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第一辅政王,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

Posted 和硕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大清第一辅政王,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大清第一辅政王,为何逆袭成功却做不了多尔衮第二

向敬之 1 太宗、世祖两朝,最威风的王公大臣,莫过于睿亲王多尔衮。他是太宗所向披靡的大将军,为满清平定辽东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是世祖入主中原的摄政王,为清朝定鼎燕京建立盖世奇功。他的成功,与太宗的高度重任密不可分,太宗对他的重用,要超过对自己的长子豪格。 《清史稿·太祖本纪一》记载,天聪五年秋七月「 ”庚辰,始设六部,以墨勒根戴青贝勒多尔衮,贝勒德格类、萨哈廉、岳托、济尔哈朗、阿巴泰等管六部事。每部满、汉、蒙古分设承政官,其下设参政各八员,启心郎各一员,改巴克什为笔帖式,其尚称巴克什者仍其旧。”太宗更定官制,以多尔衮掌吏部事,为六部之首。可见,多尔衮能力出众,为太宗看重。 皇太极 而济尔哈朗是皇太极堂弟、多尔衮的堂兄,即太祖亲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济尔哈朗十岁那年,舒尔哈齐阴谋另立门户,移师黑扯木,遭太祖镇压囚禁。太祖一怒之下,将舒尔哈齐的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扎萨克图诛杀,仍打算将他的次子阿敏处死,只是在皇太极等人的求情下,阿敏才逃过一劫,免于一死。两年后,舒尔哈齐死于幽所,也有传言说是被太祖秘密处死。 济尔哈朗自幼被太祖接入宫中抚养,和太祖诸子尤其是皇太极亲近友好,但太宗给诸兄弟子侄安排军政事务,皆以多尔衮为首为主,济尔哈朗甚至豪格都是副之。太宗设六部,济尔哈朗管刑部,豪格也是到崇德元年才兼管户部。按年龄,济尔哈朗年长多尔衮十三岁,就连豪格也要比皇十四叔多尔衮要大三岁。 但是这三人中,年龄最小的多尔衮居上,被太宗培育成了作战与理政能力皆为最强的第一重臣。太宗驾崩,诸王贝勒中,多尔衮的威望最高,实力可同太宗亲率的两黄旗加豪格的正蓝旗抗衡。最后,多尔衮在济尔哈朗支持豪格、代善另有打算、多铎觊觎帝位的情势下,不得不从大局出发,接受两黄旗大臣提出的立皇子主张,避免了八旗的分裂内斗。 济尔哈朗也有领兵作战、分管刑部的经验和能力,但论统摄全局,他自知在多尔衮之下。于是,他在身居首席辅政叔王的尊位,还是谕令王公大臣,朝务先报摄政王处理,书奏联名以多尔衮领衔。 济尔哈朗所为,似乎是为清国入主中原而相忍为国,但也未必不是为使多尔衮功高盖主而树敌君臣,方便自己在政见分歧、权欲冲突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2 不能否认,济尔哈朗在生父去世后,被伯父抚养宫中,成为了其兄二贝勒阿敏所掌镶蓝旗的管主贝勒,并在太祖去世后获得了推选新汗的贝勒大会投票权。然而,他很聪明,知道自己不是努尔哈赤的嫡系,没有阿敏的骄横,而是低调行事,作为皇太极的铁杆支持者,赢得了天聪汗—崇德帝的倚信,并取得了卓越功勋。 阿敏被论罪幽禁后,济尔哈朗成为了镶蓝旗旗主,于崇德元年首批爵封和硕郑亲王。 崇德元年四月,改汗称帝的皇太极对近亲论功行赏,第一批封了五个和硕亲王,即二哥代善为礼亲王、十四弟多尔衮为睿亲王、十五弟多铎为豫亲王,长子豪格为肃亲王。而堂弟济尔哈朗,虽然按血缘有亲疏之分,但按齿序仅次于代善,足见深得倚重,方是荣耀加身。 皇太极统兵外出,多次命济尔哈朗留守盛京。皇太极死后,济尔哈朗暗中支持皇长子豪格争位。不意,多尔衮与豪格争衡,被永福宫庄妃联合两黄旗大臣推出六龄童福临即位。 多尔衮 多尔衮谋夺辅政大位,但考虑到制衡豪格等反对派,于是推出颇具人气的济尔哈朗,作为第一辅政,成为帮助自己拦截政敌攻击的挡箭牌与防火墙。 