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

Posted 时期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魏晋南北朝朝到北宋,中国经济中心的大转移

秦汉以来我们国家的无论是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都集中在北方,秦朝时期围绕着西安,后期逐渐有西安转向洛阳地区,特别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北方五代相继战争不断,南方则是多国并立,局面稳定,没有大的兼并战争,这与南方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期经济 我们知道,北方的黄河流域基本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区,虽然从地理上以函谷关为界,有关东、关西之分,但并不构成必然的天然障碍,群雄纷争,诸国林立的局面也有,如十六国时期;也出现过东西并峙的局面,如西魏与东魏、北周与北齐。当南北对峙时,如果北方的黄河流域先行统一,就继而再南下完成全国统一的大业。 南方则不同,南方政权虽然也有在分裂时期先行统一的局面,但北伐往往并不成功,几经周折又被北方政权南下所征服。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是五代相继,而南方是多国并立,并且各国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虽然四川地区有前蜀与后蜀的更迭,江淮地区有吴和南唐的继代,但都没有引发战争,属于相对平稳的权力转移。各国之间的关系相对稳定,虽然疆域也有变动,但没有发生大的兼并战争,似乎也没有一国有实力大举吞并其他国家,当与这一时期经济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有密切关系。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当时南方各经济区域发展的情况及各国立国的经济基础。这对我们理解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非常有帮助。 唐、五代时期的南方经济,经过三国以来的持续开发,已经逐渐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点的经济区域,即江准经济区、两湖经济区、川蜀经济区、闽广经济区。 江淮经济区,五代十国时期主要是在吴-南唐和吴越国的统治下。以杭州为中心的吴越国,最盛时统治区域包括今上海、浙江、苏州和福建东北部。以扬州为中心的吴,最强盛时,有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等的部分地区。继任的南唐则将政治中心迁到了金陵(今南京),势力范围也扩大至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虽然都属于江淮经济区,其实有江北和江南的区域差别,吴的统治核心区域基本以长江北岸为主,南唐则沿着吴越国的边境向长江以南偏西的江西、湖南、福建西部拓展。 而吴越统治区域基本是长江以南,向南再拓展到福建东北部,就与闽接壤了。"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这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为纪念吴越国主建在杭州西湖畔的钱王祠撰写的《表忠观碑记》(钱王祠原名"表忠观”)。他赞叹吴越这个地方不仅有形胜之势,经济之力也富甲天下,虽然描述的是吴越地区,其实也可以代表整个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盛况。也说明江淮地区,依山带水,资源丰富,富庶程度甲于天下。 战乱引起的经济转移 安史之乱时,张巡、徐远守住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使得江淮地区免受战火涂炭,维系了这一地区十数年的安定与发展。吴和南唐的统治从公元902年到975年,其间是以禅代的方式由李氏取代了杨氏,没有大的政局波动。而且采取了减轻民众负担、积极发展经济、推进水利事业建设等措施。五代十国时期,吴和南唐是南方九国中控制范围大,实力最强,存续时间最长的政权。中国历史上的经济重心南移,最主要的原因正是江淮地区经济发展。其实浙江、安徽、江西,也就是我们今天所习惯划分的华东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今天。 两湖地区即今天的湖南和湖北,占据这一经济区域立国的是楚和荆南(南平)。楚以长沙为中心,除湖北省东部部分地区外,最盛时统治范围包括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荆南都城为荆州,管控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四面强国环伺,分别与蜀(西)、后唐等(北)、南唐(东)、楚(南)接壤,地狭国弱,但利用地处交通要冲的便利,采取交好强国、俯首称臣等低调举措,依靠各国赏赐和劫掠过往商货,被称为"高赖子"。又是北方政权与吴、蜀、楚诸国的缓冲地,左右逢迎,居然也存续了40年。还因为高季兴(创立者)死后被后唐追封为楚王,被称为北楚,获得了和南楚(即楚)并称的地位。 两湖地区属于这一时期的新兴经济区,虽然发展程度不如江淮地区,但发展速度却很快。往前追溯到唐宣宗大中四年(890年),荆南的一个考生叫刘蜕的,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一词的来历。由此可知,湖南这个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事业也跟不上。 五代十国时期,楚不仅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还实行了一些有利于商业贸易往来的举措,如不征商税,利用处于南北通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与中原王朝和南方诸国的中转贸易,正所谓"右控巴蜀,左联吴越,南通五岭,北走上都",瓷器贸易远销至东南亚、南亚、西亚,而茶叶贸易不仅到达沿海诸港口城市,甚至远销今朝鲜和曰本。