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朱允炆逃出皇宫之后到底去了哪里

Posted 公元

篇首语:如果终止了学习,人就结束了成长的进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建文帝朱允炆逃出皇宫之后到底去了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建文帝朱允炆逃出皇宫之后到底去了哪里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建文帝朱允炆的经历遭遇最为奇特,他的离奇失踪,无疑是最扑朔迷离、最引人关注的历史悬案。由于传说纷纭,而正史、野史的记载又互相矛盾,更使得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历史面纱,疑窦重重。时至今日,历史学家们仍然各执一说,互相责诘,难以定论。500 多年来,建文帝的历史悬谜始终困扰着人们:建文帝逊国之际,是「 ”自焚”身亡还是逃离皇宫?如果真如永乐帝朱棣所言「 ”阖宫自焚”,为何他登基十数年之后仍然苦苦追寻这位逊国皇侄?如果建文帝未死而出逃了,他又是如何躲开锦衣卫的严密追捕?建文帝逃出皇宫之后去了哪里?他又带着什么样的惊人秘密离开皇宫,致使夺侄帝位的朱棣寝食不安?而神秘的「 ”红崖天书”是否隐藏着建文帝的「 ”复国梦想”?种种谜团,悬而未决。 相传,建文帝曾隐匿于广西宝华山,当地广为流传。迄今为止,关于建文帝的逃藏之所,传说最多、史载最全、物证也最多的,当属广西横县的宝华山应天寺。据明朝同代一些史志及名人传记、笔记记载,建文帝不仅在宝华山销声匿迹隐藏了15 年之久,还留下了题匾、题诗、题联等手迹。关于建文帝隐匿于广西横县宝华山的传说,明朝同代便有史志记载。宝华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山,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距首府南宁102 公里的横县县城南面3 公里的群山之中。因在古横州城之南,故俗称「 ”南山”,其山由周围28 个山峰组成,最高海拔564 米,古时山巅时有宝气,故名宝华山。此地众山拥抱,古木参天,百草丰茂,风景秀丽,常年烟霞缭绕,宛若仙境。「 ”宝华朝烟”是古横州八景之一。现存的应天寺有二进,为清末民初重建遗迹,寺庙为林场所占用,所幸明清石刻碑记及文物尚存不少,碑文可读可辨。 建文帝选择宝华山为藏迹之所,理由有三:一是宝华山地理位置适合藏匿潜逃。此地介于山水之间,东可下粤地,西可上云贵,南可往钦廉出海,是个极为理想的藏身之地。二是此山也叫「 ”南山”,符合他命理五行缺「 ”火”补助与益旺方位。三是藏匿于此山寺院中既可隐蔽身份,又便于探视近邻的家属后裔。建文帝所隐藏的寺院叫「 ”寿佛寺”,又名「 ”寿佛禅寺”,建文帝隐居后重新修葺时改称「 ”应天寺”。据《横州志》载,该寺始建于1600 多年前的晚唐武宗六年(公元846 年),初名「 ”龙兴寺”。相传,有两个僧人云游到宝华山,见山势雄伟,林木苍翠,瀑布垂挂,溪流叮咚,泉水甘甜,宝气盖顶,便结茅为庵,自给住持修炼。二僧精于地理堪舆,见此地山势起伏,龙脉自西而来,左右龙环虎拥,前有龟蛇把水口,后山如凤凰翔舞,脱下山岗蜿蜒有情,宛若潜龙隐伏此间,断定日后必有龙兴于斯,便筑寺曰「 ”龙兴寺”。北宋年间(公元1065 年前后),有鹿虎二禅师栖宝华山梵修,聚徒甚众。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因唐宋以来僧人在此修炼,得山川天地之精华阴阳元气,多有高寿,更得山中药材随手可采用,保健养生,僧人将此法教授百姓,周边百姓学得此本事,多长寿。州人感其德,捐资扩建寺院,故名「 ”寿佛寺”。后因建文帝隐居该寺,遂改名「 ”应天寺”。关于建文帝隐匿宝华山应天寺,明、清修纂的《横州志·山川》、《横州志·寺观》均有记载。该寺一些碑记也有记述。名人笔记除《徐霞客游记》外,还有众多的历代名人记述及民间传说,均可佐证。 建文帝在宝华山应天寺隐居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朝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 年)任横州判官王济的记述。王济,字伯雨,乌程人。明正德十六年,任横州判官。志载:时州方缺守,济摄篆视事,尽得其习俗利弊,召父老庭下集议可否而从革之。于是民知向方,盗亦潜息。后以养母乞归。忆在横州期间事,辑录成《君子堂日询手镜》中有记述:「 ”横人相传建文庶人遇革除,时削发为僧徒,遁至岭南,后行脚至横之南门寿佛寺遂居焉,十五余年人不之知,其徒归者千数。横人礼部郎中乐章父乐善广,亦从徒授浮屠之学。恐事泄,一夕复遁往南宁陈埠江一寺中,归者亦然,遂为人所觉,言诸官达于朝遣人迎去……今存其所书‘寿佛禅寺’四大字在焉。”文中所说的乐章,横州人,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庚午科经魁进士,礼部郎中;其父乐善广,字士容,以子章贵,封礼部主事,加封郎中。如其所述之事是事实,此时距建文帝逊国出逃才48 年。横县《乐氏族谱》记录有此事。又据《横州志》载:明正统(公元1436—1449)年间,时建文帝住寺,有扩建,正统五年(公元1440 年)「 ”帝归养西内后,遂不知所终云。” 《明史》亦载:建文帝「 ”寿终正寝,死于永安宫,葬于西山,刻碑文为天下大师墓”。此时,与建文帝归朝亦不过80 多年。均为明朝当代朝事,王济为朝廷命官,必不敢捏造如此涉及朝廷内幕隐秘的事实。

