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为什么要极力恢复帝制

Posted 慈禧

篇首语: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张勋为什么要极力恢复帝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勋为什么要极力恢复帝制

清朝灭亡后,在民国政府的倡议下,许多人都将蓄了多年的辫子剪掉,以示与清朝绝裂,但有一个人为了表示对清皇室的忠诚,公然和北洋政府唱反调,不仅不肯剪辫子,还禁止他统辖的定武军不得剪辫子。搞得身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也只能干瞪眼。 (张勋剧照) 这个人就是张勋。那么张勋为什么不肯顺应潮流,非要留辫效忠呢? 这和张勋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张勋自幼父母双亡,生活无着,更别想进私塾读书了,可以说,从小就尝尽了人生冷暖。 张勋30岁的时候,衣食无着的他,索性投到广西提督苏元春麾下,入广西投身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每战必身先士卒,因此得到赏识,被提拔为参将。然而,此时的清朝已是日暮之气,外忧内患不断。张勋在甲午战败后,又随袁世凯辗转到山东镇压义和团。 一没有钱二没有背景三没有资历,张勋想要出人头地,自然是难于上青天。不过,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个机会。 1900年,慈禧听信义和团刀枪不入,悍然向列国宣战,结果导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此时的慈禧实在是狼狈,她本来还指望地方大员率军进京勤王,没想到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不仅按兵不动,还和洋人签下了「 ”东南互保”协议。 眼看炮声隆隆,惊惶失措的慈禧,这才带着光绪等人以「 ”西狩”为名,仓皇而逃。 在李鸿章代表清廷和列强签下《辛丑条约》后,慈禧见洋人撤出北京城,这才带着光绪等人起驾回銮。 袁世凯听闻消息后,立刻派了一支精锐部队前去护驾。负责这支队伍的统领正是张勋。 (慈禧剧照) 张勋深知机会难得,在护送慈禧回京的路上,他一直鞍前马后地守护着慈禧。 据说在途中由于他操劳过度,痔疮发作。但他为了不影响慈禧回京的时间,所以一直忍着没有说。后来,还是李莲英看到他的官袍上有血,经过询问才知道。 慈禧因此大为感动,认为张勋是难得的忠臣,所以在她回京后,便把他调回北京城,任命他为御前护卫,专门负责慈禧和光绪的安全。 按说清皇室向来对汉族官员不信任,因此皇家侍卫及朝中重要的权位,都由满清八旗来担任,张勋能被提拔为「 ”御前护卫”,可见他得到多大的重用 到宣统继位时,屡被提拔的张勋,已经升任江南提督一职。而他所获得的这一切,自然都离不开清廷的恩典,所以他对清廷愈发忠心耿耿。 武昌起义爆发后,张勋奉命镇守南京。由于他顽强抵抗革命军,得到清廷的嘉奖,并被授予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及南洋大臣。 可惜此时的清廷退位已是大势所趋,就在张勋成为封疆大吏不久,在袁世凯的游说下,清皇室颁布了退位诏书,从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袁世凯剧照) 北洋政府建立后,跻身于总统之位的袁世凯,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就包括剪辫子这一条。 尽管袁世凯是张勋的老领导,但张勋才不管什么朝代更迭,铁了心要向逊位的清皇室表忠心。所以他傲娇地拖着一条长辫子,根本不理睬这档事。不光如此,他还禁止他手下的官兵剪辫子。 袁世凯见张勋和自己唱反调,于是发电报斥责他,谁知道张勋搬出一套「 ”天地君亲师,自古敬之”「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理论来对抗袁世凯。最后袁世凯拿他没有办法,干脆睁一眼闭一眼,随他去。这样一来,张勋和他的军队,就被时人称为「 ”辫子军”。 张勋一直和满清遗老们多有往来,由于他能混出头,都是清皇室所赐,再加上封建王朝多少年,他一直习惯了皇帝坐龙庭的时代,所以他一直想等待机会,复兴清王朝。 机会很快就来了。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和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发生了「 ”府院之争”,两人为了争夺权力,都来拉拢既有实力又有影响力的张勋。 张勋认为机会成熟,于是带着5千人马,以调停的理由进驻北京城,随后赶走了黎元洪。经过与保皇党们的谋划后,发动复辟,拥立逊帝溥仪登基称帝。 (溥仪剧照) ​张勋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全国人民的声讨。各路军阀也趁机进京征讨。就这样,仅12天时间,张勋的复辟梦便宣告破碎,他不得不躲到荷兰使馆避祸。 不过,由于张勋平时的口碑不错,北洋政府最终以「 ”时事多艰,人才难得”为由,赦免了张勋的罪行。 张勋自此再未参与政事,他久居天津,利用多年的积蓄进行实业投资,由于他经营有道,因此财源不断,挣下了一份偌大的家业。 张勋是个乡情很重的人,他不光拿钱给老家的乡亲每家做了一栋大房子,还特意在北京建了江西会馆,以供江西老乡们聚会所用。同时对于进京读书的江西人也倾囊相助。 除此外,张勋为人耿直大方,对钱财不看重,所以不管是军阀还是地方官员都喜欢结交他。 1923年,张勋病逝于天津。他的死轰动一时,各界名流纷纷前往吊唁,得到他帮助的老乡们和戏曲界的名伶们,也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据说光是花圈都铺了2里地。 最难过的得算溥仪,他得知后哽咽不止,赐谥「 ”忠武”。 (参考史料:《共和中的帝制》《复辟记——张勋传》)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张勋复辟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清朝帝制的反动活动。又称丁巳复辟。1917年5月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导致了以总统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政治集团和以国务总理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军阀集团的斗争,即“

