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的老师回京,和珅为何害怕

Posted 皇子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的老师回京,和珅为何害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乾隆驾崩后,嘉庆皇帝的老师回京,和珅为何害怕

清朝为何重视汉文老师?雍正给的权力,连和珅见了帝师都害怕 尊师重教是我国优良传统,在古代老师如父,教学甚严,这也是很多学子们通往科举殿堂的出路。在我们印象中,古代皇室的皇子们很潇洒,可以不用像民间那样受老师管教。其实古代皇室也非常重视教育,有的皇帝对皇子要求甚严,比如唐朝的李世民就请朝中有能力的大臣教其儿子李承乾,要求大臣每天都要汇报李承干的学习情况,后来李承干被老师逼的想杀老师。同样在清朝皇室也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王朝。都说清朝皇帝个个都很敬业,这与老师教育有关。在清朝皇室,皇帝对汉文老师特别重视,其地位排在满文老师之前。 皇子并不清闲 在后人眼里,出身皇家,一定是富贵一生,吃香的喝辣的,还有佳丽陪伴。其实在清朝,皇帝的儿子活得很累,因为皇帝对皇子的学习教育很重视,皇子到六岁,必须送到上书房上课学习。比现在幼儿园累多了。 清朝的上书房专门设有总师傅统领皇子的学习教育,按照皇子年龄分成不同班级进行授课,而且授课的老师由满文老师和汉文老师充当,他们都是当朝的大学士,是一步步靠科举考试考上来的精英,比乡间私塾先生学识要高。 所有老师都由总师傅统领,但总师傅每天并不一定都来上书房,而是由这些老师们轮流值班。除非遇到重要事情,总师傅才来上书房处理。 皇子学习要比现在累,因他们要同时修两门课程,一门就是满文,主要由满文老师教授,满文老师叫「 ”谙达”,所谓谙达只是满族对老师的一尊称,内谙达负责教满文,外谙达则负责教授骑射,这是游牧民族特有技能。据《啸亭续录·谙达》载:「 ”凡皇子六龄入学时,遴选八旗武员弓马、国语娴熟者数人,更番入卫,教授皇子骑射,名曰‘谙达’,体制稍杀于师傅,盖古保氏之责。” 汉文老师主要教授四书五经,这是清朝入关后汉化的一个必须的课程。像清朝历史上有名康熙、雍正、乾隆等汉文水平很高,这与汉文老师教育分不开的。 上书房的课程安排很紧,从凌晨3:00开始到书房进行早读,凌晨五点开始上课,上午都是汉文和满文学习。下午皇子们则要学习骑射箭术。这种课程安排一年不变,无论春夏秋冬,即使皇子结婚或者受封,每天的学习不能耽误。皇子们一年只能休息五天,其他时间都用于学习。可见清朝皇子比现在学生要累多了。 汉文老师地位高 皇子也要按照尊师重教的礼仪对待老师,每天皇子来上课,皇子要给老师作揖礼,而老师只用捧手礼,不必按照皇家礼仪行磕头礼。清朝对老师的尊重值得称赞。 在后人眼里,清朝满人地位高于汉人,如果照这样推理的话,皇子的满文老师地位就高于汉文老师地位。其实在上书房里汉文老师的地位要高于满蒙老师,汉文老师坐着讲课,满蒙老师只能站着授课。 据《听雨丛谈》记载了汉人老师地位高的情节:「 ”皇子冲龄入学读书,与师傅共席向坐,师傅读一句,皇子照读一句,……再读百遍,又与前四日生书共读百遍。” 为什么汉文老师比满文或者蒙文老师地位高呢?这应该得益于雍正皇帝时的一个规定。 清朝入关前满人与汉人地位是有区别,入关之初也有严格的等级之分,满人地位远远高于汉人,而且对于汉人读书学习那一套也不太重视。后来顺治皇帝实施汉化后,到了康熙皇帝时才对汉文教育高度重视。因为康熙明白,作为游牧部族要想统治中国,就必然要深度汉化,融于中原传统文化中。因此,康熙大量启用汉官,并加大汉文教育,并到曲阜孔庙祭典孔子,向孔子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才使汉人地位有所提高。 雍正皇帝也是一个汉文水平极高的皇帝,他继位后,对汉人汉文极为重视。因为雍正熟读历史,他知道只有重视汉文教育,才能确保王朝长治久安。因此雍正皇帝下旨,皇子教育必须请汉文老师,皇子要尊重汉文老师,而且汉文老师可以以汉礼坐着讲课,不必站着。 由于汉文老师与皇子们朝夕相处,因此皇子与老师之间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师生情比民间私塾老师与学生情感要深厚。因为汉文老师对待皇子不可能要私塾先生那样极其严厉,而且每名皇子都有当皇帝可能性,感情处好了,对老师仕途都有好处。 乾隆皇帝也是汉文通,他曾写过上万首诗,因此乾隆继位后继续沿用雍正皇帝尊师重教的传统。乾隆皇帝为嘉亲王颙琰请的老师就是有名的大家朱珪,朱珪在教授颙琰10多年,两人建立极深厚的感情。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病逝,颙琰继位也就是嘉庆皇帝,他把老师朱珪从安徽巡抚位置上调到京城,当时和珅见朱珪入朝,就知道自己命不保了。因为朱珪对和珅最为痛恨。 据史料记载,朱珪进京后,嘉庆皇帝见到老师哭了起来,足以看出当时朱珪与嘉庆建立的感情有多深。朱珪在朝中成为嘉庆皇帝初期治理国家的重要帮手,嘉庆皇帝对朱珪奏议很重视。1806年朱珪病逝,嘉庆皇帝亲自到老家中吊唁。据说朱珪大门窄,嘉庆皇帝的轿子进不去,嘉庆步行进入,向老师祭典,并赐朱珪谥号「 ”文正”。可以说朱珪成为高规格汉人老师。 可当「 ”免死牌” 汉人老师的地位提高,受到历届清朝皇帝重视。甚至汉人老师的身份,可以当「 ”免死牌”。同治皇帝的老师叫翁心存,此人还当过上书房总师傅。翁心存与同治皇帝也同样建立一种师生感情。 翁心存作为帝师,地位很高,家族显赫,其儿子翁同书也成为清朝官员。翁心存做过上书房总师傅,是同治皇帝的老师。后来,翁心存的儿子翁同书在镇守寿州城时,因与苗沛霖产生矛盾,被苗雨霖围困寿州城。翁同书早先虽然破过几座太平军城池,但终久还是读书人,遇到苗沛霖这样的乡军竟然无能为力。 在苗军重重包围之下,翁同书的毅志力终于崩溃,杀了爱将徐立壮,逼孙家泰自杀,本想安抚住苗沛霖,翁同书没想到,苗沛霖继续攻城,最后城破,苗沛霖被俘。翁同书又按照苗沛霖的意思,给朝廷写信为苗沛霖讲情。后来苗沛霖再次反清,被僧格林沁灭掉后。曾国藩上书弹劾翁同书,认为翁同书守城不当,而且有通敌嫌疑。 后来皇帝与大臣审议后,判翁同书「 ”斩监候”,命快保不住了。但后来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认为翁同书是翁心存的儿子,虽然有过错,但翁心存毕竟是同治皇帝的老师,以师生情谊,将翁同书改为充军发配新疆,这才使翁同书逃过杀头。可见给皇帝当老师,好处很多,关键时还可以充当「 ”免死牌”。和珅对于帝师当然害怕,关键是和珅还打压过朱珪。因此乾隆一死,和珅命肯定保不住了。 欢迎各位看官批评指正,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相关参考

