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师演讲时,为何总会有人在旁监督,甚至还要上茶打断演讲

Posted 监督

篇首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位大师演讲时,为何总会有人在旁监督,甚至还要上茶打断演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位大师演讲时,为何总会有人在旁监督,甚至还要上茶打断演讲

马寅初是当代经济学家、教育学家、人口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历任北京大学校长等职,但他演讲时爱跑题。他也深知自己这个毛病,所以每次被邀请讲话,他总要推辞,除非预先为他准备好讲稿,他才会照本宣科念一念。 ​为了防止演讲跑题耽误正事,马寅初也想了各种怪招来应付。印度大学生代表团访问北大,马寅初亲自接待,外事办将讲话稿准备好,并悄悄嘱咐他事关对外事务,千万不要离稿。但马寅初年事已高,离稿自由发言已成习惯,每次他一离稿,办公室主任便在第一排打手势提醒,可往往不起作用。此次为防意外,马寅初想了个办法,如果主任发现他跑题,就立即派人上前送茶,万一还不能制止,就为他打开茶杯告诉他「 ”喝茶”两字。当马寅初又开始跑题时,女学生送上茶杯,当说到「 ”请马老”时,他立即醒悟,回到了讲稿上,此后再没有离题发挥。 有人来北大演讲,马寅初总是搬把椅子坐在讲桌旁,边听边记,并随时和主讲人交流、插话。一次,国家体委某副主任来北大讲话,按说马寅初不用陪同,可他不但坐在讲桌旁边,而且热情洋溢,不断插话,越说越起劲,最后居然喧宾夺主地批评起一个人来,说这人不爱体育锻炼,身体很差,这样重要的会竟然还不来听讲。学生们都知道他批评的是历史系主任。而马校长这番「 ”人身攻击”也让大家哑然失笑。 ​马寅初演讲跑题时,对人物的称呼也很有意思。副总理李富春来北大讲话,马寅初一会儿称他为李先生、李副总理,一会儿又冒出个李副总统,这让很多学生联想起了李宗仁,不觉发出一阵笑声。康生来校讲话,马寅初一会儿称康先生,一会儿又称康同志,到了最后,干脆直呼其名:「 ”现在请康生讲话!” 不过,马寅初的跑题演讲,带给他更多的是尊重。1957年4月27日,马寅初在北大大饭厅讲人口问题,事前曾贴出海报进行宣传。海报标题是「 ”请柬”,内文如下:「 ”我最近研究人口问题,小有心得,谨定于×月×日星期六下午一点半,在大饭厅向全体教授和学生汇报学习心得,敬请到场指导。”最后是端正的个人签名「 ”马寅初敬上”。 ​这天,马寅初一边讲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一边预测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下边听讲的人议论纷纷,不时有人向台上递条子。一张条子传到主持人手里后,他没有递给马寅初,台下嘘声不断。马寅初立即停止演讲,发现嘘声是针对主持人的,立即说:「 ”拿来拿来,你不要贪污嘛。”主持人红着脸从提包里拿出条子,恭敬地递给马寅初。马寅初接过后说:「 ”我看看这是什么不得了的问题。我先念念吧:马老您是哪个马?是马克思的马,还是马尔萨斯﹙英国经济学家,以人口理论闻名于世﹚的马?”他稍稍停顿后,说道:「 ”我首先是马寅初的马,也是马克思的马!”接下来,马寅初开始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表示两人的观点绝不相同。语言果断,声调铿锵。台下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马寅初于1982年5月10日卒,享年101岁,他的长寿或许与他的思维活跃和性格幽默不无关系。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张光茫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相关参考

能读读《红楼梦》就够了 “疯子”章太炎选妻标准

国学大师章太炎堪称一代名士,他学问渊博、性情怪异,常有非常之举,因而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逸闻趣事。章太炎的名声很大,常有慕名者前来听其讲学,但大多失望而归。原因是章太炎口齿不清,讲话漫无层次。“九一八”...

中国舆论监督发展历史

中国的舆论监督当然有舆论监督,哪个国家都有。传播学中有位大师叫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成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或者是媒介,但是其实政府是最大的把关

刘备墓究竟在什么地方

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其死后所葬的惠陵,至今仍然依傍在旁。从现有的材料看,从未见惠陵被挖掘过的文字记录,甚至还有盗墓者进入惠陵被神鬼严惩之传说。这就让后人产生了疑问:历来皇帝陵墓鲜有不被盗挖的,为何此墓

荀不仅足智多谋居然还是“算命大师”

三国里有很多顶尖的谋士,他们有的能料敌先机,有的知人长短,有的长于判断,但说到这位,可以用“算命大师”来形容。他不仅足智多谋,甚至能测人生死,他就是荀。荀有王佐之才,也就是相国之才,他身为曹操帐下五大

国学大师梁启超发明“五人麻将”

梁启超梁启超不仅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大力提倡趣味主义人生观的娱乐“发烧友”,尤其对玩麻将,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1919年的一天,几个学界的朋友邀梁启超去做演讲。梁启超表示不

也该为这位昏君平反了

据说满清皇子读书时,师傅们总会以一个明朝皇帝作为反面典型,他就是著名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一旦皇子不认真,师傅们就会训斥道:“你难道想做朱厚照吗?”在明清士人眼里,朱厚照是最顶级的昏君,几乎可

古代弓箭根本射不穿盾牌,为何打仗时还要玩命射盾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和盾牌永远是一对冤家,一个是传统的远射武器,一个是比盔甲更便捷的防御性武器。弓箭可以有效防御骑兵的冲击(骑兵无法配重甲冲锋),所以弓箭发展的第一个顶峰出现在宋朝,因为宋朝要长期面对北

古代大户夫妻晚上睡觉,为何丫鬟还要守在一旁?

说到古代大户人家的丫鬟们大家也知道的那叫一个悲惨啊,反正就是毫无人性的,没有人性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很多很多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再说一件,其实古代大户人家夫妻晚上睡觉了,但是还是需要丫鬟守卫在一旁的,那

皇太极猝死时,皇长子已经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公元1643年8月的一天,早晨起来一切都和往常一样。52岁的清太宗皇太极起床后按照惯例上朝理政,劳累了一天晚上还在清宁宫批阅奏折,然后就突然死在了暖和的火炕上。用现在的医学来分析皇太极当时可能是高血压

把皇帝关进笼子里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真是老子天下第一。皇权高高在上,生死大权独断,谁敢去监督皇上?可是,历史上有那么一个皇上,却被身边的大臣们所监督,大臣们有“监督权”,甚至监督权还被置于皇权之上。他就是北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