大权在握,济尔哈朗仍然表现出最大的谦和,除了说豪格格局太小难成大器外,向王公大臣约定,凡奏报与记挡,皆以摄政睿亲王领衔。 济尔哈朗主动向多尔衮让出了首席辅政的位置和权力,因为他知道多尔衮是皇帝的亲叔叔,而自己只是皇帝的堂叔,八旗主要势力还是控制在多尔衮兄弟手中。他有自知之明,也想以退为进。 但是,一旦多尔衮统兵入关,开始独力专政,他就要把济尔哈朗作为支持豪格的「 ”假想敌”,彻底排挤出权力核心层。于是,他借打击豪格的机会,为济尔哈朗罗织诸多僭制罪名,议罪论死,又怕处死深孚众望的济尔哈朗引发满朝反对。于是,多尔衮罢黜济尔哈朗的辅政之位后,将其和硕亲王降为多罗郡王。 多尔衮把济尔哈朗视为了专制独裁的最大阻力。他的目的是,将其赶下辅政王的位置,而不是像惩处豪格那样要其性命。所以,多尔衮很快恢复了济尔哈朗的亲王爵号,甚至于顺治五年九月,命济尔哈朗为定远大将军,率大军征讨流窜湖广的李自成余部一只虎及南明的抗清武装 济尔哈朗征战十六月,横扫湖广,克敌制胜,查明降将刘泽清私通南明的罪证并将其诛杀,擒斩南明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兼湖广总督何腾蛟。他虽对多尔衮多有忿恨,但还是忠于大清王朝的。 3 顺治七年正月,济尔哈朗班师。多尔衮以顺治之名,对济尔哈朗论功行赏,赐黄金两百两、白银两万两,并厚待其部下。然而,多尔衮却不愿意恢复济尔哈朗的辅政王位,即便多铎死后再次空缺辅政叔王,即便多尔衮已是貌似同顺治并为二帝的皇父摄政王,他仍然要将济尔哈朗闲置起来。 因为在济尔哈朗出局的日子里,多尔衮政出一处,擅权独专,足以凭令旨决定一切。 济尔哈朗应该为当初不坚定支持豪格,而使多尔衮出头,成为权倾朝野的摄政睿亲王。何洛会曾想多尔衮报告,豪格说:「 ”多罗豫郡王曾语我云:‘和硕郑亲王初议立尔为君,因王性柔,力不能胜众,议遂寝。其时,我亦曾劝令勿立,由今思之,殆失计矣。今愿出力效死于前,其为我言如此。’”(《清世宗实录》卷二十四,顺治三年二月戊午) 豪格、济尔哈朗及多铎,都是觊觎帝位不得,同命相怜,而悔恨当初。唯独幸运的是,济尔哈朗寿比肃、豫、睿三王长,笑到了最后。 多尔衮的突然病逝,标志着压在济尔哈朗身上多年的大山,终于自行倒掉了。济尔哈朗改变了「 ”以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顺治八年二月己亥)的昔日姿态,紧锣密鼓地站到了顺治帝的台前幕后,为彻底清算多尔衮执牛耳,领导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及内大臣,历数「 ”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 济尔哈朗 被猜测的心思,能作为真实的证据吗?这只是捕风捉影。 但是,「 ”皇上因在冲年,曾将朝政付伊与郑亲王共理,逮后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不令郑亲王预政,遂以伊亲弟豫郡王多铎为辅政叔王”(《清世祖实录》卷五十三,顺治八年二月己亥),这是济尔哈朗亲身经历且挥之不去的个人荣辱,甚至是最大仇恨。 一向隐忍不发、甘受欺辱的济尔哈朗,怒愤已然难以止息。 传闻济尔哈朗侵害病入膏肓的多尔衮至死,自是难以成立。但是,他对多尔衮死后疯狂报复,是显而易见的。 确乎,从顺治八年二月对死了两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的多尔衮来一个荣辱巨变、夺典毁墓的宿命来看,济尔哈朗成为了胜利者。济尔哈朗被顺治帝加封为叔和硕郑亲王,甚至连他那在太祖称汗建国之前被幽死的父亲舒尔哈齐,也被顺治帝追封和硕庄亲王。 但是,他也没想到,当他帮助堂侄顺治帝肃清多尔衮一党影响后,皇帝下旨,郑亲王年老,免去朝贺、谢恩行礼,这无非是让济尔哈朗不再好意思每天上朝,站在跪拜的文武大臣前参政,赞襄机务。 或许他知道,他要是顶着这份天大的恩典上朝,必然会成为不能摄政但能遭忌机会的多尔衮第二。

