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内陆国,终被吐蕃得手
Posted 吐谷浑
篇首语:年轻只知学习营利,乃生命中最黯淡之时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内陆国,终被吐蕃得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吐蕃与唐朝之间的内陆国,终被吐蕃得手
在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中有"北乔峰南慕容"的语句,北乔峰最终得出是契丹人,而南慕容说的是慕容复。慕容复一生以复兴所谓的"大燕"为奋斗目标,他口中的燕国是在十六国中建立的几个慕容氏政权,但很快就灭亡了。可有一支慕容政权因远离中原,加上自身发展,一直延续到唐朝,这就是延续三百多年的吐谷浑政权。 吐谷浑 以首领命名 吐谷浑政权建立源于其第一代首领慕容吐谷浑,慕容吐谷浑是十六国前燕奠基人慕容廆的兄长,但是因为他不是他爹大老婆生的,加上被慕容廆伤透了心,于是带领部族离开。 慕容吐谷浑带领族人一直迁徙到甘肃附近,占了一块地,开始建设自己家园。公元三一七年,慕容吐谷浑去世,下一任首领是其长子慕容吐延,慕容吐延继续带领族人发展,地盘不断扩张,也与当地其他少数民族发生矛盾,导致最终被杀。 慕容吐延死后,他儿子慕容叶延继位,叶延正式以祖辈吐谷浑为国号,建立国家。吐谷浑趁中原大乱时,迅速发展。而无论中原大地如何变化,吐谷浑岿然不动,潜心发展并扩大势力范围。就这么坚持度过了南北朝这个大乱之世,迎来与随后两个大一统王朝做邻居。 吐谷浑迁徙路线 隋唐时期吐谷浑 乱世结束后,正是吐谷浑强盛时期。当中原被隋朝一统时,吐谷浑已经传到第十五任首领慕容夸吕。吐谷浑这时控制着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都知道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道。中国任何王朝都不会放弃对丝绸之路的主导权,而隋王朝因吐谷浑影响了对西域的控制,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打击。 公元六零八年,隋炀帝鼓动吐谷浑对手铁勒攻打吐谷浑,这一次在强大隋朝的支持下,吐谷浑遭遇惨败。次年,隋炀帝杨广亲自带领大军征伐吐谷浑,隋军占领吐谷浑首都伏俟城。隋炀帝这次对吐谷浑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就是征服了吐谷浑;第二就是使丝绸之路顺畅;第三就是杀鸡给猴看,让西域各国臣服。 吐谷浑虽然被隋炀帝差点打亡国了,可是隋军未控制住吐谷浑全境,这样给了吐谷浑恢复的机会。隋末的情况都知道,中原乱成一锅粥,这样吐谷浑趁机收回失地,并且时不时骚扰一下隋朝地方。 隋朝时的吐谷浑 在隋末收回故土的吐谷浑又要面对新的局势,这次局势对于吐谷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曾经打的吐谷浑差点灭国的隋朝被更强盛的唐朝取代,其北部以及东部边境与唐朝接壤,其南部与另一强大帝国吐蕃无缝对接。从地理位置上,吐谷浑完全处于唐朝与吐蕃的夹缝之中。 唐朝初年,吐谷浑是第十七人领导人慕容伏允进行统治,他经历了邻居从隋朝换到唐朝的过程。一开始吐谷浑慕容伏允没有给唐太宗李世民面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的不给面子。公元六三四年,李世民忍不了,派大军开赴吐谷浑。次年又派李靖统领大军再次对吐谷浑打击,这次战争直接摧毁了吐谷浑的抵抗力量。慕容伏允自杀,其子慕容顺(这哥们经历非常惊奇)面对此严峻形势,特别识时务地投降唐朝。 李世民并没有杀慕容顺,而是封他为可汗,继续统治吐谷浑。而吐谷浑成为唐朝的属国,但慕容顺却没有在吐谷浑统治多久。因慕容顺之前在隋朝就被当人质扣押到唐朝,所以其威信并不能使吐谷浑信服,上位不到一年就被部下杀了。 处于唐与吐蕃包围 强敌吐蕃 慕容顺死后,吐谷浑新一代领导人将要产生。慕容顺儿子慕容诺曷钵成为新一任吐谷浑可汗,可是他上位时,吐谷浑内部权力纷争,他还是靠唐朝才能暂时稳住局势。 国有乱象的吐谷浑在此时又要面对一个新的强大敌人。这个敌人就是强大起来的吐蕃帝国,吐蕃在松赞干布的领导下开始走向统一,而在此过程中与吐谷浑发生不可调和矛盾。 吐蕃虽然强大,但是分跟谁比,跟唐朝比,他就是屌丝。松赞干布特别羨慕唐朝的盛世光景,于是想向唐朝求亲,与唐朝深入发展双方关系。可是这次唐太宗没有让松赞干布如意,吐蕃使者回去跟松赞干布说之所以唐朝方面不同意,是因为吐谷浑在其中搅和。