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陵川知县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的原型

Posted 知县

篇首语:心境是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代陵川知县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的原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代陵川知县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的原型

读蒲松龄写的《聊斋志异》,其中一篇《孙必振》的短文,让我时而联想到清康熙年间,在山西陵川出任过知县的孙必振。此人会否就是《聊斋志异》里孙必振的人物原型呢?品读《聊斋志异·孙必振》原文,了解孙必振在官场的现实作为,以及他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的特殊关系,可确认此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里孙必振的原型。 《孙必振》原文如下: 「 ”孙必振渡江,值大风雷。舟船荡摇,同舟大恐。忽见金甲神立云中,手持金牌下示。诸人共仰视之,上书‘孙必振’三字,甚真。众谓孙:‘汝必有犯天谴,请自为一舟,勿相累。’孙尚无言,众不待其肯可,视旁小舟,共推置其上。孙既登舟,回首,则前舟覆矣。” 孙必振,字孟起,号卧云,山东诸城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康熙三年(1664)授河南淮庆(怀庆)府推官,康熙八年(1669)改任山西陵川知县,康熙十六年(1677)升河南道御史。后因病辞职,病逝于家中。 孙必振任职淮庆府推官期间,廉洁勤政,多有政绩。康熙老师、《康熙字典》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光禄大夫工户刑吏「 ”四部尚书”的山西阳城籍人陈廷敬(阳城、陵川同属泽州管辖),在为孙必振撰写的《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孙君必振墓志铭》中提到,孙必振到任淮庆时,武陟县一位富豪已在狱中关押了3年。他查明此人是被人讹诈钱财不成,遭诬告蒙冤入狱。孙必振将富豪释放,并严惩了诬告者,使滥讼之风逐渐杜绝。另,所属的修武知县送其一竹笼鲜笋,孙必振打开一看却是黄金白银,勃然大怒训斥道:「 ”你怎么敢如此辱我?”责令其速将礼品拿走。孙必振押送漕粮到达河北大名县,管事者按惯例送给他白银二千两,他坚拒道:「 ”此乃百姓血汗,我岂敢受?”令人勒石立碑,刻上禁令,将此陋习革除。 然而,官场险恶,孙必振断他人财路,自然有人对他恨之入骨,上下联手迫使孙必振突然被罢官还乡。直到康熙八年,孙必振才被重新起用,任职陵川知县。 陈廷敬在撰写《文林郎河南道监察御史孙君必振墓志铭》之前,还为孙必振撰写过两篇碑文,记述孙必振在陵川任上的不凡政绩。 第一篇碑文是《修建孙公峪路碑记》,记述了孙必振率邑中之民修筑「 ”孙公峪”道路的事迹。该碑文立足于陵川的交通运输,着眼于泽州乃至整个上党地区(也是历史上多次分合的潞、泽两州),表明了孙必振率民修通这条路的意义重大: 「 ”泽郡环山而立,居太行绝巘,据中州上游,山峻而险,水泽而陡。居民往来,商旅辐辏,每当险阻阽危,惊心骇目,则绝山通道,为最急云。属邑若陵,尤在万山深处。东临其城,南接宁邑,道路险巘,几于悬度之厄。……乃上党以南与中州山左,商旅往来,必由于此。旧有小径,岁久,为山水所噬,逼窄难行,且多河患。士人病(心病)之,时欲改修,而力维艰。……琅琊孙公(孙必振是山东诸城人,旧称琅琊,故有此称),来令兹邑,废举兴利。色指事集,闻鸟道之崩颓,即切已溺之思,亲必履山谷,劝率鼓舞。于是远近欢赴。……康熙八年四月,僝工与山,至再岁七月,顿成康庄。始于陵(陵川)之冶头,至辉(河南辉县)之平罗。断者续之,高者下之,阻塞者凿通之,蜿蜒百余里。凡土石资力,费金三百余两。” 孙必振不仅率众修通这条「 ”始于陵之冶头,至辉之平罗”的路,而且迅速改变沿途村庄凋敝、土地荒芜的状况:「 ”山中村落,如孙公峪(百姓为纪念孙必振而命名)、莲花村,自兵燹之后,久无人烟。公设法招徕,劝给子种,开田若千顷。昔也,为荆棘之林,而今禾黍油油,云畴片片矣。昔也,为虎狼之窟,而今且居民丛集,竟成乐土矣。昔也,望岩而思阻,今且与马奔驰,山无畏途矣。”陈廷敬满怀崇敬地感叹:「 ”公之嘉惠陵民与邻封之民,不仅一世而已也!” 陈廷敬确有先见之明,预测非常准确。修好这条路,使得明清至民国时期,商旅络绎不绝,物资流通活跃,极大地繁荣了此路沿途村镇的经济,更使许多村镇「 ”顿成康庄”。其中,冶头村成为冶炼红火、商铺林立、往来客商济济的古代陵川八小镇之一。深山之地的古郊村,也跻身八小镇。冶头周围村庄和浙水等深山村庄,多有门楼高耸的高堂大院,村中庙宇辉煌,光浙水村就有大小10座庙宇,足见经济实力之雄厚。 第二篇碑文是《邑琅琊孙公碑记》。综合评述了孙必振在陵川任上的政绩。主要是肃吏风、减民赋、抑豪强、息诉讼、办教育、兴礼义、正民气,使陵川社会秩序各方面好转。可惜,因原本缺失,《陵川县志》只有标记曰:「 ”下文缺失,有六行。”但其他资料对此进行了补充。孙必振在陵川爱民如子,做了许多兴利除弊之事。首先,他保持了自己的一贯作风,对社会上仗势欺人的霸道奸滑之徒,以及衙门里狐假虎威欺负百姓的劣迹公差人员,均「 ”除豪猾蠹役”,予以惩治,使陵川「 ”讼庭闲阒,民咸乐生。”孙必振初到陵川时,按旧例老百姓每年须缴纳黄丝黄绢的省赋,负担很重。孙必振通过向上争取,终于为百姓「 ”祛除其累,省赋归民,民情稍舒”。 陵川地处太行干石山区,人畜饮水困难。孙必振到任后,首重民生,着手解决县城百姓饮水困难问题。他亲自勘察地形,选择在县衙西边开凿水井,终于打出了泉水源源而出、水质清冽甘甜的深井。这眼井就是旧陵川农行西侧不远处的古井,一直使用到新中国成立后磨河提水工程开始向县城供水,方弃之不用。孙必振尤其重视陵川的教育。陵川于宋金元三代出状元7名,中进士54人(各代共93名),可在他到任前的40年中,再无人中举。孙必振为重振学风,栽培人才,易地重建了一座孔庙。孔庙又称文庙,既是祭祀先圣孔子的地方,又是培养儒学人才的施教之所,故又有学宫、庙学、县学之称,是宫庙一体的传统教育典范。文庙甫成,他亲自撰写了《改建学宫记》,刻于石上,情真意切诉说兴教办学对于振兴学风广出人才的重要意义,以及通过兴盛学风、广兴教化、起到「 ”培民风、端士习”的社会功效。除此外,孙必振还创建书院,请饱学儒士授课,鼓励民间开设义学,并亲到各地劝学,到书院检查督促学子。《陵川县志·官师志》载:「 ”于是得连举于乡。” 孙必振在任期间,还组织人手新修了《陵川县志》。《陵川县志》录《续修陵川县志序》中载:「 ”余(此知县佚名)于雍正十一年调补兹邑,因索邑志于掌故氏,得琅琊孙公必振重修本,披阅之下,思夫邑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他在陵川任上8年,因善行义举受到全县百姓衷心拥戴,在他任满离开陵川时,士绅与民众一直将他送到百里开外,连连挥泪,依依惜别,并祀他于陵川的「 ”名宦祠”。 离开陵川后的孙必振,升任河南道御史一职。在任期间,先后弹劾封奏50多起,所上建言也因切中政弊而多被采纳。 好人自有好报,孙必振有如此好的人品与官品,感化民众被赋予了神话色彩。于是,就有了蒲松龄笔下的《孙必振》这篇传奇短文,并纳入《聊斋志异》而广传于世。 史料记载,孙必振确有渡过长江的经历,但并非如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讲述的那样。清康熙十八年,身为钦差大臣的孙必振,曾奉命视察浙江盐政,渡江顺利,没有遇险经历。金甲神立在云头举牌示意「 ”孙必振”的情节,不过是文学作品中虚构而已。蒲松龄之所以创作这篇载入《聊斋志异》的神话故事,正是因为他仰慕孙必振的人品和官品,借此故事宣扬一种道义。 《孙必振》一文虽短,却寓意深刻。它提醒入仕之人,应该持节自重,洁身自好,留得清名于世间。 认定孙必振就是《聊斋志异》中《孙必振》的原型,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人际关系因素。孙必振与蒲松龄不仅都是山东人,而且孙必振的从兄、淄川教谕的孙瑚,也与蒲松龄私交甚好,两个人常在一起诗酒唱和,谈论时政。蒲松龄应该是从孙瑚嘴里了解到孙必振为人为官的品端,深受感动才写下了《孙必振》这样一个寓意深刻的传奇故事。 可以肯定,《聊斋志异》中《孙必振》的人物原型,就是清代任过陵川知县的孙必振。 来源:欻莽陵川人

