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闯王大顺军席卷天下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Posted 闯王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闯王大顺军席卷天下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李闯王大顺军席卷天下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2、李闯王是哪个朝代,李自成是什么朝代

李闯王大顺军席卷天下为何在清军面前不堪一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四月,山海关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同吴三桂的明朝边兵,以及多尔衮的清军,展开了一场激战。这是当时最强劲的两大武装集团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战略总决战,关外的八旗精兵,和关内大顺军的百战之师,为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终于在此地此时正面碰撞。战役的结果众所周知,大顺军伤亡惨重,大败而逃。

此战也成为李自成部队极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之后,大顺军一溃千里,再未能东山再起。万里中原,最后一只足以抗衡八旗清军的武装力量,从此土崩瓦解。李自成身经百战,大顺军部队也是血火疆场冲杀十几年,论治理天下确实不是内行,论打仗可说是行家里手。明朝廷多少精兵良将都报销在李闯王手下。可就这么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在清军面前却一战即溃,令后人徒增怅惘。

试着分析一下,李闯部队失败原因,以下两点不可忽视。

一 双方对对方的战略重视度不同

清朝一方虽僻处辽东,却久有吞天下之至,一直密切关注关内明军和农民军的作战形势,并思考对策。皇太极在清军某次出征关内时曾指示主将:“如遇上流寇(农民军),就说明朝统治混乱腐败逼迫你们造反,我们出兵也是针对明朝。申斥告诫士兵们,千万别误杀他们一人,以免把关系搞坏”。可以说是处心积虑,谨慎再三。

1644年正月,多尔衮听闻李自成即将北上进攻京城,立即做出反应,考虑和义军“协谋同力并取中原”。派使者到陕西送信给李自成,信中大意是:"此次写信,想和各位大帅齐心合力,共同进取中原,倘若真能一统天下,我们共享富贵。不知您的心意如何,诚心盼望您能尽快派人来告知,我们能推心置腹交流一下”。明显表示出对大顺军动态的高度关切,想借机试探一下李闯王的态度。不料李闯王对此不屑一顾,未做任何反应。总体上而言,大顺军对关外清兵的关注度和重视度,远不如对方。整个闯军决策层,自始至终没有警惕关外满清军队时刻虎视中原,意识到他们绝非一般土匪强盗,抢一票就跑,而是自己将来争夺天下的强大对手。

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大顺军部队来到山海关下,开始攻城,吴三桂的关宁兵进行了反击。双方激战一日一夜,吴三桂渐渐力不能支。当天夜里,接到吴三桂求援信的多尔衮,率领清兵抵达山海关下。耐人寻味的是,面对吴三桂的连连告急,多尔衮却不慌不忙,按兵不动。原来之前大汉奸洪承畴对他建议过:“未可以昔日汉兵轻视之”。意思是不要像之前对待明朝军队一样小看农民军。多尔衮诡诈过人,采取了谨慎稳妥的态度。一则观察吴三桂是否真心归降,二则要躲开大顺军锐气,来一个避实击虚。因此他采取了后发制人,以逸待劳的战术。

四月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出城拜见多尔衮,恳请出兵。多尔衮表示同意,挥军入关。清朝统治者梦寐以求数十年却难以企及的山海关,终于敞开了大门。

大顺军苦战一日一夜,天明后马上又在关城下摆开阵势,与吴三桂对垒野战。清军也出关来到渤海之滨,选择大顺军阵型的末尾处作为突击方向。多尔衮告诫清军:"勿得越伍躁进,此兵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则大业可成"。于是一整个上午,清军作壁上观,让吴三桂率关宁部队与大顺军死战。吴三桂也拼了命,带兵反复冲杀,几度被围几度冲出,大顺军更是前仆后继血战不退。双方都已伤亡惨重,疲惫不堪。

回想当时情景,真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即将吞并天下的胡虏在一旁坐山观虎斗,亡国灭种之际两支中原武装力量还在杀得你死我活。

