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杀6位辅政大臣,3次挫败谋反阴谋

Posted 大臣

篇首语:知识养成了思想,思想同时又在融化知识。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连杀6位辅政大臣,3次挫败谋反阴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连杀6位辅政大臣,3次挫败谋反阴谋

齐武帝萧赜去世之后,萧昭业继位。萧鸾在与萧昭业的竞争中获胜之后,又对着萧道成一系大开杀戒,一时间威风凛凛。 很多人认为,此时的萧鸾已经拥有了登基称帝的实力。可实际上,此时的萧鸾远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至少还有四位军政大佬能与萧鸾分庭抗礼,我为大家逐个介绍一遍。 王敬则,萧道成得力助手。当初就是王敬则,提着宋后废帝刘昱的人头直入皇宫,并且拔出刀来大放厥词:「 ”谁敢不服萧道成,我就和他玩命!”什么叫狠人?看看王敬则就明白了。 在齐武帝萧赜临终前,王敬则的官职是:都督西阳、汝南二郡军事、征西大将军、豫州刺史,开府,进号骠骑,后进位司空。 陈显达,在刘宋时期就已经持节、督广交越三州、广兴军事、辅国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进号冠军。 萧鸾篡位前,陈显达是大司马,封护国公,增邑千户,甲仗五十人入殿。萧鸾篡位后,陈显达是依然是太尉和侍中,册封鄱阳郡公,邑八千户,加兵三千人。 刘宋老臣、带兵上殿,什么叫重臣?看看陈显达就知道了。 萧谌,齐武帝萧赜的心腹,萧赜身边的保安司令,萧昭业身边的保安司令,整个宫廷的军队都由他控制。 要是萧谌没有站在萧鸾一方,而是帮着萧昭业收拾萧鸾,在都城那一亩三分地里,萧鸾必死无疑。 王晏,琅琊王氏的代表人物。琅琊王氏是萧道成得以上位的最大保障,如果没有琅琊王氏的力挺,萧道成想篡位几乎是空谈。 看看上面这四位大佬,哪一个是善茬?哪一个是萧鸾能轻松应对的? 萧鸾为了能登基称帝,可谓煞费苦心。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萧道成当爹。萧鸾是萧道成抚养长大的,但萧道成只是萧鸾的叔叔。可萧鸾对着萧道成一系大杀特杀,有点能耐的都被他杀光了,剩下的人则成为了萧鸾争取的对象。 且以宣城王为太祖第三子。——《资治通鉴》·齐纪五 萧鸾用认萧道成为父的方式,告诉萧道成一系的幸存者:「 ”从今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兄弟。” 萧鸾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和上述四位大佬谈判并妥协。这一点没有太直接的证据,但依据上述四位大佬的实力来看,他们绝没有轻易投降的可能。 在搞定了各方势力之后,萧鸾于公元494年称帝,史称齐明帝。 通过齐明帝萧鸾做的这两件事,大家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的皇位其实并不稳固。 而最麻烦的是:萧鸾当了不到四年的皇帝就去世了,虽然在去世前,他想方设法除掉了萧谌、王晏和王敬则,但萧道成一系还有十位皇族幸存,萧鸾一系的皇位依然不稳固。 上有疾,以近亲寡弱,忌高、武子孙。时高、武子孙犹有十王。——《资治通鉴》·齐纪七 萧鸾最大的问题在于后继无人:庶长子萧宝义不是嫡出,而且身有残疾;嫡长子萧宝卷只有十六岁,指望这样一位继承人能够守住萧鸾打下来的家业,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唯一的好消息是:萧鸾有几位好侄子,比如萧遥光等人,可谓既忠心又能干。如果萧鸾去世,萧遥光等人应该也能帮助萧宝卷守住基业。 可问题是:萧鸾根本不敢完全信任萧遥光等人。萧鸾是萧道成的侄子,在萧道成面前永远是一副既忠心又能干的形象。可就是这个既忠心又能干的好侄子,把萧道成一系杀得七零八落,并最终篡夺了萧道成一系的江山。 万一萧遥光等人有样学样,萧鸾的几个儿子还能有活命的机会吗? 在临终前,萧鸾为自己的继承人萧宝卷留下了「 ”做事不可在人后”的临终遗言,同时任命了六位辅政大臣。 在这六位辅政大臣中,有三位外戚(江祏、江祀、刘暄)、一位皇族(萧遥光)和两位军政大佬(徐孝嗣、萧坦之)。 是时,扬州刺史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右仆射江祏、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更直内省,分日帖敕。——《资治通鉴》·齐纪八 从表面上看,这六位辅政大臣如果齐心协力,是绝对有能力保卫萧宝卷的。而这六位辅政大臣之间并没有什么利益交集,如果有人想做乱臣贼子,必然会导致众叛亲离。 厘清了这些厉害关系之后,再看萧鸾的布局,应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洞。 