相关参考

《延禧攻略》里的纯妃就是夏雨荷的原型,生前册封皇贵妃

纯妃姓苏,苏召南之女。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纯妃是汉人;二是她的父亲是白丁,没有官员的身份。在清朝后宫讲究满蒙贵女出身的情况下,纯妃苏氏的出身算是很低了。康雍乾时期,江南会向朝廷进献汉女,纯

聊斋志异里有多少“女鬼”?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著作,尤其是里面的人物。聊斋志异以人鬼情缘的题材为主。众所周知的“倩女幽魂”,...

聊斋志异里有多少“女鬼”?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著作,尤其是里面的人物。聊斋志异以人鬼情缘的题材为主。众所周知的“倩女幽魂”,...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写给梦中情人的情书

导读:《聊斋志异》是如今家喻户晓的古代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著名文人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全书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非常广泛,内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为何热衷写婚外情呢?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

魏璎珞和魏嬿婉是什么关系原型是谁魏嬿婉魏

其实在《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和《如懿传》里的魏嬿婉,原型人物都是《还珠》里的令妃,其实就是同一个人。但是乾隆爱的妃子只有一个,令妃在历史上,到底是叫魏璎珞还是魏嬿婉呢?令妃最终的封号是孝仪纯皇后,名字

《聊斋志异》竟只是蒲松龄写给梦中情人的情书

《聊斋志异》是如今家喻户晓的古代短篇小说集,是清代着名文人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全书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

《聊斋志异》竟只是蒲松龄写给梦中情人的情书?

《聊斋志异》是如今家喻户晓的古代短篇小说集,是清代着名文人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全书有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

蒲松龄为什么叫柳泉居士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其所作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以其精妙的文笔,丰富的想象,被后世人称为文言文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小地主家庭,其后父亲转儒经商,家里情况才稍好。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钱请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