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也是拼了
Posted 母亲
篇首语:成年人的平和,一半是理解,一半是算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这位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也是拼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位母亲为了儿子的前程也是拼了
相信很多人对陶侃这个名字一定会很陌生,不过他的曾孙大家就非常熟悉了,那就是著名的田园派诗人陶渊明。虽然与曾孙比起来现在自己的知名度比不高,但后世对陶侃的评价并不比陶渊明低,就连毛爷爷都称他为「 ”古之人有行之者”。 陶侃生于三国末期的吴国,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武将,唐、宋两代都曾位列武庙接受供奉。并且根据《晋书》记载,在他坐镇荆、湘等四州时,从南陵到白帝城的几千里土地之间都能做到路不拾遗,是一个少有的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全才,而陶侃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她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陶侃的父亲陶丹曾是东吴的扬武将军,可惜却英年早逝,陶侃的母亲湛氏只能靠织布来抚养儿子。在晋朝还没有科举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也就是说需要地方政府或名人推荐,陶侃虽有建功立业的大志向却报国无门,最初只是一个管理河道渔业的鱼梁吏。虽然鱼梁吏也是官府中的职位,但当时吏员是没有品级的,陶侃就算鱼梁吏做得再出色也无法直接升「 ”官”。 陶侃怎样成为正式官员的暂且放在一边,先说一下他在做鱼梁吏时发生的一件事。陶侃从小就知道母亲独自操持家事很辛苦,做了鱼梁吏之后就从府库里拿了一罐腌鱼托人捎给母亲。没想到湛氏知道了腌鱼的来历之后反倒写了一封信责备陶侃,说他用官府的东西来孝顺母亲并不会让她高兴反而会更加忧心儿子的前程。 最后那罐腌鱼是怎么处理的史书上并没有交代,不过从陶侃的另一件轶事上可以推测出他应该是按照母亲的教诲报腌鱼还了回去。陶侃做了官以后经常和下属一起喝酒,不过每次喝酒他都很节制,原因就是陶侃年轻时曾经因为喝酒犯错,后来就向母亲发誓再也不会饮酒过量,每次提起时陶侃都会潸然泪下。由此可见湛氏的言传身教对于陶侃是有很大影响的,甚至于陶侃能够当官也与他母亲有很大关系。 陶侃有一位名叫范逵的同乡因为平时的名声而被察举为孝廉,范逵在上任的途中路过陶侃家,因为天时已完就在陶侃家投宿。可是范逵并不知道陶家当时已经没米下锅了,陶母湛氏为了招待客人只好把家中的柱子劈了当柴烧并且剪掉了自己的头发换了几斗米款待范逵和他的仆从,甚至把家里的草席都剁碎了给马匹作饲料。 范逵知道了湛氏的作为本就非常的惭愧了,再见考察过陶侃的才识后更是有了「 ”非此母,不生此子”的感叹,于是就把陶侃举荐到鄱阳太守那里做县令,这才使得陶侃在官场崭露头角。陶母「 ”退鲊责子”、「 ”截发筵宾”等典故在当时被广为传诵,后人更是把湛氏与孟子、欧阳修、岳飞三人的母亲并称为「 ”四大贤母”,成为母亲教育子女的典范。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为了让吴京演的小和尚破戒还俗,这部剧里的美女也是拼了
《流浪地球》大爆之后,吴京出乎意料地成为迷妹们的新宠,即便他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也完全不影响大家一脸花痴地喊“吴京哥哥”。得益于他出道多年、作品众多,喜欢吴京的人可以一部部回顾他拍过的戏,时而沉迷于
历史军事 為節省預算也是拼了,美陸軍想出三個辦法,海軍的方案更激進
作為全球軍費最多的軍隊,美軍的武器裝備長期領先於其他國家,然而,隨著中國、俄羅斯等國軍事技術的發展,美軍的技術優勢正在逐漸減小。而為了保持絕對的技術優勢、推進美軍的現代化進程,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軍費,但
這車也是拼了!檔次不遜奧迪A6L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如果你說大眾對每個人都很熟悉
西点军校是美国有名的军校,为美国培养了有名将,可以说能进入西点军校人都是能人,但是在民国时期有位能人,因为太优秀,受到西点军校校方邀请,让他到西点军校深造,这位奇人物,就是王赓。说他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曹操仓皇北撤。孙权趁势进攻,和曹操在南郡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为了抢夺南郡,东吴倾巢出动,打了一年终于从曹操手中抢下半个南郡。但孙权废了九牛二虎之
王娡是汉景帝刘启的皇后,他们的儿子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为了能让儿子继承皇位,王娡处心积虑,使尽了各种手段,甚至不惜为“小三”汉景帝的皇妃栗姬,说好话,保举她为皇后,这里隐藏着多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
在看宫廷剧的时候,大多的剧情:都是后宫的女人为了生儿子巩固地位而使出各种手段。当然,在古代历史上的宫廷中,也是普遍存在母凭子贵的现象,后宫女儿的地位往往与是否能为皇上诞下皇子有很大的关系。若自己的儿子
我们对「”岳母刺字”的典故比较熟悉,她是一位有民族大义的母亲。在楚汉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母亲,虽无关民族,但有大义,她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竟然自杀身亡,显得更加决绝和刚烈,也更加悲壮和伟大,他就是
我们对「”岳母刺字”的典故比较熟悉,她是一位有民族大义的母亲。在楚汉战争中,也有这样一位母亲,虽无关民族,但有大义,她为了让儿子一心匡扶汉室,竟然自杀身亡,显得更加决绝和刚烈,也更加悲壮和伟大,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