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愚蠢的线列步兵战术何以横扫世界

Posted 步兵

篇首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看似愚蠢的线列步兵战术何以横扫世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看似愚蠢的线列步兵战术何以横扫世界

电影《爱国者》中经常会有英美两军排成横列跟随鼓点相向而行,到达一定地域之后互相射击的镜头,这种战术被戏称为「 ”排队枪毙”。当然这只是电影的演绎,真正的战场环境下没有任何一方士兵会蠢到无遮无拦地与对面互射,不过这种战术却并非凭空臆想,相反它在欧洲风靡上百年,英国人凭借其横扫印度和美洲。那么这种战术的历史背景和作战优势在哪里呢? 燧发枪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射击效率,尽管枪支的精度和装填方式依旧十分原始,但相较火绳枪而言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个时候弓弩的射程已经远远落后于火枪,步兵方阵以火枪兵和长矛兵混合配置,前者负责远距离射击,后者则负责在贴身肉搏中保护火枪兵。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方阵逐渐趋向扁平化,原来动辄七八排的线列被压缩至三排到四排,也就是后来线列步兵的雏形。在此后的一段时间,有些国家的火枪兵在近身肉搏中采用将矛头插入枪管的方法进行白刃战,但这样一来火枪便没有办法射击,直到后来套筒刺刀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窘境。 安装于枪管之外的套筒刺刀能够将有限的步兵员额全部配备给火枪兵,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扬火力。如果需要近战,则只需将刺刀装上,那么所有的火枪兵便可立即转变为「 ”长矛兵”。这种军事技术的进步直接促使战争的样态由冷兵器向热兵器迈进,但这仍旧无法解释为什么士兵们愿意排成紧密的队列接受敌人的子弹?要说清楚这一点就不能不提及燧发枪的技术特点。由于在当时膛线技术尚不完善且价格昂贵,军队列装的普遍都是滑膛枪,而这种枪支的精度极差。普鲁士人曾经针对那一时期最优秀的步枪做过一项实验,在距离100步之外对人形目标射击100发子弹,结果只有60发命中;距离200步,成绩下降至40发;距离300步,只有25发。那么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己方士兵排成紧密的队列就能够使射出的子弹形成一道弹幕,打不中这个也能打中那个。相反如果分散开来,天知道你打出的子弹会飞向哪里,而自己却有可能被敌人打来的弹幕逐个吃掉。 在野外遭遇战中,多数情况下双方都会寻找掩体以减少己方伤亡,像《爱国者》里那种无遮无拦的战场地形实际上少之又少。那么肯定会有人问,打完第一枪之后他们不会卧倒装弹吗?这个动作不是没有人尝试过,但后来的战况证明谁卧倒谁死得快。燧发枪是前膛装弹的单发射武器,装弹时需要先倒入火药,再装入弹头,最后用一根长长的通条把子弹压实,这一系列动作在卧倒的情况下极难操作。而在「 ”排队枪毙”的战术里,能否获胜的关键取决于能否在单位时间内打出比对方更多的子弹,你卧倒你装弹肯定慢,对方的子弹会像雨点一样扑过来,胜负还有悬念吗? 十六世纪时,明朝和日本都曾用火绳枪发明出「 ”三段击”的战术,虽然表面上看他们也是排成三列横队,但与欧洲的线列步兵却完全不是一回事。「 ”三段击”强调连续火力,第一排打完之后,将枪交给最后一排装填,然后从第二排领过装好的枪再打,依次类推。织田信长曾用这种方法大破武田胜赖的骑兵,而线列步兵却是所有的士兵一起射击,然后共同装弹。可能有人要问,这种方法比起「 ”三段击”来说,第一枪与第二枪之间不是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火力真空吗?确实如此,但二者造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三段击”尽管连续,但目标却是一个个倒下的;「 ”排队枪毙”尽管不连续,但目标却是成批倒下的。换做是你,在炮火轰鸣的环境里看到身边的战友呼啦一声成片牺牲,那种震撼是一个接一个死亡比不了的。而此时的火力真空也是对敌人的一种警告:亲,还想再来一下吗? 线列队形的两翼是骑兵,自从阵列步兵出现之后,骑兵在战场上的作用已经退居次要,如今他们主要的功能是在敌人退却后追击或者绕至敌后骚扰。线列后面是炮兵阵地,主要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而敌军一旦突破前沿防线,步兵就会迅速组成空心方阵,背靠大炮枪口朝外,同时前排的士兵竖起刺刀阻止骑兵靠近。事实上,所谓的「 ”骑兵决胜论”从进入火器时代以后就已经是一个伪命题,没有步兵支援的骑兵在线列步兵面前毫无作为。当然,真实的军队编成远比我们的叙述要复杂得多,除了骑兵、炮兵之外还有猎兵、掷弹兵等等,但人数少,决定战场的仍然是线列步兵。