可凡事总是有利有弊,萧鸾的这种做法,在当时看或许没问题,但事态总是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六位辅政大臣现在没有利益纠葛,但在未来一定会产生利益纠葛。关于这一点,远在雍州的萧衍看得特别清楚,他说:「 ”六个辅政大臣同时执政,他们之间肯定要互相倾轧的,乱世将至。” 雍州刺史萧衍闻之,谓从舅录事参军范阳张弘策曰:「 ”一国三公犹不堪,况六贵同朝,势必相图,乱将作矣。”——《资治通鉴》·齐纪八 如果六位辅政大臣之间互相倾轧,萧宝卷势必不会在一边看热闹,肯定会动手把闹事者清理出局。但问题就在于:如果把辅政大臣清理出局,那萧宝卷又依靠谁来控制整个国家呢? 很多人在说起萧宝卷和六位辅政大臣的矛盾时,总说萧宝卷过于昏庸无道,所以六位辅政大臣才遭到了这个昏君的祸害。 这种说法完全站不住脚,首先说萧宝卷的昏庸,大家只要拿萧宝卷和刘子业、刘昱、萧昭业进行一番对比,就会发现这四位少年天子实在是太相似了:都是年少继位,都是邪恶变态,都是滥杀无辜,都是不得好死。 如果有一个两个那还好说,谁家都难免出个败家子,可连续四个皇帝都是如此,四个人的经历几乎是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这种史料记载能有多少可信度呢? 我们可以再通过一个记载,来看看萧宝卷的执政手腕。 在萧鸾临终前,认为崔慧景是一个可靠的人,就对萧宝卷说:「 ”你可以把这个人当心腹。” 心膂之任可委刘悛、萧惠休、崔慧景。——《资治通鉴》·齐纪七 萧宝卷继位之后,任命崔慧景为右卫将军、平北将军、假节,后又迁任护军将军,加侍中。淮南发生叛乱之后,萧宝卷任命崔慧景为平西将军,假节、侍中、护军如故,率水军讨伐寿阳,并亲自送行。 看看上述史实,我们应该承认一点:萧宝卷对崔慧景还是挺不错的。可崔慧景并没有率军平叛,而是和萧宝卷的同母弟——南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来造反,率军直接杀回了都城。 慧景遣使奉宝玄为主,宝玄斩其使,因发将吏守城,帝遣马军主戚平、外监黄林夫助镇京口。——《资治通鉴》·齐纪九 这次叛乱有多严重呢?崔慧景率军攻破了都城,萧宝卷只能退到皇城死守,崔慧景围着皇城打了十二天,后因萧衍的哥哥萧懿率军救援,崔慧景的军中又发生了内讧,这才导致功亏一篑。 懿军渡北岸,慧景余众皆走。——《资治通鉴》·齐纪九 就在崔慧景攻破都城之后,不计其数的人向崔慧景投降。可等崔慧景失败之后,这份投降名单到了萧宝卷的手里。 面对这份名单,萧宝卷并未追究,只是淡淡地说:「 ”面对权力与欲望,我的亲弟弟江夏王(萧宝玄)尚且翻脸不认人,其他人这样做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说完这番话,萧宝卷直接把名单烧了。 慧景败,收得朝野投宝玄及慧景人名,帝令烧之,曰:「 ”江夏尚尔,岂可复罪余人!”——《资治通鉴》·齐纪九 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之后的表现。当时曹操也搜罗到了许多书信,都是己方内部的人向袁绍表忠诚。可曹操却说:「 ”当时我都没把握自保,其他人做这种事也很正常。”说完这番话,曹操直接把书信烧了。 曹操也好,萧宝卷也罢,他们是不是真这么豁达大度我不敢肯定,但现实情况却是:向对手乞降示好的人太多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追究责任,否则好不容易安稳下来的局面,又要在顷刻间大乱。 看看萧宝卷的这个手腕,既表现了对江夏王萧宝玄的失望,又对众人的意志不坚表示理解。谁敢说他只是一个邪恶变态的荒淫君主?这分明是一个少年老成的政治奇才啊! 再比如说,萧宝卷称呼自己的亲信梅虫儿和俞灵颜为阿兄,称呼潘宝庆和茹法珍为阿丈,到潘宝庆家吃饭的时候,萧宝卷亲自打水,帮着厨师做饭。 帝呼所幸潘贵妃父宝庆及茹法珍为阿丈,梅虫儿及俞灵韵为阿兄。帝与法珍等俱诣宝庆家,躬身汲水,助豆人作膳。——《资治通鉴》·齐纪九 这里面或许有些少年心性在其中,但更多的则是萧宝卷拉拢亲信的一种手法,更是试图营造亲民形象的一种表现。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你在二十岁之前,有这样的心眼吗?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萧宝卷过于年轻了,所以在某些时刻,他不得不对辅政大臣有所退让,而他的退让必然会造成辅政大臣的得寸进尺。这样一来二去,矛盾是无法避免的。而一旦矛盾无法避免,某位辅政大臣必然不是皇帝的对手,他们只能联合起来对抗皇帝。 这种情形,不禁令我想起刘裕去世后,徐羨之等辅政大臣与少帝刘义符的矛盾激化,最终火并了刘义符。 火并刘义符之后,徐羨之等人才开始商榷,到底应该立谁当皇帝呢?这种做法,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暴露得淋漓尽致,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立刘义隆为帝。