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经济文化远超汉唐

Posted 太祖

篇首语:有的时候难过的不是结局不够好,而是真诚没有被善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经济文化远超汉唐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积贫积弱的宋朝,为何经济文化远超汉唐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共诞生了422位皇帝,历经20余朝,在这么多朝代中论繁荣富裕当属「 ”宋朝”,为什么历史上「 ”重文轻武”被称为「 ”弱宋”的大宋在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下经济、文化、政治上都远超「 ”汉唐”?今天李夫子跟大家聊聊弱宋是如何在不利环境下逆袭成长为封建王朝的巅峰! 大宋 大家都知道汉唐是我国古代文明强大的代表,与之相比,宋朝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环境都相对恶劣。 不利的内因——政治遗产的继承 新朝的建立通常是在破灭旧朝的基础上,而旧朝遗留下来的资源就成了新朝建立之初发展的最大助力,先说汉朝,它是建立在秦朝灭亡之后,而秦朝是大一统帝国,书同文、车同轨,已经为全国治理打下了一个基础,秦朝在时,还有内部六国余孽作乱,外部游牧民族侵扰,所以秦朝皇帝对内平叛乱,对外修筑长城,等把一切不利因素扫平之后,秦朝也耗尽了自己最后的国力,汉朝起来了,起码它不用劳民伤财的修筑长城,它可以很好的利用秦朝留下的各种资源发展壮大! 秦朝修筑长城 再说唐朝,它的前身也是大一统的国家隋朝,无论是修建大运河、开创科举制、三征高句丽等在当时都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并最终使隋朝走向灭亡,而唐朝完美的继承了前朝的遗产,这为唐朝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在继承了前朝的政治遗传之后也同样很好的借鉴前朝灭亡的教训,能够让当权者警醒! 唐朝立国 反观宋朝,其继承的政治遗产非常不利,因为宋朝皇帝是兵变起家的,它的前面没有大一统的帝国,而是长达几十年分裂的「 ”五代十国”,这跟秦朝之前的战国时代,隋朝之前的五胡乱华局面很相似,而在这种情况下宋太祖赵匡胤实现统一、立国天下,就很容易迷失在巨大的胜利当中,甚至忘乎所以!另外无论是汉朝还是唐朝是建立在大一统的基础上的,立国之后可以专心治理国家,而宋朝的立国那是经过了漫长的战争,立国之后也始终处于内优外患之中而牵扯精力! 不利的外患——游牧民族的侵袭 中原王朝数千年来始终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基本守多攻少,但是汉唐为什么被称为强大的代表,就是因为这两个朝代都在对外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无论是汉朝所面对的「 ”匈奴”还是唐朝所面对的「 ”突厥”,其实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而只能称作势力强大的少数民族部落,而且对于部落的管理也处于比较原始的水平,他们侵犯汉唐主要是为了掠夺物资,只能说是「 ”侵扰”而非「 ”侵略”! 再来说宋朝,那所处环境就不一样了,宋朝主要面对的敌人是辽国和金国,后面还有蒙古国,在当时的北宋来说,虽然解决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天下,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同宋朝并立的还有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党项人建立的「 ”西夏国”,还有距离较远的「 ”吐蕃国”,可以说宋朝在建立的时候,辽国就已经立国几十年了,而且从一个游牧民族逐渐变成一个政权国家,其军事实力可以说非常强! 西夏立国 这些国家既保留了少数民族掠夺物资的特性,但也具有扩张领土的欲望,据史料记载,从公元979年至公元1004年,宋辽两国为了领土之争,就发生了长达25年之久的战争,双方均伤亡惨重!据《燕地旧考志》记载:「 ”宋雍熙三年,辽统和四年,宋军分三路北伐,宋辽于益津关北二十里激战近一日,血流成河,宋军伤亡惨重。” 宋辽之战 再说西夏,西夏建立于公元1038年,是由党项人「 ”李元昊”建立的,凭借着富庶的宁夏平原,李元昊建立起了东进黄河、西抵玉门,南接萧关、北至大漠20000余平方公里的西北大国,建国第二年李元昊即率领西夏铁骑发动了对宋朝的战争,历经数年,相继发动了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四大战役,使宋朝伤亡惨重! 西夏发动战争 就是在如此内忧外患之下,宋朝不仅稳定住了政局,并且可以使国内的经济得到高速发展,在经济、文化上一举超越汉唐,缔造繁荣大宋,这背后离不开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后任皇帝制定并推动的一系列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政策! 杯酒释兵权——最成功的一次军政改革 大家都说宋朝开国皇帝很仁慈,对开国功臣没有大开杀戒,基本上都善始善终,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但对于这个事情很多人看法不一,但在李夫子看来,采取杯酒释兵权这种制度来解除兵变之忧,是专制社会、皇权集中的必然结果,相比其他朝代,尤其是明朝的做法,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就显得非常的人道和合理。 借助杯酒释兵权的举动,宋太祖成功的收拢了兵权,并借此机会,针对前朝历代的流弊,结合当时情况,对政治体制做出了非常大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军事改革 宋太祖赵匡胤取消了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的职位,设立「 ”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并无统兵权,又设三衙,即「 ”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最高指挥部门,有统兵权但无调动权,两个机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共同向皇帝负责! 此后军队又实行「 ”更戍法”,定期换防将帅,而这种军事制度的改革对于消除长达200余年藩镇割据的局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二,政治革新 为了防止权臣、外戚、内宫的干政,把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到朝廷,宋朝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行政做出了巨大的改革,宋朝的权力中心为「 ”二府制”,也就是两个部门「 ”中书和枢密院”,分管政治和军事,特点就是文武分权!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数人、枢密使数人,三司使数人,极大的分化了政、财、军等权力,使得丞相无法独揽大权! 而对独霸一方的节度使,则采取夺其权利、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办法,逐步把节度使从地方调回京城,担任闲职,各州州郡则有朝廷直接控制,派官员任地方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第三,革新财政 新的财政制度规定,凡地方财政每年的税收收入,除吃穿己用之外,凡属钱币之类全部都要上交京师。而经过这样的大变革,宋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化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政治趋于稳定,待到宋真宗和宋哲宗时期,北宋继续深化经济革新,实施两税法、租佃制等制度,又进一步的刺激了宋朝经济的发展! 以文立国——最恰当的立国政策 宋朝的革新最值得肯定的就是「 ”以文立国”的基本制度,宋太祖把科举制度作为选拔人才的基本制度,无论是寒门学子还是农桑人家,学而优则仕,都可以身居庙堂之上!文官出任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长官,地位位居武官之上。而对于军队则是「 ”无常帅”、「 ”帅无常军”,地方官的主要责任是「 ”治理百姓”,「 ”守土”职责由中央任命专门的军事长官去处理,二者皆有朝廷直接调遣,互不从属,这彻底革除了唐代一来军阀割据的政治传统,也消除了五代十国频繁更迭的政治基础! 宋朝科举选拔制度 「 ”刑不上大夫”——具有开创性、包容性的立国祖训 据历史记载,宋太祖立国之后,曾在太庙里立下祖训,《宋论》对「 ”太祖碑誓”有明确记载:「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开明的一个政策,确保了文官政治,而这一祖训为历代帝王遵守,长达300年之久!由于宋朝历代皇帝很好的贯彻执行,宋朝的官员和士大夫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使得皇权得到了一定的约束。 大臣参与决策与执行政策的权利都比前朝要大很多,在庙堂之上,君臣可以因为一件事而争论不休,江湖之上,书生也可以肆意指点江山,这种开明的政治气氛早就了知识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创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这种种的开明氛围是历朝历代所不具备的,也为宋朝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结:宋朝的开明、包容值得后世学习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朝两度被灭,都亡于外患,而从未亡于内乱,可见宋朝的制度具有其先进性,也是在这样开明包容的氛围内,宋朝才能在内忧外患之下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包括科技反而得到长足发展,最终远超汉唐,屹立世界之巅! 李夫子认为,后世之人,同样也要以开明的思想、包容的心胸,去为人处事,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全方位的进步,最终超越自我,逆袭人生!

