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古人对 ”磁”的理解

Posted 磁体

篇首语:如果,不能运气爆棚。那就,努力实力过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谈谈我国古人对 ”磁”的理解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谈谈我国古人对 ”磁”的理解

「 ”四大发明”之中,指南针便利了人们的旅行,尤其使远距离的海上交通成为可能,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有力地加速了人类社会的进展。马克思把指南针和火药、印刷术三者,同称为「 ”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指南针正是根据物理学上的磁学原理创制出来的,它的发明说明了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磁学知识。 一、对磁体的认识 磁体是指具有磁性的物体,它有天然的和人造的两大类。四氧化三铁就是一种天然磁体,它具有比较明显的磁性,因此比较容易被人们所发现。 我国远在春秋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需要更多的金属材料,因此矿产的采掘和冶炼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矿工们在铁矿的开采与加工中,常常和磁铁矿打交道,逐渐认识到它那奇妙的吸铁性质,因而给予特别的注意。 在《管子》等先秦古书中,曾有「 ”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的记载。当时人们已觉察到磁石往往和铁矿储存在一块。 二、磁力的发现 在春秋战国时的著作中,便屡屡记载到磁体的吸铁性质了。如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上的「 ”磁石召铁”,时代相隔不远的《鬼谷子》上的「 ”磁石之取针”等都是。这个时候大概已经比较普遍地认识到磁性了,并且把它比作为慈爱的母亲对子女的吸引。 东汉的高诱在注释《吕氏春秋》时说:石是铁的母亲,但石又有慈和不慈的,慈爱的石,能吸引它的子女(铁),不慈的石则不能吸引。所以汉以前都把磁石写成「 ”慈石”,就是「 ”慈爱的石头”的意思。 后来人们不免也用磁石试着去吸引其他的金属或物体,结果如何呢?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一书写道:「 ”若以慈石之能连铁也,而求其引瓦,则难矣”,「 ”及其于铜则不通”。三国时有人也说:「 ”慈石不受曲针”。所谓「 ”曲针”,大约指的是金、银、铜之类金属的针,这当然是不受磁石吸引的。 这些记载,说明汉代已经认识到磁石只能吸引铁而不能吸引其他东西,这是一点前进。我们知道,磁体对铁只能是相吸,而磁体和磁体相近,情况就比较复杂一点。磁体总有两个极,一个叫做南极,另一个叫北极。凡是异性极相接近,互相吸引,凡是同性极相接近,则互相排斥。这个现象在西汉时期也被发见了。 当时有个「 ”方士”名叫栾大,搞了两个磁体,样子很象是棋子,互相接近,据说不但能够相吸(「 ”相抵”),还能够「 ”相拒不休”,就是互相排斥。这就是所谓「 ”斗棋”的把戏,他把这个把戏表演给汉武帝看,可把那皇帝逗乐了,因此获得一个「 ”五利将军”的官位。 另外,在长期接触中,人们认识到磁体的磁性有强弱,有的磁体对铁的吸力大,有的小。公元五世纪,南北朝刘宋时代的著作《雷公炮炙论》里,按照吸铁重量的不等,把磁石分别命名。稍后,著名的医生、科学家陶弘景对此作了研究。他在《名医别录》中指出优质的磁石出产于南方,磁性很强,能连吸三根或四根铁针,就是使几根针首尾相连成一条线吸挂在磁体上。 他还指出,质量最好的磁石,甚至能连吸十根以上的铁针。陶弘景说这种优质的磁石能够吸住一、二斤重的铁刀。这不但指出了磁性有强弱之分,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关于磁力测量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三、磁屏的发现 磁体只能对铁族物质(铁、镍、钻)有力的作用,这种作用力是任何物质所不能阻隔的。磁力的这一特点,宋代的陈显微已经指出过,他说磁力可以「 ”隔碍相通”。张君房的《云笈七签》说得更明白,所谓「 ”磁石吸铁,间隔潜应”。在西洋,这个事实迟至1600年才为医生吉伯所发现,晚于我国600年。 磁力能不能透过一切的物质呢?奇怪的是,只有铁族物质倒能够阻隔磁力的作用,譬如我们坐在火车车厢里打开收音机,是不能收到无线电广播的。这就是因为电台发射过来的电磁波,被车厢的铁皮所阻隔,这叫做「 ”磁屏”作用。 这个奇特的规律,远在三百多年前就被发见了。清初一位名叫刘继庄的,在《广阳杂记》中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有人问他,什么东西可以阻隔磁石对铁的吸力。他的一位过房儿子名叫阿孺的代他回答说,只有铁可以阻隔。那人对此很感兴趣,回去就动手做试验,果然不差,十分高兴。第二次来说,他已经试过了,这是千真万确的。刘氏的这位世兄可是我国最早发现「 ”磁屏”的人。 四、磁性的解释 我们的祖先并不满足于获得这些感性知识,他们要深入地去探讨磁力的本质,要给磁力提出一种理论的解释。 远在西汉时期,唯心主义哲学家董仲舒就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无法解释,只说「 ”磁石取铁”,「 ”奇而可怪”,那道理是人们所不能了解的(「 ”非人所意也”)。到了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就富有创见地把「 ”磁石引针”与「 ”顿牟掇芥”两个现象紧紧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把磁现象和静电现象联系在一起,认为都是因为「 ”气性”相同,互相感动的结果。 到了宋代就有人试着用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去解释,认为「 ”磁石吸铁”是「 ”阴阳相感”,是「 ”神和气合”的结果。这些解释都是非常模糊的,也远远没有触到问题的本质,但是能够从铁和磁石之间内在的「 ”气”的联系去寻找原因,这个思想还是可贵的。要真正解决磁现象的本质问题,在古代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是不可能的。 五、磁体的指极性 什么叫做磁体的指极性呢?就是说,把一根磁体支挂起来,当它静止时,必然有一端指在北向,叫做北极,另一端指在南向,叫做南极。磁体的磁性主要就集中在这两个极上。 我们的祖先大约在战国时代发现了磁体的指极性。当时的著作《韩非子·有度篇》里就有「 ”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的话。「 ”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端朝夕”就是正四方的意思。此后,在这方面有很多发明,到了明代的李豫亨记载过一件事:说一个姓汪的人,把一根普通的铁杖横着悬挂起来,用手一击,使之旋转,待静止后,铁杖必定指向南北。李氏自己也试验过,果然是真的。这里所说的实际上也是磁体的指极性问题。因为一根铁杖放到地球磁场里,久而久之受到感应,产生了磁性,成为磁体,因此表现出指极性来。 六、磁偏角和磁倾角的发见 地球的两个磁极和地理南北极只是「 ”接近”,并不完全重合。因此,磁针事实上也并不完全精确地指向正南北方而略微有偏,这个角度叫做磁偏角。因为地球是球形的,所以在北半球,磁针的北极必向下倾斜,和水平方向成一夹角,这个夹角叫做磁倾角。不同地点有不同大小的磁倾角和磁偏角。 磁倾角的存在,远在北宋初年就发现了。那时的一本军事书《武经总要》(完成于1044年),在叙述人工磁化的时候就特别指出,被地磁场磁化的钢鱼,在加热之后,当浸到冷水时,要使鱼尾略向下倾。这是意识到我国的地磁力略有倾斜,故使鱼尾下倾,正对磁力,可以充分发挥地球磁力的作用,使钢鱼更好地被磁化。我国各地的磁偏角虽然十分微小,但在北宋时代竞也被发现了。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十分明确地记载说,磁针能够指南,但「 ”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明白无误地说明了磁偏角是向东的。这是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在后来的各个时期也都陆续有所记载。 至元明时代,甚至对不同地点磁偏角不同与同一地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磁偏角(这是因为地磁变化引起的)也有了发现,臂如明代的方以智就注意到我国的磁偏角使磁针偏东,罗马帝国的磁针则偏西,这不能不令人惊叹。 在欧洲,到了十三世纪才发现磁针指向并非正南北方,但当时他们多误解为磁针装置工艺上的缺点。到了1492年,哥仑布横渡大西洋,才真正发现了磁偏角,较我国迟了四百多年!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从公元前四世纪开始,我国就发现了磁石能够吸铁,而且只能吸铁。后来,还能对磁性的强弱作定量的测量。从汉代开始,发现了磁体互相接近时,可能相吸,也可能相斥。清初发见了铁的「 ”磁屏”作用。磁体的指极性,远在战国时期就知道了,最晚在北宋就发现了磁偏角与磁倾角。

