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贼看不上的酒杯,清洗后惊艳世界,成为国宝文物

Posted 文物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盗墓贼看不上的酒杯,清洗后惊艳世界,成为国宝文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盗墓贼看不上的酒杯,清洗后惊艳世界,成为国宝文物

1956年,洛阳矿山机器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兴建,这是国家「 ”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然而,就在这次工地建设中,发现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赶到时,发现墓葬已经被盗,几乎空无一物,甚至连墓主人的身份都不能确定,只是在散落的铁帷帐架上,找到了「 ”正始八年”的铭文。 「 ”正始八年”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因此这座墓也被定名为洛阳曹魏正始八年墓。汉朝时流行厚葬,所以汉墓之中陪葬品很丰富,但在曹魏时期,由于曹操父子的倡导,盛行薄葬,甚至不树不封,坟墓上无碑无祠,祭奠时后人就是在墓室前设帐放脯酒。这些铁帷帐架,正是当年的遗存,也确定了这座古墓的年代。 可想而知,比起动辄价值千金的汉墓,魏墓是多么寒酸。再加上它曾经被盗墓贼光顾,看起来不会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物。但考古工作者,并非只是为了文物,他们依然深入墓穴,准备对当时的墓葬形制做出深入分析。 正在此时,有人却在墓室昏暗的一角,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物品。当考古工作者将它取出来的时候,虽然浑身是泥,但也猜想它应该是一只酒杯。只不过经过清洗之后,却没有想到它竟然是如此惊艳绝伦的酒杯。 要是论到形状,它和现在的酒杯没有太大区别。它直口深腹,呈圆筒形状,高为11.8厘米、口径为5.2厘米、底径为4厘米。很明显,这是一只玉杯,而且是使用了珍贵的和田美玉制成。经过专家鉴定,它的材质是上等的白玉,在正常光现之下,呈现出米脂色,还微微泛出青白色的光泽,显得神秘而孤傲。 文物杂志2016年-2012年其中随机发共8本 打包艺术收藏类期刊 ¥56 领2元券 更为重要的是,它仿佛就带来了魏晋时期的风情,全身没有一丝一毫的纹饰。这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如果是汉代的玉杯,将会雕刻上华丽的图案,如果是春秋战国的酒杯,甚至还会以错金银工艺让它绚丽多彩。也许在盗墓贼看来,它与那些金银珍宝相比,实在太不出彩了,所以在并不算多的陪葬品中,它仍然被遗弃在墓室的一角。因为这样的机缘巧合,它才没有被埋没,而是被考古工作者发现,大放异彩。 这个玉杯,却如同出水芙蓉一样,清丽脱俗,不染尘埃。即使它置身与众多美轮美奂的玉器之中,它也会以独特的古朴淡雅,引人注目。 在它的表面,比一般的玉器更为光滑圆润。很显然,它是经过了打磨抛光,再加上主人的爱不释手,时时把玩,才让这件玉器超凡脱俗,与众不凡,也在素雅之中增添了几分妩媚。 这也就是文物的魅力,有的精巧繁杂,有的厚重古朴,有的绮丽多姿,有的凝重素雅。并非只有大器、重器,才是国宝,这件被命名为曹魏白玉杯的文物出土之后,立即惊艳世界,马上被专家认定为国宝,成为了当年的重要发现。即使是在文物荟萃之地的洛阳,它依然光芒万丈,成为了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如果我们能够有幸参观洛阳博物馆,一定要到二楼珍宝馆去领略它的风采。它如同一支空谷幽兰,以独特的魅力征服着一个又一个来访者。

相关参考

挖到的金器被送到银行卖钱,差点毁掉了这件惊艳世界的国宝

上世纪七十年月,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有一个76岁的白叟叫做王美子,他的偶然发现,让一件国宝得以重见天日。这就是有名的“匈奴王冠”。尽管盛极一时的匈奴民族因为各类原因,已经消散在汗青的长河之中,但这件文

现均为国宝级文物,最后一件疑似穿越品

几千年来,由于盗墓贼的横行,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都流失了,对于历史研究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然而,却也有一些文物,是在极为偶然的情况下被发现的。比如下面介绍的这5件文物,现在均被列为国宝级文

清政府看不上眼的一本书,日本人却当作宝贝,并靠它成为亚洲最强国

清朝中期以后,由于清政府以“天朝”自居,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的发展逐渐脱轨。而此时的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已经远率清朝好几条街,随之就开启了殖民的步伐,中国逐渐被西方列强吊打。此时中国的邻

他是盗墓贼,因弄丢一件宝物金盆洗手,之后帮国家找到两件国宝

话说,在湖南一带,有一个叫「”土夫子”的职业。本意是指一种挖取黄泥来卖的体力劳动者,后来因为某些土夫子在挖泥过程中,偶尔发现了一些文物,就继续深挖,逐渐转变成了盗墓贼,于是「”土夫子”逐渐也成了盗墓贼

农民打捞出一文物,获得200块的奖励,如今成为国宝,禁止出境展览

龙虎尊,商代大型青铜盛酒器。侈口,束颈,折肩,鼓腹,高圈足。高50厘米,口径45厘米,重26.1公斤。是中国最顶级的国宝之一,然而它的发现却颇有传奇性,是一个普通农民用渔网从河中捞了出来。上世纪50年

慈禧墓中的一件绝世珍宝,孙殿英直接扔在地上,现在成为国宝

盗墓贼和军阀这两个职业在我们看来似乎是毫不相关,前者小规模行动,昼伏夜出,偷偷摸摸的敲敲打打,唯恐被别人给发现。而后者则是拥兵自重,动则数万大军摇旗呐喊,炮击枪响,恨不得搅个地动山摇,天下人都知道才好

农民发现文物,多次躲过日本人搜查,后捐献给国家,成为镇国之宝

1939年,河南安阳的一位名叫吴培文村民,在田地了挖到了一个体积巨大的青铜器。虽然不知道该青铜器价值几何,但见多识广的吴培文感觉,它肯定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为了避免青铜器落入日本人手中,就偷偷地将他埋

这五大遗失的国宝,至今下落成谜,哪件是你最想得到的呢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古人曾留下很多珍稀的文物,它们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是世界上的唯一,其价值不是用金钱就可以衡量的。因为各种原因,不少国宝级的文物消失于历史长河,至今下落依然成谜。今天作者就

农民偶然挖到文物,此人重金买下,百年后捐给国家,现为一级国宝

商朝末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建立了西周政权,直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杀,共经历了近28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周朝也被称为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由于历史太过久远,关于西周所留下

历史上著名的的国宝级文物下落不明,究竟流往何处

 在中华文明5000余年的时光里,涌现出了数不胜数的灿烂文化,而文物则成为了记录时间的载体。随着时间的递进,许多文物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但也有很多堪称旷世珍宝的文物至今下落不明,那些历史上下落不明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