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衙门中(三)
Posted 衙门
篇首语:时间仿似一条直线,没有起点,亦无终点。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游走在衙门中(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游走在衙门中(三)
俗话说"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保存下来的衙门也有几个,较出名的就是霍州署、平遥县衙。 霍州署位于山西霍州市,现存古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产,是中国已知唯一一座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州级署衙。由南而北分中、东、西三轴线而展现三个建筑群。以中部轴线为主的州署建筑基本保存完好。 霍州署的开发程度似乎远不如南阳的衙门,售票处都没看到有宣传折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霍名郡的牌坊,未看到照壁。 牌坊后是谯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州荡克宽建。门洞上楣书"振辰"二字,源出《论语》,意为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 在谯楼与仪门之间为丹墀,是知州举行礼仪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东西分列土地祠、狱神庙、捕署、快班、皂班,目前均未开放。 仪门:台前石狮一对,拾级而上至仪门。仪门四梁八柱,五檩四椽,建筑宏伟壮观。"霍州署"金字牌匾悬于仪门上端。东、西便门分别是"人门"和"鬼门"。 戒石亭:仪门北十米甬道中的木牌坊,南楣书"天下为公",北楣书"清慎勤"。原设亭的地方立一石碑,后为出入方便改建"戒石亭"。原石碑南刻"公生明",北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虚,上天难欺",用以告诫官吏,永铭不忘。 大堂:又称"亲民堂",现存大堂建于元大德八年(1304)。大堂面阔、进深各五间,六椽减柱造,大额梁,内外均四椽柱。前接卷棚三间悬山顶四椽亭。大额明间跨度极长,大堂结构布局严谨,雄伟壮观,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木构件保存之完整的典型代表。 堂前的玻璃罩里是原告石和被告石。 大堂西侧陈列有霍州署的等比例模型。 大堂前东、西两侧为六房,回廊式,硬山顶建筑。里边要么只有文字说明牌,要么文字说明牌与文物不对应,似乎没有仔细做过陈列,这一点远不如南阳的衙门。 二堂:在大堂后,现存为民国年建筑,面阔、过深各五间,前后没回廊,为知州日常办理州务大事的办公地方。 内宅:二堂后,知州居住的地方,明代建筑,清代屡有修复。各个衙门的展示大同小异。 大概霍州署最有特色的就是廉政教育中心了,占据了原来的儒学署、庖厨、花园等院落,共有十个展厅,规模和内容远远超过南阳衙门中的廉政教育中心。 此次参观感受一般,可能是由于霍州署一直处于修缮中,很多区域都没有开放,有的展示陈列特别混乱。当地政府的计划是,全面恢复霍州署鼎盛时期古代建筑规模和历史原貌,扩建中国历代官吏制度体验馆、中国历代官服、官印文化展示中心、静心堂等,打造中国唯一官场文化主题公园,并建设全球华裔霍氏宗祠、霍氏名人堂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霍州署。相关参考
江南三织造(汉语拼音:jiāngnánsānzhīzào),中国清代在江宁、苏州和杭州三处设立的、专办宫廷御用和官用各类纺织品的织造局。管理各地织造衙门政务的内务府官员,亦通称织造。明代在三处旧有
大宋元祜年间,在兖州府奉符县衙门前,有一个卖卦算命摊儿,算命先生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预卜、吉凶祸福、成败兴衰。一日,县衙门的孙押司闲来无事,便信步踱来摊前闲聊,求个卦子,报了出生年月日时,让算
因12月29日,答「”悟空問答”時,回答了涉及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就想起來我2年前的春天,煙雨之中下江南時,曾經在襄陽想過一個問題:現代南方人的族源?2017年4月24日的天氣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
因12月29日,答「”悟空問答”時,回答了涉及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就想起來我2年前的春天,煙雨之中下江南時,曾經在襄陽想過一個問題:現代南方人的族源?2017年4月24日的天氣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
因12月29日,答「”悟空問答”時,回答了涉及南北方生活習慣的差異,就想起來我2年前的春天,煙雨之中下江南時,曾經在襄陽想過一個問題:現代南方人的族源?2017年4月24日的天氣不錯,我記得很清楚。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别称总署或译署,它是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设立的,专门办理外交事宜,派出驻各国的公使,并经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军工、译文和派
大宋元祜年间,在兖州府奉符县衙门前,有一个卖卦算命摊儿,算命先生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预卜、吉凶祸福、成败兴衰。一日,县衙门的孙押司闲来无事,便信步踱来摊前闲聊,求个卦子,报了出生年月日时,让算
金刚智是南印度人,为中印度国王伊舍那摩的第三王子,他十岁就出家当了和尚。进了寺庙以后,金刚智游走于西印度、中印度、南印度这几个地方,学习了各地不同的佛法,最终成为一名佛法高深的大师。这位印度高僧后
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明清时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元代指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唐代只有大理寺和刑部汉代指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秦代《商君书·定分
六扇门指的是三法司衙门的合称。三法司衙门的合称明清时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元代指大宗正府、刑部、宣政院宋代指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唐代只有大理寺和刑部汉代指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秦代《商君书·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