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朝贡体系已瓦解,可大清为何还在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

Posted 公使

篇首语:越工作越能工作,越忙碌越能发明出闲暇。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晚清朝贡体系已瓦解,可大清为何还在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晚清朝贡体系已瓦解,可大清为何还在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

英法联军打到北京之后,被迫跟洋人签约的大清,事实上已经接受了按照西方的模式建立国与国关系:西方国家使节驻京,使节觐见大清的皇帝,递交国书。然而,签约之后,咸丰借口有病,赖在热河不肯回京,不久去世。小皇帝同治尚未成年,两宫太后以此为借口,拖着不让见。所以,西方公使虽然在北京扎下了,但始终见不到皇帝。西方那一套国家间的外交模式,在形式上始终无法完成,这让公使们很着急。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亲政。英、法、美、德、俄五国公使联合发出照会,要求见皇帝递交国书。皇帝亲政意味着成年,以前的借口不好使了。清廷居然又节外生枝,在觐见礼仪上提出要求,要各国公使行跪拜礼。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但各国公使急于见皇帝,做了一点妥协,说他们在其他国家的使节见驻在国的元首行三鞠躬礼,在大清可以五鞠躬。 议程排好后,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以天皇特使的名义,来华换约,正好赶上觐见,也要参加。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强,清政府建议他单独见,行跪拜礼,副岛种臣非但不肯,还要求把他排在第一位觐见,因为他是天皇的特使,跟各国公使地位不同。闹来闹去,总理衙门答应了他。其他国家的公使倒也没有意见,虽然日本地位不高,但毕竟副岛种臣的地位比他们都高,按西方礼节,理应如此。 最奇妙的是,觐见地点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这个地方是朝贡时代皇帝安排各国贡使举行宴会的所在。安排西方公使在此见面,事实上暗含了西方公使仍旧是贡使的意思。只是,不谙熟大清礼仪的人是无从了解这层意思的。而西方公使能见大清皇帝一面,完成手续,也无暇考虑这么多。西方公使跟大清皇帝的第一次面对面,就这样完成了。 觐见之后,清政府这边,有人禁不住偷着乐,觉得西方人终于着了他们的道,而且,官方的京报居然编了好些西方公使觐见时的所谓八卦,谁浑身发抖,谁说不出话来,还有谁把国书都掉在了地上等。当然,这一套跟当年英国某使节见乾隆一样,都是好事者编出来的。只是,当年编,大清还能关起门来,维持一个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现在再编就有些过分了,因为事实上大清的朝贡体系已经瓦解了。这样的编法如果让西方人知道了,只能是让人笑不够的笑话。 其实,当年的西方公使一定要见大清的皇帝,无非要完成一个外交上的仪式,这个仪式象征着大清的彻底屈服。至于真正的交涉,他们也知道去总理衙门闹就行。当年,不止法国公使脾气不好,经常到总理衙门咆哮,其他国家的公使也不好应付,但总理衙门还都得应付,因为如果应付不好,人家的炮舰就打进来了。 西方国家在当时,从骨子里瞧不上大清,这么大的国家,连个大使都不派,使节只是公使级的。然而,即便这样,大清还在偷偷摸摸地做着万国来朝的美梦,一个紫光阁就等于圆梦了。这样的梦,大清做了好久都没有醒来。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最铁藩属国,大清灭亡前还在朝贡,现在由老大哥照料,生活很幸福

在古代中国,因为经济,军事等实力的远远超前,因此,周边很多小国都成为我们的藩属国,自古的强盛朝代,都有万邦来朝,四夷宾服的说法。但是,要说对中国最铁的藩属国,既不是朝鲜、越南等国家,而是下面这个小国,

历史人物 郑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么

郑和下西洋值得中国人反思!郑和七下西洋做了些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一,下西洋的动力:构建万国来朝的朝贡体系>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天朝上国”的思想,自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周边是外夷

唐朝为什么能万国来朝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为什么能万国来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唐朝时期,中国境内聚集了很多外国人。不但有阿拉伯人、波斯人、栗特人,还有日本人、新罗人等等,唐代的长安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国际大

被誉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唐朝,到底有多开放?

被誉为“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唐朝,到底有多开放?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朝代之一,它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留下深刻烙印,直到现在,海外华人大多都被称为“唐人”。人们提到

明朝历史 第五节 出访海外,万国来朝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那么,朱棣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呢?下西洋的动因是什么呢?>>  明朝永乐

一样是被强行租借的土地,香港已经回归,海参崴为何还在漂流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也一直是世界经济文化的中心,有横扫六国的秦国、赶走匈奴致使欧洲陷入黑暗百年的大汉,也有让八方来朝的大唐。直到清朝末年,因闭关锁国而导致国力落后于西方列强,从而慢慢沦为

历史人物 朱棣死前留下的一道圣旨,对明清却是两个相反的效果

众所周知,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虽说他的皇位得来“不正”,抢了侄子的江山,但不可否认的是,朱棣的确是一代雄主,做了很多大事,比如郑和七次下西洋,万邦来朝的壮举,建立史上最庞大的“朝贡体系”等。>鲜为人

历史秘闻 最忠实藩属国,大清灭亡后还来朝贡,现在依旧由中国照料

古代中国,由于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因此,中国周边的许多小国都属于中国的藩属国,其实,要说对中国关系最好的其实是坎巨提王国,即使在晚清中国的实力已经落后于其他国家,这个国家依然坚持向清朝朝贡许你对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以发射六百发子弹,堪称无限火力输出。它的「”

1888年,大清成功制出马克沁机关枪,可为何照样挨打?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1888年,是晚清军事工业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大清金陵机器局,成功仿制出一款新型枪械。这款枪械可以自动射击装弹甚至自动退弹壳,每分钟可以发射六百发子弹,堪称无限火力输出。它的「”