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天津设立租界,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建造了一条东方华尔街
Posted 租界
篇首语: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末天津设立租界,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建造了一条东方华尔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末天津设立租界,英国人和法国人联手,建造了一条东方华尔街
天津英租界中街 解放北路始建于19世纪末,早期分两部分:法租界大法国路和英租界中街。从万国桥(今解放桥)到利顺德大饭店,全长1.9公里,沿街两侧有八十七幢欧式建筑,雄浑严谨,造型宏大,当时被认为与英国泰晤士河北岸伦巴第街区十分近似。 这里曾是天津城外紫竹林村。1860年英法联军与大清朝签订《北京条约》,开辟天津为商埠,英、法、美三国各自在天津占了一片土地为租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日、德两国趁机也在天津强占租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俄、意、奥、比四国又在天津强占租界。至此,九国租界共占地22600多亩,比天津城的面积大八倍半。 英国传教士殷森德,曾这样描述这片荒村:「 ”将要成为英国租界的地方是一片菜地,有一丛破烂不堪的土坯房屋,还有高粱地、池沼和坟墓。来自英国的戈登上尉用铅笔把这一带未开化的地区,画成河堤大道、马路以及建筑物的地基……” 海河 万国桥 几十年之后,从法租界大法国路到英租界中街,相连的两条路成为天津最辉煌的街道,云集了大量银行、洋行、饭店、俱乐部。包括汇丰银行、花旗银行、麦加利银行、东方汇理银行、正金银行、德华银行、华俄道胜银行、华比银行、美丰银行、朝鲜银行、盐业银行、四行储蓄会、中兴银号、久安商业银行、北洋保商银行;太古洋行、新泰兴洋行、瑞隆洋行、仁记洋行、福利公司;美国海军俱乐部旧址、法国俱乐部;利顺德饭店、泰莱饭店、裕中饭店、DD饭店、伊文思图书公司、天津印字馆……这里被称为天津的「 ”华尔街”,有人这样形容:「 ”这些大楼里的黄金和白银可以铺满整条街。” 当年万国桥头对面是状如帆船的百福大楼(已改建),高五层,由比利时仪品公司法国建筑师设计。往南不远的一座大楼,楼底层为罗马式券廊,二三层外墙面有叠加的多立克式壁柱,屋顶是铅铁坡顶,有老虎窗突出檐口,可以看到法国传统建筑的痕迹。 天津法租界 天津英租界 盐业银行成立于1915年,盐业银行大楼1926年诞生,设计者沈理源曾在意大利奈波利奥工业大学学习建筑,他设计的盐业银行大楼属于西欧古典主义风格,而线脚、墙壁、檐口、藻井又采用了中西结合的雕饰。营业大厅天棚一色深蓝,象征盐来自大海。楼梯间的彩色玻璃窗是西方古典主义建筑的惯用手法,却被他采用了两幅晒盐和运盐的画面,体现出盐业银行的人文特色。盐业银行大楼成为天津近代建筑中唯一被载入西方学者巴尼斯特·弗莱彻所著《建筑史》第十九版的建筑实例。 中法工商银行大楼,楼的底层以重块石为基座,正面排列粗壮的科林斯式巨柱,门前有宽阔的踏步和突出的台帮,由下而上,一气呵成。解放北路与大同道口的华俄道胜银行大楼更是别具一格,黄砖贴面,浑圆饱满的穹顶结构,具有拜占庭建筑的鲜明特色。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大楼不受束缚、博采众长的设计,体现了折衷主义思潮。 天津英租界戈登堂 汇丰银行大楼建于1924年,当时英国正流行希腊复兴建筑,大楼立面采用爱奥尼式巨柱,柱头雕刻清秀柔美的花饰,从坚固的石砌基座到外墙花岗岩石墙面,花饰铜大门,以及大厅里十六根大理石圆柱,都充分体现了英国伦巴第金融街的古希腊罗马风格。 利华大楼是解放北路最高的建筑,最初是写字楼,建成于1938年,采用了钢筋、水泥、玻璃等新材料,明快简洁的造型呈现出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的实用主义与效率观念。 1945年抗战胜利后,天津租界全部收回,万国桥更名为中正桥,大法国路到中街更名为中正路,维多利亚花园更名为中正公园。