相关参考

攻击方式稳重,战术全面

什么是装甲掷弹兵装甲掷弹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陆军所创造的一个兵种,并且延用至今,是现代陆军中装甲步兵的先驱。德国装甲掷弹兵师实际上是一种机械化装甲师,步兵部队实现摩托化或者机械化机动,辅以少量的

步兵战术图解,著名的《兄弟连》夺炮之战和中国不出名的夺炮之战

《兄弟连》里的布雷库尔夺炮之战是美军载入军史的经典战例,被西点军校奉为体现美军步兵小分队史诗般指挥艺术的经典之作,至今还在西点军校的教科书上,也是101师506团的骄傲本钱,经常被101师的军官引用来

步兵战术图解,反斜面战斗,守住这个要点谁也攻不下

我以前写过反斜面工事的布置和原理,但是反斜面战斗是又是另一回事,再好的武器落在只会逃跑的军人手里也只是烧火棍,相反,再差的武器落在智勇双全的军人手里也能战胜敌人,反斜面战斗就是这样,反斜面工事理论上是

步兵战术图解,同一个地点,两支不同军队打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1951年5月汉江西岸有一座可以控制渡口的537高地,为配合东线作战,191师决定夺取这个高地,高地上有24师五团一个连的美国人,兵力虽然只有一个连,但火力却相当一个营,不过这些美国人挺懒的,除了派1

步兵战术图解,激战亡者之角,战争史上唯一一次的伞兵对伞兵战斗

1944年5月,拥有4500人的德军精锐第6伞兵团,在空军少校海德特带领下进驻卡朗唐佩里尔,这个伞兵团三分之一的军官都有丰富作战经验,而士兵大是18岁的年轻人,虽然缺陷作战经验,但都经过伞兵学校的严格

谁才是蒙古骑兵的真正对手?且看战术的应用!

...办法,但是在山区,骑兵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在平原上用步兵击败骑兵的只有一个人,明武宗,他在应州与装备精良骁勇善战的达延汗大战,以基本的步兵对抗数万蒙古骑兵。明武宗这个从来没打过仗的家伙却是个战术大师,他...

70年前,日本何以敢同时对中美苏三大国宣战

二战期间,日本“以小敌大”的举措着实让世界人民刮目相看,敢于同时叫板中美苏三大国,这番看似有些“不自量力”的勇气,连日本人自己也沉醉了好久。不过,马克思有句话说的好,对于有些事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当

真正的人海战术有多残酷

网络上,人海战术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词汇,在大多数人的理解下,人海战术就是大批步兵以密集队形向敌阵地发起冲锋,以巨大的人员伤亡为代价取得胜利。在冷兵器时代,密集队形冲锋是常见的一种战术,甚至到了热兵器时代

独特凶猛、攻守兼备的解放军三三制战术

解放军建军时,武器简陋,单兵作战能力不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解放军从抗战时期开始,结合东北解放战争中的经验,开创性的建立了三三制战术。三三制战术其实来源于日军步兵战术,在实战中改进提升。该战术要求士兵

保密过头,苏联五千精锐伞兵因低级失误丧生

【军武次位面】作者枪骑兵伞兵是现代化战争产生的一种特殊兵种,他们是航空兵,却执行地面步兵战术。这种奇特的组合,其实是人类自古以来不懈追求更高机动性战略战术要求的新型体现。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军队都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