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颍川士人遍布天下

Posted 士族

篇首语: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颍川士人遍布天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汉末年,颍川士人遍布天下

摘要: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谋士集团(有八人是经荀彧推荐、举荐进入曹氏政权的),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提供了很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为曹操所采纳。 一颍川士人与董卓 汉灵帝中平六年(189年),以董卓进京为标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统一的局面被打破,中国历史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时代。董卓执政后,为了扩大其政治基础,吸纳一批颍川士族代表,如荀爽、陈纪和韩融等。但是,「 ”(荀)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亦与司徒王允及卓长史何颙等为内谋。” 董卓暴虐成性,使得归附他的颍川士人逐渐走到他的对立面。如陈纪对董卓欲迁都长安很是不满,他说道:「 ”若欲徙万乘以自安,将有累卵之危,峥嵘之险也。” 韩馥、张咨追随袁绍加入讨伐董卓的「 ”关东联军”。初平元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黄门侍郎钟繇跟随其西行,董卓被诛后朝政被李催、郭汜把持。曹操自领为兖州牧,他派遣使者到长安进谏汉献帝以期朝廷承认自身的合法性。 李催、郭汜拒绝曹操使者面见汉献帝,而钟繇则积极促成曹操与汉献帝之间建立联系。总之,颍川士族既是董卓所依靠的对象,后来也成为讨伐董卓的重要力量。 二、颍川士人与袁绍 汝南袁氏作为东汉时期著名的士族之一,世居高官,袁安历明帝、章帝、和帝三朝,官至司徒。从袁安至袁逢、袁隗,四世居三公之位,是当时一流的高门大族。袁氏与东汉王朝的密切关系使得其自身往往与时扬抑,占得政治先机。 东汉末年,政局动荡,袁氏凭借世代积累的政治势力和众多的门生故吏,自然会在政治上大有一番作为,其代表人物就是袁绍和袁术袁绍广泛结交士人。 袁绍在士人中建立了良好的威信,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袁绍的家世资本为他称霸一方奠定了基础,他逼迫韩馥将冀州拱手让出。随后袁绍又攻下幽州,占据了河北青州、冀州、幽州、并州的广大地区,实现了「 ”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的战略目标。 加入袁绍政权的颍川士族代表人物有荀谌、郭图、辛毗、辛评,但是袁绍政权中还有一支来自冀州的士族代表,如审配、田丰、沮授等人。颍川士族和冀州士族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在是否迎奉汉献帝等重大问题上争斗不休,最终导致了袁绍官渡之战的惨败。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逝,颍川士族拥护袁谭继位,冀州士族拥护袁尚争权。颍川士族的出谋划策使得二袁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 辛毗以议和之名去见曹操并向他建议趁二袁争权夺利这个最佳时机出兵,曹操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击败袁谭和袁尚,统一了河北。由此可见,颍川士族与冀州士族的争斗和内讧是袁绍政权失败的重要原因。 三、颍川士人与曹氏 曹操起家于东汉末年战乱之际,他求才若渴,颁布过三次求贤令。建安十五年(210年)春,曹操在邺城颁布求贤令: 「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建安十九年(214年)十二月,曹操又颁布了第二道求贤令,曹操求贤令的实质是「 ”唯才是举”,这在当时社会重品德名节的风气中,无疑是一种出格的举动。颍川士人他们多在曹操迁都许昌前后归附,其他各地的谋士亦纷纷投奔曹操,由此形成了以颍川士人为骨干力量的谋士集团。 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谋士集团(有八人是经荀彧推荐、举荐进入曹氏政权的),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提供了很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策略,为曹操所采纳。 曹操对颍川士人均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决策。曹操对颍川士族的重要作用也有明确的认识,除了赞赏荀彧和荀攸,他还曾上书称赞郭嘉说:「 ”东擒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踰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 川谋士对于曹操统一北方,击败其他割据势力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在很多关键时刻,颍川士人往往能齐心协力,共同坚定曹操取得胜利的信心,可以说这些谋士的作用比冲锋陷阵的武将更大。 颍川士族在曹操集团中的核心地位使其与曹氏父子关系密切。曹操与郭嘉关系非常密切,史载:「 ”太祖(曹操)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 又如魏文帝曹丕对陈群甚为敬重,待之以礼。这必然会使颍川谋士的群体力量得以巩固。随着曹操势力的增强,荀彧因反对曹操进位而不得善终,其他颍川士人则积极拥戴曹氏父子代汉。延康元年(220年),魏王侍中辛毗、尚书陈群等两次上书,为曹丕代汉大造声势。 曹丕继位后,辛毗、陈群等人尽心辅佐。曹丕曾打算迁徙冀州士家十万户落户河南,当时连年蝗灾,民饥无粮,群臣认为大规模迁徙民众不利于社会稳定。辛毗犯言直谏,认为迁徙会使曹丕丧失天下之民心,最终使得曹丕将迁徙户减为五万户,避免了因大规模迁徙而带来的社会动乱。 四、颍川士人与司马氏 出身于宦官家庭的曹操,在创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始终与当时的士族、名士存在联系。曹操对士族、名士的态度是以合作为主,打压为辅。颍川士人是曹操集团得以兴盛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曹操与这些名士们也矛盾重重,他禁止结党,力尽破除浮华之风,就是针对士族、名士的举动。 于是当时士大夫阶级乃不得不隐忍屈辱,暂与曹氏合作,这种情况确实存在与部分士大夫中,如孔融、杨修等人,司马懿则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司马氏最初是由军事起家,世代掌握兵权,一直到东汉的司马均,还带有武质世家的特征。东汉晚期时,司马氏家族逐渐转向文化士族,特别是司马懿服膺儒学,以经学传家,显示出一派儒门风范。 司马懿出身于士族世家,他起先拒绝曹操的征辟,应是鄙视曹操并且对曹操擅权不满。 司马懿入仕后,并未受到曹操的重用,倒是颇受到曹丕的信任。 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异志,所以告诫曹丕要防备司马懿,但司马懿谨慎行事,始终未被抓住把柄。曹丕继位后,重用司马懿。黄初七年(226年)曹丕去世前遗诏司马懿与陈群等人辅政,奠定了司马懿权力发展的基础。 魏明帝时期,司马懿驰骋疆场,屡获战功,权势大增。青龙三年(235年),明帝曹叡病危,下遗诏让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少主。 曹爽大权在握,任人唯亲,对自己的兄弟都委以重任,使他们可随意出入禁中,从而排挤司马懿。曹爽在生活上也极尽奢华之能事,大讲排场。这些行为激起颍川士人的极大不满,他们转而支持同为士族出身的司马氏集团。 颍川士人如陈泰(陈群之子)、荀顗(荀彧之子)、荀勖(荀攸族子)、钟会(钟繇之子)等人拥戴司马懿父子,并为之出谋划策。嘉平元年(251年),曹爽兄弟陪同少帝祭陵,司马懿父子趁此机会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后就位至丞相,凌驾群臣之上。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掉曹奂,代魏自立建立西晋政权。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后汉书》 《资治通鉴》 《汉晋的汝颖名士》 《汉晋的颍川奇士》 《汉代豪族研究》

