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地方性文明,还是世界性文明

Posted 中国古代

篇首语:人生何适不艰难,赖是胸中万斛宽。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究竟是地方性文明,还是世界性文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究竟是地方性文明,还是世界性文明

在历史领域,曾出现过一种看法:所谓的世界性文明,或者说对人类有突出贡献的文明,必然在其文明的书籍中,具有大量科技、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资料,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拿破仑的《拿破仑法典》(民法典)、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这方面看,中国似乎算不上世界性文明,因为中国所有的史书都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事实真是如此吗? 正确认识「 ”世界性”与「 ”历史”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先明白一个概念,即世界性文明,并不是自古就有,所谓的世界性,最早只能从大航海开始之后才算,更严格一点说,在全球化实现前,不能说哪个文明是「 ”世界性”的,所有文明都是「 ”地方性”文明。 其次,认为中国所有的古书都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在极狭隘的视角上看不算错,但要放在逻辑自洽的角度看,对中国古书的整体判断不正确。 站在狭隘的视角看,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特别是古代史书,着墨重点是帝王贵胄的家史及其精神嬗变,这一点不错。一般经济、军事,包括数学在内的科技类书籍始终没有被重视过,以至于在中国文明的价值体系中排名末位。 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看,中国古代经典书籍数量之大,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即便某些类目的书籍占比很小,但绝对数量却不低,与中国自己相比较显得少,跟与其他文明相比未必少。 另外,史书和经典著作不能与所有资料等而视之,有些类目的书籍没有被总结,散佚在历史的角落,有些则根本就没有流传下来,它们也是文明的一部分,应当给与其相应的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类书籍 用「 ”浩若烟海”形容中国古书的类目和数量,一点都不夸张,其中关于农学、数学、工程、药学的著名文献不算少。 远的不说,仅从宋代开始,就有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代王祯的《王祯农书》、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些书籍质量上乘,都具备世界级的水平。 《天工开物》 我们以《天工开物》为例:17世纪的宋应星,有意识地将其著作《天工开物》系统化,这本书分为18章,每一章讨论一种工程技术,包括冶金、制糖、造纸、纺织、染色、种植等等,完全称得上工业革命前工程技术和手工业的集大成者。法国19世纪的汉学家斯塔尼斯拉斯·朱利安(儒莲)对《天工开物》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很难说法国的百科全书没有受到《天工开物》的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史》 到了20世纪,英国人李约瑟(Joseph Needham)写成的大部头《中国科学技术史》(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共7卷24册,其写作资料大部分出自中国史料的记载。中科院前院长卢嘉锡任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共有30卷,每卷至少60万字,至多100万字,其中的专门史19卷,分为数学、物理、化学、天文、水利、机械、建筑、交通等等。 这部被称为《大书》的巨著,其资料主要来源不仅是各类史料,还加上了考古实物。这里有一个简单的推理:如果没有足够的史料,能编出关于中国科技的超级著作吗? 中国古代经济类书籍 说中国文明不注意经济,完全是无稽之谈,对中国人来说,耕、战、货(经济)同样重要。早在《史记》中就有《货殖列传》,其后的《汉书》有《食货志》,此后正史必须附有关于国家经济情况的《食货志》。这些《食货志》就是考察中国经济历史的基本材料。 《通典》 中国对经济的重视,除了《二十四史》中的《食货志》,还有大量补充资料,比如「 ”十通”,分别是唐朝时的「 ”三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明朝时的「 ”续三通”,清朝时的「 ”清三通”和《清朝续文献通考》)。「 ”十通”类的政书包含大量经济理论和数据,全面刻画了古代的经济活动。 正史和通典类的书,只是经过专业人士汇编的官方著作。如果以「 ”史料”的数量而言,各种未经提炼的档案、奏章、方志、家谱、碑文、笔记、甚至小说等,也有不可胜数的经济活动记载。这些文献数量之多,散布范围之广都足够惊人,只要有动力去提炼这些原始史料,就能重新塑造中国古代经济形态。仅就资料翔实度来说,没有文明如中国一样面面俱到。 中国古代军事类书籍 中国历史中有大量的战争实践,诞生了无数军事书籍和资料。早至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就有兵家,专门谈兵法、战略和战术。 最著名的《孙子兵法》,至今在整个世界历史中都是军事名著。在中国古代,对《孙子兵法》的注释和分析汗牛充栋,光是这些注释就能发展出一整套军事学体系。 《孙子兵法》至迟于公元7世纪时传到外国,对整个亚洲文化圈产生了巨大影响。欧洲在18世纪首次将《孙子兵法》翻译成法语,20世纪初又翻译为英语。孙子的著作在外国军事学者中极受重视,美国国防部一直把《孙子兵法》列为军事院校推荐读物。 中国军事书籍绝对不是《孙子兵法》一枝独秀,而是百花齐放,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截止汉朝时,兵书有「 ”五十三家”,文章790篇,图43卷。其中「 ”兵技巧”13家,199篇。所谓的「 ”技巧”——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以立攻守之胜者也。可见,「 ”兵技巧”指的就是军事训练以及军事器械。 《武经总要》 除了春秋战国,后世兵书撰写依然没断。托写在战国,实际成书于西汉的《六韬》、唐朝李筌的《太白阴经》、唐朝李靖的《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都是各朝代的代表名著。 如果说旧兵书更注重博弈类的「 ”战略”,那么宋朝曾公亮和丁度一块编写的《武经总要》,就是军事学的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军事集大成之作,不仅记录战略、战术,还写了大量的器械图谱和训练方法,这是目前研究古代冷兵器战争的最可靠官方史料。也是在这部书中,明确记载了火药,提供了中国发明火药的证据。 《武经总要》 到了明朝,由于抗倭和北方前线的战事,中国兵书进入一个新阶段,比如明朝茅元仪编辑的《武备志》,它是前代兵书的汇总,原创价值虽不如《武经总要》,但内容更详尽,篇幅达到了令人咋舌的200万字。 地方性与世界性辨 中国传统史学确实关注帝王贵胄,以及政治史,但是从横向的角度看,哪一个古代文明不是如此呢?每个文明的历史都只记载王侯大臣、政治与战争,而不会在日常生活上倾注太多精力。在古希腊和罗马的历史学著作中,政治史也排在第一位,希罗多德的《历史》,主要讲述了希腊和波斯的战争,它是西方文学的开山之作,但有些人还是「 ”慷慨”地将其放入文学和历史的两个维度中,再比如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顾名思义就是战争史,他也没有关注希腊百姓的生活。 希罗多德 纵向的看历史学的发展,各文明都是近代市民社会出现之后,才逐渐在政治史之外,单独开辟了经济史、社会史等,关注重点也从国王贵族转到了社会百态。 进一步说,历史学不等于文明,只是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便中国古代历史过多关注政治,也不等于说整个中国文化,只包含政治,而缺少其他东西。 综上所述,中国文化中原始材料很多,只是人们不知道,或不关心而已。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中国古代历史只是「 ”政治史”或「 ”宫廷史”。如果说「 ”一个文明是世界性的,必然包含大量科技、经济和军事资料”这个评价标准是成立的,那么中国文明一定是世界性的。假使中国人谦虚地说自己是地方性文明,恐怕很多西方研究者也不会接受。