午时已过,大风骤起。多尔衮挥动令旗,蓄势已久的数万八旗骑兵在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万马奔腾,铁蹄震地,飞矢如雨,向大顺军席卷而来。已经血战整整一天一夜的大顺军措手不及,面对战力剽悍的八旗生力军,再也抵挡不住,全线崩溃。清初《庭闻录》记载了当时情景:清兵蓄锐不发。苦战至日佚,三桂几不支,清兵鼓勇而前,以逸待劳,遂克大捷。《多尔衮传》也记载:贼力斗良久。……从三桂阵右突出,冲贼中坚。可以说,在这场大战中,多尔衮的战术布置直接决定了战争结局。

李闯王是哪个朝代,李自成是什么朝代

李自成是什么朝代

  李自成建立国家为大顺,在西安称帝,年号“永昌”。

  基本简介:   大顺,是由明末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领导创建的农民革命政权。其前身,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闯将”部主力。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于南阳称“奉天征讨文武大将军”。次年,改行“奉天倡义营文武大将军”名义。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于襄阳创建“大顺”中央政权,进号“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于西安称帝,国号仍为“大顺”,年号“永昌”。同年,大顺军灭亡明朝。明将吴三桂旋即以重镇山海关降清并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亲征山海关失利,被迫于原明宫复登帝位后退出北京。大顺永昌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率军南下途中牺牲于湖北九宫山。大顺军余部奉自成弟李自敬为主,改行“联(南)明抗清”之策。次年,李自敬于荆州战役中为清军俘杀。大顺将士改奉自成之侄李锦为主,对外使用南明“忠贞营”名义,内部仍“大顺”政权不变。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李锦义子李来亨等对外称李锦故去。分率主力离开两湖地区远征。永历六年(1652年),以李来亨为帅、大顺军为主力的“夔东十三家军”组成,坚持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失败,李来亨、李嗣名父子牺牲。康熙十三年(1674年),大顺军老营湖南宜章莽山根据地被吴三桂“周”军攻陷,李锦出家隐居。大顺政权结束。

李自成建立的是什么朝代?

是大顺。

大顺(1644年—1645年)是上承大明下启大清,由李自成在西安建立的政权。

明末,天灾人祸不断,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队伍。1643年李自成改襄阳为襄京,称新顺王。

1644年正月李自成称帝,国号为大顺,改西安为长安,称西京;二月李自成率军东征伐明;三月攻占北京,大明作为一个全国性质的统治结束;四月顺军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退回北京,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

永昌二年(1645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击败顺军,李自成被迫放弃西安,经武关入襄阳;三月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四月清军在湖北阳新、江西九江接连大败顺军。五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南九宫山为地主团练武装所杀;顺军余部被南明隆武政权所招抚为忠贞营。

大顺疆域,东自山东,西至甘宁,北沿长城,南达江淮,掩有北直、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西北甘肃、青海、宁夏的一部分,川北保宁地区若干州县,及今江苏、安徽淮河流域地区,长江流域则有湖广的荆州、襄阳、承天、德安四府等地。

扩展资料:

大顺的灭亡

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开始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阵斩清提督金玉和与副将常鼎、参将陈国才等,乘胜进攻沁阳,清卫辉总兵祖可法率部增援。

多尔衮闻报,急令豫亲王多铎转兵西向,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进攻大顺。李自成亲率大将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部清军决战于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在灵宝县境击败大顺驻军后西趋潼关。

李自成占领西安后,清廷命多铎部东进南京,摧毁弘光政权,命阿济格部继续追击大顺军。此时,50万大顺军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清军追击下,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十三仗,丧失了全部辖地。

五月,李自成率兵一部退至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当地地主武装袭击,不幸牺牲,大顺政权遂而瓦解。其余部30余万后来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与南明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最后于康熙三年 (1664年)失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大顺

