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最后的 ”挣扎”
Posted 诏书
篇首语: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北周最后的 ”挣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北周最后的 ”挣扎”
历代王朝在更替的过程中总是血雨腥风,新王朝以充满激情的阵容亮相,势如破竹,有种不见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感觉。旧王朝总是做最后的垂死挣扎,有种见了黄河也不死心,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之势。北周就是这样,在强大的隋王朝建立前夕,他们还在挣扎。 578年,北周宣帝宇文赟继位之后,沉湎酒色,最后甚至五位皇后并立,一下就打破前赵皇帝刘聪「 ”三后并立”的记录,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经常派亲信监视大臣言行,北周国势日渐衰落。580年,22岁的宇文赟病逝,次年大丞相杨坚受禅即位,建立隋朝。 578年,北周第四个皇帝周宣帝宇文赟继位,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他本想兵不血刃地控制北周江山,但守旧势力也不简单。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作为文官拒不在诏书上签字,以此抗衡兵权在握的杨坚。 580年5月,北周第四个皇帝周宣帝宇文赟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南伐。大军未出,周宣帝病重。周宣帝召小御正刘昉、御正中大夫颜之仪进入卧室,欲托以后事。二人到时,周宣帝已不会说话。这时,宣帝的长子宇文衍年方八岁,根本不能真正做皇帝。刘昉为以后飞黄腾达,便与内史下大夫郑译商议,共同拟定一个假诏书,声称周宣帝遗嘱,让杨坚以皇太后父亲的身份总揽朝政,辅佐周静帝。刘昉去找杨坚,杨坚开始还有顾虑,刘说:「 ”你要愿意,就赶快答应,你若不愿意做辅政大臣,我自己去做!”杨坚当然也不肯放弃这种时机,便答应下来。 宣帝之死,小御正刘昉、内史下大夫郑译等人暂不公开,首先宣布由杨坚总管中外军事大权。亲眼看到宣帝不会说话情景的御正中大夫颜之仪知道其中有诈,拒绝在诏书上签字,声称宣帝死后应由宗室大臣辅政,大权不该交给杨坚。 颜之仪是宣帝最后召见的人,诏书由他签字才有说服力,方能生效。他既然拒签,那诏书就是一张废纸了。这是北周大臣对杨坚辅政的第一次的否定,但这种否定在强大的杨坚面前是无效的,志在必得的杨坚找到小御正刘昉由他们代签。随后杨坚就以诏书的名义控制了京师卫成军队,基本控制了朝廷。三天后,杨坚等人才正式宣布宣帝已死的消息,八岁的周静帝即位,拜杨坚假黄钺、左大丞相,掌握军事、政治全权。 杨坚深知自己的地位还不巩固,先是自任丞相,设丞相府,以郑译为相府长史兼内史上大夫,刘防为相府司马,李德林为府属兼仪同大将军。相府实际上已代替朝廷成为真决策机构。随后杨坚利用掌握军权的力量暂时压服了尚未完全清醒过来的朝廷百官。接着将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劝回家中,让他不要过问朝政。最后杨坚把各居藩国的宇文泰五个儿子: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遗陆续除掉。 这时,杨坚在京师的统治已基本稳固。但杨坚以外戚专权,所作所为就如司马昭之心,可谓是路人皆知。同时杨坚寻找种种借口,逐步用亲信去控制地方势力,把原来的将领召回京师,或杀或用,就可兵不血刃地控制全国。 杨坚当时以外戚的身份控制了北周的社稷,最担心的就是驻各地同样手握兵权的刺史起兵,以此疯狂来袭。他迅速派大司空韦孝宽召回相州刺史尉迟迥,大将军梁睿替代益州刺史王谦,但都没有成功。 真可谓是怕什么来什么。杨坚辅政刚一个月,尉迟迥在相州(今河南安阳)首先发难,自称大总管,号召讨伐杨坚。东、北诸州纷纷响应,合众十万,几乎控制了北周的大半天下。同时,王谦在益州起兵,割据整个四川。驸马都尉、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在郧州(今湖北安陆)起兵,并以自己的儿子为质,请求陈国出兵北伐。 局势异常严峻,杨坚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取得的政治优势拉笼地方将领,对反对者进行分化瓦解。另一方面,投入自己所能控制的全部军队,派大司空韦孝宽攻打尉迟迥,郑州总管王谊攻击司马消难,大将军梁睿攻击王谦。经过半年的战争,尉迟迥、王谦先后战败被杀,司马消难败逃江南,三王武装反抗全部平定,杨坚控制了北周政局。将北周最后的挣扎再次扼杀。 