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秦兵明明能打,却为何始终得不到史可法的信任
Posted 部队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末秦兵明明能打,却为何始终得不到史可法的信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末秦兵明明能打,却为何始终得不到史可法的信任
明末陕西部队又称为秦兵,最著名的秦兵要属贺人龙、高杰这支,这支部队战斗力不弱,但前后两个长官都是奇葩,让史可法对这只部队一点都不敢信任。 贺人龙是李自成的老对头,最大的特长是卖长官。他卖掉的第一个长官是杨嗣昌,起因是杨嗣昌没有兑现承诺。杨嗣昌在张献忠再次造反后被崇祯皇帝派出京城,他自然希望早日返回京城统揽全局。杨嗣昌的部下中左良玉兵力最雄厚,小算盘打得也最明显。传说左良玉追剿张献忠时,张献忠派人游说左良玉:「 ”公部多杀掠,杨阁部猜且专,无献忠,即公灭不久矣”,左良玉就和张献忠开始演双簧。 贺人龙因此被杨嗣昌看中,杨嗣昌在同死党陈新甲的信件中就表示要把左良玉的「 ”平贼将军印”交给贺人龙。后来杨嗣昌又考虑再三,觉得贺人龙接手左良玉的兵权会发生不良反应停止了这一举动。这种做法让贺人龙十分生气,他也开始消极作战,让张献忠部逃入四川、攻入湖北,杀死了襄王,坑死了杨嗣昌(身体不好加上压力过大)。 坑死了杨嗣昌后贺人龙坑上司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傅宗龙(兵部侍郎、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和汪乔年(原陕西巡抚,傅宗龙死后继任为陕西三边总督)两个明军秦军大佬也成了他的牺牲品。在傅宗龙指挥的项城大战中,明军在孟家庄因为军纪不好遭到了李自成的突袭,全军大乱。贺人龙手中一千骑兵对李自成发起了反冲击,结果遭到失败。一看老对手气势汹汹,贺人龙就带着主力撤出了战场,傅宗龙因此被李自成团团包围。 傅宗龙向其求救时,他用「 ”此书从贼中来,庸知非伪耶”为借口,坐视傅宗龙被李自成消灭,数万秦兵从此成了李自成军中的骨干。汪乔年解围开封时,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战术,突袭了李自成的大本营襄城(在许昌,不是襄阳襄城)。李自成回师襄城后,汪乔年亲率总兵张应贵部四、五千人坚守襄城,派贺人龙、郑嘉栋、牛成虎率兵在襄城以东四十里拦截李自成。贺人龙刚和李自成交手就果断地闪人,带兵回到了陕西,把汪乔年扔给了李自成。 贺人龙这种三番两次坑上司的作风引起了孙传庭的注意,孙传庭果断干掉了他,扶持贺人龙的副手高杰上位,因为高杰的黑历史让他在各路起义军内都无法容身。混江湖最忌讳的就是勾引大嫂,高杰不但勾引了李自成的老婆邢氏,还让邢氏卷包了李自成大军的公款。高杰果然在孙传庭麾下作战勇猛,在中原大战中和情敌李自成打得有来有回,在柿园大战中一度击败了李自成,李自成靠罗汝才帮忙才反败为胜。孙传庭阵亡后,高杰带着这支秦兵驻防江北,成了江北四镇的一员。 高杰所部在拥立福王上位后非常跋扈,甚至主动攻打南明自己的城池。再加上这支部队的黑历史,史可法在高杰死后依旧难以信任他们,这才有了后来李成栋等人的「 ”神奇经历”。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冷兵器研究所系头条号签约作者。主编原廓、作者李从嘉,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相关参考
明末政治家史可法的诗有哪些作为明末的著名政治家,史可法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容小觑,谁能想到,在战场上统率三军的将领,静下心来却也能做的一首好诗。其实不然,早期的史可法确是一名文弱书生,当年史可法进京赶考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
清军南下,并把主力部队全部集中于江南一带,其阵势势如破竹,有一举拿下扬州城的预兆,果然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三路一同进攻,从陕西出发,向东直取洛阳,直逼扬州。在这万分焦急的情况下,史可法却惊慌失措,没有展
明朝末年,崇祯帝在哥哥的手中接过了皇位,只不过这时候的明朝已经是岌岌可危了。当时的明朝党争不断,从这一点来说,明朝的灭亡,根本原因出现在党争。可是崇祯帝继位后,偏偏让东林党一家独大了,这就让明朝走向了
史可法墓 明末爱国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城壮烈殉国后,史可法的尸体消失在废墟之中。依据他的遗嘱,史可法的衣物帽子被安葬在梅花岭下。那么,史可法纪念馆在何处呢? 史可法墓 史可法墓曾经在文革期间遭到
史可法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下面我们来了解史可法其人生平。 史可法简介 史可法(1601年2月4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
史可法是明末抗清名将,宪之是他的字,道邻是他的号,史可法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历史上对史可法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史可法知恩图报,对师父言听计从,认为史可法在抗击清军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崇祯自缢后要
函谷关一直以来都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起源于秦穆公时期,为报崤之战秦军战败之仇,秦穆公从晋国手中夺取崤函之地修建关隘而得名。因关隘险要,隘口仅能容一车通行,而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