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的这个儿子有多离谱
Posted 阳城
篇首语: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泌的这个儿子有多离谱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泌的这个儿子有多离谱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十一月,长安京兆府监狱中,一个被囚禁的官员向狱吏求废纸,要写东西,狱吏或者是看这个官员的面子,或者是受了一点好处,便真的找来废纸给他,这位官员就在废纸上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这位因罪系狱的官员就是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一代名相李泌的儿子李繁,李繁写的是《邺侯家传》,也就是父亲李泌的传记,他临死之前万事不管专注于撰写此书,原因是怕自己先人的功业遭到诋毁与泯灭。 《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的历史人物原型就是唐朝名相李泌。 《 剑桥中国隋唐史》:李泌或许是晚唐高官中一位使人瞩目和最不落俗套的人物 《邺侯家传》共有10卷,记载李泌(722—789)生平事迹非常详尽,这本书到了明代已经亡佚,只有一些佚文存留世间,但是《新唐书 李泌传》、《资治通鉴》等史书关于李泌的记载有很多从本书中取材,虽然后世有人认为其文辞华而不实,不可以尽信,但是从李繁的角度,最后的生死关头还不忘歌颂父亲的功业事迹,也算得上对得起自己的父亲。 邺侯一般直接用来指代李泌,但是李繁也是邺侯。 然而,如果从李繁的生平所为来看,他无疑是李泌的一个不靠谱的儿子,坑爹没商量,做过好多让父亲蒙羞乃至于九泉之下不能瞑目的事情。 唐代名臣之中,儿子坑爹的不在少数,随便举举就有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杜如晦的儿子杜荷、狄仁杰的儿子狄景晖、宋璟的儿子宋浑,有些犯的事还挺大,可是像李繁这样夸张没品的,还真不多。 李泌七岁能文,有神童的美誉,在玄宗与张说面前赋围棋,其才华令人刮目相看。 单纯从智力基因的角度,李繁不愧是李泌的儿子,《三字经》里说: 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 而李繁也是 少聪警,有才名。 可谓『老子颖悟儿聪警』,再加上李繁本人作为宰相之子,官二代的起点原本就高,少年时期凭父荫袭封邺侯,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入仕为太常博士,品级虽然不高,但是是一个非常清要的好职位。 然而,李繁用自己的努力使得自己被当时普遍认为是一个『无行义』的小人,这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李繁无间道出卖父亲的朋友,将弹劾内容密报给被弹劾的奸臣。 李泌担任宰相的时候,曾经推荐平民出生的阳城为谏议大夫,阳城是一个很耿直的人,因为认为李泌是自己的知己,对李泌非常感恩。 后来李泌去世了,裴延龄以户部侍郎判度支,以苛刻剥下附上为功,为人巧佞,骗取了唐德宗的信任,作威作福,引得举朝侧目。 裴延龄在皇帝眼中是不断能创收敛财的奇才,但是其实际上是不断弄权吹嘘。 阳城性格本来就耿直,又加上谏议大夫的职责就是弹劾奸佞,因此写了一道奏疏内容全是裴延龄的罪过,阳城原打算秘密上奏天子,觉得李繁是可信赖的故人之子,就把奏疏的草稿给李繁看,并请李繁帮自己缮写。李繁的聪明劲表露无遗,他帮阳城缮写之后,所有的内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当天夜里就径直拜访裴延龄,将阳城弹劾他的内容一五一十告诉了他。裴延龄知道了政敌弹劾自己的内容,立刻去朝见皇帝德宗,将阳城奏疏中攻击他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向德宗分辨。等到阳城的奏疏到了德宗面前,德宗早已经先入为主,觉得裴延龄没什么错的地方,阳城只是在胡说八道,便根本不理会其奏疏的内容。 第二件事是李繁没羞没臊骚然师父的妻子。 李泌与右补阙、翰林学士梁肃友善,曾经叫李繁拿着所著的文章请梁肃润色,梁肃是唐朝文学家,作古文,尚古朴,为韩愈,柳宗元,李翱所师法。 前面讲过,李繁少聪警,有才名,文章的水平本来就挺高,梁肃也很厚待这个朋友的孩子,事实上,李繁就此成为了梁肃的弟子,出入梁肃的家毫无禁忌,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是等到梁肃去世(这是在793年),李繁居然骚扰梁肃的妻子。 梁肃的妻子就是李繁的师母,所以他的这一行为被史书记载为『繁乱其配』,这事当时在朝野造成的反应是『士君子无不叹骇』。 第一件事相对比较秘密,阳城吃的是哑巴亏,自己也在时为太子的李诵(后来的唐顺宗)保护下才幸免德宗的处罚,按理说哪怕复盘可能也很难追查到李繁的头上;但是第二件事是莫大的丑闻,很快就传了开来,因此造成李繁『积年委弃』也就是很久在仕途上没有前途。 