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范仲淹(下)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名臣范仲淹(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名臣范仲淹(下)
接上文 宁死不默与不以利害为趋舍 范仲淹早年立志,敢说敢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他纠偏勘误不辟祸患的信念。 范仲淹入仕后,清楚地看到了宋王朝安享太平下的体制弊端,他不断向朝廷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条条符合现实,条条都是治弊的猛药,体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睿智目光和心忧天下的报国情怀。早在天圣三年(1025年),当还是小小的大理寺丞时,位卑言轻的范仲淹便给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呈上了一份《奏上时务书》,提出救文弊以厚风俗,整武备以御外患,重馆选以养人才,赏台谏以开言路等建议;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在丁母忧期间,他「 ”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冒哀给朝廷上了一份万言书——《上执政书》,针对时弊,他提出了「 ”固邦本,厚民力,备戎狄”等六条改革主张。据说,宰相王曾收到万言书后,大为赏识,立即授意晏殊推荐范仲淹应学士院试。 景祐二年(1035年)冬,范仲淹由知苏州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进京。归来后的范仲淹,论事愈急。当时,吕夷简任宰相,颇为专权。范仲淹便把一些要员的晋升情况绘制成《百官图》上呈仁宗,指着上面开列的百官晋升顺序说:「 ”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为公,如是为私,意在丞相。”(《范文正公年谱》),直言宰相用人不当,以权谋私。这把位极人臣的吕夷简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反在仁宗面前诉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这次,他又落职饶州(今江西鄱阳)。 历经三度贬职,范仲淹丝毫不见「 ”收敛”他那近似固执的坚持,源于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源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源于他许国忘身的精神。只是,不以他为迂阔而真正理解他的有几人? 名利与气节 范仲淹一生见贤思齐,不断以往哲先贤的思想、品德和功绩勉励自己。他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说:「 ”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又在《蒙以养正赋》中说:「 ”学默默以存志,将乾乾而希圣。庶几进退之间,保君子之中正。”表达了要像先圣一样,在得失进退间,不失其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始终「 ”内守朴忠,外修景行”(《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表》),以洁身自好和为国事功要求自己,企望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理想。然而,由于他竭力事功而谏言无忌,进退自如而操守过洁,使他在当时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王安石甚至指责他「 ”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续资治通鉴长编》)。 范仲淹确实爱名,但他爱的是竭诚报国之名,爱的是经纶济世之名,爱的是心若介石之名。正因为他爱名如宝,雪操冰心,注定了他无论是重用为股肱之臣,还是贬谪为偏远小吏,始终「 ”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 正因为对名节和操守的坚持,使他能始于洁行而不耽于忧戚,见于大节而不屈于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谏诤于朝廷,「 ”三黜专城”依然救民于水火,众口铄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说:「 ”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朱熹对他给当朝士风的精神影响和作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 ”本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作成起来也。”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64岁的范仲淹旧疾缠身,感觉大限将至,便向宋仁宗呈上《遗表》,念念不忘仍是社稷长远,邦国兴衰,他以将死之言规劝仁宗:「 ”伏望陛下调和六气,会聚百祥,上承天心,下徇人欲。明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制治于未乱,纳民于大中。”还对「 ”事久弊,则人惮于更张”深感忧虑,对自己「 ”功未验,则俗称于迂阔”深表遗憾,至于自己身后之事,却只字未提,表现出他一生坚守的大忠和大节。 范仲淹经天纬地之才而用之未尽,忧国忧民之志屈而未伸,他的遗憾是泣血的遗憾,正如韩琦在《范文正公奏议序》中感叹:「 ”不幸经远而责近,识大而合寡,故其言格而未行,或行而复沮者,几十四五。”真是未了之英雄,至性之君子! 文化的理想国,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写作。感谢您的关注!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同样是变法失败,为什么范仲淹被称一代名相,王安石却背上骂名
庆历新政和熙宁变法是北宋两次著名的改革运动,由于两次变法的领导者分别是范仲淹和王安石,这两次变法也被称为范仲淹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不论是范仲淹,还是王安石,都是北宋的名臣,他们不论是才学、能力还是品德,
人物档案 姓名:范仲淹 字:希文 别名:朱说 谥号:文正 绰号:小范老子、龙图老子 国籍:中国 民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宋名臣范仲淹因《岳阳楼记》驰名古今,他不仅在文学上著称,而且精于战略和军事,在抵御西夏的侵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宋名臣范仲淹因《岳阳楼记》驰名古今,他不仅在文学上著称,而且精于战略和军事,在抵御西夏的侵
人物档案 姓名:范仲淹 字:希文 别名:朱说 谥号:文正 绰号:小范老子、龙图老子 国籍:中国 民
写唐朝的时候我是以李白、杜甫和刘禹锡等人的生平来解读历史,但是这些人只是历史的见证者,但并不能算历史大事件的参与者,而北宋我没有用欧阳修来解读历史,是因为北宋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名臣,他们既是大文豪也是
宋朝人物本名:范仲淹别称:朱说、范履霜、范文正公字号:字希文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出生时间:989年8月29日去世时间:1052年5月20日主要作品:《范文正公文集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还是一位大刀阔斧的改革家,宋仁宗时的“庆历新政”就是他首倡的,不仅如此,老范在戍边过程中,军事上也多有建树,最终使雄心勃勃的西夏人在边境上终无所作为,使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皇权体制下的名臣们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忠臣们为辅助君王恪尽职守、造福天下而青史留名,但他们往往命运多舛。本文述说了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代表性的名臣,他们的人生归宿虽然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