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死前为啥把兵权交给降臣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Posted 权力
篇首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刘备临死前为啥把兵权交给降臣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备临死前为啥把兵权交给降臣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文|疯癫史鉴,李严原本是刘璋的手下,建安十八年他以护军的身份,受命到绵竹去对抗刘备。只是李严并没有为旧主刘璋卖命,到了绵竹之后直接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降了刘备。 李严领兵作战的能力并不弱,建安二十三年,马秦、高胜等人聚集了几万人打到资中县,当时刘备正在汉中根本来不及回来平乱。情况越来越危机,李严直接带着五千多私兵前去讨伐,顺利的斩掉了马秦、高胜等人的首级,稳定了刘备的后方。 这一仗很好的表现了李严领兵的才能,只是对于一个降臣来说,光有能力只会引起新主的猜忌,还得表现出足够的忠心才能消除芥蒂。谁也不希望像汉献帝一样,让曹操那样文韬武略的权臣架空自己,只当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李严为了讨好刘备,挖空心思在新主当皇帝这件事儿上下足了功夫。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今上无天子,海内惶惶,靡所式仰。群下前后上书者八百余人,咸称述符瑞,图、谶明征。间黄龙见武阳赤水,九日乃去。 这八百多名蜀汉官员的集体劝进就是李严到处邀请的,武阳赤水也是他管辖的地方。"为了把戏做足,李严在刘备当皇帝以后,还策划让他到自己的地方,做了一次古代天子做过的籍田活动,来彰显新主的威仪。 卡耐基曾说过,世界上唯一能影响对方的方法,就是谈论他所要的,而且还告诉他,如何才能得到它。如果只关心自己的想法,而不去考虑对方的需要,不管做什么都会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刘备嘴上说着不愿意篡汉自立,但实际做的却很诚实。 李严处处都给铺好了台阶,刘备矜持了几下,就半推半就的接受了。只是刘备当皇帝后,急着讨伐东吴给关羽报仇。为了稳定后方,只能把大小事务都交给诸葛亮处理,根本顾不上提拔李严。 章武二年,刘备讨伐失败退回永安,害的蜀汉元气大伤,不仅的动摇了他的威信,还影响到了他的身体健康。刘备知道自己已经活不了太长,他担心权势越来越强的诸葛亮,威胁到自己孩子刘禅的地位。 刘备并不想自己说的那样,愿意让诸葛亮在必要的情况下取而代之。他把李严召到永安宫,封为尚书令,留在自己身边处理蜀汉的事务。尚书令这个职务在秦朝和西汉的时候,只是负责掌管奏章和文书。 东汉后期权力急速膨胀,丞相如果没有尚书的头衔根本没有资格直接面见皇帝。李严经过这次安排调整后,在名义上成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信息中转站。刘备希望借机扶持李严,用他去瓜分诸葛亮的权力。 只不过刘备当时还在前线作战,身边的人基本都是荆州旧部,这些人可以说是诸葛亮的忠实粉丝。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李严得到了刘备的授意,也只能夹着尾巴做人,根本不敢做什么出格的事儿。 刘备临死前,安排诸葛亮和李严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他安排李严担任中都护,留守永安统管军务,试图实现权力分离,让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之前的,有一个相对平衡的权力过渡期。 官大一级压死人,在刘备的遗命里李严只是诸葛亮的副手,一字之差让他失去了抗衡的基础,没过多久就让诸葛亮接管了自己手里的权力。陈寿在李严的传记后面评价说:览其举措,迹其规矩,招祸取咎,无不自己也。 李严在失势后曾劝诸葛亮加九锡,进爵称王,如果他真的战胜了诸葛亮,或许称王的就是他自己。感谢你的耐心阅读,感觉还不错的话还请花费几秒钟时间点赞或评论支持奖励一下,如果愿意关注那就更好啦。相关参考
刘备在临终之间,让诸葛亮主管内政,李严统内外军事。分配主要军事任务诸葛主成都,李严镇永安,魏延扛汉中。从军事版图上看为三分之势,互为犄角,诸葛亮在成都威慑国内反贼,魏延在汉中威慑曹魏,李严在永安威慑孙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严诸葛亮同为托孤大臣,为何诸葛亮位高权重,李严被废庶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李严和诸葛亮是刘备在永安托孤的时候,仅有的两个大臣。刘备把政务交给了诸葛亮,把军队交给了李
历史人物 诸葛亮和李严真实关系怎么样?李严为什么假传圣旨让诸葛亮撤军
刘备去世后安排了两位托孤大臣,一位是诸葛亮还有一位是李严。只不过李严的存在感有些低,所以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深,实际上李严一直跟诸葛亮不和,刘备虽然把兵权交给了李严,但蜀国的实际掌权者还是由诸葛亮一人说
东汉末年,先有宦官乱权,后有董卓祸乱朝纲,之后“文和乱武”,天下大乱的帷幕彻底拉开。经过多年的角逐之后,孙曹刘三方势力脱颖而出,成鼎足之势,并纷纷建国,于是国祚绵延了四百年的大汉王朝灭亡,历史正式进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刘备在托孤时并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而是给了李严,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刘备已经开始在提防诸葛亮,怕他有叛变之心。其实有些人会认为诸葛亮的确有称帝的野心,包括他后来所
对于孙策的英年早逝,很多人都感到惋惜,一代“小霸王”就这样落幕了实在是太可惜了。孙策临死前,把江东大业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很多人会有疑惑,当时的孙策明明是有儿子的,按常理来说,交给儿子才是正道,弟弟
虽然汉初三杰包括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但是从一些历史事件来看,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故事更多一些,例如最有名的两件事,一件关乎韩信的去留以及是否能够得到刘邦的重用,另一件则关乎韩信的生死。但是,一开始的韩
虽然汉初三杰包括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但是从一些历史事件来看,萧何与韩信之间的故事更多一些,例如最有名的两件事,一件关乎韩信的去留以及是否能够得到刘邦的重用,另一件则关乎韩信的生死。但是,一开始的韩
中国古代权利是世袭的,父亲死了把位子传给儿子,似乎是天经地义。不过有两个人有点特殊,一个是雄才大略的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