这么一说不管真假,崛起的吐蕃不会放弃对外扩张的借口。 公元六三八年,松赞干布以吐谷浑破坏求亲计划而派大军进攻吐谷浑,实力相对弱点的吐谷浑没有抵挡住吐蕃大军。但这次军事行动最后以唐朝介入而终止,吐谷浑虎口脱险,吐蕃求亲也得到唐太宗同意。文成公主嫁入吐蕃,而后吐谷浑慕容诺曷钵也娶到唐朝弘化公主。 因为唐朝,吐谷浑和吐蕃之间暂时和平,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但是好景不长,吐蕃松赞干布死后,其孙芒松芒赞继位。吐蕃国力进一步增强,但吐谷浑却越发衰弱,并且朝政和国内局势不稳。 公元六六三年,吐蕃抓住机会,一举攻灭吐谷浑,占据其地。慕容诺曷钵和公主逃到唐朝凉州,请求唐朝帮忙,但唐只是止住了吐蕃进攻,因为各种原因并没有帮其复国。基本等于默认吐蕃灭吐谷浑事实。 虽然没有帮忙吐谷浑复国,但唐朝还是安置了慕容诺曷钵和其余部。 吐蕃灭吐谷浑 吐谷浑从南北朝一直存续到隋唐时期,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吐谷浑从华北迁移到西北青藏高原东北区域。这个地理位置保证吐谷浑远离中原乱世纷争,有很好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势力,可以左右逢源保证其利益。 吐谷浑被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其南部高原形成了统一强大的吐蕃帝国,夹在唐朝和吐蕃之间吐谷浑再也不能自由灵活的发展,其发展空间受限。而吐蕃的扩张之路,弱小的吐谷浑成为必须消灭的对象。 同时唐朝与吐蕃特殊的外交关系也间接影响着吐谷浑的命运,相对于吐谷浑来说,与吐蕃关系也许对于唐朝来说更加重要。 吐谷浑政权虽然消失了,但这支慕容政权从南北朝一直传到唐朝可谓实在不容易。吐谷浑王族慕容氏在唐朝一共传了好几代,而被唐朝加封最后一代慕容家的当家人名字就是"慕容复",最后一任乌地也拔勤豆可汗。 慕容复相关参考
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唐朝和吐蕃双方派使节,先在唐京师长安盟誓。次年又在吐蕃逻些(拉萨)重盟。公元823年,将盟文刻石立碑,用汉藏两种文字对照,树于拉萨大昭寺门前。即历史上有名的
吐蕃是居住在我国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于公元6、7世纪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吐蕃与唐时战时和,几乎与二者存亡相始终。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
唐朝和吐蕃争锋的起端源自于立国于河湟地区的吐谷浑,关于吐谷浑和唐朝、吐蕃之间的具体纷争和矛盾起始,请查看第二篇文章,此处只做简单介绍。吐谷浑作为塞外强国,经隋炀帝两次出征灭国后被纳入中原王朝版图。隋末
赤德祖丹皇后金城公主唐神龙元年(705),赤德祖丹继位为吐蕃赞普,唐朝应邀派了宰相豆卢钦望等22人前往与吐蕃和盟,这是唐朝与吐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和盟。鉴于唐蕃关系再度趋于和睦,垂帘听政的赤德祖丹祖母趁
争夺灵州之战:大唐帝国与吐蕃王朝的世纪战争 灵州,历史上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也是商旅往来的枢纽之路,历来是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争战的焦点。“灵邑汉时界匈奴,唐时北临突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
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青藏高原的各部落在吐蕃王朝的统一下凝聚成强大的势力,逐渐走出封闭的内陆高原,使得古代藏族社会第一次出现勃勃生机。那么吐蕃又是
王昌龄的这首诗写出了大唐与吐蕃的一次惨烈战役,展现了大唐雄风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塞下曲·饮马渡秋水》一诗。这首诗中的「”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一句写出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和吐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