当时民国中央银行统计,1947年天津官办、商办、外商办的银行总分行共51家,中正路上就有27家,靠近中正路的有13家,附近还有一家信托公司、12家保险公司和天津证券交易所。银行和钱业两个公会也设在中正路新华大楼,这条路是名符其实的北方金融中心。 天津英租界 1949年1月,中正路更名为解放北路、中正桥更名为解放桥、中正公园更名为解放公园。一直到90年代,解放北路始终是天津的政治、经济中心,各大机关都在这一带办公,金融机构领导部门及市财税局,各家保险公司、金融市场、外汇调剂中心、企业信誉评估公司、证券交易中心、信托投资公司,全都设在解放北路。 90年代也是解放北路最混乱的时期,汇聚了不少餐厅饭店:津华饭店餐厅从广东引进打边炉,涮海鲜火锅;以经营传统的涮羊肉为主的老字号北京东来顺,天津分店也选在张自忠路与解放北路交口处;解放北路97号金字塔酒家以粤菜闻名,后特聘四川特级厨师掌灶,改为经营川菜和四川名吃。直到进入新世纪,解放北路改造成步行街,和五大道齐名,重现了百年前天津的风采。(文:何玉新) 天津解放北路相关参考
问:天津老西开教堂由何国人建造,其情况怎样?答:天津老西开教堂是天主教教堂,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老西开段,于1916年由法国人建造,故又称“法国教堂”。教堂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石基,平面呈十字形
1861年6月2日,法国政府和清政府签定《天津紫竹林法国租界地条款》,划定法国租界,在英租界北邻确定了位置,面积为439亩。不过,天津初期的对外贸易并不兴盛,来到这里的少数外商主要居住在天津城东门外三
租界是指两个国家议订租地或租界章程后,在其中一国的领土上为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另一国设立的合法的外国人居住地(土地国有化)。“租界”这一名词在中文中出现的时间为1860年代。租界要
1917年夏天,张勋导演了一场短暂的复辟闹剧,他也随之成为一个近百年来家喻户晓的人物。复辟失败后,张勋躲入荷兰使馆。1920年,张勋寓居天津,先住德租界,再徙英租界,直到1923年病故。张勋晚年生活张
清廷主动划租界给英美,美国领事受宠若惊不敢要,还要请示华盛顿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有权在上海居住,但并没有答应给英国人划租界。其实,是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影响自己的乌纱帽,于是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
八国联军在天津抢占和扩充租界,首先是由俄国开始的。天津陷落时,八国中只有德、美、英、法、日五国在天津已建有租界,俄国、比利时、意大利以及奥国尚未有租界。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8月中旬,俄国在海河
这句话出自租界时期上海外滩公园大门口的一块中英文对照的告示牌。当然,告示牌上并没有侮辱性地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而是罗列了不得入园游览的对象,其中第一条就是华人(原文,可以翻译成中国人,也可以
大家好,小编洛洛杂谈,有感于国人对三国时期的典故烂熟于心,却对更加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争霸知之甚少,所以就想做一个春秋时期的专栏——《春秋洛说》来给大家回味一下春秋时期的历史,不足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在武汉一元路胜利街口附近,有一座高寿114岁的老房子,现在是武汉市档案馆,从前是江汉关监督公署。1910年夏天的某个下午,有一名红头洋人(租界的印度巡捕)敲开了江汉关监督公署的大门。1自清末汉口成为通
清同治二年(1863),天津开埠后的第三年,基督教伦敦会传教士英人殷德森(JohnInnocent),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与咪哆士道(今泰安道)交口处,临河建造了一处西式房屋,占地6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