相关参考

史书上数次出现的“匈奴”,究竟是什么民族,如今在哪里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现如今的华夏文明已经存在了五千年的时间。在历史上,能够媲美华夏文明的,已经不复存在了。四大文明古国中,也仅仅中华文明得以流传。其余的三个文明古国已经消失了。在古代的史书上,经常出现一

末日预言火箭设计 玛雅文明隐藏秘密曝光

...宙火箭设计图,要说这是巧合的话,未免太牵强的了,究竟是为什么呢?玛雅人创造了卓金历。据说这历法可以计算出宇宙中的事件,而且主要作用就是计算外星的,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玛雅人为什么要对外星球这么看重呢...

末日预言火箭设计 玛雅文明隐藏秘密曝光

...宙火箭设计图,要说这是巧合的话,未免太牵强的了,究竟是为什么呢?玛雅人创造了卓金历。据说这历法可以计算出宇宙中的事件,而且主要作用就是计算外星的,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玛雅人为什么要对外星球这么看重呢...

良渚文明玉琮內圓外方 展現古人天圓地方世界觀

玉琮。劉瀏攝南京東南方100多公里的太湖流域,曾經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古國,創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靈玉:神與人的對話——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歷年考古發掘之精華

良渚文明玉琮內圓外方 展現古人天圓地方世界觀

玉琮。劉瀏攝南京東南方100多公里的太湖流域,曾經有一個神秘而強大的古國,創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靈玉:神與人的對話——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歷年考古發掘之精華

克里特文明作为希腊文明的源头,却有许多让人怀疑的地方

克里特文明是目前全世界公认的欧洲最早的文明,也是欧洲文明的源头。根据考古挖掘发现,在公元前6100年,克里特文明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了青铜时代;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进入

“九五至尊”穿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本文摘自《醉文明——收藏马未都(贰)》,马未都著,中信出版社出版古至今,龙袍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都是特别神秘的。其实古代中国人缔造出了很多瑞兽,比如龙、麒麟、凤凰等,尤其是麒麟,有太平、安康、祥瑞的意思。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鲜卑族,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华夏文明史上出现了很多游牧民族,包括匈奴、突厥等等,这些民族曾经都给中原王朝带来过伤害,不过随着战争的出现,这些民族大部分都被消灭了。拿匈奴来说,从西汉时期汉武帝开始,匈奴就走向了下坡路,到了汉宣帝时

八卦,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还是说来自史前文明的继承

中华文明历史上最神秘的三幅图画:八卦图、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河图洛书这或者是当今世界整个人类文明最神秘的三幅图画,历史最悠久,著作者不详。图画最简单,研究者最多,研究时间最长,研究成果最丰富,研究潜力

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会亡

为了说明中华文明,我先在国内考察,写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但是身在庐山可能不识其真面目,我又去国外做对比。首先是和中华文明同年龄的文明对比。我在枪林弹雨、绑架危险中去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从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