相关参考

请用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亚投行的理解

中国倡议成立亚投行,意在探索新的融资机制,将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弥补亚洲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亚洲许多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缺口,限制了当地经济发展。单纯利用现有的多边国际组织和

从历史看官德修养

我国古代官德对现代官德有什么启示通常说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古代官德即中国古人为官的行为准则,是古代官吏的素质修养,反映了古人从政的道德要求.其实,这样的理解过于片面.根据对典籍记载的梳理,我们能看到

从 ”鱼符”到 ”过所”,谈谈古人用过的那些 ”身份证”

导读:身份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它既是个人信息的外在标识,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今天,如果不带身份证就外出,几乎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在古代,古人也非常重视「”身份证”,因为经济、文化、制度

无磁不锈钢和有磁不锈钢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

一般能被磁吸的如201、430的材料都是,原因:含碳量高,缺点容易生锈,优点是强度较高,而不被磁吸的如202、304、316等材料,原因:内含镍、铬材料,缺点强度较差,单价高,优点:抗腐蚀力强,较易拉

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1.谈谈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2000字以上,不要直接从别的地方贴过来我认为:传统文化几千年不断,说明它有一定的存在的价值,虽然有糟粕但它都在不断的淘汰中进行了自我的选择,能存下来的大部分应该是精华.

怎么分辨曲轴位置传感器是磁脉冲式还是霍尔式的

曲轴位置传感器是磁脉冲式还是霍尔式看内部线圈排布方式和接线方式。外观无区别。1、内部排布区别:霍尔式传感器由于磁场磁路的阻断与露出都是渐变的,就像一扇门开得再快也是逐渐打开的一样,霍尔传感器的霍尔信号

一般俗称的宋三彩陶器 今天我们知道是金国磁州窑的生产品

一般俗称的宋三彩陶器今天我们知道是金国磁州窑的生产品金国是北宋晚期在中国北方代辽而兴的一个地方政权,自金太祖完颜旻建国的公元一一一五年起,到公元一二三四年为元所灭为止,共计一百二十年。在这段时间中,金

如何理解古人最早的创世认识—— ”四神创世观”

《尧典》与楚帛书记载的事实告诉我们,最早的创世神只并不是人们习惯接受的上帝或伏羲、女娲,而是分至四神。四神创造天文的活动其实就是他们创造文明的活动。很明显,从早期的四神创世到晚期的伏羲、女娲创世,体现

古人为何扎小人来诅咒别人

文/念田在众多的历史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人对别人恨之入骨,往往会扎小人来诅咒别人。在很多故事中,也有人会利用小人来诬陷别人施行诅咒。我们今天科学昌明,对这种行为很难理解。那么为什么古

谈谈对史记的看法

《史记》无论是对史学界,还是文学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史记》在史学界开纪传体之先河,让人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和事件,还有司马迁在考证时的严谨性和纂写时的公正性,都对后世史学者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