李志成李闯王是哪朝的

明末豪杰——李闯王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豺狼当道、民不聊生。1628年陕西等地严重干旱,赤地千里,高迎祥等农民起义爆发。高迎祥牺牲后,起义军主要有两支:一支由闯王李白成率领,另一支由张献忠率领。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家庭贫困,幼年曾为地主牧羊,生活悲惨。明末农民战争爆发后,李参加起义军,作战英勇,战功赫赫,被称为“李闯王”。1643年,李白成起义军占领西安,次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宣传“三年免征,一民不杀”、“平买平卖”政策,滦受各地人民欢迎。1644年李白成农民起义军从陕西经山西大同、北京居庸关,兵临于北京城下,逼使明末崇桢帝吊死于景山东头的老槐树下,明王朝从此灭亡。4月29日,李白成在紫禁城武英殿即皇帝位,但于第二天便撤出北京。因为李白成进军北京的消息很快传到东北,清朝摄政王多尔衮急率大军南下,山海关明将吴三桂投降清朝引清兵人关,与李白成在山海关展开大战。李自成失利转战外地,1645年于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后来张献忠在四川与清军作战中也英勇牺牲。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腐朽的明王朝,为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诗篇。

明朝被哪个朝代灭掉的

北京城是被闯王攻破的,建立大顺,明朝正统被灭;明朝南方小朝廷是被清朝灭的。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分别都是什么皇帝,什么朝代?

中国历史上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

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君主(单于、可汗、赞普)总数为251人。

历代农民起义建元、立国、称帝(王)者,约100人。

封建割据称帝者(如安禄山)。约有60人。

1、秦朝

秦始皇帝嬴政、二世皇帝嬴胡亥、秦王嬴子婴。

2、西汉

太祖刘邦、孝惠皇帝刘盈、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孝景皇帝刘启、世宗/孝武皇帝刘彻、孝昭皇帝刘弗陵、汉废帝/昌邑王刘贺、中宗/孝宣皇帝刘询、(高宗)/孝元皇帝刘奭、(统宗)/孝成皇帝刘骜、孝哀皇帝刘欣、(元宗)/孝平皇帝刘衎、孺子婴刘婴(王莽摄政。刘婴未称帝,仅为傀儡皇太子)。

3、新朝:新皇帝王莽。

4、玄汉:更始帝刘玄。

5、赤眉汉:建世帝刘盆子。

6、赵汉:汉嗣帝王郎。

7、成家:成家公孙述。

8、东汉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显宗/孝明皇帝刘庄、肃宗/孝章皇帝刘炟、(穆宗)/孝和皇帝刘肇、孝殇皇帝刘隆、(恭宗)/孝安皇帝刘祜、前少帝北乡侯刘懿、(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孝冲皇帝刘炳、孝质皇帝刘缵、(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孝灵皇帝刘宏、后少帝/弘农怀王刘辩、孝献(孝愍)皇帝刘协。

9、三国魏

高皇帝曹腾、太皇帝曹嵩、太祖武皇帝曹操、高祖/文皇帝曹丕(资治通鉴记载为世祖)、烈祖/明皇帝曹睿、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皇帝/陈留王曹奂。

10、三国蜀

烈祖/昭烈皇帝/先主刘备、仁宗/孝怀皇帝/后主刘禅。

11、三国吴

始祖武烈皇帝孙坚、太祖/大皇帝孙权、废皇帝/会稽王孙亮、太宗景皇帝孙休、末帝/乌程侯孙晧

12、西晋

高祖/宣皇帝司马懿、世宗/景皇帝司马师、太祖/文皇帝司马昭、世祖/武皇帝司马炎、孝惠皇帝司马衷、赵王司马伦(篡位)、孝怀皇帝司马炽、孝愍皇帝司马邺。

13、东晋

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肃宗/明皇帝司马绍、显宗/成皇帝司马衍、康皇帝司马岳、孝宗/穆皇帝司马聃、哀皇帝司马丕、废帝/海西公司马奕、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烈宗/孝武皇帝司马曜、安皇帝司马德宗、恭皇帝司马德文。