相关参考

真的隐居当和尚了吗? 明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

有关建文帝踪迹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600多年前,朱棣的军队攻入宫中,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后,有关他踪迹的传说就不断出现,单单明末清初一本很着名

真的隐居当和尚了吗? 明建文帝朱允炆去了哪里

有关建文帝踪迹的探寻从来没有停止过。600多年前,朱棣的军队攻入宫中,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同时明朝的史书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模模糊糊的。自此以后,有关他踪迹的传说就不断出现,单单明末清初一本很着名

历史建文帝朱允炆最后到底去哪里了

根据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燕军破城而入时,朱允炆欲拔刀自尽,少监王钺在侧拦住说:“陛下不可轻生,从前太祖升遐时,曾留有一个箱子,并说‘子孙若有大难,可开箱一视,自有方法’。”朱允炆即命王钺取

朱允炆的墓到底在哪

关于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史学家百思不得其解的,不过多数人认为朱允炆逃走了,那他最终到底葬在哪里?其实,与其说建文帝到底葬在何处,不如先回答他到底死了还是没有死,因为从现有的史书上来看,建文帝死因确实已

朱允炆找到了 明朝第一谜案

...炆的故事也经常被搬上大荧幕。朱允炆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建文帝,在位期间曾经开展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而这样的举动也得罪了当时很多的诸侯将相,最后朱棣开始反叛,而手无缚鸡之力的朱允炆最后败下阵来,朱棣就此顺利...

建文帝朱允炆一共有多少子女?他们的结局如何?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传说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失踪的皇帝。  明成祖朱棣夺了朱允炆的皇位时,皇宫失火,最后他们只发现了几具尸体,而朱允炆不知所踪。据说这几具尸体其实就是朱允炆和朱允炆皇后以及

明朝历史 朱棣夺位成功后建文帝朱允究竟到哪里去了

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

明朝历史 探秘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探秘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之谜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朱元璋早年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但是后来由于朱标早逝。朱元璋便改封长孙朱允炆为为皇太孙。让其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皇位。但

建文帝朱允炆的母亲是谁?朱允炆的母亲是怎么死的?

  建文帝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爷爷朱元璋去世之后,以皇太孙之位承继正统,登基为帝。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孙子呢?  朱元璋一开始最满意的继承人选,是太子朱标,也就是建文帝的父亲。但是

历史秘闻 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是失踪还是死亡,他一生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病故,皇上非常悲哀。精心培养的太子竟然病死了,怎么办?泱泱大国靠谁来治理?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朱标死后,按说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最有可能接班,谁知朱元璋偏偏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