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姚广孝也是拼了,一枚铜钱的机会都不放过

Posted 殿下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姚广孝也是拼了,一枚铜钱的机会都不放过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姚广孝也是拼了,一枚铜钱的机会都不放过

上一篇说到,朱棣面对朱允炆步步紧逼的削藩,决定找谋士姚广孝来商议起兵之事。 姚广孝14岁出家为僧,法号道衍,通晓阴阳术数,也有个道家名号叫作逃虚子,堪称身兼儒、释、道三家之长。曾有一相面先生袁珙,认为姚广孝面貌不同寻常,是个奇人,并把姚广孝比作元朝初年忽必烈的军师刘秉忠。姚广孝自从听了袁珙的话后,便立志以刘秉忠为榜样,希望有朝一日成就一番事业。 姚广孝 明朝的建立的时候,姚广孝已经是名震天下的高僧了。洪武十五年(1382 ),马皇后病逝,朱元璋下令全国甄选高僧辅佐诸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趁此机会结识当时的四王子燕王朱棣,担任庆寿寺主持并成为朱棣的左右手。朱棣每遇到棘手的问题,都会请教姚广孝的意见。 由于姚广孝心中有个要做「 ”大明刘秉忠”和成就大事业的理想。因此在朱元璋驾崩后,便感到机会来了,屡次暗示和怂恿朱棣起事。尤其是周王和其他几个藩王被削以后,姚广孝更是用各种办法鼓动朱棣,要他起兵夺取皇位。 朱棣与姚广孝 根据野史记载,有一次燕王朱棣让他为自己占卜,还问他是什么卜术。姚广孝说是「 ”观音课”。他交给燕王3枚铜钱,让燕王掷。燕王刚掷出一枚,姚广孝就一本正经地说:「 ”殿下要做皇帝乎?”燕王马上制止他说:「 ”莫胡说。” 明朝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次,燕王朱棣写了个上联「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姚广孝随口就对了下联,「 ”乱世民贫,王不出头谁作主。” 电视剧中的姚广孝 此次情势急迫,朱棣赶忙将姚广孝招来,与他共商对策。姚广孝对建文帝与燕王之间的叔侄不睦,早已心中有数,待朱棣将眼下的情况说完之后,他只是稍加思索,就对朱棣表示,事已至此,若想保住身家性命,只有起兵一途了。朱棣并非没想过起兵之事,但是建文帝毕竟是朱元璋钦点的继承人,可以说是人心所归,全国军队在名义上都要听从建文帝的调遣。朱棣能调动的军队,只有在自己封国之内的亲卫部队,再加上划归自己统辖的北边边塞的驻屯军,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远远处于下风。姚广孝却认为,建文帝的部队大多是临时凑集而来,不如燕王部队经历过多场大战,悍勇无比;且建文帝一方没有优秀将领领兵,朱棣则多次参与对蒙作战,军事经验丰富。 关于兵力问题,姚广孝指出,河北地区民风彪悍,只要进行征兵,凑齐30万人马不在话下。最后,姚广孝概括道:「 ”微臣已经知晓天道在殿下一方,又何必担心民心呢?更何况殿下所针对者,只是齐泰、黄子澄等天子身边的佞臣,并非弑君。”然后又举荐当初给自己看相的那个相面先生袁珙给朱棣。 电视剧中的姚广孝与朱棣 袁珙一来,朱棣找出一伙与自己相貌相似的校尉跟自己站在一起,袁珙不理众人,冲着朱棣就拜倒在地。朱棣连忙用手搀起,吩咐众校尉退出。袁珙伏在地上说道:「 ”大王有太平天子之相。微臣游历北平城中,见到城中诸将皆有将相之相,今日一见大王,方知天命所归。请大王龙飞九五之后,万万不要把微臣给忘记了!”朱棣这才放下心来,决意起兵。 姚广孝墓塔 《明史纪事本末.燕王起兵》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就在朱棣定计起兵的时候,恰巧来了一阵暴风雨,屋檐上的瓦落下数块。燕王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心里很烦躁,脸上一片愁容。姚广孝却解释道,这是吉祥之兆。燕王听了呵斥道:「 ”你这个妄和尚,哪来的吉兆呢!”姚广孝却不慌不忙地说:「 ”殿下没听说过吗,‘飞龙在天,从以风雨。’屋瓦坠地,这是上天示意,要殿下换住黄屋了。”这是说燕王是真龙天子,一说举兵起事,上天马上就以风雨相从。旧瓦坠地,换住黄屋,也就是说很快要当皇帝了。燕王听了姚广孝这一番解释,顿时转忧为喜。 下一篇开始谈靖难的过程。

相关参考

姚广孝从默默无闻的僧人到辅佐燕王的一代功臣

《姚广孝演义》一书记录了姚广孝一生,从出生开始,到他成为一名僧侣,再到得到机会辅佐燕王,帮助朱棣起兵“靖难”称帝,一直到他老死在庆寿寺。姚广孝是一个奇怪的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一辈子没有结婚

被朱棣赐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在靖难之役中有怎样的表现

季我努学社>整理出版中国近代史料,传播历史知识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林小静。>说起姚广孝,他是明初著名的政治谋略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僧人。至元元年(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今江苏吴县,姚广孝

揭秘明朝大臣姚广孝和刘伯温是什么关系

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

揭秘明朝大臣姚广孝和刘伯温是什么关系

说起姚广孝和刘伯温,那我们就不得不提两位帝王,朱元璋和朱棣,两人分别侍奉两位君王,都说伴君如伴虎,难道说两位都看破红尘,早就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了吗。其实在史书上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唯一有联系的应该是...

助朱棣夺位的第一功臣 大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是谁?姚广孝怎么死的?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

姚广孝被世人称为“妖僧”,揭秘其神秘的一生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姚广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刘伯温大名,很少有人不知道,中国历史上前有诸葛亮,后有刘伯温。可说起姚广孝的大名,很多人怕是要百度一下了。姚广孝,生于1335年,江苏苏

姚广孝

  姚广孝(汉语拼音:YaoGuangxiao,1335~1418),中国元末明初政治家,高僧。元至正十二年(1352)出家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自号逃虚子。苏州人。通儒、道、佛诸家之学,善诗文。二

被成为“黑衣宰相”! 大明第一奇人姚广孝

姚广孝,长洲人,家族世代行医。为什么说他是大明第一气人呢?赶紧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因为担心分封在外的叔父们兵权太重,建文帝即位后即着手削藩,这立即引起了

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明朝僧侣道衍,原名姚广孝,他是一个很奇特的和尚。幼时,姚广孝很是聪慧,善于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四岁时,出家为僧,当了和尚,但他又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和尚,放着好好的经书不读,偏偏拜了一位道士为师,

姚广孝,从超越王阳明的圣人,到影响大明200年国运的 ”妖僧”

熟知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朋友一定听过这么一句话:乱世和尚关门避世,道士下山救世。比如历史上曾经创造大功业的姜子牙还有张良都有修道背景。和尚一般是太平时期粉饰太平,一旦遭遇动乱就关起门来念经度日,即便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