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变

Posted 宦官

篇首语:沉舟侧畔千帆进,病树前头万木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甘露之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12月,大唐帝国的宰相李训手忙脚乱的换上地级官员的绿色朝服,匆匆向宫外跑去,并大声喊道:我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降我的职。守卫宫门的宫人信以为真,放走李训。 然而,李训腰上属于高级官员的金色腰带还闪闪发光。 几个时辰前,天降甘露祥瑞于外朝的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众人惊奇,速报皇帝。皇帝大喜,百官庆贺,宰相李训一脸不以为然,派人查后报告:并没有看见甘露祥瑞。 并故作镇定的说:这事要调查清楚,不能轻易告知宫外,若没有甘露,岂不是失信于天下。还是请高士良大人率众宦官前去看看吧。​ 高士良并不知道,等待他的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 宦官本是皇帝身边人,终身服侍皇帝,也是皇帝最可信赖的人。 宦官的存在对于制约外朝大臣有着一定的作用。但凡事都有个物极必反,中晚唐时期,宦官的势力已经成为朝堂上最为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宦官势力掌控着部分府库开支,并掌管着唐代的「 ”禁军”神策军。神策军是借鉴安史之乱的弊端,设立的专门保护皇帝的近卫部队。设在首都周围,十万余众。 神策军多为富家子弟,控制权在宦官手中。 过度膨胀的权力,使宦官们甚至操控了皇帝的选择。 唐敬宗驾崩后,新皇帝的选择成为案头上,最为重要的工作。宦官势力强势拥立敬宗的异母弟弟李昂,这种违背子承父位的皇位继承规则,在大唐历史上只是第二次。 文宗皇帝知道自己哥哥的死因,一定与宦官有关,也痛恨朝堂上满口仁义道德,侃侃而谈的牛、李党人。更是在宰相的选择任用上,一改以前非李党即牛党的宰相模式,培养只效忠皇帝的中间势力。 830年,宋申锡被文宗皇帝封为宰相,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去除宦官势力。宋申锡精心谋划,无奈宦官耳目处处皆是,宋被告发。宦官污蔑宋申锡谋反,文宗皇帝自身难保,只能丢车保帅,答应将宋申锡交给内廷宦官处理。 宋申锡落难,牛党、李党皆无人仗义执言,也让文宗皇帝寒心,更加坚定了培养中间势力,确立既定方针:宦官、牛李党一起打! 宦官势力对这个不那么听话的文宗皇帝很不满意,不久,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发生了。文宗皇帝患上与顺宗皇帝相似的病症,口不能言......虽然在半年的调养后,身子渐好,但也让文宗皇帝吓得不轻。 消灭宦官势力的任务,不能再等了。 文宗皇帝精挑细选了两个人,一个是曾经的太医郑注,此人与宦官水火不容(只与王守澄还行),任命为长安西侧的凤翔节度使;另一个人是曾经的牛党人李训,作为牛党的叛徒,只有成为中间势力,效忠皇上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任命李训为宰相。 中间派利用宦官内部的矛盾,联合高士良,杀死大宦官王守澄。 这次合作,高士良成为内廷宦官的首领,宦官内部矛盾重重,也放松了对中间势力的警惕。 时机大好,文宗皇帝不想失去千载难得的机会,如何能将宦官一网打尽呢? 首先,中间势力私下招募了武装。其次,一定要外廷解决,内廷是宦官势力,不好把控。最后,要将宦官首领们集中起来一起解决掉。 这场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因「 ”甘露”二字与政变形成强烈反差,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好奇感。 835年12月,金吾卫官员禀报正在听朝的文宗皇上,天降甘露祥瑞于外朝的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皇帝大喜,百官庆贺。 宰相李训发挥了演技派老戏骨的传统,派人查后报告:并没有看见甘露祥瑞。并故作镇定的说:这事要调查清楚,不能轻易告知宫外,若没有甘露,岂不是失信于天下。还是请高士良大人前去定夺吧。 看看就看看,高士良率众宦官向外廷走去。期间,高士良看见陪同他的官员神色慌张,戒心渐起,故作淡定问道:为何如此这样? 心理素质决定了命运。一个好演员不是那么轻易修成的。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长安12月的寒风刺骨,没能冷却密谋政变官员的绯红的脸蛋子。「 ”不好”高士良心中一惊,寒风吹起了宫内帘帐,高士良清清楚楚看见,里面全是身着铠甲的士兵。寒风愈急,隐藏士兵的兵器发生碰撞,明明是金属碰撞的声音。 「 ”快跑”高士良转身就向内廷跑去。把守宫门的侍卫早已被中间派买通,侍卫正要闩门,高士良大喊:住手。吓得侍卫一惊,高士良已经跑回内廷。 高士良明白,只要文宗皇帝在手,就赢了一半。赶紧命人将文宗皇帝抬向内廷深处,郑注一路跟随,不让文皇帝走。猛虎难抵群狗,郑注哪里是年轻宦官的对手,一下被击倒在地。 中间派的武士也杀将过来,处死了十几个宦官。没有控制皇帝、没有将高士良杀死注定了这场政变的失败。 很快,神策军赶来,大开杀戒,杀死无辜无数。灾难才刚刚开始! 宦官势力明白这是一个除掉异己的大好时机。本在上朝的宰相王涯众人,在门下省等候,众官员皆不知发生了什么。不待分说,只将王涯众人下狱。 第二天上朝文皇帝问:怎么不见王涯?高士良说:王涯与李训密谋造反,想拥立郑注为皇帝。并将王涯的认罪书呈给皇帝。皇帝默默说道:没想到他们这么坏。想颠覆朕的江山。真是罪该万死。 宫外混乱仍在持续,神策军想贪慕富豪钱财,污蔑其窝藏罪犯,四处侵吞财产。抓捕各个参与政变的官员,让神策军威风凛凛。高士良对神策军还是不满意,毕竟主谋李训仍未抓住。 变装出宫后的李训,本想投靠寺庙,无奈众僧不容。折返之时被发现,并被砍下首级。 不久,王涯等人被腰斩于市,由于王涯曾下令茶官营,夺了民利,百姓对其愤恨至极,争着吃其血肉。 神策军对反对派的抓捕行动持续了很久,涉及两位皇子,一位皇妃,数百大臣等。由于影响越来越多以至于到达人人自危的地步,文宗皇帝宣布停止对「 ”甘露之变”的调查,此事才告一段落。 而党争与宦官专权还将持续影响大唐王朝。实际上「 ”甘露之变”只是牛李党争的一个小插曲,并未影响到牛党、李党的势力,反而让宦官势力过度暴露于各方势力之中,成为了矛盾的焦点与中心。

