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Posted 大王

篇首语: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曾救蜀汉于危难之际,揭秘他的外交人生

史宛导读: 在刘备伐吴失败后,蜀汉面临重大危机! 刘备兵败退守白帝城,在东吴阵营中有人力劝孙权乘胜追击,但陆逊进言说不该进击,反而应该与蜀汉重新缔结同盟,以防曹丕发兵来袭。 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与蜀汉言和,但就在这个时候,蜀汉上下发生了一件最令人担忧的事情──刘备病重,于白帝城逝世! 01 由于蜀汉建国的情况特殊,其国家的命运几乎全系于刘备一人身上,当开国君主不在了,内部人心浮动、外围又有强敌环伺,诸葛亮不免对此忧心忡忡。 虽然吴蜀之间已约定谈和,但翻开历史来看,当初孙权对于刘备占据荆州非常不满,曾派遣过鲁肃和关羽谈判,双方约定以湘水为界,结果后来孙权突然背信弃义,偷袭荆州。既然有前例,谁知道这次会发生什么事呢? 诸葛亮正为此发愁,这时正遇邓芝求见孔明,邓芝对孔明说道:「 ”如今幼主弱小,刚登上皇位,应该派遣能够担当重任的大使再次向吴国表示友好之意”。 诸葛亮微笑道:「 ”我考虑很久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如今终于找到了”。 「 ”你说的是谁呢?” 「 ” 正是你啊!” 先前吴蜀已经议和,似乎并不需要再派遣使者,但邓芝明白,此时正是国家危急之际。他能够看清这一点,所以诸葛亮才放心将这件事交给他。 02 邓芝代表蜀汉出使,前往晋见孙权,然而,孙权并没有立刻召见他。 邓芝知道事情不妙,如同他和诸葛亮所料,孙权似乎犹豫不定,不然两国言好,有什么理由不见来使呢? 于是邓芝写了封奏文呈给孙权,信上说道:「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量,不只是为了我们蜀汉啊!」 孙权闻言,接见了邓芝,接下来就是外交的唇枪舌战了。 03 孙权说道:「 ”我有诚意和蜀国交好,并不是不愿意跟你们联合啊!只是蜀主幼小,国力又弱,若被魏国攻击,便难以自保,这就是我犹豫的原因”。 邓芝回道:「 ”吴、蜀联合起来共有四州之地,大王你是当世英雄,而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有险要地势、吴有三江之阻,只要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也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若向魏国低头,魏国既会要求大王入朝拜见、又会要求大王将太子送上魏国称臣,如果不听从,魏国则奉旨讨伐反叛,我们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进逼,这么一来,江南之地就不再是大王的了”。 孙权沉默良久,回了一句,说得没错啊。于是与魏国断绝往来,派遣使者回访蜀汉,表示善意。 孙权是个擅长看风向的聪明人,或许本来就有言和之意,他虽然刘备强盛时搞背叛,但当今局势,吴蜀交战只会自取灭亡,两国联合,可说是必然的走向;邓芝的言论合情合理,说到魏国向孙权要求送上儿子当人质一事,更是切中要害,曹丕确实如此要求,于是孙权正式和曹魏划清界限。 04 两国重新和好,吴国遣使至蜀,而蜀汉再次派出邓芝回访,这一次,邓芝和孙权见面,和上次紧绷的气氛完全不同,孙权带着笑意迎接他。 「 ”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 经过上次会谈,两国确定同盟关系,身为使者,这时候大概只要摆出交际的笑容就好了。陪笑说句「二主分治,不亦乐乎!」举起酒杯敬孙权一杯,大概就是外交的最佳选项吧? 不过,猜猜看邓芝如何回应? 「 ”俗话说,天无二日,土无二王”,邓芝淡淡说道。「 ”如果我们两国吞并了魏国,而大王仍不肯领大汉天命的话,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到时候君主各凭德行、臣子们各自竭诚尽忠,双方势必一战了”。 孙权闻言大笑,说道:「 ”你的坦诚直率,竟然到了这个地步”! 这就是邓芝厉害的地方。当然,如果首要的敌人灭亡,两国终有一战,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但谁也不会在对方君王面前说出来,正因为邓芝没有欺骗、没有敷衍,让孙权更加信任他、看重他。 孙权写了封信给诸葛亮,说道:”丁厷言词过于浮夸,阴化则是言不尽意;能够使二国长久和睦往来的,只有邓芝了”。 05 东吴和蜀汉长年打交道,孙权对于蜀汉臣子都很熟悉,由他说出这句话,非常具有说服力。 孙权喜欢诙谐滑稽的言词,他对费祎、伊籍的机智和辩才相当赞赏,不过,说到国家大事,像邓芝这样的使者才是上上之选。 一般总会以为,当使者的人必定口才了得,能够面不改色地讲大话空话;然而,君王和他身边的谋臣都不是笨蛋,单纯想要用言词压过对方、骗过对方,那是不可能的。 结语:邓芝的外交讲座告诉我们,不夸大其词、不迎合奉承,将情势确实明白地说出来,才是谈判的正道。 放在现代来说,做生意、谈合作、经营一段关系,或许也是如此──诚意,其实就是最好的交际手段。