结果也不出意料,他们被刘义隆挨个地收拾了。 萧鸾留下的这六位辅政大臣,大概是吸取了徐羨之等人的教训,所以在他们还未火并萧宝卷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让谁当皇帝了,避免事后慌乱。 帝失德浸彰,祏议废帝,立江夏王宝玄。祏弟祀亦以少主难保,劝祏立遥光。坦之时居母丧,起复为领军将军,谓祏曰:「 ”明帝立,已非次,天下至今不服。若复为此,恐四主瓦解,我期不敢言耳。”遂还宅行丧。——《资治通鉴》·齐纪八 可问题是:立谁当皇帝,本就是一件很难达成共识的事情,因为六位辅政大臣的利益点是不一致的。此时的他们还未能控制局势,就开始考虑控制局势之后应该如何。结果自然也不出意料,他们都被萧宝卷用快打慢的方式挨个收拾了。 江氏兄弟最先被杀,随后是萧遥光,接下来是萧坦之,再后来是刘暄,最后是徐孝嗣。六位辅政大臣全部出局,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三个多月。 如果这六位辅政大臣本着先办事后想对策的方案来行事,我估计萧宝卷只有死路一条,如果六位辅政大臣同时发难,萧宝卷根本无法抵挡。 在这一轮争斗中,虽然以萧宝卷的胜利而告终,但也标志着齐明帝萧鸾设计的权力格局彻底破裂。 萧宝卷与六位辅政大臣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只是萧鸾一系的内讧,因为这六位辅政大臣是萧鸾任命的,其中四位与萧鸾有亲属关系(江祏和江祀是萧鸾的表兄弟,刘暄是萧鸾的小舅子,萧遥光是萧鸾的侄子),可见萧鸾认为这些人都是可以依靠的。 但随着六位辅政大臣的出局,萧鸾一系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此时的萧宝卷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继续任用自己的亲信。可他的那些亲信,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在整个国家都是排不上号的。 在这种背景下,野心家们开始蠢蠢欲动。 最先动手的是江州刺史陈显达,他率军一鼓作气打到都城之下,最后还是兵败身亡了。 闻帝屡诛大臣,传云当遣兵袭江州,十一月,丙辰,显达举兵于寻阳,令长史庾弘远等与朝贵书,数帝罪恶,云「 ”欲奉建安王为主,须京尘一静,西迎大驾。”——《资治通鉴》·齐纪八 随后动手的是豫州刺史斐叔业也,他在局面不利时选择投降北魏,南齐因此丢失了淮南。 建康人传叔业叛者不已,芬之惧,复奔寿阳,叔业遂遣芬之及兄女婿杜陵韦伯昕奉表降魏。——《资治通鉴》·齐纪九 萧宝卷命平西将军崔慧景收复淮南,崔慧景却与萧宝玄联合叛变,直接打到了皇城之外,这件事我们之前说过。 在平定崔慧景叛乱的过程中,萧懿立有大功,他们兄弟九人,有三人位高权重,分别是萧懿(尚书令)、萧衍(雍州刺史)和萧畅(卫尉)。 崔慧景死,懿为尚书令。有弟九人:敷、衍、畅、融、宏、伟、秀、憺、恢。懿以元勋居朝右,畅为卫尉,掌管籥。——《资治通鉴》·齐纪九 面对这种局面,萧宝卷有些为难。 按理说,萧懿立有大功,应该重赏。可萧懿兄弟的权力实在太大,如果不加以控制,萧宝卷以后就别想睡个安稳觉了。 再加上萧鸾临终前曾嘱托过萧宝卷:「 ”做事不可在人后”,所以萧宝卷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干掉了萧懿。 帝然之,徐曜甫知之,密具舟江渚,劝懿西奔襄阳。懿曰:「 ”自古皆有死,岂有叛走尚书令邪!”——《资治通鉴》·齐纪九 这种做法固然是恩将仇报,但是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也无可厚非。 但这件事直接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萧懿的弟弟萧衍从襄阳起兵造反,直扑都城。 乙巳,衍集僚佐谓曰:「 ”昏主暴虐,恶逾于纣,当与卿等共除之!”是日,建牙集众,得甲士万余人,马千余匹,船三千艘。出檀溪竹木装舰,葺之以茅,事皆立办。诸将争橹,吕僧珍出先所具者,每船付二张,争者乃息。——《资治通鉴》·齐纪九 这一次,萧宝卷再也没能盼来第二个救兵,最终败给了萧衍。 但在此过程中,萧宝卷的表现依然是可圈可点的:从萧衍起兵到萧宝卷失败,前后大约经历了一年时间。可见在面对萧衍的时候,萧宝卷也不是毫无反抗之力。 但由于六位辅政大臣先后被杀,以及三次叛乱的影响,使得萧鸾一系的实力大不如前。在这种背景下,萧宝卷逐渐支撑不住了。 公元501年,萧宝卷为宦官所杀,享年十九岁,后被去除帝号,贬为东昏侯。 宦者黄泰平刀伤其膝,仆地,张齐斩之。——《资治通鉴》·齐纪十 往期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萧子良谋反未遂,萧昭业进退失据 萧鸾大肆屠杀皇族,豪门士族冷眼旁观