相关参考

唐文宗的死与甘露之变有什么关系 甘露之变简介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

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唐文宗与甘露之变

唐文宗即位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以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谋内外结合而除之。太和九年,李训和舒元舆等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唐文宗是由宦官从十六王宅中迎出而立

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唐文宗与甘露之变

唐文宗即位后,深恶宦官专权乱政,乃以李训为宰相,以郑注为凤翔节度使,谋内外结合而除之。太和九年,李训和舒元舆等以左金吾仗院内石榴树上夜降甘露为名,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唐文宗是由宦官从十六王宅中迎出而立

唐朝历史 唐朝甘露之变是什么

甘露之变是发生在唐大和九年,这是一场宦官和唐文宗、大臣之间的斗争,是一场政变夺权性质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最终宦官胜利,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害。那么在这场甘露之变要谋杀宦官的是谁呢?在甘露之变中,

唐朝历史 唐朝甘露之变简介详述

唐朝甘露之变。唐朝甘露之变指发生于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宦官势力得胜。造成朝廷中许多官员被杀。中文名,甘露之变。参与人物,唐文宗李训郑注仇士良。时间,唐大和九年十一月。性质,宫廷政变。结果,宦

唐文宗的死与甘露之变有什么关系 甘露之变简介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

唐朝历史 甘露之变是发生哪个皇帝时期

甘露之变是指发生在大和九年十一月的一次政变,在这次政变中最终得力的是宦官,从而造成了朝廷中很多官员被杀。那么发生甘露之变是哪个皇帝,这个皇帝做了什么呢?甘露之变皇帝——唐文宗当唐敬宗被宦官杀了以后,宦

历史军事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历史军事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历史典故 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  唐宪宗平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他就暴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