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历史:北宋之亡,实亡于杯酒释兵权

Posted 将领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评弹历史:北宋之亡,实亡于杯酒释兵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评弹历史:北宋之亡,实亡于杯酒释兵权

今日头条 王俊杰猛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本意加强君权,防止地方势力盖过朝廷,但实际上,也埋下了北宋灭亡的隐忧。 因为,「 ”杯酒释兵权”后, 禁军将领交出兵权, 但作为平衡,赵匡胤付出的代价更大。 历史上,赵匡胤在夺权之后,为了杜绝「 ”黄袍加身”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在一次与众将领的酒宴之上,自导自演了一场所谓的「 ”杯酒释兵权”好戏,使他顺利的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将各路禁军将领的军权收归己手。 但,杯酒释兵权,看似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赵匡胤的这一举动,却给大宋朝带来了一个难以估计恶劣后果的后遗症。 话说:有一天晚朝结束之后,赵匡胤召集众将领一起在宫中喝酒,席间突然感叹道:「 ”现在天下已定,可我自己却感到自己做天子很艰难,还不如原先做一个地方的节度使更快活!” 众将领都被这句话说懵了,连忙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赵匡胤说道:「 ”大家都曾跟随我一起出生入死,我也知道你们对我绝对没有二心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贪图富贵,把黄袍加到你们身上,那时候,只怕你们也无可奈何吧!” 众将领这才听出皇帝话里有话,连忙一边表忠心,一边向他询问对策,这时的赵匡胤就以良田财宝为诱饵,暗示他们放下兵权回乡享福,于是众将满口答应,并于次日集体上书请求回乡「 ”养病”,这就是著名的「 ”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后,按照一般的理解,当然是赵匡胤大获全胜,……只用了很小的代价,就解决了皇位潜在的威胁。 真的是这样吗? 杯酒释兵权,就整个事情来说,是赵匡胤和禁军将领们,双方之间达成了一种政/治交换,既然是交换,双方就必须都付出一些代价,作出一些让步。 将领们交出的是自己的兵权,而赵匡胤付出的代价更大,那就是再也无法消除的——贪腐之风。 拿石守信来说,他是赵匡胤的结拜兄弟,著名的"义社十兄弟"之一,可以说是赵匡胤的左膀右臂,在军中的声誉极好。 自「 ”杯酒释兵权”之后,石守信来到地方赴任,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史书中说他「 ”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巨万”。 就是说石守信自从当上地方节度使后,什么都不干,一门心思的想办法捞钱,数目非常的大,还为了建造寺庙劳役工人且不发工钱,与之前的他判若两人。 石守信为何要这么做呢? 《宋史》中评价道:「 ”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 其实就是, 石守信为了不使赵匡胤猜忌自己,故意将自己打造成这么一副「 ”贪财”的形象,这样声名狼藉的石守信,就不会威胁赵匡胤了。 当然,其他被解除兵权的禁军将领的情况都差不多,到了地方之后欺男霸女坏事做尽,但只要不是太过火,赵匡胤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这本来就是赵匡胤想要的结果。 从此,大宋上下贪腐成风,文恬武嬉,长此以往无异于自毁长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外表强大的北宋,其实,根子里面,早已腐烂了。 北宋,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腐烂。

相关参考

大明就要灭亡了

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万历之怠惰。”。另外,在《明史》神宗的结尾处,有这样一句话,“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皇帝,这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30年不上朝。灭亡

历史百科 鲁、齐、韩三家《诗》之亡

鲁、齐、韩三家《诗》之亡《鲁诗》亡于西晋,《齐诗》亡于魏,《韩诗》亡于北宋。后虽有掇拾者,其义不能什一焉。

明朝历史 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

  《明史》神宗的本纪结尾言: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这个明朝享国时间最长的皇帝,庙号神宗,实为寓贬于褒,是说他神龙见首不见尾,隐居深宫数十年,不见朝臣,不理朝政。万历皇帝为什么28年不上朝?  明朝可以

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都干了哪些“大手笔”?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历史上颇具争议,在其长达48年的皇帝职业生涯中,竟有近三十年不上朝,消极罢工的程度令人瞠目,以至于时人和后人对其评价偏低,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明朝之亡实亡于万历”。沉迷酒色、怠政荒诞几

历史秘闻 西汉亡于王莽

古今兴亡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其实王朝兴亡只在一瞬,或许只是因为那么极个别人的心思一动。伟大的西汉王朝就是这么一个典型例子,都说西汉是亡于王莽之手,其实不然,西汉之亡,与中兴之主刘病已大有关联,甚至可以

宋朝历史 北宋之亡音

宋徽宗赵佶是一位浑身上下充满艺术细胞、风流倜傥的浪漫人物。明明是艺术家的身,却偏偏有做皇帝的命。对于浑浑噩噩、逆来顺受的大宋子民来说,他的欣然上位祸福难测,人们只能自求多福了。公元1127年,北宋靖康

明朝历史 大明朝亡于所谓正人君子之手

大明朝之亡,除了惯常说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原因之外,还有很大一个原因是亡于一个字,便是那个正人君子的“正”字。自明成祖作序颁布理学之《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起,大明朝开始“家孔孟而户程

宋太祖 ”杯酒释兵权”不是传说

有人说,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这样一件大事,在北宋官修《太祖实录》、《三朝国史》和元修《宋史·太祖纪》中不着笔墨,据此认为这件事发生过的可能性非常小。记载这件事的版本有五:一、北宋王曾《王文正公笔录》

春秋战国 伍子胥是否掘墓鞭尸,从历史记载中分析

 根据《史记·列传》记载: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包胥曰:“我必存之。”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那个

“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发生在那个朝代北宋。杯酒释兵权是指发生在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