至580年底,杨坚做皇帝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暗召善于观察天象的庾季才,询问老天爷有什么反映。581年正月,庾季才正式以天象理论劝杨坚在二月甲子日称帝,理由是周武王是在二月甲子定天下,创周朝八百年。刘邦是在二月甲午日称帝,开汉代四百年之基。他认为二月甲子(十三日)是称帝的最好日子。581年,杨坚废北周建隋,以长安为首都。自己为隋朝开国之帝。 随文帝杨坚在西方人眼里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皇帝,开凿大运河、三下扬州等等谓之经典,是后朝所不及的。那么,他在篡夺北周皇权时难道真的就脸不红心不跳吗?其实不然,自古成者王侯败者寇,历史是由后人书写的。尤其在「 ”三王反杨”的前期,一下控制了一半的国土,所幸杨坚有「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气势,方能用半年时间平定。相关参考
相比于西周时代以宗法制为基础,天子、诸侯、大夫层层递进的秩序化统治,东周从建国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说周幽王被异民族犬戎所弑杀只是一个突发性的政治事件,那么关于东周立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周幽王并没有指
关于洪承畴投降清朝这一件事,在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一直是让人们议论纷纷的。有些人说洪承畴是叛徒,而有些人认为清朝是民心所向,千里马就该遇到伯乐,但是,关于洪承畴为什么降清,到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从历史的
关于洪承畴投降清朝这一件事,在千余年的历史当中,一直是让人们议论纷纷的。有些人说洪承畴是叛徒,而有些人认为清朝是民心所向,千里马就该遇到伯乐,但是,关于洪承畴为什么降清,到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从历史的
你真的了解北周第一美女明敬皇后独孤般若挣扎在爱与权势之间,却选择了吗?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她,家族嫡长女出身,其高贵程度可比公主,父亲独孤信掌握朝廷四成兵权,位列八大柱国之首,只要她想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个国家,南朝为宋、南齐、梁、陈;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北周最后一个皇帝是谁?看看北周皇帝列表就知道了! 北周皇帝列表 孝闵帝宇文觉:孝闵帝宇文觉,字陀罗尼
北周是南北朝时期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以北周的开国皇帝宇文觉的爵号来命名的,后来北周又称为后周,据记载,北周自建立后一共历经了五位皇帝,历时二十四年,可以说北周是一个短命的皇朝,那么,知道北周的最
历史人物 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北周齐炀王,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独孤藏墓志》作第七子,可能有两兄早夭),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
历史人物 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宇文宪人物生平简介,最后是怎么死的
宇文宪(545年—578年8月16日),北周齐炀王,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独孤藏墓志》作第七子,可能有两兄早夭),母为宇文泰妃达步干氏。周孝闵帝、周明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宇文护到底是如何从北周重臣走向身败名裂的。晋荡公护,字萨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异于诸兄。年十二,惠公薨,随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太祖
历史人物 宇文宪简介_宇文宪北周齐炀王_宇文宪最后的结局_宇文泰第五子
本名:宇文宪字号:字毗贺突所处时代:北周民族族群:汉化鲜卑人出生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主要成就:治理蜀地、灭亡北齐封爵:齐王官职:骠骑大将军、大司马、上柱国谥号:炀宇文宪–北周齐炀王 西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