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第二家,大势所趋纳土归宋

Posted 公元

篇首语: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百家姓第二家,大势所趋纳土归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百家姓第二家,大势所趋纳土归宋

作为中国人,估计从小都知道一本启蒙读物——《百家姓》。「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朗朗上口,颇受喜爱。都知道排名第一的姓是赵,因为百家姓成书于北宋,而赵是当时的国姓,必须排第一。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姓都与五代十国一个割据政权有关,这就是占据两浙的吴越政权,吴越的王姓钱。《百家姓》的作者是杭州人,故钱排二,还有因为吴越的末王钱俶的大老婆姓孙,所以《百家姓》第三名也是和吴越有关。那就来一起看下吴越的钱氏家族的奋斗衰落史。 百家姓 吴王到吴越王 吴越国钱氏家族第一代领导人是钱镠,他就是杭州本地人,早年投身军队,因镇压黄巢起义开始声名鹊起。并通过不断的战争,在公元八八七年,钱镠做了家乡杭州的父母官。 钱镠没有停止脚步,连续的和周边多支割据势力争地盘,而且在抢地盘的时候,钱镠还收罗各种人才来为他服务。不断的吞并多个势力,实力逐渐强大。公元八九三年,钱镠被唐朝加封为镇海军节度使,钱镠也成为地方实权派大佬。 公元八九五年,对钱镠有知遇之恩的老上司董昌在越州称帝,并且准备给钱镠封官,想收其为麾下大将。钱镠知道这一切后,劝说自己老上司不要糊涂,并且带领军队到越州实行兵谏,同时朝廷也安排钱镠讨伐董昌。一年之后,董昌被俘,钱镠又加一镇节度使,成为镇海和镇东双料节度使,至此钱镠基本控制了浙江地区,成为其割据资本。 钱镠和董昌 公元九零二年,钱镠被封为越王,成立割据政权的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过了两年后,因钱镠占据吴越之地,故准备向皇帝打报告想升职。要从单一的越王,升职到吴越两地之王,即吴越王。但估计钱镠在唐朝眼里成绩不是特别好,就没有同意,可当时的权臣朱温跟皇帝说钱镠不错,于是改封他为吴王。 朱温帮了钱镠,所以在朱温篡位建立后梁后,钱镠没有丝毫犹豫立马抱朱温的大腿。钱镠这么识时务,后梁对于他进行嘉奖,满足了他在唐朝的心愿,加封他为吴越王。从朱温开始一直到后梁灭亡之前,不断加封钱镠。钱镠不但承认后梁为中央政府,而且不断朝贡,在陆路行不通时,就坐船从海上绕,千山万水不能阻止钱镠朝贡的心(这一点跟闽国王审知相似)。 吴越朝贡 忍住不称帝就是好同志 与吴越同时期的其他政权或早或晚大多称帝了,但吴越依然初心不改,坚决不称帝,以中原王朝马首是瞻。钱镠的初心不改获得后梁的回报,后梁准许钱镠建国,并册封钱镠为吴国国王,这也是在五代十国中唯一的。 钱镠在位后期,中原换了后唐做主人,钱镠依旧以其为主。虽然与后唐关系有点波澜,但不影响大局。 公元九三二年,活了八十一岁的钱镠去世,八十一岁堪称五代十国第一超长待机。吴越政权进入新局面,钱镠儿子钱元瓘接手这一切。 钱元瓘上线后,依然不称帝,依旧对中原王朝表示臣服,不管中原地区谁当家,钱家的态度都一样。故钱元瓘在后唐和后晋时都被加封吴越王,等于大哥们都欣赏吴越钱家的态度。 钱元瓘在位十年,基本上能做到保境安民。最关键的是对外政策延续了上一代的做法,也为吴越的稳定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公元九四一年,吴越第二代国王钱元瓘开始下线,这年五十五岁的他病重去世,钱家进行第三代权力交接。 吴越与中原王朝 国有乱象 钱家第三代掌权的是钱元瓘的第六个儿子钱弘佐,他成为吴越的当家人后,基本属于一个很好的守成之君。对外政策依旧不变,这是老钱家的优良传统肯定不能丢啊。而且在关键时刻给予兄弟单位帮助,公元九四五年,南方的大哥南唐进攻吴越南部边境邻居闽国,钱弘佐仗义相救,虽然最终没有能改变结局,但保护了吴越南部不受战乱影响。 对内钱弘佐基本上勤勤恳恳的打理祖辈留下的基业,也有一番可圈可点的作为。吴越在其手中基本上没有出什么大事,平稳过渡。可惜钱弘佐只在帝位上坚持了不到七年的时间,去世时只有二十岁,在世时间只有其祖父钱镠四分之一,也能算得上英年早逝了。 虽然钱弘佐早逝,但是吴越的日子还要过啊。钱弘佐二十岁就去世了,就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他的儿子还是个小屁孩,根本无法掌控吴越之地。于是钱弘佐在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后,只能把王位传给自己兄弟钱弘倧。 钱弘倧也算是个有能力有头脑的人,可是他在位不到一年就被赶下台了。原因只是在处理老哥留下的权臣出现了问题,胡思进是朝廷老人了,因此在钱弘倧上位后,有些不听话。不服管的胡思进让钱弘倧头疼,于是准备治他,可是被胡思进抢先一步。 公元九四七年,胡思进带着一帮小伙伴进宫了,果断发动着政变,囚禁钱弘倧,迎立其弟钱弘俶继位。 南唐与吴越 献土归降 钱弘俶继位后,基本能很好的执行祖先的政策。他不像其他政权末君似的,上位后吃喝玩乐,而是一心为吴越谋发展,也是少见的末世之君。 吴越虽然在其手中得到稳定发展,可是外部的大势却悄然变化。公元九六零,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黄袍加身夺取后周帝位,顺利建立宋朝。 宋朝的出现,钱俶依然对其臣服,毕竟这是钱家的传统,不管中原谁为帝,我方都臣服。可宋太祖赵匡胤的雄心远不是五代中原君主所能比的,而且继承后周强大的实力,等于说这时宋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又有可以荡平各国的实力。 宋朝按照先易后难的节奏逐渐灭掉后蜀,南平,南汉和占据湖南。南方基本上只剩一个南唐和钱家的吴越。 而宋朝下一个目标就是曾经十国中最大的经济体南唐,当南唐危机时,钱俶出兵了,但不是去相救,而是给予宋军助攻。 宋灭的政权 钱俶在帮助宋军攻打南唐时,估计就能想到吴越的结局,因为他知道赵匡胤不能容忍他的床边睡着别人。赵宋统一天下大势不可逆,也不可阻。 公元九七八年,钱俶思量再三,为了吴越之地的百姓,也为了遵从祖先的遗训,更是看清天下大势。毅然决定献吴越之地归降宋朝,以此来避免刀兵之祸。至此,存在七十二年的吴越国消失了,可以说是主动消失,也可以说是被动。 宋包围吴越 吴越从钱镠开国到钱俶主动归降,一直都是奉行以中原王朝为君,自身为臣的原则。此政策对于吴越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为吴越内部环境的稳定提供了较长时间保障。 钱家在吴越统治大半个世纪,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且钱家五位君王基本上都是有为之君。他们不像其他政权一样,频繁出现荒淫无道的君主引起国内动荡,而且国内权力交替较为稳定,除了胡思进一次政变外,但整个过程并未出现大规模的内乱,吴越的权力还是回归到钱俶手中。 当宋朝逐一灭亡南方割据政权后,仅剩吴越。这时不管钱家在吴越管理多么优秀,都要让出这块地盘,统一势在必行。这一点上影响钱家后代的遗训发挥重大作用,虽然客观条件已不允许钱家反抗,但钱家化被动出局为主动献土,这一操作可谓在当时是独一份。 主动献土,第一保护了吴越之地不受战祸之害;第二顺应统一大势;第三钱家也能收获一个很好的结局和名声。 吴越的归降,基本宋朝在南方的统一行动可以算是画上一个句号,也代表着即将开始一个新时代。 纳土归宋

