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当上皇帝后最怕谁
Posted 刘邦
篇首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邦当上皇帝后最怕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邦当上皇帝后最怕谁
刘邦夺得天下后,非常忌惮那些曾经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文武大将,生怕有一天黄袍会加在了他们身上,刘家江山易了姓。 毕竟,这皇位是在乱世之中,打打杀杀拼出来的,不像历代的帝位传承那么容易,于是,他毫不留情地诛杀了像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手握军队大权的武将。并且,对手中毫无兵权的文臣,他也是非常忌惮,于是,就有了萧何的「 ”自污”保身和张良的激流勇退。 刘邦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皇位,他最忌惮的就是这些手握重权的文武大臣,刘邦担心,大臣们有一天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所以,他要清除皇位道路上的一切障碍。说起忌惮,其实,刘邦最应该忌惮的是刘太公其人,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不为别的,就因为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礼制长期以来使人们形成了一种思想观念,皇位传承也是如此。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历朝历代父亲死后儿子继位,代代相传,人们普遍的认为只有父亲当了皇帝,儿子才可能当皇帝,父亲对儿子有着很大的权力。 既然这样,那么,按道理来说,刘太公要想夺走刘邦的皇位也不是不可能。尽管这天下并不是刘太公打拼来的,但是,刘太公是刘邦的父亲,按照礼制,只要刘太公想要,这皇位转移到刘太公身上也是极有可能。所以说,刘邦最应该忌惮的就是父亲刘太公。 然而,从表面上看来,刘邦似乎毫不忌惮刘太公,相反,表现的非常孝顺,每隔几天就会去看望刘太公一次,对其毕恭毕敬,礼数有加,根本看不出来刘邦会忌惮自己的这个父亲。难道说,刘邦真的不在乎这个对他有着潜在威胁的父亲身份的刘太公吗? 刘邦真的不在乎自己拼命厮杀来的江山吗?我们都知道,刘邦生性多疑,要说他不提防别人夺取他的皇位,肯定是不可能的。凭借着刘邦的性格,他怎么能容忍别人来干涉他的权力,怎么能容忍别人利用其父亲的名义来大做文章,对于此,他的心中比谁都有数。 其实,刘邦打心底里就一直在提防着刘太公,自从做了皇帝,就开始对刘太公非常孝敬,隔三差五就去朝见刘太公,次数有多频繁心里就有多提防。可能,有人会反驳:刘邦拜见父亲,这叫孝顺,咋叫提防呢?其实,端倪就出现在这里。 我们来对比一下刘邦当皇帝前后,对父亲刘太公的态度。刘邦当上皇帝时已经五十多岁,当上皇帝以前的五十多年里,他对父亲刘太公根本就谈不上孝道。刘邦年轻时就是一个无赖痞子,整日里在外面混吃混喝,游手好闲,从来不顾家。 所以,刘太公对这个不务正业的浑小子是没少生气,逮住就骂,更别指望他能够孝顺自己。这么不着调的人,咋一当上皇帝就态度大转变,对刘太公那个孝道还真让人敬佩。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个很正常呀,尽孝道也得有能力,没有能力咋尽孝道,这种态度实在是不正确的。 中华民族自古就提倡孝道,孝道成了人们的传统美德,尽孝是不分富贵或贫穷的,刘邦的孝心不是说只有大富大贵了才能表达出来。其实,刘邦对刘太公的不孝,不光体现在他当混混的时候,在后来和项羽的作战中,也体现了刘邦对刘太公非常的不孝。 当时,刘邦的老父亲被项羽捉了去,项羽威胁刘邦如若不投降,就把他的父亲活活煮死,谁知道,刘邦却说:「 ”你我兄弟互称,煮死我父亲就是煮死你父亲,到时候别忘了分我一杯肉汤喝。”刘邦的厚颜无耻实在让人心寒,还提什么孝道。 有人说,刘邦这样回答项羽,是因为刘邦了解项羽这个人,相信项羽不会杀了他父亲。可是,我们知道,项羽当时坑杀20万秦军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区区一个刘太公他凭什么就不敢杀?可见,刘邦是真的没把他父亲的性命当回事,更不用说孝敬。 由此可见,刘邦当上皇帝后,对刘太公表现出来的孝道并不是真正的孝道,而是深深的提防。 这件事情能更好的诠释这一说法,刘邦当上皇帝后,把一直以来总是骂他不争气的父亲刘太公接入宫中,有模有样的孝敬了起来。刘太公还真是有点忐忑不安,管家提醒刘太公,皇帝虽是你儿子,但是,天子是不能轻易给人下跪的,毕竟,你也只是他的臣子。 于是,刘邦再来拜见的时候,刘太公赶紧出宫门口迎接,刘邦心里很爽,就把刘太公封为了「 ”太上皇”。刘太公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未曾为人君后来成为了太上皇的人,也是第一位在世就被尊为太上皇的人。 刘太公的身份和地位确立了,职权也就分明了,刘邦也不用因为礼制再去忌惮这个父亲身份的刘太公,也再不用提防老父亲会掌控自己夺来的大汉江山了。 参考资料: 【《史记》、《汉书》】相关参考
武则天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加上她姿色过人,十几岁时就成为唐太宗后宫里的一员。起初,唐太宗对武则天很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太宗认为她性格太过刚烈,所以武则天就失宠了。唐高宗李治坐上皇位后,把武则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想当年他还只是秦朝的一个亭长,就只是比村长高了半级,最后竟然能够打败楚霸王项羽,成为天下主,他是凭借什么当上皇帝的?韩信、张良、萧何等人为何会服从刘邦的指挥? 秦朝末,自陈
刘邦是怎么一步步当上皇帝的“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1、最含蓄的一句话:“啊,大丈夫就应当这个样子!”这是刘邦赞叹秦始皇的话。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一次,出差到咸阳,正碰见秦始皇出巡,其威仪盛势让这个热血青年赞叹不已。刘邦的赞叹尽管含而不露,但显然话里有
在刘邦和项羽争霸中,堂堂的西楚霸王竟然败给了一个无赖汉王,让人无法理解。其实,刘邦能当上皇帝是有原因,这其中有刘邦自身的素质所在,也有时势和运气的所在。刘邦身上所具备的领导才能是项羽望尘莫及的,而时势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
1、最含蓄的一句话:“啊,大丈夫就应当这个样子!”这是刘邦赞叹秦始皇的话。刘邦还是平民的时候,一次,出差到咸阳,正碰见秦始皇出巡,其威仪盛势让这个热血青年赞叹不已。刘邦的赞叹尽管含而不露,但显然话里有
刘邦称帝功劳最大应该有三个人:萧何、韩信、张良,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初三杰,刘邦称帝之后,为什么其他两个人都善终,而韩信却惨死,其中有什么原因呢?韩信成为刘邦要收拾的第一个对象在早前就已经埋下祸端,刘邦准
中国人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不知从何时起。不过直到今天,对长者、尊者直呼其名都是不礼貌的。农村小孩之间骂架,互相指着鼻子叫对方父母的名字,便是一种侮辱对方的精神胜利法。过去的人在自己文章中不得以需要祖辈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延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冯延巳是南唐最有权势的宰相,深受皇帝的信任。他之所以能够平步青云,当上宰相,并不是因为于政务上多么有天赋,而是因为他实在是太会作诗了。冯延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