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向同治皇帝敬献祥瑞 被御史狠狠地弹劾一番

Posted 皇帝

篇首语: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鸿章向同治皇帝敬献祥瑞 被御史狠狠地弹劾一番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鸿章向同治皇帝敬献祥瑞 被御史狠狠地弹劾一番

1872年,16岁的同治皇帝,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婚。 当年夏天,直隶省清苑县的麦子长得特别好,一棵麦上有二个穗,被称为「 ”麦秀两歧”。直隶总督李鸿章闻讯大喜,将这种麦穗视为「 ”祥瑞”,送到朝廷,为同治皇帝大婚贺喜。 但是,李鸿章这个举动惹恼了监察御史边宝泉。 边宝泉,字廉溪,原籍奉天辽阳,属镶红旗汉军籍,出生于1831年。他的祖上边大绶曾任陕西米脂县知县,曾经奉命掘毁李自成祖父李海和父亲李守忠的坟墓,从而一举成名。边宝泉于1863年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乡试会试考官、户科给事中、浙江道监察御史等职。边宝泉性格耿介,与他的同年张之洞、黄体芳等人一样,以犯言直谏闻名。 那么,边宝泉为什么为李鸿章呈送「 ”祥瑞”而动怒呢? 原来,就在一年之前,直隶省就因为永定河发大水,出现数十年不见的洪灾。李鸿章在赈济灾民的同时,对永定河堤岸进行了整治。然而,就在当年夏末秋初之际,几场大雨一下,永定河北岸又出现决口,导致保定、天津所属州县又被洪灾肆虐,老百姓苦不堪言。 边宝泉认为,直隶省多次遭遇洪灾,李鸿章竟然向皇帝敬献「 ”祥瑞”,简直就是阿谀逢迎之徒,必须要专折奏事,进行弹劾。 很快,边宝泉的奏折就送到同治皇帝面前。 这道奏折开门见山地说:「 ”祥瑞之说,盛世不言,即‘丰年为瑞’一语,亦谓年谷顺成,民安其业,以是为瑞耳!未闻水旱频仍,民生凋敝之余而犹复陈嘉祥、谈瑞应者也!”意思是,盛世不说祥瑞,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祥瑞。从来没听说过到处都是洪涝灾害却跑出来谈祥瑞的。 接下来,边宝泉引证史实,说明一棵麦上有二个穗并不稀奇,因为甚至有七八个穗的。比如,北宋政和二年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这句话杀伤力很大。「 ”政和”是宋徽宗的年号,宋徽宗是亡国之君。看来一棵麦上有七八个穗这样的「 ”祥瑞”,都拯救不了北宋王朝。 不仅如此,边宝泉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据,证实一棵麦上有二个穗的事情:「 ”臣少居乡里,每见麦非甚歉,双歧往往有之。” 说直隶州县「 ”逢迎谀谄,摭拾微物,妄事揄扬”,李鸿章对「 ”此等庸劣官绅,宜明晓以物理之常,不足为异,绝其迎合之私,岂可侈为嘉祥,据以入告?”忧虑「 ”此端一开,地方官相率效尤,务为粉饰,流弊有不可胜言者!”因此「 ”请旨训饬,庶各省有所儆惕,不致长浮夸而荒实政。” 随后,边宝泉尖锐地批评道,敬献「 ”祥瑞”是「 ”庸劣州县之故习”,李鸿章作为直隶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本应该对「 ”此等庸劣官绅,宜明晓以物理之常,不足为异,绝其迎合之私,岂可侈为嘉祥,据以入告?” 边宝泉特别担忧的是,李鸿章敬献「 ”祥瑞”之举会成为地方官员纷纷效仿的对象:「 ”此端一开,地方官相率效尤,务为粉饰,流弊有不可胜言者!”因此他「 ”请旨训饬,庶各省有所儆惕,不致长浮夸而荒实政,天下幸甚。” 按照同治皇帝的意见,是要训饬自李鸿章以下的大小官员,给他们一个警告。然而,慈禧太后没有这样做,她认为李鸿章是曾国藩死后朝廷的柱梁,不能轻易动他,更不能让他在洋人面前丢了面子。最后,只是通饬各省,不言祥瑞。 【参考资料:《清史稿》《皇朝经世文续编》等】

相关参考

亲自弹劾曾经提携自己的李鸿章

袁世凯,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1916年6月6日因病不治身亡,终年57岁。曾任清朝巡抚、总督、军机大臣、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洪宪皇帝,所有的这些官职都属于一个人;受李鸿章保举、光绪皇帝信任、

李鸿章为何陷入通敌叛国案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李鸿章,罪名是腐败、通敌。在这篇《奏陈北洋情事请旨密查并请特派大臣督办天津团练折》中,张仲指控李鸿章及其子李经

曾国藩弹劾翁同书,李鸿章添上24个字让其死罪难逃

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曾国藩弹劾翁同书,李鸿章添上24个字让其死罪难逃

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

同治皇帝岳丈妻女惨遭八国联军轮奸

  同治皇后的父亲、户部尚书崇绮的妻子和女儿被拘押到天坛,遭到八国联军数十人轮奸,归来后全家自尽,崇绮服毒自杀。  李鸿章之泪  从17世纪中叶起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和发展,西方列强

谁是高升号事件的罪魁祸首

  1894年9月8日,正当中日两国在朝鲜惨烈激战时,一颗“炸弹”却在紫禁城里引起轩然大波:江南道监察御史张仲炘弹劾正当前敌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罪名是骇人听闻的腐败、通

长足发展的秦朝御史纠弹制度

   秦王朝设御史大夫一名,为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负责统率监察官员对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官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纠举弹劾。秦时,国家政权机关设三大部门,一是丞相,掌管行政,协助皇帝处理万机;二是太尉,

只因弹劾刘瑾被杖毙午门 大明朝忠臣蒋钦

...敌指使校尉往死里打的,致残算幸运,致死也不鲜见,而御史蒋钦就是杖毙午门的冤魂之一。明弘治九年(1496

只因弹劾刘瑾被杖毙午门 大明朝忠臣蒋钦

...敌指使校尉往死里打的,致残算幸运,致死也不鲜见,而御史蒋钦就是杖毙午门的冤魂之一。明弘治九年(1496

隋朝官制中的御史台是个什么职位

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增设了谒者、司隶二台,合称三台。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从三品)1人,次官为治书侍御史2人。属官有侍御史8人,殿内侍御史、监察御史各12人,录事2人。御史职掌纠察弹劾。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