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遗计除曹贼”,浅谈曹操远征乌桓的 ”白狼山之战”

Posted 乌桓

篇首语:愿你在孤独难熬的时光里,始终没有辜负那个拼命的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 ”郭嘉遗计除曹贼”,浅谈曹操远征乌桓的 ”白狼山之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嘉遗计除曹贼”,浅谈曹操远征乌桓的 ”白狼山之战”

曹操可以说是戎马一生,打了很多仗。打的仗多,危险自然也不少,有很多次身陷险境,差一点就战死在沙场。就比如「 ”白狼山之战”。曹操千里迢迢远征乌桓,却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还险些命丧行军途中。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次战役的首尾始末。 战争背景 小编以为,「 ”白狼山之战”的背景牵扯的历史相对较多,要从三郡乌桓开始说起。乌桓属于东汉时期的边患之一。在东汉末年,乌桓大人丘力居在辽西郡;乌桓大人难楼在上谷郡;乌桓大人苏仆延在辽东郡;乌桓大人乌延在右北平郡,这么四股乌桓势力,盘踞在辽东地区。 丘力居去世,他的儿子楼班年龄小,侄子蹋顿成为首领。蹋顿英勇善战,这些乌桓部落都听从他的号令,成为一股比较强大的力量。幽州牧刘虞对乌桓势力是以一种安抚的态度,但公孙瓒则是强硬的主战派。乌桓对公孙瓒自然是又怒又惧。在袁绍和公孙瓒争雄的时候,乌桓当然毫不犹豫地站在袁绍这一边,帮助袁绍击败公孙瓒。袁氏与乌桓建立起一定的交情和利益关系。 后来曹操击败袁氏,袁熙、袁尚兄弟逃到辽西郡投奔蹋顿。这个时候袁氏虽然覆灭,青州、冀州、幽州、并州归入曹操手中,但并不稳固。袁绍和刘虞一样,对乌桓采用怀柔政策,因此很得人心。袁氏兄弟的存在,就是一个极其不安定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之下,曹操决定远赴辽西,消灭蹋顿和袁氏兄弟。 战争过程:一、行路之难 在发动战争之前,曹操命令董昭开通平虏渠、泉州渠,保证粮食的运输。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领大军亲征乌桓,麾下郭嘉、张辽、徐晃、张郃等一批谋士武将随军出征,阵容堪称豪华,就是要一举消灭三郡乌桓,彻底扫除来自幽州边陲的威胁。 曹操听从郭嘉的建议,少携辎重,好达到轻兵急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目的。但天有不测风云,在战争中往往有很多突发因素。曹操来到无终山时,遇到了大雨,本来要走的傍海道变得泥泞不通,军队踌躇不前。而且乌桓也做好准备,守卫在交通要道,遏制曹军的前进。 这个时候,一个叫做田畴的隐士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田畴是右北平郡人,素来怨恨乌桓人的杀掠侵袭。曹操远征乌桓,正满足了他的诉求。田畴对曹操的辟请表现得十分积极,并向曹操提供了另一条进攻路线:徐无山—卢龙塞—白檀—平冈—白狼山—柳城。 这条道路从东汉初年就毁坏得很严重,只有一些小路尚能通过。所以乌桓不会在这条路上做防备。田畴建议曹操伪装成回军的假象,降低乌桓的警惕,然后转而走这条路,达到神兵天降的效果。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 曹军假装撤退,在道路上竖起木板,上面刻有「 ”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复进军”的字样。乌桓的斥候看到这种情况,信以为真,使乌桓放松了防备。曹军秘密走田畴指点的荒废的道路。这条道路确实隐蔽,但也真是不好走。出卢龙塞以后,「 ”堑山堙谷五百余里”,还要经过鲜卑的地界,但最后还是有惊无险,而且达到迷惑乌桓的目的,顺利向柳城推进。 到柳城一二百里距离的时候,乌桓才发现曹军的动向,蹋顿、袁熙、袁尚、楼班等人亲自率领几万骑兵抵抗曹操,双方就相遇在柳城附近的凡城境内的白狼山。 二、大获全胜 曹操和乌桓猝然相遇在白狼山。这个时候双方都有劣势。曹操一方长途跋涉,疲惫不堪,而且听从郭嘉的建议,辎重车都落在后面,披甲的将士也很少;乌桓一方虽然是人数众多,但仓促迎战,军阵不整。而且曹操的威名也给乌桓人不小的心理压力。 此时曹操身边的人有些畏战,张辽则劝曹操主动发起进攻。曹操登高而望,发现乌桓的部队军容不整,产生骚动,他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将自己的军旗交给张辽,让他指挥军队攻打乌桓。张辽与张郃作为先锋,冲击乌桓的军队。乌桓大败,曹纯所领的曹军精锐「 ”虎豹骑”成功擒斩蹋顿。乌桓损失惨重,《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中记载:「 ”死者被野。” 乌桓的残兵退守柳城。曹操继续攻打柳城,但进展并不顺利,屡攻不下。天才周不疑向曹操进献十计,曹操依计行事,成功攻克柳城。事见《零陵先贤传》。乌桓彻底失败,楼班等乌桓大人及袁熙、袁尚兄弟仅率领几千骑兵投奔公孙康。袁氏兄弟并非真心投靠公孙康,而是打着格杀公孙康,侵吞其势力的算盘;另一方面公孙康忌惮曹操,于是先下手为强,擒斩袁氏兄弟及乌桓大人,将首级传给曹操。 战争影响 曹操在「 ”白狼山之战”大获全胜,继而攻破柳城,不仅彻底消灭了袁氏兄弟这一不安定因素,还有力打击了三郡乌桓的势力,震慑其他州郡的乌桓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来自北方幽、并内部乌桓的威胁,为不久后南下荆州「 ”会猎于吴”做铺垫。同时曹操在战后将乌桓人分化、迁徙到中原地区,并且从乌桓人当中吸收兵源,组成骑兵部队。由于强悍的单兵素质,这些乌桓士兵成为「 ”天下名骑”。 后来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桓叛乱,曹彰率军成功平定,乌桓势力逐渐衰弱。 结语 在这次战争中,曹操本来是想兵贵神速,利用乌桓恃远轻敌的心理弱点出奇制胜,但道逢大雨,耽误了很多时间,给乌桓充分的准备时间。这个时候曹操经过田畴的指引,选择一条极为偏僻的道路,并作出撤退的假象,成功蒙骗乌桓,达到原本的预期。双方相遇在白狼山,曹操抓住乌桓军队松散骚动的战机,利用张辽等人的悍勇和「 ”虎豹骑”强大的冲击力,成功击溃乌桓,取得大胜。 总而言之,曹操这次战争大获全胜,但在行军道路上遭遇种种困难,还有巨大的危险。张绣死于远征柳城的途中;郭嘉在回军途中病死,可见当时行军之艰难。不仅如此,曹操本人也差点死于途中,《曹瞒传》记载,曹操行军时有二百里没有水源的情况,粮草也极为匮乏,曹军不得不宰杀几千匹马充饥,「 ”凿地入三十余丈乃得水。”郭嘉的「 ”兵贵神速”的策略是正确的,但他没有预料到因大雨改道而面临的未知的恶劣路况,所以网络上就有「 ”郭嘉遗计除曹贼”的调侃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读史方舆纪要》

