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钦山寺的由来

Posted 龙潭

篇首语:所谓一见钟情不过见色起意,所谓日久生情不过权衡利弊。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澧县钦山寺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澧县钦山寺的由来

  公元712年胡人犯边,唐玄宗派兵迎敌却首战失利,胡人兵马进逼,消息传到皇宫,玄宗沉默良久之后大叫:不教胡马度阴山,谁也?近臣答道:李广也。于是玄宗便派人到李广家乡李家祠堂旁修建了一座寺院,祭祀英雄在天之灵。说来也巧,第二仗大获全胜。此寺即钦山寺前身乾明寺。其实,《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汉名将李广,原籍「 ”槐里”(汉县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后来迁居成纪(汉县名,在今甘肃泰安县北)。李广非澧籍人,但此处确有李氏祖祠。   据民国三十三年续修李氏族谱一支系谱,澧县李氏「 ”世居澧南钦山寺侧为县望族”,谱上绘有李氏老宅图、祖祠图、祖茔总图。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找到总谱,但依照姓氏起源考,周朝李利贞为李氏始祖,此后李氏一脉相传,李唐以前天下李姓一家(唐皇素有以李姓赏赐臣下习惯)。李姓历史名人谱中有「 ”李广,汉代名将”的记录,可以断定李氏祖祠的祖宗堂上高供李广神位,所以后人据此传说李广故里在此。   但同样依据《史记》记载,李广可能到过此地。「 ”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既到楚地征讨,又听说此处有李氏祖祠,路过或专程拜谒祖宗、联络借助宗族势力,也在情理之中,所以说那棵据说幸存2500年的伤痕累累、斑迹重重的古罗汉松,真有可能拴过李广的战马。另据《州志》载,在州西南十里的钦山峪,有钦山、雷锋、彭岭等层峦叠嶂,环周三十余里,草木荟蔚,一碧相连,泠水会流,东注于澧。中有钦山寺。相传寺庙基下,即为渔仙洞,「 ”深不可测,风声怒号,毒蛇藏焉,故迭石其口,建庙镇之。”传说「 ”迭石”者即为汉李广将军。南宋初桃源籍进士曾任澧阳县尉,写过一首五言长诗《钦山渔仙洞寻龙君御所在》记叙其事(见高守泉辑注《历代名人咏澧州》)。   当时寺内有一镇寺之宝,僧俗称之「 ”九火铜菩萨”重百余斤;「 ”九火”指经九次冶炼的高纯度精铜,雕作精美绝伦,也不知是哪朝哪代宝物,已无从考证;但为历代方丈续传,从来秘不示人。由于历史的原因,雄伟的殿宇,高大的佛像荡然无存,寺内什物无几,哪里去寻这镇寺之宝!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仅有几行记载,一棵千年古罗汉松,一口唐时水井,一片瓦砾。   乾隆访钦山   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六年下江南巡视,途径澧州,前往古钦山乾明寺礼佛,听闻于钦山大雄宝殿堂上,闻有镇寺之宝(即传说中的钦山寺镇寺之宝————---九火铜菩萨.这尊铜佛由历代方丈主持传承保管,秘而不宣.至清朝末年,寺毁僧散,这尊铜佛从此也没了下落,乾隆又赠金匾一块,题名<;钦山寺>;故钦山寺之名沿用至今;后于清嘉庆年间立碑记载存于寺中为佐证,解放初期有不少老者都见过此碑。大跃进年代,在那种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的思想鼓动下,钦山寺在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中被毁,一栋栋红墙绿瓦一夜坍塌,两人围的大立柱和梁上园木领条树被拖去修了县政府和学校及澧州文庙,寺中碑林抬去填了水库江堤;从演佛法师住锡钦山寺,主持全面工作后,四处拜访老者,查阅历史资料,将失散的古寺之物件寻访回寺,现找回部分石碑和和尚墓塔等物,但惟有这乾隆皇帝所赠不见,是为遗憾!钦山寺历史上从皇帝,大臣到访,更有不少文人墨客和达官贵人到此朝拜,如郑板桥,李商隐等.独立民主,自由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曾谴其秘书刘善初给钦山寺送来一套梅、兰、竹、菊的名画。今有乾隆八年郑燮所赠竹联一付,现存于钦山寺。   贺龙拜访钦山寺   贺龙原本名「 ”文常”,字「 ”云卿”,传说「 ”贺胡子”(贺龙)一次在钦山寺关王殿见「 ”赵子龙师卧龙龙兄龙弟,张翼德尊玄德德君德臣”这幅对联后,因仰慕赵云之情甚殷,这才将自己的大名改为「 ”贺龙”,以致镇守澧州之后更是驰骋疆场,叱吒风云,大名如雷贯耳,让敌闻风丧胆,跻身开国「 ”十大元帅”之列。1920年7月19日,澧州镇守使王雅被其副手卿衡谋杀于慈利猫儿峪。王雅的儿子育寅于7月24日在慈利东岳观率9个团7000人举兵报仇,自任常澧护国军司令,引贺龙为援手,又派人亲报广东大元帅府孙中山,孙中山对他们大家赞赏。7月29日,王、贺攻进澧州。卿衡逃走,不久,孙中山委任林国轩为湘军靖国军总司令。贺龙率部始驻彭山,贺龙驻军彭山时,几次去钦山寺访禅,并到寺中吃过斋饭。 钦山寺原名乾明寺,自《易经》中「 ”大战乾元”、「 ”大明始终”二句各取一字,全名为 「 ”钦山乾明寺”。位于澧县县城西南约十公里处,彭山西五里,澧水南岸之群山环抱的钦山脚下,为曹洞宗创始人洞山良价禅师嗣弟子高僧文邃于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衔钦命在澧州钦山始创道场。古钦山乾明寺曾史记当年鉴真大师东渡扶桑,弘法利生,曾来钦山寺研习佛教典籍。在东渡日本弘法的僧团中,就有钦山寺僧人扶桑护法,并留居东洋传教。故1983-1987年,日本佛教参观团曾4次来钦山寺寻根访祖。 钦山寺是中国佛教禅宗道场,一花开五叶之曹洞宗源流。启达摩初祖从西竺印度国来东土传教,承二祖慧可到六祖惠能传青原行思,传南岳石头希迁(今湖南衡阳南岳南台寺),传药山惟俨(津市药山寺)云岩晟(株洲醴陵云岩寺),传曹山本寂(广东韶关曹溪南华寺)洞山良价(广东绍关曹溪)由本寂,良价创曹洞宗传钦山又传龙潭信(今湖南常德澧县澧阳镇,龙潭寺现已无存,今只有龙潭寺街和龙潭寺公安派出所)传钦山邃,即钦山文邃,这在中国佛教《唐高僧卷》和《高僧录》《五灯会元》及史记,州志,县志中均有记载,钦山法系自古以曹洞,临济并传,又接法眼,即成曹洞、临济、法眼三宗并传。

