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元末奇人,几乎逆转元朝危局,也逼得朱元璋差点走投无路

Posted 朝廷

篇首语:赚钱之道很多,但是找不到赚钱的种子,便成不了事业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是元末奇人,几乎逆转元朝危局,也逼得朱元璋差点走投无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是元末奇人,几乎逆转元朝危局,也逼得朱元璋差点走投无路

以前看元末明初的群雄并起,直到朱元璋在南中国地区的东征西讨,扫灭群雄,一直有个困惑,这义军都在忙着内战,北中国地区的元军在干嘛? 后来慢慢才知道,嗨,原来北中国地区,那时也是乱的一锅粥,先是元军与黄河流域义军的对战,再是元军内部的混战,那场面,那阵势,比起南中国的惨烈厮杀,一点都不逊色。 而在当时北中国地区的乱局之中,察罕帖木儿,这个人的出现,从快速崛起,到黯然陨落,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元朝南北地区的势力格局。 ​ 在察罕帖木儿的兵威,军势达到顶峰之时,黄河流域百万红巾军,被他一扫而空,彻底扭转了当时元朝的被动局面。 当时的朱元璋,本就身处张士诚,方国珍,徐寿辉,陈友谅几大势力的夹缝之中,陡然又失去了自己地盘的北方屏障,直面察罕帖木儿的铁骑威迫。 ​ 强悍如老朱,这时也是实在吃不住劲了,他试探着给察罕帖木儿去了一封归顺,投诚的信,没多久,收到回信,察罕帖木儿跟他说,小朱兄弟你放心,朝廷上来消息了,一个省长的位子,朝廷答应你了,老夫大军指日南下,你莫要惊怕,要配合我哦。 有了这封回信,朱元璋悬着的那颗心,总算有了些着落,开始收敛兵锋,积蓄实力,静观局势变化。 没多久,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察罕帖木儿,死了,他死了! 老朱心头狂喜,不敢轻信,反复派人核查消息准确,明确无误,察罕帖木儿,死了! ​ 老朱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走到院子当中,仰天长啸,然后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 ”从此,天下无人矣!”再没有人能挡得住我老朱了。 果然,察罕帖木儿一死,元军群龙无首,很快就陷入了自相攻杀的局面。 此时,朱元璋势力的北方压力,烟消云散,紧随而来的,就是老朱开启了无双模式。 察罕帖木儿,元末奇人,以布衣,平民百姓的身份起步,差点以一人之力,扭转了当时整个元朝的局面。 察罕帖木儿出身蒙古乃蛮部,自幼于熟习蒙古弓马骑射之外,又熟读汉学经文,曾经考过元朝的科举,在进士这一环落选,说明他至少是有举人身份的。 据说察罕帖木儿自小就有大志向,要建功立业,想来汉家典籍中的兵书,战略,他应该是没少接触。 1351年,刘福通,韩林儿的「 ”红巾军”大旗一举,天下蜂起,江淮,黄淮之间,大片区域,几乎瞬间易手。 ​ 曾经不可一世,威风八面的蒙元百战铁骑,这时早已成了养尊处优的治安军,能拉得动硬弓的都找不出几个。 与红巾军的几番交手,元军一败涂地,蒙元朝廷也是一筹莫展。 1352年,时年24岁的察罕帖木儿,在河南树旗起兵,召集几百名子弟,号为「 ”义兵”,大约就是在元朝的社会结构中,与红巾军相对,要保护自身利益的阶层子弟。 起兵后,察罕帖木儿又与另外几支「 ”义兵”联络,合兵一处,设巧计,攻破了红巾军据守的罗山城,并在随后的与小股红巾军的屡次交战中,审敌料势,连战连捷。 蒙元朝廷在局势糜烂,焦头烂额之时,突然听到这样的好消息,自然不会吝惜官爵封赏,给了察罕帖木儿「 ”中顺大夫”的虚衔,并实授了河南汝宁府「 ”达鲁花赤”,即当地最高军事主官的官职。 有了元廷的大力支持,察罕帖木儿不断接纳各地来投奔的「 ”义军”,很快就发展到万人规模,成为不可轻视的一支力量。 以这万人为骨干,察罕帖木儿下了大力气整军,战训,装备,用了七年的时间,转战陕西,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 1359年,察罕帖木儿率军攻破开封,刘福通,韩林儿只领着几千人马仓皇南逃。 随后,察罕帖木儿挥大军兵分三路,直入山东,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的时间,山东几乎全境在手。 十年,轰轰烈烈的红巾军北方百万之兵,近乎被察罕帖木儿一扫而空。 此时的元廷,一片欢呼,崩解危亡的无解局面,被察罕帖木儿以一人之力,生生扭转,接下来,就是挥军南下,马踏长江了。 ​ 而这时的南方,各大势力勾心斗角,都瞪着血红的眼睛盯着身旁,期待着在对手出错时,狠狠的咬上一口,江山谁手,似乎已然定局。 然而就在这时,察罕帖木儿死了。 发生了什么? 察罕帖木儿大军攻入山东,当地各路红巾军深知大势难抗,有不少都顺势投降了元军。 这些投降的人中,有见风使舵的,有想着抱大腿攀高枝的,也有碍于大势,隐忍待发的。 1362年6月,山东投降的红巾军中,田丰,王士诚的这一支,以议事的理由,邀察罕帖木儿来大营内宴饮。 行前,察罕帖木儿身边的人都劝他多带护卫,他却以信诺为由,只带了随从十来人,就进入了田丰,王士诚的大营。 宴会上,田丰,王士诚安排人手当场把察罕帖木儿砍伤,将他的随从全部诛杀了。 原本,田丰,王士诚还打算留着察罕帖木儿的性命,以换取更大利益,却因为伤势过重,察罕帖木儿没熬得过当晚,就死了。 ​ 一代豪杰,以这样的方式死去,也真是叫人唏嘘。 察罕帖木儿被刺身死,消息传到元廷,以元顺帝为首,朝野上下,哭声一片。 他们确实有理由哭,察罕帖木儿死后,元军群龙无首,原本就存在的内部矛盾,迅速激化,很快就陷入了自相残杀的局面。 察罕帖木儿,以布衣身份,迅速崛起,十年的时间,就在元廷官居副宰相,引起了大批元廷贵族的不满,加上元军内部山头林立,各种势力都有,相互不服气,没有了察罕帖木儿的统领,乱成一团是可以预料的。 察罕帖木儿一死,悬在朱元璋头上,那把时刻要落下来的刀,凭空消失了,难怪他要大喜过望。 ​ 加上,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和他高远的志向,在察罕帖木儿死后,确实再难找到可以匹敌的人。 后来的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就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虽然被朱元璋称为「 ”奇男子”,也确实有着高明的治军,战术能力,但在通盘的战略能力,乃至人格魅力上,他比察罕帖木儿,朱元璋这种级别的人物,还是要差了一层。