清朝历史 张勋复辟溥仪失败后,唯独只有一人帮他说公道话

张勋复辟失败,舆论几乎一边倒的称之为倒行逆施,唯独一位复辟老同志却站出来为张勋说了句公道话。此人是谁呢?原来是洪宪帝制的拥趸阮忠枢,这位袁世凯曾经的手下红人却力排众议,称张勋此番举动,虽然近于粗率,却

历史人物 张勋复辟失败后,为什么还能娶11个老婆,晚年生活很不错

就在袁世凯复辟帝制败亡一年多以后,民国再次发生了一次造反事件,这就是民国著名闹剧--“张勋复辟”。张勋,原名张和,字少轩,江西省奉新县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北洋军阀。在清末时期,曾任云南、甘肃、江南提督

清朝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

府院之争与张勋复辟袁世凯死后,北洋派内部的几员干将都想接管总统大权。然而,各有各的难处,无法实现自己的野心。最后,还是让黎元洪继任了大总统。他上任后立即恢复了《临时约法》和国会,补选直系头子冯国璋为副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洪宪帝制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洪宪帝制袁世凯恢复帝制改元“洪宪”的丑剧。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即迫使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接着便解散国会,于1914年5月正式公布《中华民国约法》,代替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

民族主义逐渐觉醒 一战对于中国的意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的战区,集中在欧洲。但中心区域的爆裂性震荡,绝不意味着边缘区域就能安然无恙。欧洲列强在东亚力量的削弱,意味着日本成为该区域的支配性力量。本文将谈到的两场帝制,指的是洪宪帝制、张勋复辟

护国运动简介

护国运动简介  铲除帝制,恢复共和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大做「皇帝梦」,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  人民的坚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覆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  孙中山自「二次革命」

冯玉祥对溥仪做了什么 80年前的北京政变

...一次是1916年1月到3月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另一次是1917年张勋拥立溥仪复辟。此后,各地军阀纷纷宣布独立,连年混战,国无宁日。北洋军阀把持的所谓的“中央政权”,更是横征暴敛,仇视革命。北洋军阀也逐渐分裂成三大派...

电影建党伟业里面的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

依次为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

中国历史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护国运动

中国近代史·历史事件·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民主运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恢复帝制,激起了全国人民无比的愤怒,很快形成了反袁斗争的高潮。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在上海策动“肇和”兵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