相关参考

宋朝雍容华贵,积贫积弱入不敷出的现象为何会出现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即使如此,宋朝也存

历史上哪个朝代起义最多

北宋留给后人的美好的印象来自于《东京梦华录》。光从书名来看,我们就能想象到北宋都城汴梁的繁华,商品经济发达,社会经济繁荣,盛世之象远超汉唐,冠绝明清。然而史学研究证明,宋朝仍然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商品经

宋朝最短命的少年天子,政绩不亚于汉唐,曾出兵重创西夏。

很多人对宋朝的印象,大多停留在软弱无能上。虽然宋朝时期的经济非常发达,国民文化也最为兴旺,但其政治军事能力却弱到令人发指。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赵匡胤重文轻武,赵匡胤本人是武将出身,造反成

”积贫积弱”,却有三百余年国诈,看不一样的宋王朝

宋朝,给人的印象就是「”积贫积弱”,「”孱弱”就是宋朝的代名词,真实的宋朝就是如此吗?陈寅恪先生曾说过,中国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那么,文化之外,宋朝其它方面又是怎样的呢?宋朝国土宋朝是在五代以来

宋朝高薪养廉?包公高达年薪二千万!

宋朝在十一世纪的一百年中,很长时间处在“积贫积弱”、“冗官冗费”的病态之中,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宋朝仍然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及文化昌盛的一个朝代。宋朝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空

汉唐明清都出现了藩王之乱,为何军事实力最弱的宋朝却从未出现

历史上,至尊无上的皇位让亲人兄弟之间有血海深仇一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只为去做上一个能够坐拥江山的位子。我们也知道很多朝代的灭亡都是因为内部的斗争,让国家分崩离析,给外面的人有入侵的机会,致使江山改姓

积贫积弱的晚清为何还要屡次支援他国

晚清时,在风雨飘摇、财政入不敷出的窘境下,也曾经屡屡对他国施以援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清朝政府“颁帑十万助赈日本灾”。这样规模的经济援助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对日本的首次援助。第二次援助

这不可能

凡人有生老病死,朝代有盛衰更迭,此乃亘古不变的真理。翻开历史书本,纵览古代曾经存在过的王朝,不论是强大无比的汉唐,还是积贫积弱的晋宋,最终都难逃灭亡的命运,只是延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除了极个别人,几

宋朝的士兵有多难当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兵制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头脑中对宋朝的概念是“积贫积弱”。其实宋朝一点也不穷,人家可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王朝。宋朝虽然并不

养一百二十五万大军,花掉国家八成收入,宋朝为何还是屡战屡败

众所周知,宋代秉承「”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对武将和士兵的地位进行打压。但是就军事上的支出而言,宋代并不低,甚至可以说远超前代。宋代军费支出,曾经一度达到了国家总收入的十分之八、六分之五。那么,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