当然,后来李繁因为父亲李泌的朋友先后当了宰相,所以仕途也还算顺利,先后当过地方的刺史,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入朝为大理少卿,加弘文馆学士,这时候,他之前的坏名声又引起了朝官的反弹,谏官御史弹劾他的章疏不断,宰相韦处厚不得已,只好又将他外放为亳州刺史。 让李繁最终送命的事件出现了,当时亳州境有一些盗贼,剽人庐舍,劫取货财,之前官府屡次追捕不能擒获。我们说了李繁是一个聪明人,身为太守,他潜设机谋,探查清楚了这些盗贼的巢穴,出兵清剿,将这些盗贼全部杀死了。 从职责的角度,李繁在其位谋其政,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当时官方的看法是这类清剿盗贼的军事活动,太守必须呈报给观察使或者节度使,李繁没有这么做,就涉嫌擅兴之罪,朝廷派遣监察御史舒元舆按问此事,史书称舒元舆素与李繁原来就有矛盾,再加上自己新官上任,本身是一个锐意进取不怕生事的人,所以把这个案子定为李繁滥杀无辜。 奏上皇帝之后,唐文宗下敕令在京兆府赐死李繁,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李繁在京兆府狱中用废纸写下自己父亲李泌传记的桥段。 李繁最后被赐死的罪名是『滥杀不辜』,史载『时人冤之』——这也不无道理,因为不管李繁在程序上有什么错误,他杀的对象是有犯罪行为的盗贼,很难说身为太守的他为了一方治安这么做是罪大恶极必须要死,所以后来舒元舆在甘露事变后被杀害,很多人认为是报应。 当时的案情与具体的证据,千年以后的我们并不完全掌握信息,所以也很难判断,也许是舒元舆因为种种原因扩大了李繁的罪过,也许是李繁确实杀人的范围过大,比如将盗贼中的从犯或者被裹挟的人一股脑儿都杀了,这些现在也讲不清楚。 然而,有一点,舒元舆因为不喜李繁而置之于罪,唐朝皇帝与朝廷完全不顾念李泌曾经的功绩与勋劳,直接赐死李繁,与李繁这个人之前各种不仁不义的行为造成的负面形象有很大的关联,具体到李繁最后牵涉的案件,他有很大可能是冤枉的,但是李繁这一生总的来说,哪怕谈不上让李泌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一代名相的声名毁于一旦,也是让李泌出则为帝王师、入则为高人隐士的形象大大减分的。 司马光说李泌诡诞好谈神仙,多少也受到李繁叙事的影响。 这个坑爹没商量的不靠谱的不肖之子,也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死亡即将临近的时候奋笔写下父亲的伟大的一生,也算是稍微弥补一下自己对父亲的伤害,不过,前文也说了,后世有许多观点认为《邺侯家传》文辞华而不实,不可以尽信,李繁的最后时刻,抖机灵吹牛皮的坏脾气还是没大改。相关参考
李泌工诗善文,博涉经史,著有《养和篇》《明心论》等作品,担任过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宰相、翰林学士等职,封爵邺县侯,世称“李邺侯”。李泌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等著录有《李泌集》20卷,今已佚。《全唐诗
李泌曾参与平定安史之乱、辅佐德宗,却屡遭陷害排挤,仕途坎坷,一生历经四朝,于公元789年逝世,时年68岁,追赠太子太傅。李泌的故事据唐朝袁郊撰写的传奇小说集《甘泽谣》及杂剧《芋佛》记载,李泌避隐时期,
肖戰是當紅炸子雞,他和孟美岐、李泌主演了電影《誅仙》。憑藉強大的粉絲號召能力,一經上映立馬引起轟動,各路粉絲,不論是肖戰的粉絲、李泌的粉絲、孟美岐的粉絲,或者是《誅仙》小說的粉絲,衝進電影院觀看之後給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热播大剧《长安十二时辰》里,“男二号”李必被塑造成一位清高孤傲、杀伐果决的少年天才形象,跟“男一号”张小敬相得益彰,堪称本剧的一大亮点。其实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长
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李泌在古代,一旦牵扯到皇家二字,必然是小事化大,大事更能顶到天上去。是非多,人事杂,稍有不慎,介入其中,都很难全身而退。老子最亲信的心腹,到了儿子手上,必然会被使绊子,这样的例子一
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李泌在古代,一旦牵扯到皇家二字,必然是小事化大,大事更能顶到天上去。是非多,人事杂,稍有不慎,介入其中,都很难全身而退。老子最亲信的心腹,到了儿子手上,必然会被使绊子,这样的例子一
柳泌,唐方士,本名杨仁昼。很简单的介绍,生卒年都不详。作为一个练丹药的方士,在唐朝可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职业,轻则赏赐良田豪宅,重则升官加爵。 只因李唐王室姓李,唐朝开
柳泌,唐方士,本名杨仁昼。很简单的介绍,生卒年都不详。作为一个练丹药的方士,在唐朝可是一个极其受欢迎的职业,轻则赏赐良田豪宅,重则升官加爵。 只因李唐王室姓李,唐朝开
赤壁之战是古代十分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在此战中,周瑜的一个幕僚提出了最为关键的“连环计”,让孙刘联军大获全胜,这个幕僚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