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居民家中的这张老照片定格了中国老一辈音乐家的年轻模样

Posted 音乐家

篇首语: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临汾居民家中的这张老照片定格了中国老一辈音乐家的年轻模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临汾居民家中的这张老照片定格了中国老一辈音乐家的年轻模样

家住闻喜路555弄的彭耀群,他的父亲彭显光是一位小提琴手,其家庭相册里有一张父亲年轻时的老照片。保存完好的相片所带来的回忆,也无限拉长了夏日的午后时光。 老照片有来历 当年在音乐家曹石俊和李德伦的商议下,组成了一个(除了指挥)成员都是中国人,比较完整的管弦乐团。 周到君了解到,乐团于1944年正式成立,初命名为「 ”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后更名为「 ”中国交响乐团”。其成员年龄大部分在17至19岁,广东人居多,很多人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学习或任教过。 照片中的这批人是中国第一代演奏西洋乐器的音乐家,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成为了中国音乐界的栋梁。中排左起第三位是大提琴家李德伦,还有上海交响乐团指挥陈传熙、小提琴家谭抒真以及被称为上海交响乐团「 ”老首席小提琴家”的柳和埙等等。 彭显光(中排左一) 1944年的夏天,大家在兆丰公园(现在的中山公园)合影留念。当时,彭耀群的父亲彭显光17岁,在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跟一位犹太人老师学习拉小提琴,后又考入圣约翰大学土木工程系,与很多中国第一代的音乐家都曾是同窗,他也曾是圣约翰大学交响乐团的成员。 保留着这张照片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回忆,也怀有一份崇敬之心。彭耀群说,「 ”我是要向照片中老一辈的中国音乐人致敬,并希望后人能记住他们。” 教琴分文不取 彭耀群的父亲彭显光在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因为家里不赞成他吃「 ”音乐饭”,所以选择了工程技术这条路,最终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但这并不妨碍他对小提琴的热爱。 彭耀群和他的弟弟彭耀荣,儿时跟着父亲彭显光学习小提琴。在彭耀群六七岁时,彭显光就花两百多元重金(相当于当时彭显光两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把小提琴送给他。彭耀荣长到六七岁后,彭显光也给他买了一把小提琴。彭显光希望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并且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所以他教得很耐心细致。 小时候,来跟彭显光学琴的人挺多的,父亲彭显光下班后回到家总是先匆匆地吃完晚饭,然后就会有两三个学生上门来,星期天学生还要多些。对所有的学生,彭显光都分文不取,家里还提供茶水,大热天彭显光还给彭耀群和彭耀荣零钱,让兄弟俩去买冷饮回来大家一起吃。 彭耀群记得父亲有一位学生李礼刚,家境比较贫寒,路又比较远,为了省去这位学生每个礼拜来学琴的路费,父亲把自己的「 ”老坦克”(旧自行车)长年借给了他。看到孩子们的进步,他总是很开心。 望琴谱念亲恩 过去学琴不像现在,琴谱、光盘、教学视频这些音乐书店和网上都有,还能复印、下载。当时没几家书店有卖琴谱的,因为那时流通的印刷的乐谱很少,条件非常有限,对于心爱的乐曲,只能手抄琴谱。彭显光就到处打听哪个朋友有谱,然后就去借来抄录,再还给人家。 彭显光是个很认真的人,每天要花不少时间来抄谱,有一整本《小提琴演奏艺术》理论教材,是彭显光手抄下来,再教给孩子们的。他抄写的《开塞》练习曲,使用的是一整套当时很高级的绘图工具,用可以调节粗细的鸭嘴笔蘸着有光亮的绘图墨水画出不同粗细的直线,一笔一划很是工整,仿佛是印刷的。每一页上面还留有他给彭耀群和弟弟彭耀荣教学注释的手迹。 「 ”现在每当我抚摸着父亲送的心爱的小提琴,看着父亲抄写的琴谱,就不由地会想起父亲在家时常拉小提琴的情形。”彭耀群说。 后来,他在前卫农场度过了八年的知青岁月,逐渐就中断了练琴。「 ”弟弟耀荣比我拉得好,还在市少年宫交响乐团里演奏过。我俩没有将演奏小提琴作为职业生涯,以后都吃起了技术饭。不过,我俩仍然热爱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现在,弟弟耀荣的两个女儿都学会了拉小提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翠玲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击落8日机号空中赵子龙

“这张照片,我们发现它已经有10多年时间。它承载着一段重要的历史,但我们一直没弄清楚背后的故事。”昨天,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一位工作人员,珍而重之地拿出了一张翻拍的老照片。在钱江晚报记者面前的这张照片,

这张潍县沙滩大集的老照片究竟来源何处

↑点击「”潍县老事儿”,关注不扯淡的公众号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这张被认为是潍县沙滩大集的老照片近年来出镜率颇高,各类书刊杂志及网文多有采用,俨然成为潍县商贸繁荣的重要影像资料。然而,对于这张照片的

看看欧洲各国的紧急动员,德意志人民欢呼进入战争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一战时期的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这张照片拍摄于1914年12月,英国伦敦新兵招募办

诺曼底登陆中的真实场景、战败投降的德军士兵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二战时期的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役

历史秘闻 诺曼底登陆中的真实场景、战败投降的德军士兵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二战时期的上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影像。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战役

因这张照片而嘲笑溥仪的人,只能说明无知和对你的无奈

很多人都在因为这张照片而嘲笑溥仪,其根源就是因为溥仪自述的那本《我的前半生》中一些只言片语。至于嘲笑他什么,相比很多人都是心知肚明。我只能说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缺乏起码的历史认知和正确的人生观。其实

奥匈帝国王储被刺杀成一战的开端、英阿战役中的真实场景

欢迎来到不二书旧影时光,今天为各位读者朋友们分享的这一篇组图,是来自于上世纪10年代的历史老照片。通过这一组老照片,我们可以来回顾一下这段历史中留存下来的真实影像。这张照片拍摄于1919年,在英阿战役

第二战区的根据地,山西临汾1944年

原标题:老照片:第二战区的根据地,山西临汾1944年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了山西。10月底11月初,晋东要塞娘子关和晋北咽喉地忻口相继失守。1937年

一张曾传遍中国的老照片,毛主席身边的金童玉女去哪儿了

  1959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张毛主席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毛主席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照片后被选入小学课本。毛主席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可谁也不曾想到,照片上毛主席

历史军事 上千具遺體從居民家中抬出,急救人員:還沒到就死了

環球網本月9日消息,據美國《野獸日報》報道,在紐約,近期出現大量疑似新冠病毒相關癥狀死亡,但因"屍體已在家中"並未計入統計的病例。美媒的標題聳人聽聞,"紐約正從居民家中抬出數百個收屍袋"。實際上,數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