相关参考

他连杀5位皇帝,没曾想登上帝位后,竟被后世推崇?

在我国古代皇权统治的秩序下,皇帝可谓是至高无上,他们有着绝对的权威。倘若要是有人谋杀皇帝,那就是谋反,是要被灭族的。然而,这个人竟一下子杀掉了5位皇帝,最终得以登上帝位,最终还被后世十分推崇。下面小编

3年连杀3个皇帝

去年一部《独孤天下》在腾讯视频热播,剧中的宇文护一角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剧中的宇文护深情专一,独爱般若一人,但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他凭借一人之力三年多的时间连杀了三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杀皇帝的

她22岁成了寡妇,一生辅佐6位皇帝,3次垂帘听政,撑起整个王朝

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是男性,因为古代本来就是一个重男轻女的社会,而且有封建思想,在古代人们的心里认为女人就应该在家3从四德,不应该经常在外面露面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有很多非常著

顺治指定鳌拜四大辅政大臣原因

顺治为什么指定鳌拜为四大辅政大臣?鳌拜在康熙年幼时,杀死同位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把持朝政,是个权臣,恶人的形象。那么顺治当初为什么要指定鳌拜为辅政大臣呢?顺治指定鳌拜四大辅政大臣原因鳌拜的战功鳌拜在满

为何崇祯在一天之内,连杀36个大臣

明朝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最为残暴。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像明朝初年那样任意屠戮功臣,动不动牵连上万人的惨剧,可谓绝无仅有。到了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在位时期,也有急躁而嗜杀的偏向。文臣武将经常由于战场上的一次失

一生经历6位皇帝3次垂帘听政 奇女子褚蒜子

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每次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婶婶、堂嫂;每次还要和居心叵测的男人们过招交手,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褚蒜子东晋史上有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然而命运总...

一生经历6位皇帝3次垂帘听政 奇女子褚蒜子

从她做皇后开始,一生经历了六位皇帝。每次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母亲、婶婶、堂嫂;每次还要和居心叵测的男人们过招交手,维持着风雨飘摇的东晋王朝。褚蒜子东晋史上有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雍容华贵,然而命运总...

历史上第一“阴谋家”,曾3次出卖自己的主公,最后却得以善终

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出现过许许多多的人物,而能够称得上“阴谋家”的确实不多,西汉时期的陈平或许算是一个。他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一名谋士,奈何与范增此人不和而投靠的刘邦。当西汉朝的

清初 ”四大臣辅政”为何最后变成鳌拜独大

清初「”辅政四大臣”(下文简称「”四大臣”)即索尼(赫舍里氏)、苏克萨哈(叶赫纳喇氏)、遏必隆(钮祜禄氏)和鳌拜(瓜尔佳氏)。这四位是在顺治皇帝驾崩之后,受命辅政年幼的康熙皇帝。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推

康熙皇帝和四位辅政大臣间的矛盾纠葛 玄烨亲政

不到二十四岁的顺治皇帝福临死了,死于天花。天花又叫痘疮,是一种过滤性病毒引起的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不死者可以终身免疫,却会在面部或身上留下疤痕,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麻子”。塞外的白山黑水、蒙古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