14、前凉

恒王张重华、哀王张曜灵、威王张祚、冲王张玄靓、悼王张天锡。

15、后凉

太祖/懿武帝吕光、隐王吕绍、灵帝吕纂、末主吕隆。

16、南凉

烈祖/武王秃发乌孤、康王秃发利鹿孤、景王秃发傉檀。

17、西凉:太祖/武昭王李暠

18、北凉

文王段业、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哀王沮渠牧犍。

19、前赵

高祖/光文帝刘渊、废帝刘和、烈宗/昭武帝刘聪、隐帝刘璨、襄宗刘曜。

20、后赵

高祖/明帝石勒、太祖/武帝石弘、正帝石虎、成帝石世、仁武帝石遵、兴武帝石鉴、末帝石袛。

21、前秦

高祖景明帝苻健、越厉王苻生、世祖/宣昭帝苻坚、哀平帝苻丕、太宗/高帝苻登、越厉王苻生。

22、后秦

太祖/武昭皇帝姚苌、高祖/文桓皇帝姚兴、末主姚泓。

23、西秦

高祖/武元王乞伏乾归、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厉武王乞伏暮末。

24、前燕

高祖/武宣帝慕容皝、烈祖/景昭帝慕容隽、隐宗/幽帝慕容暐。

25、后燕

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烈宗/惠愍皇帝慕容宝、开封公慕容详、赵王慕容麟、中宗/昭武皇帝慕容盛、高宗/昭文皇帝慕容熙、景宗/惠懿皇帝慕容云。

26、南燕

世宗/献武帝慕容德、太祖/穆帝慕容纳、文帝慕容超。

27、北燕

太祖/文成皇帝冯跋、昭成皇帝冯弘。

28、成汉

太宗/武帝李雄、哀帝李班、幽公李期、昭文帝李寿、归义侯李势。

29、南朝宋

高祖/武皇帝刘裕、少帝刘义符、太祖/文皇帝刘义隆、废帝刘劭(史称“元凶”)、世祖/孝武皇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太宗/明皇帝刘彧、后废帝刘昱、顺皇帝刘准。

30、南朝齐

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世祖/武皇帝萧赜、前废帝/郁林王萧昭业、后废帝/海陵恭王萧昭文、高宗/明皇帝萧鸾、炀皇帝东昏侯萧宝卷、和皇帝萧宝融。

31、南朝梁

高祖/武皇帝萧衍、临贺王萧正德、太宗/简文皇帝萧纲、豫章王萧栋、武陵王萧纪、世祖/孝元皇帝萧绎、闵皇帝/贞阳侯萧渊明、敬皇帝萧方智、废帝萧庄。

32、西梁

中宗宣皇帝萧詧、世宗孝明皇帝萧岿、惠宗孝靖皇帝萧琮、萧铣。

33、南朝陈

高祖/武皇帝陈霸先、世祖/文皇帝陈蒨、废帝陈伯宗、高宗/孝宣皇帝陈顼、长城炀公/后主陈叔宝。

34、北朝北魏

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南安隐王拓跋余、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高祖/孝文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肃宗/孝明皇帝元诩、殇皇帝元姑娘(元诩之女)、幼主元钊、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废帝/长广王元晔、烈宗/节闵皇帝元恭

35、安定王元朗:显宗/孝武皇帝/出皇帝元修。

36、北朝东魏

孝静皇帝元善见、北朝西魏、文皇帝元宝炬、废帝元钦、恭皇帝元廓(拓跋廓)。

37、北朝齐

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世宗/文襄皇帝高澄、显祖/文宣皇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皇帝高演、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后主高纬、安德王高延宗、幼主高恒。

38、北朝周

太祖/文皇帝宇文泰、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宣皇帝宇文赟、静皇帝宇文阐、隋朝、高祖/文皇帝杨坚、世祖/明皇帝/炀皇帝杨广、恭皇帝杨侑、皇泰帝杨侗、秦王杨浩。