荆南的举措与楚又有不同,虽然地狭国弱,却占尽枢纽之地的便利,商税收入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居然在大国的夹缝中支撑了40年,最后也不是亡于周边强国,而是降服于北宋。 川蜀经济 川蜀地区历经前蜀王氏和后蜀孟氏的先后统治,前蜀为王建所创,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后蜀为孟知祥所创建,前蜀被后唐灭亡后,任命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后孟知祥自立为王,继之称帝,所辖与前蜀大致相当。"天府之国"最早是对关中"八百里秦川M的美誉,因战国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壮举,使得成都平原"沃野干里”,这一美誉似乎就已经逐渐让位于四川。 四川属于盆地,本身物产丰富,气候有利于农业发展。"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难出难进的地理环境,也使得这一地区极少受中原战乱的影响,甚至皇帝避乱逃难都会首选四川,如唐玄宗、唐僖宗等。川蜀社会安定,借长江之利,又作为唐朝的"后院",商业也极为活跃。唐后期的M扬一益二”之称,就是指位于长江上游的成都和位于下游的扬州,是商业最繁荣的两个著名都市。五代十国时期盘踞四川地区的前蜀和后蜀,赋役较轻,粮价低廉,特色手工业如丝织业、制盐业、制茶业、造船业、造纸业、印刷业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巩固和发展"天府之国”这一美誉功不可没。 北宋太祖在制定统一全国的战略时,最终采纳"先南后北"的方针,("中国自五代已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即国用富饶矣「 ”《东都事略》卷22)首先就选择了征伐川蜀,他认为,中国自五代以来,战事不断,国库空虚,因此首先要夺取巴蜀,其次再取广南(闽广地区)、江南(江淮地区),国库就会充实了。 上述的江淮地区、两湖地区和川蜀地区,正是长江的下游、中游和上游。 江淮地区 江淮地区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三角洲;两湖地区的核心区域在江汉平原,即湖北的荆襄,后来慢慢移到了武汉和洞庭湖东北,巴蜀地区实际是以成都平原为核心。长江流域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产粮区。 闽广地区由于远离中原,开发也较晚。五代十国时期有以广东、广西为主的南汉,和以占据福建为主的闽。正是五代十国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才使得闽广地区摘掉了落后的帽子。长江流域的南下扩展,可与珠江流域连成一片,但福建地区其实有其独特性-一山多。黄巢南下广州时,不得不从浙江保安仙霞岭开山伐道700里,打通到福建之路。 南汉和闽都对农业实行宽松政策,加上良好的自然环境,水稻的推广、复种、双季稻甚至三季稻的普遍推行,使得闽广地区的农业生产有长足的发展,再加上商业和海外贸易的繁荣,远离战事频仍的中原,与五代和五代接壤的几个政权距离也比较远,有比较安定的发展生产的环境。两国君主的出身也非武夫,如南汉的刘氏出身南海富商,闽的王氐虽然出身贫寒,从军起家,但建国之后,他们都能维持政局稳定,发展生产,招徕北人南下,利用海内外贸易的优势,改变了闽广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 这一时期的北方地区可归结为四大块,一是核心地区五代王朝控制的中原地区,其中后唐的版图最大;二是太原集团控制的代北地区,当其南下取代中原王朝后,往往与河南集团融为一体,此后又逐渐分化,演变为独立的势力;三是东北契丹的崛起,是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四是西北势力,包括从唐宣宗时兴起、占据河西的归义军和最后建立西夏的党项。不过五代时期,西北势力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已经远比不上东北的契丹。 这一时期,南北关系虽然是主线,但南南关系却更为错综复杂。南方九国疆域互有盈缩,某些地区往往数易其手,政治归属交错,有称帝的,有称王的。对后梁、后唐的政治态度不一,也导致政权的性质不同,有向后梁称臣的,有因不服后梁的代唐,坚决不肯称臣而索性自立为帝的。虽然内乱不断,但各政权所控制的区域相对稳定,吴和南唐守住了淮河一线,前蜀后蜀盘踞在川蜀,荆南守住长江中游的江陵一带,南方与北方的接壤或缓冲区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因此南北的关系也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打破这一平衡局面的是后周及赵匡胤取代后周建立的北宋。北宋国力增强后,统一大业实行"先南后北”战略,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南、后蜀、南汉三国,又于975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南唐已于此前吞并了楚和闽。北宋解决了南唐问题后,吴越与闽残存的地方势力纷纷归降北宋,纷乱的局面再次归为一统。 那么为什么要实行‘\'先南后北"的战略呢?除了政治上的考虑,还有经济上的考虑。由于连年战争,国库空虚,要先去这些富庶之地解决国库的空虚问题。南方经济区域的形成与南方经济的发展,对于五代十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也有很重要的关系。这些经济区域不断发展,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但实际上,立国基础、经济基础仍然要靠对百姓征收赋税,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问题,所以下一讲我们要讲如何征税。

