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十岁还在养猪,后奋发学习,做官做到丞相,还被封侯
Posted 公孙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他四十岁还在养猪,后奋发学习,做官做到丞相,还被封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他四十岁还在养猪,后奋发学习,做官做到丞相,还被封侯
以前在《三字经》里面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意在告诉我们努力不怕晚。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四十岁的时候还在养猪,四十余岁才开始发奋学习,后来先是被汉武帝拜为博士,然后一步步做到了三公之首,甚至封侯拜相。 在西汉初期的时候,薛县有一个小吏叫公孙弘,本来小吏做得好好的,但是后来因为触犯了法律,所以被免职了。免职倒是没什么,一个小吏也没什么可留恋的,但是没了工作公孙弘的生活收入来源也没有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公孙弘找到了一个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是去海上帮人养猪。 后来不知不觉公孙弘就四十岁了,不知道怎么他就突然想到自己不能就这么放猪放一辈子啊,于是开始读书了,公孙弘学习的是《春秋》,他还找了一个好老师,这个好老师叫胡毋生,曾经和著名的儒学大师董仲舒一块做事,董仲舒还说过他有德行。 虽然公孙弘开始发奋读书了,但是运气还不是太好,他先是被汉武帝的时候被举荐为「 ”贤良”,被汉武帝拜为博士,然后接到了一个出使匈奴的差事,结果做的不顺汉武帝的心,于是直接被罢免了,公孙弘从此就称病赋闲在家乡了。 这一赋闲就是十年,本来就四十多的公孙弘就五十多了,这个年纪在汉朝的时候就算是老人了,偏偏这个时候,汉武帝又让天下举荐贤良,而公孙弘家乡的地方官员又多次举荐公孙弘,公孙弘多次推辞,说自己都被免官了,这么大年纪实在不好意思再去见皇上了,但是拗不过地方官,只能再次去了长安。 来到长安之后,汉武帝向这些被举荐上来的人问策,主考官认为在所有人上交的答卷中,公孙弘的答卷只能算是一般,但是上呈汉武帝之后,汉武帝却把公孙弘的答卷提升为了第一等,时隔十余年,公孙弘再一次被汉武帝拜为博士。 在公孙弘再次为官之后,做的很多事情依旧是不怎么样符合汉武帝的心意,但是这次汉武帝倒是没有直接把他免官,而是多次在朝堂上的时候暗中观察公孙弘,发现他品行敦厚,熟悉吏事,所以汉武帝把公孙弘升为左内史。 过了几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了河南之地,于是主父偃上书请求在河南修建朔方郡,五原郡。汉武帝征求公孙弘的意见,公孙弘反对这件事情,并且拿秦朝征发三十万人修建北城的事情做例子提醒汉武帝,但是汉武帝并没有听公孙弘的意见,而是听从了主父偃的上书。 虽然公孙弘的建议没有被汉武帝同意,但是后来没过多久,公孙弘因为见多识广,竟然接替了御史大夫的位置。 虽然如此,公孙弘还是反对在河南修建朔方郡,汉武帝为了让他心服口服,让一些大臣用修建朔方郡的好处来为难公孙弘,连续问了许多问题,公孙弘一个也回答不上来,于是同意了这件事。 公孙弘平时很节俭,节俭到就连平时睡觉盖得被子都是粗布的,于是汉朝官员汲黯以此上奏汉武帝,说公孙弘沽名钓誉,故意演戏。公孙弘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之后,又举了春秋时候齐国的丞相管仲僭越礼仪和晏殊节俭的例子。汉武帝听了之后觉得公孙弘谦让有礼,没过多久又让他接替了丞相的位置。 但是按照汉朝的制度,以前丞相的位置一直都是由已经被封侯的人担任的,但是公孙弘却没有被封侯,所以汉武帝把平津乡650户封给了公孙弘,公孙弘被封为了平津候。自此算是封侯拜相,走向了人生巅峰。 公孙弘自出生开始,四十余岁奋发学习被拜为博士,始被罢免,十余年后再次被拜为博士,然后一步一步做到三公之首,乃至被拜相封侯。6年之后死在丞相任上,前后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五位皇帝,实在是一部老年奋发努力成功的典型传奇。 大家好,我是晓天,希望能够用通俗的语言还原饱满的历史,各位看官若有意见,欢迎提出。相关参考
黄霸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此人就是西汉中期的丞相黄霸!黄霸家里十分富裕,他自幼就学习律令,想做一名好官。可是当时西汉实行察举制,想要做官的人必须得到地方长官的推荐,才有机会入
历史人物 和珅的儿子二十岁便官居二品,和珅死后竟还被封为公爵
和珅可谓是中国古今以来最大的贪官,嘉庆四年和珅被抄家之时从和珅家里抄出了约十亿两银子的财产,正所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在这场波及整个和珅家族的事件发生时和珅的长子却幸免于难,一直活到了嘉庆十五年
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豪杰,更不缺美人,然而这位女士却服侍了六代帝王,不知道是因为她天生丽质还是美若天仙,还是政治的傀儡?如此倾受六个帝王娶她为妻,并封顶为皇后,她是谁,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后!萧后本来出身
历史上从来不缺英雄豪杰,更不缺美人,然而这位女士却服侍了六代帝王,不知道是因为她天生丽质还是美若天仙,还是政治的傀儡?如此倾受六个帝王娶她为妻,并封顶为皇后,她是谁,她就是大名鼎鼎的萧后!萧后本来出身
说起严颜,大家潜意识想到蜀汉另一位老将黄忠。这两位老将,年龄相当,老当益壮,六七十岁还在战场厮杀。然而,他们两位在投奔刘备后,黄忠屡建奇功,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另一位严颜,却销声匿迹,没有什么流传千古的
说起严颜,大家潜意识想到蜀汉另一位老将黄忠。这两位老将,年龄相当,老当益壮,六七十岁还在战场厮杀。然而,他们两位在投奔刘备后,黄忠屡建奇功,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另一位严颜,却销声匿迹,没有什么流传千古的
中国宫斗剧《后宫甄嬛传》播出至今已有9年,刺激剧情仍旧让观众津津乐道。剧中的甄嬛历经无数勾心斗角,将陷害她的人一一除去,最终斗垮乌拉那拉氏成为崇庆皇太后,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不过历史上最强的其实不是甄嬛
隋炀帝在位期间,创建了科举考试制度,出身寒门的学子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朝廷也更容易选拔出有治国之才的贤才,这一制度影响了中国一千多年的封建历史。科举制度出现之前,朝廷是如何挑选人才的呢?在孟子《生于忧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大器晚成的人物,比如姜子牙九十岁做军师,黄忠六十岁才跟对刘备,中国近代史上,其实也不乏晚年才获得成就之人,其中蒋维平就是其中一个,他的一生颇为传奇,直到77岁还被授予军衔,成为中国近
严颜归顺刘备后为何并无建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严颜,大家潜意识想到蜀汉另一位老将黄忠。这两位老将,年龄相当,老当益壮,六七十岁还在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