39、唐朝

高祖皇帝李渊、太宗皇帝李世民、高宗皇帝李治、则天顺圣皇后/则天大圣皇帝武曌/武则天(武周代唐)、中宗皇帝李显、殇皇帝李重茂、睿宗皇帝李旦、玄宗皇帝李隆基、肃宗皇帝李亨、代宗皇帝李豫、德宗皇帝李适、顺宗皇帝李诵、宪宗皇帝李纯、穆宗皇帝李恒、敬宗皇帝李湛、文宗皇帝李昂、武宗皇帝李炎、宣宗皇帝李忱、懿宗皇帝李漼、僖宗皇帝李儇、昭宗皇帝李晔、景宗/昭宣光烈孝皇帝/哀帝李柷。

40、大齐:承天应运启圣睿文宣武皇帝黄巢。

41、五代后梁

太祖 神武元圣孝皇帝朱温、废帝/郢王朱友圭、末帝朱友贞。

42、五代后唐

太祖武皇帝李克用、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李亶(李嗣源)、闵皇帝李从厚、末帝李从珂。

43、五代后晋:

高祖 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石敬瑭、出皇帝/少帝石重贵。

44、五代后汉: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暠(刘知远)、隐皇帝刘承佑。

45、五代后周

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柴荣、恭皇帝柴宗训。

46、辽朝

太祖 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耶律亿(耶律阿保机)、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耶律德光、世宗 孝和庄宪皇帝耶律阮、穆宗 孝安敬正皇帝耶律璟、景宗 孝成康靖皇帝耶律贤、圣宗 文武大孝宣皇帝耶律隆绪、兴宗 神圣孝章皇帝耶律宗真、道宗 仁圣大孝文皇帝耶律洪基、恭宗 恭怀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47、北辽

宣宗 孝康皇帝耶律淳、、神宗(梁王)耶律雅里、英宗耶律术烈。

48、西辽

德宗耶律大石、感天皇后萧塔不烟、仁宗耶律夷列、承天皇帝耶律普速完、末帝耶律直鲁古、恭帝屈出律。

49、北宋

太祖皇帝赵匡胤、太宗皇帝赵炅(赵匡义、赵光义)、真宗皇帝赵恒、仁宗皇帝赵祯、英宗皇帝赵曙、神宗皇帝赵顼、哲宗皇帝赵煦、徽宗皇帝赵佶、钦宗皇帝赵桓。

50、南宋

高宗皇帝赵构、简宗赵旉、孝宗皇帝赵昚、光宗皇帝赵惇、宁宗皇帝赵扩、理宗皇帝赵昀、度宗皇帝赵禥、恭宗皇帝赵显、端宗皇帝赵、怀宗皇帝赵昺。

51、西夏

太祖帝李继迁、太宗皇帝李德明、景宗皇帝李元昊、毅宗皇帝李谅祚、惠宗皇帝李秉常、崇宗皇帝李乾顺、仁宗皇帝李仁孝、桓宗皇帝李纯佑、襄宗皇帝李安全、神宗皇帝李遵顼、献宗李德旺、末帝李睍。

52、大理

太祖段思平、文经帝段思英、圣慈文武帝段思良、至道广慈帝段思聪、应道帝段素顺、昭明帝段素英、宣肃帝段素廉、秉义帝段素隆、圣德帝段素真、天明帝段素兴、兴宗孝德帝段思廉、上德帝段廉义、广安帝杨义贞、上明帝段寿辉、保定帝段正明、大中帝高升泰、中宗文安帝段正淳、宪宗段正严、景宗段正兴、宣宗段智兴、享天帝段智廉、神宗段智祥、孝义帝段祥兴、天定贤王段兴智。

53、金朝

太祖皇帝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太宗皇帝完颜晟、熙宗孝成帝完颜亶、废帝/海陵炀王完颜亮、世宗 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帝完颜雍、章宗 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仁孝帝完颜璟、卫绍王完颜允济、宣宗 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帝完颜珣、哀宗 敬天德运忠文靖武天圣烈孝庄皇帝完颜守绪、昭宗 定文匡武闵怀皇帝/末帝/后主完颜承麟。