相关参考

无锡名字的由来

无锡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山东峰,当周秦

无锡历史故事

“无锡”这一地名的由来,现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即现在流行的说法,认为周、秦间锡山产锡,至汉朝锡尽,故名“无锡”。新莽时锡复出,改县名为“有锡”,东汉初为无锡。这一说法见于唐朝陆羽《惠山寺记》,谓:“

安乡历史沿革

1.澧县的历史沿革澧县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始见于《尚书·禹贡》:“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春秋属楚,秦属黔中郡,汉属武陵郡零阳县,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属天门郡,梁敬帝芍泰元年(555)始

宋朝历史 苏轼袍服玉带为何留在金山寺

“数重楼枕层层石,四壁窗开面面风。忽见鸟飞平地起,始惊身在半空中。”这是北宋着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游金山寺后所写的赞美诗。金山寺在金山(江苏镇江市区西北)上,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唐代因开山得金

寒山寺外命案引出千年诅咒

日寇密谋夺碑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消息传到苏州后,当时盘踞在那里的侵华头目松井石根欣喜若狂,他亲率百余护卫策马狂奔到寒山寺,在《枫桥夜泊》诗碑前合影。这块诗碑是由清代著名学者俞樾

民国时期的开元寺无梁殿、寒山寺和园林景观

开元寺无梁殿远观(更多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无梁殿近景无梁殿侧影苏州城内瑞光寺古塔瑞光塔(更多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苏州城外寒山寺寒山寺本堂虎丘(更多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

姑苏城外寒山寺几乎全灭寺那天夜半为何没有僧人敲钟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传颂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道光年间,姑苏城外寒山寺发生了一件非常惨烈的命案,全寺一夜之间死了一百四十多位僧人,只有

平顶山香山寺海拔多高i

根据记载香山寺海拔在400~500米。香山是平顶山一座历史名山,位于平顶山新华区与宝丰县交接处。平顶山历代史志文献中均有记载。“中国南来两千里,自汴而西数百里,放一山东出,为香山也”。“嵩岳之南,去汝

历史秘闻 姑苏城外寒山寺几乎全灭寺那天夜半为何没有僧人敲钟

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传颂千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道光年间,姑苏城外寒山寺发生了一件非常惨烈的命案,全寺一夜之间死了一百四十多位僧人,只有

寒山寺和少林寺哪个历史久

嵩山少林寺有多么久的历史了据记载,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是由西域沙门跋陀创立的。在跋陀创建少林寺之后,印度僧人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传播大乘佛教,被后人称为“禅宗初祖”。相传少林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