相关参考

曹魏五子良将之一--张郃

  张郃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曹操部下“五子良将”之一,先从韩馥,后投袁绍,在与公孙瓒的交战中多有功劳。官渡之战时,张郃受郭图陷害,率众投降于曹操,得以重用,随曹操平定北方,远征乌桓,平马超,灭张鲁,多

跟随曹操平定乌桓的人为什么会没有奖赏

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后,在郭嘉的设计下,曹操逐渐的占领青、幽、冀、并四州加上原来在自己手中的兖、徐、雍三州,手握汉朝七州北方基本上已经被评定,除了西凉、以及幽州的乌桓,乌桓自从公孙瓒死了之后日渐嚣张,屡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亲自率兵攻打乌桓王蹋顿

在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群雄崛起。然而在这个时期,早前被西汉兵马征服的匈奴乌桓部落也趁乱崛起。而曹操执意要亲自出兵讨伐的蹋顿就是此前一直代替汉朝力保北边匈奴各族平静的乌桓部落首领!蹋顿别名叫乌桓王,那么

乌桓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三国时期,曹操官渡之战大胜袁绍之后,基本北方大局已定,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后来曹操采用郭嘉的计策,决定征伐乌桓打算彻底平定北方。后来通过奇袭的方式,大破乌桓,整个黄河流域以北都尽入曹操手中。

北征乌桓,曹操统一北方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在邺城死去。袁绍虽死,袁氏集团的势力仍然存在。袁绍有三个儿子袁谭、袁熙、袁尚。袁绍的后妻刘氏宠爱袁尚,时常在袁绍跟前称赞袁

田畴联手曹操出征乌桓

个人工作室这玩意,其实史上很早就有了。说远一点,例如战国时候的鲁仲连,凭借私人身份,化解了巨大的国际危机,瓦解超级大国的军事侵略,却继续当自己的小老百姓、独行侠。事实上,鲁仲连所代表的,就是一家民间的

新版三国曹操形象如何 曹操乌桓一战大获全胜

新版三国曹操新版三国是由高希希执导的大型历史剧,里面的曹操的饰演者是大众熟悉的陈建斌。他演技很好,虽然曹操和历史上的有出入,但是也是颇受好评。《三国》曹操剧照之前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便说过,每一部剧塑造

浅谈一代奸雄曹操

,,文献记载《三国演义》第一回写到:汝南许邵,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邵不答。又问,邵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许邵的内心是矛盾的,虽然鄙薄操之为人,却又不敢得

浅谈郭嘉对曹操集团的贡献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在网络上有这样一种说法:「”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当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郭嘉身为谋士,无论如何也不能与

曹操究竟为何要征伐乌丸?

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当时反对征伐乌丸的人很多,曹操为什么要征伐乌丸?乌丸也叫乌桓,是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前一直倒向袁绍。官渡之战后,袁绍病死,袁谭和高干被杀。袁尚和袁熙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