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尔丹放着好地方都不去,为何要与满清死磕

Posted 沙俄

篇首语: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噶尔丹放着好地方都不去,为何要与满清死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噶尔丹放着好地方都不去,为何要与满清死磕

要论清朝对外发动的战争,那么平定准噶尔叛乱就不得不提。清朝初期,中国西北部有个强大的游牧民族逐渐崛起,并且征服中亚,让满清皇朝,甚至是连西伯利亚的沙皇,都非常忌惮。那就是准噶尔汗国,它的首领就是绰罗斯·噶尔丹(简称噶尔丹),那么噶尔丹为何不向西扩张,非要和满清过不去,最终在乾隆时期被彻底消灭?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小编认为就是噶尔丹自尊心作祟,以及准噶尔汗国在内部发生的动乱,那么此事到底有何内情,就让小编给大家解密。 准噶尔汗国领土,大约是在今天甘肃以西北方向,一直到外蒙古的西部山地,这大片全部是噶尔丹的领土。从1670年开始。噶尔丹就开始和莫斯科使臣进行协商,希望能够从西北部得到沙俄帝国的支持。并且也在1679年,噶尔丹接受清朝康熙帝王的敕封。所以噶尔丹扩张前期,已经打探好沙俄,满清的势力。 沙俄帝国和满清实力多差不了太多,因此无论向哪个方向进行进攻,都在噶尔丹的一念之间。可噶尔丹是成吉思汗的后裔,虽不是正统的"黄金家族"。但是噶尔丹心中还是想,重现成吉思汗时期统一中原,甚至欧亚两块大陆的雄姿。因此噶尔丹从心底,是希望进攻东边的满清帝,征服汉人是噶尔丹的梦想! 1680年直到1697年,这17年噶尔丹都在进行外部扩张。他首先向西基本上统一蒙古本族力量,1688年噶尔噶地区。1695年噶尔丹率领大军越过漠南戈壁,已经可以看见甘肃的边境。此时康熙选择果断出击,1697年噶尔丹兵败而亡,这就是噶尔丹向外扩张的大致介绍。除了小编前文提到,因为噶尔丹私心作祟。想要重现成吉思汗风采,噶尔丹才选择向东扩张,还有点就是,噶尔丹的侄子在内部发生了叛乱。 当时准噶尔汗国分成两个大的板块,噶尔丹占据70%的实力,剩下20%则是噶尔丹的侄子掌握。内部并不是一块铁板,噶尔丹出于稳妥起见,他不想将战线拉得太长。所以选择向东进攻,也就是和满清康熙死磕到底,可能有朋友会质疑,为何噶尔丹不先将侄子平定,再继续选择向东进攻?但其实大家不清楚,这种草原政权,对待族人还是很看重。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而将自己的侄子无辜屠杀,那么噶尔丹威信会下降很严重。 所以噶尔丹才会准备不充足的情况下,向东进发。就是想通过以战止战,缓解噶尔丹汗国内部的混乱。就这两点就是,噶尔丹向东进发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噶尔丹"有心无力"想重现大漠帝国可是实力不允许,另一方面则是草原政权内部派系的混乱,让噶尔丹先统一"邻居"满清。 没想到看似是软柿子的满清,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乾隆时期,准噶尔汗国彻底灭亡。也正是因为康熙对噶尔丹三次围剿。让这个叱吒风云草原政权自乱阵脚,而噶尔丹选择向东进发,就是最大的错误! 参考文献:清圣祖实录、奉使俄罗斯日记 撰稿人:扬州小李

相关参考

汉武帝为何宁愿打空国库,冒着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与匈奴死磕?

汉武帝为何宁愿打空国库,冒着穷兵黩武的罪名,也要与匈奴死磕?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提到汉朝盛世,人们想到的却是金戈铁马、征伐四方,威震海内。汉朝真正的盛世是“文景之治”时期,但汉武帝却凭

噶尔丹征服了中亚,为什么不向西扩张,而是和清朝死磕

噶尔丹征服了中亚,为什么不向西扩张,而是和清朝死磕?在清朝初期,我国西北部有一个强大国家逐渐崛起,征服了中亚,让清朝和沙俄都忌惮不已,这个国家就是准噶尔汗国。当时的清朝才刚刚入关,国内到处都在「”反清

二战苏联为何会死磕柏林

在二战当中,苏联成为同盟国重要成员,为抵御法西斯作出巨大的贡献。可是在同盟国反击时刻,为何苏联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攻克柏林呢?要知道当时的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根本翻不起浪花,斯大林到底是如果想的呢,真的是想

“环境太恶劣,打死都不去”,皇帝果断斩杀

在皇权至上的古代,为了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和提拔,很多大臣都绞尽脑汁。但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大臣相当任性,皇帝提拔他做封疆大吏,他却直接给拒绝了,而且给的理由是:“那里环境太恶劣,打死都不去。”皇帝相当愤

东汉末年国力锐减 长期与汉朝"死磕"的匈奴为何没有趁机南下

利刃/WK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这句出自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夫之的话被认为是古人对汉朝覆灭的精辟总结之一。大汉朝存在时间长达400多年,前后经历了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不过大汉朝在开国之时饱受匈奴

父亲被杀而曹操却为何放纵凶手死磕陶谦

而曹嵩几年来一直居住在徐州辖区的琅琊郡,陶谦要捕杀曹嵩有很多的机会,可是曹嵩一直活的好好的。而曹操派去的泰山太守应劭,曾经在初平三年和陶谦一起并肩作战,讨伐李傕,两人感情非浅。从这几点看,陶谦派出人马...

他择主眼光比诸葛亮还毒,袁绍请了5次都不去,不是荀彧和郭嘉

(说历史的女人——第937期)自古明主求贤若渴,其实贤才渴求明主的程度也是一样。不过论说中国古代史上的贤才,最难求的很多,但名气最大的却莫过于诸葛亮,原因是他被刘备三顾茅庐才求得,一方面说明了刘备的求

古代皇帝为何要与“偏房”共天下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红版)2010年第5期,原题为:“皇帝为何要与“偏房”共天下?”中国人以前很讲究名分,因为名分是权力的合法性源泉。比如在一夫多妻制时代,男人有正室,还有偏房。在名分上,正室为尊

孙中山为何坚持要与原配离婚

曾经,日本首相犬养毅问孙中山的喜好是什么,孙中山想都没想直接信口开河说道:「”改造、女人和书”。自古英雄爱美人,孙中山亦是如此。他一生有过四位太太,最为熟知的是原配卢慕贞和最后一位妻子宋庆龄。崇尚革命

孙中山为何坚持要与原配离婚

曾经,日本首相犬养毅问孙中山的喜好是什么,孙中山想都没想直接信口开河说道:「”改造、女人和书”。自古英雄爱美人,孙中山亦是如此。他一生有过四位太太,最为熟知的是原配卢慕贞和最后一位妻子宋庆龄。崇尚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