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臣范仲淹(下)

Posted 宰相

篇首语:夜暗方显万颗星,灯明始见一缕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代名臣范仲淹(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代名臣范仲淹(下)

接上文 宁死不默与不以利害为趋舍 范仲淹早年立志,敢说敢为,「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是他纠偏勘误不辟祸患的信念。 范仲淹入仕后,清楚地看到了宋王朝安享太平下的体制弊端,他不断向朝廷提出建议,这些建议,条条符合现实,条条都是治弊的猛药,体现了范仲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睿智目光和心忧天下的报国情怀。早在天圣三年(1025年),当还是小小的大理寺丞时,位卑言轻的范仲淹便给垂帘听政的章献太后呈上了一份《奏上时务书》,提出救文弊以厚风俗,整武备以御外患,重馆选以养人才,赏台谏以开言路等建议;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在丁母忧期间,他「 ”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冒哀给朝廷上了一份万言书——《上执政书》,针对时弊,他提出了「 ”固邦本,厚民力,备戎狄”等六条改革主张。据说,宰相王曾收到万言书后,大为赏识,立即授意晏殊推荐范仲淹应学士院试。 景祐二年(1035年)冬,范仲淹由知苏州提拔为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进京。归来后的范仲淹,论事愈急。当时,吕夷简任宰相,颇为专权。范仲淹便把一些要员的晋升情况绘制成《百官图》上呈仁宗,指着上面开列的百官晋升顺序说:「 ”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为公,如是为私,意在丞相。”(《范文正公年谱》),直言宰相用人不当,以权谋私。这把位极人臣的吕夷简气得七窍生烟,暴跳如雷,反在仁宗面前诉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这次,他又落职饶州(今江西鄱阳)。 历经三度贬职,范仲淹丝毫不见「 ”收敛”他那近似固执的坚持,源于他特立独行的性格,源于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源于他许国忘身的精神。只是,不以他为迂阔而真正理解他的有几人? 名利与气节 范仲淹一生见贤思齐,不断以往哲先贤的思想、品德和功绩勉励自己。他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说:「 ”信圣人之书,师古人之行。”又在《蒙以养正赋》中说:「 ”学默默以存志,将乾乾而希圣。庶几进退之间,保君子之中正。”表达了要像先圣一样,在得失进退间,不失其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始终「 ”内守朴忠,外修景行”(《苏州谢就除礼部员外郎充天章阁待制表》),以洁身自好和为国事功要求自己,企望在现实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理想。然而,由于他竭力事功而谏言无忌,进退自如而操守过洁,使他在当时成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王安石甚至指责他「 ”好广名誉,结游士以为党助,甚坏风俗”(《续资治通鉴长编》)。 范仲淹确实爱名,但他爱的是竭诚报国之名,爱的是经纶济世之名,爱的是心若介石之名。正因为他爱名如宝,雪操冰心,注定了他无论是重用为股肱之臣,还是贬谪为偏远小吏,始终「 ”不以毁誉累其心,不以宠辱更其守”。 正因为对名节和操守的坚持,使他能始于洁行而不耽于忧戚,见于大节而不屈于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谏诤于朝廷,「 ”三黜专城”依然救民于水火,众口铄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说:「 ”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朱熹对他给当朝士风的精神影响和作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说:「 ”本朝忠义之风,却是自范文正作成起来也。”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64岁的范仲淹旧疾缠身,感觉大限将至,便向宋仁宗呈上《遗表》,念念不忘仍是社稷长远,邦国兴衰,他以将死之言规劝仁宗:「 ”伏望陛下调和六气,会聚百祥,上承天心,下徇人欲。明慎刑赏,而使之必当;精审号令,而期于必行。尊崇贤良,裁抑侥幸,制治于未乱,纳民于大中。”还对「 ”事久弊,则人惮于更张”深感忧虑,对自己「 ”功未验,则俗称于迂阔”深表遗憾,至于自己身后之事,却只字未提,表现出他一生坚守的大忠和大节。 范仲淹经天纬地之才而用之未尽,忧国忧民之志屈而未伸,他的遗憾是泣血的遗憾,正如韩琦在《范文正公奏议序》中感叹:「 ”不幸经远而责近,识大而合寡,故其言格而未行,或行而复沮者,几十四五。”真是未了之英雄,至性之君子! 文化的理想国,有温度的历史,有态度的写作。感谢您的关注!

相关参考

北宋名臣范仲淹(一) 固执少年每日以白粥咸菜裹腹

写唐朝的时候我是以李白、杜甫和刘禹锡等人的生平来解读历史,但是这些人只是历史的见证者,但并不能算历史大事件的参与者,而北宋我没有用欧阳修来解读历史,是因为北宋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名臣,他们既是大文豪也是

斡旋於皇帝、太后之間,飽受詆毀的北宋名臣——呂夷簡

▲如今范仲淹的名氣要比呂夷簡大得多,即便日後兩人重歸於好,呂夷簡也因曾與其對立,而被後世所詬病。然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呂夷簡就是這樣一位有氣量,為國家大事不計私怨之人,在西夏入侵,形勢萬分緊急

四起四落的一代嘴炮范仲淹年过半百的传世之作

江南有三大名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湖南岳阳的岳阳楼。而这三大名楼中最早修建的就是岳阳楼,岳阳楼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名楼配名文,名文颂名楼。滕王阁的名声大噪是因为王勃

范仲淹的“仲淹”二字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也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范仲淹少年时经历坎坷,父亲在他幼年时去世,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此后范仲淹苦读诗书,成为参军才接回母亲,并且改回本名。应该大部分的朋友都不太清楚范仲淹的“仲淹”

历史上有巷仲淹这个人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个巷仲淹是很难说,但我想你这里是不是把范仲淹搞错了。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989年)——皇佑四年(1052年)。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

范仲淹的这首千古名词,句句堪称经典,最后9个字惊艳世人

古代大臣死后的谥号,可以反映出生前的作为,对于文臣来说,若能得到“文正”的追谥,绝对称得上最高荣誉。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谥号为“文正”的人并不多,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其中之一。或许范仲淹文学功底略逊

一代名臣耕读传家,优秀的家风家训,值得家长们学习

齐家有道丨左宗棠:一代名臣耕读传家左宗棠(1812—1885),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充满传奇,本是清王朝体制外人员,却自四十岁开始靠事功进入体制内,官拜宰相;地道

一代名臣曾经被“拉郎配” 杨士奇的趣事

杨士奇是明代名臣,任辅臣期间,他与另外“二杨”(杨荣和杨溥)在安定边防、整饬吏治、发展经济等方面卓有成效,使明朝的国力沿着鼎盛的轨道继续发展,使内阁及阁臣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受到人们的崇仰,尤其是

西汉一代名臣袁盎为何惨死街头

袁盎(约前200年—前150年),字丝,汉初楚国人,西汉大臣,个性刚直,有才干,以胆识与见解为汉文帝所赏识。袁盎有较浓厚的儒家思想,强调等级名分、按“礼”行事,不能有僭越行为。为人敢言直谏,后因此触犯

一代名臣考中状元之后,竟然睡过头,皇帝派锦衣卫去找

一代名臣考中状元之后,竟然睡过头,皇帝派锦衣卫去找在明英宗时期,这一年刚好是殿试的时候,在发榜的第2天一大早,街上突然出现了十几个锦衣卫,他们闯进了一家客栈里,要寻找一个读书人,这个人叫做彭时,而且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