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没好报才是常态

Posted 儒家

篇首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好人没好报才是常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好人没好报才是常态

我们中国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在很多时候,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情况反而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这个疑问,古人也有,司马迁在读书的过程中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采薇图 关于古代圣贤的记录中,儒家的经典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关于尧舜禹等人谦让的记录都可以找到,但关于尧让天下给许由,商汤让位给卞随、务光的事就没有记载了,只在诸子杂说里才有,同样的王位的谦让,为什么没有记录呢?孔子提到了伯夷叔齐,但也只有在《韩诗外传》及《吕氏春秋》里有他们的传记。他们是商汤时分封的诸侯孤竹君的儿子,孤竹君想把王位传给叔齐,孤竹君死后,叔齐就想把位置给伯夷,伯夷说我不能违背父命,于是和叔齐一起逃走了。他们两人听说「 ”西伯昌”,也就是周文王对老人很好,于是决定去那里养老。结果走到半路,周文王去世了,周武王带兵讨伐纣王。这两个人拉住了周武王的马说,父亲死了不去下葬,是不孝,作为臣子讨伐君主,是不仁。周武王的手下准备杀死他们,周武王说这是两位仁义的人,于是放了他们。周建立后,两个人「 ”义不食周粟”,结果在首阳山饿死了,死前还写了一首诗(就他们在首阳山,也不知道这首诗是谁记录的):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意思就是登上西山采薇吃(可能用比兴的手法,不是一定真是采薇),周武王是以暴臣易暴君,竟然认识不到错误。以前的圣人像神农之类的都不在了,我应该去哪里呢? 司马迁 司马迁听人说「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老天总是帮助好人的,但他看到这个故事就很有疑问:伯夷叔齐算是好人了吧?这么讲仁义的人饿死了!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中,颜回最好学,结果年纪轻轻就死了。这是老天帮助好人吗?盗跖是有名的恶人,残杀无辜,吃人肉,聚集着数千人横行天下,反而挺长寿。这是什么道理?不仅在古代,到了近世,品行不端,作奸犯科的人都活得轻松快乐,富贵长寿,办事公正,走正道的人反而灾祸不断。这就是天道吗? 对此儒家的解释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就是价值观不同。有些人把富贵看得很重,君子则重视名声,通过考验只能看出人的品质,举世污浊,才能看出人的品行高洁。但司马迁也看到了,这些人有名声,只是因为有圣人传颂,比如伯夷叔齐和颜回,都是因为孔子的赞颂大家才知道他们的名声,那些没见过孔子的人呢?一些穷乡僻壤里的贤人,又有谁能知道呢? 所以最后的选择就变成了:当一个默默无闻的好人,而且还不一定有好报的好人,好不好? 周武王 伯夷叔齐的故事有个很明显的矛盾,但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儒家提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两个思想决定了后世任何新王朝,一旦稳定后一定会选择儒家思想作为本朝主导思想。 这个矛盾就是:如果伯夷叔齐是对的,那么说明周武王伐纣就是不正当的,是错的,而周在儒家又代表着所有正统思想的来源,开创周朝的统治者都是德行兼备,可为天下表率的人。儒家说了,他们都是对的,理由如下: 第一,从伯夷叔齐角度看,臣子对君主必须死忠,这一点毋庸置疑。从后世历史事件的评论来看,这种观点一直是主流,即使君主很废物,是个白痴,那也是君主,作为臣子,让你死你就得死,你可以以死进谏,但绝对不允许推翻君主自己来做,哪怕你再有能力,对民众特别好。这是让后世君主很满意的。那周武王怎么办?新朝的开国君主怎么办?别急,还有第二条。 第二,从周武王角度说,任何新朝的建立都是天命所归。所以周武王伐纣不是他想造反,是代天罚罪,代替老天讨伐纣王,他建立新朝代表着天命。到了后世,如果一个新朝建立起来,时间够久,儒家就能放心大胆地说,嗯,这是天命所归,还能帮新老板编一点出生时的奇异故事来证明不同于凡人;如果刚建立不久就被灭了,这个君主也没时间找儒家知识分子写什么东西,而后建立的稳定的新朝里,儒家士人就能说那个命短的朝代是妄称天命,实际天命在本朝。真是滑的很。 这两点可能才是儒家学说一直延续的主要原因吧。

相关参考

历史上好人有好报的例子

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等。1.结草的典故: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

历史典故 好人有好报的最完美诠释

该成语出自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厘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信陵君,即魏无忌)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

历史好人

一、历史上好人有好报的例子结草衔环,一饭千金等。1.结草的典故: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

日本历史 日本平安时代乱婚才是常态

在日本纷争鲜少的绳文期结束,进入弥生期后,随着农业的导入及发展,造成了生活样式的剧变、人口的增加,以及战争的频繁发生。在战乱期间,因为男性于战争死亡,除了产生许多寡妇之外,也造成了男少女多的现象。不过

日本历史 日本平安时代乱婚才是常态

在日本纷争鲜少的绳文期结束,进入弥生期后,随着农业的导入及发展,造成了生活样式的剧变、人口的增加,以及战争的频繁发生。在战乱期间,因为男性于战争死亡,除了产生许多寡妇之外,也造成了男少女多的现象。不过

白素贞对许仙报恩有多种方式为何要嫁给他?

...的,都成了仙人!这也是体现了传统老百姓的一种期盼,好人有好报,毕竟白素贞与许仙开药铺,一起救死扶伤了那么多人。好人好报,美好幸福大团圆一直是我们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只是,有个问题出现了。白素贞报恩,为什...

春秋战国 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谁才是好人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打了一仗,当时吴国军队十分强大,越国根本打不过。越王勾践想出一个狠招,将监狱中的死刑犯全部派到战场前线,见到吴国军队啥事也不做,直接自刎。吴国士兵见到此状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所措。

为什么好心没有好报

有一次我到中央台做节目,正好碰上雷锋的班长乔安山。他讲了一段痛苦经历。有一次他出车,路上碰到一个被撞倒的老人,他把老人送到医院,结果,老人讹他,最后,他被判赔老人4万元,那时,他工资低,用了10年才还

为何要嫁给许仙? 白素贞为报恩有很多方法

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朋友,相信是很喜欢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他们虽然中后期经历波折,但最终结果还是非常好的,都成了仙人!这也是体现了传统老百姓的一种期盼,好人有好报,毕竟白素贞与许仙开药铺,一起救

为何要嫁给许仙? 白素贞为报恩有很多方法

看过《新白娘子传奇》的朋友,相信是很喜欢白素贞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他们虽然中后期经历波折,但最终结果还是非常好的,都成了仙人!这也是体现了传统老百姓的一种期盼,好人有好报,毕竟白素贞与许仙开药铺,一起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