江都后,对于北方局势就更难掌控。而此时的北方仍然是隋朝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其离开北方后,就相当于失去了控制大半中国的可能。其早年间布置的运河体系也就此失效。 隋炀帝 而另一个问题的影响则更加现实。在雁门之围期间,匆忙北巡的隋炀帝身边并未有大军相随,除了雁门本地守军以外,只有其身边的禁卫跟随,为了鼓舞士气,他曾经向自己的部下许诺以厚利。因此,将士才肯为之用命,抵挡数十倍于他们的突厥骑兵。然而在雁门之围得解以后,隋炀帝却丝毫不肯兑现当时的许诺。仅仅是这一条,就几乎让当时所有为之奋战的禁卫军将士离心。这也为隋朝末期其被部下所杀埋下了伏笔。 四、结语 在我国古代,大多数王朝末期,均有游牧民族兴起之祸。而对于当时的隋人来说,即使是经历了三次伐辽失败的惨剧后,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觉察到大隋王朝即将步入覆灭的结局。然而一场雁门之围,却打碎了这些未曾觉悟者眼前最后的遮蔽物。一个摇摇欲坠而又千疮百孔的隋朝终于以真实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参考文献: 《雁门之围与隋末唐初形势》 《「 ”雁门事变”及其相关问题论述》 《说隋大业十一年雁门事变》

相关参考

解读白登之围有什么影响 刘邦白登之围的真相

刘邦白登之围分别是汉朝高祖以及和刘邦有关的一次事件,对于刘邦白登之围这个问题,史料中有很多记载。白登之围是刘邦进攻匈奴时,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而引起的一次危机。当时韩信因为敌不过匈奴大军,多次派出使者向...

他是如战神下凡般的隋朝猛将,曾率领两千士兵打哭十万突厥军队

公元582年,突厥沙钵略大可汗亲率十万铁骑侵略刚建立的隋王朝,在周槃这个地方撞上一位老将军,结果被人家带领两千步兵打的大哭而去,而这位老将军,就是达奚长儒。01官N代达奚长儒,鲜卑族。字富仁(为富且仁

浅析东晋王朝南北世家大族矛盾的根源、发展、激化和缓和

东晋王朝内部,北方世家富家一向占有着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在东晋王朝的竖立过程中,琅琊王氏施展了主要的感化,作为礼尚往来,司马睿天然对于以王导和王敦为代表的北方世家富家刮目相看赏识有加。“王与马共世界”的

浅析东晋王朝南北世家大族矛盾的根源、发展、激化和缓和

东晋王朝内部,北方世家富家一向占有着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在东晋王朝的竖立过程中,琅琊王氏施展了主要的感化,作为礼尚往来,司马睿天然对于以王导和王敦为代表的北方世家富家刮目相看赏识有加。“王与马共世界”的

浅析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影响

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其农业发展历史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所以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发展和创造,对我们了解中国历史是大有益处的。农业工具的产生与发展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我认为

隋朝大军败突厥

  北朝后期,突厥成为北方游牧地区的强大国家。周、齐对立,各送重赂求突厥援助。其时,突厥沙钵略可汗继立,贵族争夺继承权发生纠纷,各个部落都自立大汗,如阿波可汗、突利可汗、达头可汗等。其中沙钵略兵力最强

隋朝仅38年便亡,留下的四项工程却影响历史千年

你真的了解隋朝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王朝交替,迭起兴衰。许多璀璨的文明湮灭在岁月中,也诞生了无数种传奇。在历史中,一个王朝是否强盛,是否功绩盖世,大多时都是以

隋朝能成功离间突厥使其分裂,有一人功不可没

公元552年左右,突厥汗国横空出世。那以后短短三十年时间里,突厥人不断开疆拓土,疆域版图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谁与这样的大国为邻

中国历史上被人遗忘的王朝,存在38年,却产生四大贡献,影响至今

隋朝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从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时间仅仅38年,相比于秦朝也相差不多。很多人都认为隋朝只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普通的王朝,但是在外国史学家眼中,隋朝的建立却要比很多朝代都重要。中国的

史上最无厘头的权利刁难,催化了文化史上一个伟大流派的诞生

周王朝衰微的标志是周王室东迁,分界线是公元前700年左右,自此,历史进入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人类历史总是如此,动乱和变动,常常会激活人类思维智慧的大爆发;人类命运的何处去的命题,触发着很多先祖的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