相关参考

元末伯颜 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元朝权臣

若论元朝后期的风云人物,当属伯颜。元朝历史上叫伯颜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勋将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的最高统帅;一位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丞相脱脱主持下参与编修《金史》。本文说的伯颜,

元朝历史 王保保怎么死的

元朝末年将领。他的父亲是元翰林学士、太尉赛因赤答忽,母亲是元末将领察罕帖木儿的姐姐,后为舅舅察罕帖木儿收为养子。元末农民起义时,扩廓帖木儿跟从察罕帖木儿组织地主武装,镇压红巾军。至正二十二年(1362

如何评价元末起义领袖方国珍?方国珍本人的历史意义

  方国珍是元末明初,活跃在浙东一代的起义领袖。初次之外,他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元朝统治的起义领袖。  说起元末明初的起义,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朱元璋。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郭子兴、刘

覃��是谁

  覃是元末明初土家族土司,元朝末年他联合不满湖广澧州大庸卫茅岗宣慰都元帅吴统志、吴毓父子残酷统治的土家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吴氏父子。后来,覃投奔了朱元璋,那时朱元璋已经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覃于是

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权臣 元末伯颜

若论元朝后期的风云人物,当属伯颜。元朝历史上叫伯颜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勋将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的最高统帅;一位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丞相脱脱主持下参与编修《金史》。本文说的伯颜,

历史人物 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势力 为什么最后会失败了

陈友谅是元末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个势力,在当时四大起义军力量中他排在首位,也是朱元璋最强劲的敌人。他的一贯宗旨就是不按道理出牌,做事全凭自己的规矩,所以在他这里只有胜者,不存在什么道义。这种性格再加上他

妄想杀光张王刘李赵五姓汉人的权臣 元末伯颜

...颜。元朝历史上叫伯颜的不少,比较著名的有三位,一位是元初勋将伯颜,曾任元世祖忽必烈征宋时的最高统帅;一位是元末学者伯颜,曾在丞相脱脱主持下参与编修《金史》。本文说的伯颜,则是元朝最后一位权臣。伯颜(?-134...

历史人物 覃是谁

  覃是元末明初土家族土司,元朝末年他联合不满湖广澧州大庸卫茅岗宣慰都元帅吴统志、吴毓父子残酷统治的土家人民奋起反抗,赶走了吴氏父子。后来,覃投奔了朱元璋,那时朱元璋已经击败了最大的对手陈友谅,覃于是

历史人物 元末第一猛将,差点杀了朱元璋,最后却出家为僧

历史上最有名的结义三兄弟,应该就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尽管最后三人的结局令人唏嘘,但总归都是效忠刘备,在战场上更是有勇有谋,英勇无比。在元末,也有义结金兰的三兄弟,三人也是为了

王保保与徐达谁是元末明初第一将?王保保的故事

王保保,原名扩廓帖木儿,王保保是他的汉名。许多人因为这样一个名字,对王保保产生了一个误解,认为他是一个汉人。就连史料《谕中原檄》也说:”忘中国祖宗之姓,反就胡虏禽兽之名,以为美称“。但实际上王保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