相关参考

揭秘吴越王钱俶为什么要献出封地纳土归宋

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孙子,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赵匡

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避免了生灵涂炭吗

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孙子,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赵匡

揭秘吴越王钱俶为什么要献出封地纳土归宋

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孙子,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赵匡

宋朝 宋代·纳土归地

纳土归地宋军在南方节节胜利,使吴越钱氏政权和福建漳、泉一带的陈洪进集团惶恐不安。吴越王钱俶曾出兵助宋,消灭了南唐,并于开宝九年(976)到开封朝见宋太祖。临走时,太祖送给他一个包裹,要他在半路才能拆看

七十二家房客历史

七十二家房客的作品历史说起“三六九”、“炳根”、“二房东”、“小皮匠”这些《七十二家房客》中的经典人物,在上海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三六九”是从何而来?《七十二家房客》的剧本是怎样诞生的?王汝

宋朝历史 宋代编百家姓为何“钱”排第二

 宋代编百家姓为何“钱”排第二  “钱”之为姓,是跟金钱有关系的。《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

宋代编百家姓为何“钱”排第二 钱姓的来源

揭秘钱姓的由来及始祖:“钱”之为姓,是跟金钱有关系的。《通志氏族略》上面记载说:“颛顼帝曾孙陆终生彭祖,彭祖裔孙孚,周钱府上士,因官命氏。”周代的钱府上士,是一种官名,专管朝廷的钱币,结果颛顼帝的一位

钱姓为什么能在百家姓排名第二

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姓钱的人并不算多,为什么这个姓氏能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二的位置呢?能排这么靠前,说明当时“钱“这个姓氏应该大有来头,“赵”姓排第一是因为宋朝的皇帝都姓赵,历史上钱是吴越国姓,好像和宋朝

吴越王钱俶为什么要纳土归顺于宋朝

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孙子,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赵匡

历史百科 评王、黎二家之续纂

评王、黎二家之续纂王氏、黎氏续纂之书,命名适同,体例甚异。王选只及方、刘以后之人,名为续纂,尚为合理;但于姚书中,奏议、诏令、辞赋诸类,概付阙如,岂可谓当?黎氏则蔑弃姚氏之例,纯任己意,名为补编,或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