54、元朝

烈祖 神元皇帝孛儿只斤·也速该、太祖 法天启运圣武皇帝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睿宗监国仁圣景襄皇帝孛儿只斤·拖雷、太宗 英文皇帝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 简平皇帝孛儿只斤·贵由、宪宗 桓肃皇帝孛儿只斤·蒙哥、世祖 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 钦明广孝皇帝/完泽笃汗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孛儿只斤·海山、

仁宗 圣文钦孝皇帝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睿圣文孝皇帝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晋宗 致孝皇帝/泰定帝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兴宗 德孝皇帝/天顺帝孛儿只斤·阿刺吉八、文宗 圣明元孝皇帝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 翼献景孝皇帝孛儿只斤·和世琜、宁宗 冲圣嗣孝皇帝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惠宗 宣仁普孝皇帝/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昭宗 武承和孝皇帝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55、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惠宗皇帝朱允炆、成祖皇帝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镇、代宗皇帝朱祁钰、宪宗皇帝朱见深、孝宗皇帝朱祐樘、武宗皇帝朱厚照、世宗皇帝朱厚熜、穆宗皇帝朱载垕、神宗皇帝朱翊钧、光宗皇帝朱常洛。

56、清朝

太祖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圣祖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世宗皇帝爱新觉罗·胤禛、高宗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仁宗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宣宗皇帝爱新觉罗·旻宁、文宗皇帝爱新觉罗·奕詝、穆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德宗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废帝(宣统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开封市经历了几个朝代?

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继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

开封,古称东京,是我国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开封曾被称为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等。

今开封城东北约20公里的开封县杜良乡北部,有一个村庄名叫“国都里”,相传夏代都城曾设于此地,其村名因而沿袭至今。春秋早期,郑庄公在今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附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

战国时期,魏惠王迁都于大梁(今开封市鼓楼区),兴水利、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大梁由此成为繁华的名都大邑之一。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乃至北宋和金,先后在开封建都。

扩展资料: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都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等鲜明的城市特色。

开封又名汴州、汴梁、汴京、东京,自战国时候的魏开始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尤其是北宋时期,它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曾达到“汴京富丽天下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科学技术空前繁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和造纸都是在北宋得以应用和完善。

被称为“神品”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和由宋代人孟元老撰写的具有极高历史研究价值的记实之作《东京梦华录》,生动、真实地记录下了当时开封的盛景,使我们时隔千年,仿佛仍能听到那热腾腾的叫卖和熙来攘往的脚步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封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开封 一座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文化古城

中国历史朝代歌的准确意思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夏朝的国王同志姓虞,而东周被秦国灭了,秦国灭了周朝后,才灭了其他六国。 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王莽篡位,建立的朝代名字叫“新”,刘秀同志把他赶下台后,迁都到洛阳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是说东晋被拓拔魏国灭了,分成了南北朝。南方先后五朝,前面一朝被后一朝所灭,而北方则同时出现了很多国家,最多的时候有十六国。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是说隋朝灭了南陈,统一了全国。武则天登皇位,把唐朝改名为周朝。史书上提起来是武周。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是说唐朝亡了以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南方有九个小国,再加上北方河东地区的北汉,被称为十国。北宋灭了南唐以后,疆土基本稳定下来了,大言不惭的说他统一了。 这里的“伶官舞后庄”指后唐国主庄宗李存勖宠信伶官(唱歌的,演戏的),最后却被伶官杀死的典故。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 李闯王建立的朝代是顺朝,同时张献忠在四川建立“西”朝。明朝的残余势力逃到南方建立了南明。 后面的算近代史了,大家都知道,不说了