相关参考

魏晋南北朝官员俸禄 魏晋南北朝文官俸禄

  说到魏晋南北朝,也是中国历史最混乱的朝代。虽然历史记载那个朝代的俸禄制度并不是很多,但一点肯定的是,“官阶愈高,官俸愈丰”。那么魏晋南北朝官员俸禄多少?魏晋南北朝文官俸禄多少?下面本站网小编将为大

魏晋南北朝政治历史概述,从分裂到动乱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统一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汉

南宋为何选择杭州而非南京为都城

北宋皇陵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古历史的一个大转折,即经济地理中心转移到江南地区。另外,高宗以临安为都,也是柴荣、赵匡胤开局时的政治方略的必然结果。赣南丝路和吴越的崛起唐朝中期以后,海上贸易掀起东汉以后的第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是如何借酒抒怀的

酒文化,在中国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人们喜欢在祭祀、百礼之会上斟上酒。到了魏晋南北朝,在文人的追捧下,酒文化也悄然发生着本质变化,它的脚步迈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有趣的是,魏晋南北朝名士们还把饮酒当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的等级规定为何如此严格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割据争雄,东汉统一帝国名存实亡。公元196年,曹操将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在汉的旗号下重新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及人为努力等多种因

中国魏晋南北朝百姓服饰 魏晋百姓服饰种类介绍

中国魏晋南北朝服饰-魏晋百姓服饰魏晋百姓服饰系列之一魏晋时期的妇女服装,最初继承汉代习俗,有衫、裤、襦、裙等形制,以后不断变化。衣衫以对襟、交领为多,领、袖都施有缘边。下着长裙,腰用帛带系扎。北方除穿

魏晋南北朝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讲了有关禅让的起源和历史,还有禅让中那些有意思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魏晋南北朝的禅让历史。大家都知道一句诗,叫做:「”昔日王谢堂前燕”,王谢两家是当时南渡到南朝的最大的两个世家,

中国魏晋南北朝十大美男是谁

魏晋南北朝,始于东汉建安年代,迄于隋统一,历时约四百年。这个时期全国长期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混乱。然而就在这时局动荡不安的时期,同时又是花样美男辈出的年代。这个时期的男士有着三大爱好。第一是剃须,

魏晋南北朝服饰纹样特点是怎样的

服装的款式和服饰纹样,是服饰文化面貌的标志,南北朝时期随着胡服盛行,服饰纹样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纹样,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大登高、小登高、大博山、小博山、大明光、小明光、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浴衣

浴衣也是内衣的一种。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类似今天浴衣的内衣――明衣,这是内衣发展到一定时期,成熟化、定型化的表现。对于明衣,南朝皇侃疏有云:“谓斋浴时所著之衣也。浴竟身未燥,未堪着好衣,又不可露肉,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