相关参考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 曹魏与东吴以及蜀汉谁才是正统

【剧照曹丕】文/纪年东汉末年中央政府腐朽无能,宦官外戚内斗不止,百姓民不聊生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继而引发黄巾起义:张角率先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农民起义使得本来就百孔千疮的汉

东汉末年三分天下 曹魏与东吴以及蜀汉谁才是正统

【剧照曹丕】文/纪年东汉末年中央政府腐朽无能,宦官外戚内斗不止,百姓民不聊生挣扎于水深火热之中。继而引发黄巾起义:张角率先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农民起义使得本来就百孔千疮的汉

不仅是东汉的挽歌,也是中国士人精神的转折点

说起对中国文化的打击和破坏,人们会想起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项羽在咸阳的纵火焚烧,以及明清的「”八股文”和「”文字狱”。的确,这种事件对中国的文化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甚至造成巨大的文化断层。而我要说

被逼迫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

东汉末年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都有谁

东汉末年,风云际会,汉家的天下逐渐走向了倾覆的边缘。虽然朝中还有为天下尽心尽力的忠臣,但心怀不轨的外戚、宦官和朝臣也不在少数。面对逐渐走向混乱的局势,各地有心之人纷纷有所动作。而这其中的先行者,便是董

水镜先生是谁?水镜先生司马徽简介

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著名名士,精通经学。有“水镜”之称。司马徽为人清雅,有知人之明,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桑下之论司马徽,字...

郭嘉

  郭嘉(170~207),中国东汉末年曹操的重要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经荀彧推荐任曹操司空军祭酒。官渡之战前,郭嘉便建议曹操东平吕布,以防与袁绍决战时吕布援绍,双方夹击,造成被动。

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在尚未代汉之前,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能而有识鉴的官吏,充任本郡的中正之职,负责访察

魏晋时,寒门士人为何无法进阶高官

魏晋时期的门阀势力之所以强盛,与九品中正制的设立有着密切的关系。东汉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在尚未代汉之前,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设立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能而有识鉴的官吏,充任本郡的中正之职,负责访察

坚壁清野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军占领了兖(yǎn)州地区后,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徐州要地。  那时,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有个名叫荀嗟娜耍非常有才能,为避董卓之乱迁居冀州,被袁绍待为上宾。他看出袁绍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