我命不久矣

要说起来和珅,每个人都会想起来一个字:贪。最为一个大清最大的贪官为什么能受宠一生,即便是在怎么贪财都依旧潇洒活到了乾隆皇帝驾崩。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极为廉洁,他将嘉庆皇帝培养为一个节俭皇帝,乾隆一死,和

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和就开始担心

嘉庆元年,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把皇位传给十五子嘉亲王,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和非常担心,害怕嘉庆会处治他,于是采取对策,与嘉庆明争暗斗。嘉庆即位后,乾隆准备召朱回京,升任大学士,和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当

揭秘和珅倒台的原因 为何在乾隆驾崩后立即倒台

   干隆四十年(二十五岁),直(值)干清门,擢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次年(二十六岁),遂授户部侍郎,命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骎骎乡用。又兼步军统领,充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 

和珅深谙为官之道,为何乾隆刚刚去世,嘉庆皇帝就要处死他

和珅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大贪官,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对于和珅的个人形象的刻画都十分的形象。和珅在清朝为官的年间,十分的得意和受宠,尤其是在乾隆皇帝执政的时候,乾隆的风光可以说是没有人可以盖的过,那么这样风光

和珅深谙为官之道,为何乾隆刚刚去世,嘉庆皇帝就要处死他

和珅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大贪官,很多的影视作品中对于和珅的个人形象的刻画都十分的形象。和珅在清朝为官的年间,十分的得意和受宠,尤其是在乾隆皇帝执政的时候,乾隆的风光可以说是没有人可以盖的过,那么这样风光

嘉庆吃饱 嘉庆皇帝为何非要杀和珅?和珅跌倒

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领班军机大臣阿桂去世,朝中只剩下刘墉和董诰两个暗中反对和珅。乾隆帝已经进入垂暮之年,他上朝时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所以每天上朝满朝文

嘉庆皇帝在位二十五年,为何其后宫嫔妃都默默无闻,少为人知呢

乾隆六十年,为了遵守自己在位年限不超过清圣祖康熙皇帝的诺言,乾隆皇帝将皇位禅于皇十五子颙琰,是为嘉庆皇帝。对贪污深痛恶觉的嘉庆皇帝在乾隆皇帝驾崩以后,就立马铲除了大贪官和珅,此举让嘉庆皇帝在清朝历史上

此人是和珅最大靠山,手握兵权,如果他不死,嘉庆不敢杀和珅

公元1799年,在清朝发生了两件大事。其一是乾隆皇帝驾崩,其二就是和珅被嘉庆处死,并且抄没了和珅的所有财产。和珅是在乾隆死后不到一个月就被嘉庆法办了,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嘉庆之前不杀和珅,完全是因为乾隆

嘉庆问和珅:你为何要贪污

公元1796年,已经做了60年皇帝的乾隆,按照曾经许下的诺言,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自己则成为太上皇。然而,乾隆虽然禅位,却依旧把持朝政,嘉庆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乾隆在召见各国使臣的时候说道:“朕虽然

嘉庆怒问和珅:你为何要贪污

公元1796年,已经做了60年皇帝的乾隆,按照曾经许下的诺言,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自己则成为太上皇。然而,乾隆虽然禅位,却依旧把持朝政,嘉庆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乾隆在召见各国使臣的时候说道:“朕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