开封是哪几个朝代的都城

  开封究竟是几朝古都,众说不一。目前被认定为魏、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七朝。

  开封城最早建于夏商周时期。春秋-卫国时期命名为仪邑。战国时期改名为大梁。郑国在此地修建粮仓命名为启封。汉景帝时期为避讳刘启名讳,改启封为开封。   公元前365年,魏梁惠王迁都到开封城,改城名为大梁   公元前225年,秦将王贲领兵围困大梁城,掘开黄河水淹大梁城,城池严重被毁。秦统一六朝以后,在开封设立浚仪县。秦灭,汉袭秦制设浚仪县。   公元534年东魏时期,在开封设立梁州,后改名为汴州。   公元781年,唐节度使李勉驻汴州,重建汴州城池,使开封成为辖汴、宋、颖、亳四州重镇。五代时期梁、晋、汉、周分别建都开封城。   后周大将赵匡印在开封陈桥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在开封建立大宋政权,北宋在开封传位9帝。历时168年,金灭宋后,开封改名为汴京,金朝分别于公元1161年、1213年两次迁都到汴京城。   元朝最早在开封设立南京路,后改为汴梁路,为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省会。明朝,设立开封为河南省省会。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为周王,在开封建立王都。公元1642年开封官府为抵抗明李闯王农民起义军掘开黄河,开封全城淹没,建筑几毁于尽。   公元1662年,清康熙重建开封城,现开封城所存古建筑多为清朝时期建设。 朝代(83)李自成(11)

相关参考

李闯王是哪个朝代,李自成是什么朝代

李自成是什么朝代  李自成建立国家为大顺,在西安称帝,年号“永昌”。  基本简介:  大顺,是由明末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领导创建的农民革命政权。其前身,为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闯将”部主力。明崇祯

明朝为何而亡

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砍杀嫔妃数十人,在多次鸣钟求救无门后,在煤山自缢身亡,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灭亡。那么,明朝到底亡于何人呢、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闯王是闯王李自成的大顺

“闯王”李自成为何神秘失踪?为何后世传其出家

“迎闯王,不纳粮”,这句歌谣深刻反映出广大民众对李自成的支持和拥护,亦成为李闯王传奇生平的最大亮点。入京后的李自成集团志得意满,在胜利的果实面前迷失,最终兵败如山倒,李闯王本人亦下落不明。一代英豪竟落

吴三桂为何对闯王李自成穷追不舍

吴三桂对闯王李自成,穷追不舍,誓要赶尽杀绝,有三方面原因:一、报杀父、灭家、夺妻之仇。李自成攻打北京城时,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提督京营,城破被俘,李自成逼迫吴襄写信劝吴三桂投降大顺军。但吴三桂一面受到清多

揭秘闯王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

传说中的李自成的宝藏到底藏在哪里?投降清兵的吴三桂四处寻找,最后在江西省幕阜山发现大顺军后裔的居住地。那么闯王李自成的宝藏是否最终藏于此地?在《永历实录》一书中记载:1645年南明川湖总督何腾蛟与大顺

李自成如果让刘宗敏先出战,清军出动时主力再杀出,结局会如何

1644年(大顺永昌元年,清顺治元年)四月,李自成率农民军在山海关外和吴三桂部激战,战斗打的非常激烈,当双方都疲惫不堪的时候,这时,满清多尔衮率八旗军突然杀出,与明吴三桂合兵一处,一举击败了李自成的大

李自成的大顺朝,为何打不过清朝与明朝联军

李自成于公元1644年建立大顺朝,并率军攻陷明朝首都。但镇守山海关的明军与清军联手,又将李自成赶出了紫禁城。许多人认为是陈圆圆这个女人,让李自成当了短命皇帝(因为李自成的手下霸占了吴三桂的宠妾陈圆圆,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隆武、鲁王两个南明政权先后覆灭之后,清军分三路向西南进攻,驶守在两广的明朝官员瞿式耜(音sì)等在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即位,年号永历,历史上称他永历帝。公元1647年十一月,明朝将领何腾蛟,依靠大顺军余

闯王李自成的百万大军为何遇清军一触即溃

闯王李自成最后失败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个谜。百余年来,专家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说败于不得人心的,有说败于骄傲自满的,有说败于腐化堕落的,有说败于红颜祸水的,等等,都不能令人信服。因为这些答案都不能解

李自成真的死于九宫山吗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世称“李闯王”,他建立了大顺政权,并推翻了明王朝。然而,李自成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后来他被清廷击败,不得不率领残部转战各地。顺治二年二月,李自成在清军的围追下,从西安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