相关参考

差点活捉孙权 三国演义中被严重低估的人物

今天要说的这位,纵武艺高强却名声不显,虽为讲将却仍忠义双全,神经百战几无败绩。更神奇的是,他创下了八百人胜十万大军的战争奇迹,他就是张辽,一位三国中难得的帅才!刘备手下五虎将各个威猛,曹操军中有五良将

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

阿斗是怎样做到在司马昭的虎窝里舒舒服服地吃喝玩乐,直到终老的。这样的智慧别人有吗?这样的际遇翻遍史书还能找到第二例吗?答案是:没有!不能!由此可见,三国中阿斗的智力被严重低估了!蜀汉后主刘禅(207―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宋朝经过了靖康之耻后,北宋覆灭,赵构定都南京建立南宋,此时的宋朝处于金国、蒙元等外族入侵的严重威胁下。这时南宋的皇帝是宋高宗,宰相是秦桧这两个人呢都是主和,至于为什么是主和这里的历史原因不做探讨。虞允

历史人物 三国中被严重弱化的十大悍将,第一名远超赵云。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在这个猛将如云,良将如雨的年代,我们想不记住某些虎将,确实很难。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广泛影响,说起名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东吴四英将,曹魏的五子良将,八虎骑,可以说是非常出名。然而在《

历史人物 蜀汉最被低估的四大战将,一个仅次于赵云,一个诸葛亮举荐

众所周知蜀汉的五虎将,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三国志》更是将五人合列一传。其实,蜀汉还有四大战将,其作战能力也丝毫不凡,却被严重低估,鲜为人知。>向宠>“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愚以

历史人物 隋唐历史上真正的第一猛将,李元霸也不是他对手,却被严重低估

大多数人对隋唐时代武将的了解都来自于《隋唐演义》,还有电视剧中的《隋唐英雄传》,其实这是小说,而且是清朝学者褚人获所写的,但它跟《三国演义》一样,被很多人当成正史来读。在小说中隋唐时期武功最高的是李元

三国被严重低估的三大名将,第二威震河北,第一惨遭历史遗忘

作为经典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三国志》为蓝本,经由墨客编纂及文人二次补充创作,以庞大的战争背景,动荡的社会局势、鲜明的人物特色及名将间的精彩比斗而名扬于世,其中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顺序更

蜀汉独占2支,其中一支很神秘,多次救刘备于危难

乱世三国,群雄并起,在相互征伐的过程中,曹操、刘备等人异军突起,成为三国历历史当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但是,曹操、刘备及孙权,尽管开创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却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物,他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

历史秘闻 蜀汉独占2支,其中一支很神秘,多次救刘备于危难

乱世三国,群雄并起,在相互征伐的过程中,曹操、刘备等人异军突起,成为三国历历史当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但是,曹操、刘备及孙权,尽管开创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却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人物,他们的一切努力,最终都

历史军事 三国时代被严重低估的四大名将 因何低估他们

有句老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三国那个全民皆兵的战争年代,自然涌现出了诸多优秀名将。我们可以根据武力排名列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七许八黄九姜”,甚至连王双、文鸳等一些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