相关参考

叱咤风云的大清第一王多尔衮,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日历翻回1644年,故事即从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开始的。33岁的多尔衮阔步走进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样,宾至如归地坐上了龙椅。多尔衮的表情威严而又略带谦逊。这是个刚柔相济的人,他至刚,也至柔。这位摄

此人本是歌女,却成功逆袭母仪天下,可惜儿子一个比一个短命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31期图文/姑苏寒山)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更大的痛苦,则莫过于接二连三的白发人,送黑发人。三国时期,有一个在别人看来,生平经历非常传奇的女了,就经历过

历史人物 武则天被迫出家后为何还能逆袭成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武则天的手段怎么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女皇帝武则天,父亲名为武士彟,隋朝的时候做木材生意,家里不差钱儿,机缘巧合之下,李渊曾经在他的府上住过些日子,这武士彟与李渊便相识了,互相之

祖逖北伐效果显著,为何最后却不了了之

元康二年,东海王司马越携晋惠帝北伐成都王司马颖,祖逖于军中相随,大军于荡阴山大败,退守洛阳。其实现在的东海王司马越和三国时期的曹操没什么区别,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退守长安时司马越以晋惠帝的名义召

多尔衮为什么能成为大清第一王

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气晴朗,霞云如万朵玫瑰在东方波涛那样翻卷着怒放,清新的鲜活的生命气息飞向四面八方。云雀在高空,知了在树上,纵情歌唱并且热烈议论。和平终于回到了人间,万千生命在人间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何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清顺治时期,由于福临弱小,多尔衮则掌握着清朝的重要力量,就连顺治的登基也少不了多尔衮的支持。此时的福临,虽然弱小,但是却已经将多尔衮视为心腹大患,也为他后来清算多尔衮埋下了伏笔。然而,福临却不会想到,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为何要给努尔哈赤殉葬?

清顺治时期,由于福临弱小,多尔衮则掌握着清朝的重要力量,就连顺治的登基也少不了多尔衮的支持。此时的福临,虽然弱小,但是却已经将多尔衮视为心腹大患,也为他后来清算多尔衮埋下了伏笔。然而,福临却不会想到,

太平公主为何成不了第二个武则天

第一,太平公主的身份不如武则天。可能有人要奇怪了,太平公主是大唐公主,父亲是皇帝,母亲是皇帝,三个哥哥都是皇帝,翻遍中国历史,也找不出比这更高贵的出身了;而武则天出身文水小姓,她的父亲也不过是个暴发户

可结局却不咋的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

可结局却不咋的 阿济格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

爱新觉罗·阿济格(1605年8月28日—1651年11月28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二子,多尔衮之胞兄,母为大妃阿巴亥。多尔衮死后,企图摄政,被削爵幽禁赐死。阿济格能征善战,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将领。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